《國際肝病》:請分享一下您正在進行的治療B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課題研究?
Stephan Urban教授:我的實驗室是基礎科學實驗室,已經對病毒和細胞培養、原代肝細胞進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嘗試了解病毒的複製機制以研發可能干擾複製的新療法和新藥物,其中我們最感興趣的是病毒侵入。幾年前,來自中國北京的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發現了病毒入侵受體,在此基礎上我們有了現在的細胞系,並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
過去10年中,我們所進行的工作是研發一種阻斷該受體的病毒包膜肽,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侵入阻斷劑,稱為Myrcludex B。該藥物現在已經從學術理論階段發展到臨床試驗階段,Myrcludex B治療B型肝炎的Ⅱ期臨床試驗已經在美國AASLD年會上報告。
此外,該藥物在丁型肝炎中的應用也是我們的研究重點。這是第一種不同於其他現有治療方案(如替諾福韋)的藥物,它可以直接幹擾丁型肝炎病毒(HDV)和HBV的感染,從而阻止B型肝炎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的合成和丁型肝炎的RNA合成。目前歐洲和俄羅斯正在進行190例受試者的Ⅱ期臨床試驗。HDV感染是一種被低估的疾病,我相信如果在中國進行HDV檢測,會發現很多丁型肝炎患者。可能有5%甚至更多比例的B型肝炎患者合併感染HDV,這可能也是丁肝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所在。也因此我們的細胞系引起了廣泛的興趣。現在業內許多大型製藥公司正在研發此類新藥,正如HCV一樣,可以用複製子系統進行篩選,一次可篩選幾萬、幾十萬種候選化合物。
《國際肝病》:還有哪些新的直接抗病毒藥物值得關注,包括正在臨床試驗中的治療性疫苗?
Stephan Urban教授:目前還有一些候選藥物:
①衣殼和核衣殼抑制劑,它們具有不同的作用模式,可以阻止衣殼組裝,研究顯示它不但能減少患者血液中的病毒DNA,也能減少血清中的病毒RNA;由於它與核苷(酸)類似物(NA)的作用機制不同,有可能可以與NA聯合應用來治療B型肝炎。
②B肝表面抗原(HBsAg)釋放抑制劑,如果可以治療性地抑制細胞內HBsAg抗原產生,則有可能重新激活免疫系統,利用siRNA方法,現在有一些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小分子,結果很令人振奮。抑制HBsAg抗原有助於恢復慢性感染患者的免疫系統,有望實現根治性治療。在我看來,B型肝炎的根治即對病毒進行免疫控制,對於是否真能克服cccDNA的持久性或者將其消除,我持懷疑態度。
不過不幸的是,其中一個試驗由於安全原因已經徹底終止。不過其他公司的類似試驗還在進行,因此直接幹擾HBsAg轉錄是否可減少HBsAg抗原很快就能得到證實。我認為,無論是否真正導致抗原丟失或是免疫反應是否適合控制感染,早期的轉錄途徑都將是一個更快的方法,我們將拭目以待。
另外,還有一些我們還不了解的新藥已經處於早期研發階段,如一個非常有趣且可能的目標--病毒X蛋白。X蛋白調節cccDNA的轉錄,並且最近研究顯示它具有非常特殊的機制。如果找到可以靶向X蛋白的藥物,將非常有意義。另外,也可以減少HBsAg抗原表達,但必須經過長時期的臨床試驗驗證。
在進入臨床試驗的這些新藥中,我認為Myrcludex B是最成熟的藥物之一。
《國際肝病》:是否有很多研究團隊在進行與你們相同方向的研究?
Stephan Urban教授:是的,從HCV領域到HBV領域目前的確有很明顯的轉變,並且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在HCV根治性治療和細胞培養後的轉變是巨大的。我從來沒有在一個領域經歷過如此有趣的變化。公司和學術界還有很多工作要進行,最終患者將會獲益。當然,臨床數據的公布在時間上會有一些延遲,但對於未來2~3年內的巨大變化我非常樂觀。我們將繼續對病毒進行研究,患者可從科研發展中更好地獲益。
《國際肝病》:針對在中國舉行的2017年APASL會議,請談談您的感想?
Stephan Urban教授:包括本屆會議和AASLD、EASL在內,我個人對中國乃至亞洲開展的很多研究都印象深刻。我一直非常贊成並推薦在中國舉辦大型會議。例如,我們舉辦的B型肝炎分子生物學會議,最初在美國舉辦,後來改成美國、歐洲、亞洲輪流舉辦,每三年輪換一次。我認為將各國的科學家聚在一起進行學術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了解研究者所在國家的臨床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