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化學,是一門需要具備專研精神的學科,業內人士將其稱為藥物研究者,簡稱藥化。這是一門基於化學、生物學為基礎的應用於新藥開發領域的學科,小番健康正是從事和藥化直接相關的藥品研製工作。
B肝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表面抗原下降受限,簡介藥物化學學科
簡單來講,藥化需要對藥物結構以及活性深入研究,利用所學化學知識來確定所需要開發藥物,並從分子層面深入研究其在體內作用機制。藥化英文名為Medicinal chemistry,研究對象是藥物而不是人體,簡單的講,藥化是負責新藥從發現直到合成,並闡明其藥性以及和機體細胞間相互作用的綜合學科,也是國內外藥學專業的前沿學科。
創新藥從何而來?主要是通過藥物化學家對藥物分子設計或者從先導化合物修飾,來獲取實體創新藥物。從目前國內外負責從事新藥開發項目方向,常見的有藥物化學博士、醫學博士、化學博士等在負責新藥總體開發進度,包括研究藥物的製備方法、生物學或化學方向設計新藥以了解藥物和生物體的作用機理。簡單的講,藥物化學就是把低毒性、高效對老百姓有益的藥物研製出來。
從全球慢性B肝新藥開發方向,以宿主固有免疫或適應性免疫作為靶點,一直被藥物學家長期跟蹤,從理論上該方向有望實現功能性治癒,但目前也有許多研究藥物遇到一些開發瓶頸。前期已經普及了多種蛋白質/肽疫苗、活載體疫苗、DNA疫苗,我們再介紹一些尚處於臨床研究的基於DNA疫苗開發的在研B肝新藥。
2020年5月11日,摩洛哥、日本、孟加拉國等研究人員在《Vaccines》雜誌上發表了關於免疫相關靶點以實現慢性B肝功能性治癒藥物研究進展。研究人員指出,INO-1800是一種由編碼B肝表面抗原、B肝核心抗原的DNA質粒組成的HBV治療性DNA疫苗,該藥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Inovio製藥公司負責開發,已在90名曾接受過核苷(酸)類似物(NAs)治療的受試者中,進行了第1期臨床試驗評估;
這項研究評估治療性DNA疫苗INO-1800和INO-9112(編碼人白細胞介素12的DNA質粒)劑量組合的安全性和免疫源性;然而,目前這項研究實際進展,仍有待在全球頂級醫藥學期刊上發表(臨床試驗編號:NCT02431312)。HB-100,是另一種以腺病毒作為基礎的DNA疫苗,它編碼S1/S2/S包膜基因、聚合酶序列、HBV核心和X蛋白,以人IL-12為佐劑。
在12名慢性B肝患者的第1期臨床研究中,HB-100在48周內口服抗病毒藥物(阿德福韋);然而,負責該試驗的研究人員,沒有觀察到明顯的e抗原血清轉化。HB-110是以IL-12為佐劑的第2代腺病毒DNA疫苗。在第1期臨床試驗中,27名慢性B肝患者隨機接受阿德福韋酯(ADV)單藥或聯合HB-110治療。研究人員介紹,雖然韓國人的HBV特異性T細胞反應和e抗原血清轉化比高加索患者弱,但與HB-110和ADV聯合治療後,未觀察到不良反應。
以上幾種包括前期科普的B肝治療性疫苗中,GS-4774在第2期研究中未實現顯著降低血清B肝表面抗原水平,且聯合替諾福韋後,也未實現表面抗原顯著下降;NASVAC,開發時間較長,也能夠降低降低HBVDNA水平,目前正處於改良研發中;DV-601在第1期研究中,被證明具有良好耐受性且產生抗病毒作用,後續可繼續跟進;HepTcell在第1期研究中,表現免疫療法的良好耐受性,但對B肝表面抗原基本沒有影響;
TG1050已在小鼠模型中,證明免疫原性和抗病毒作用,在人體第1期研究中,表現出良好安全性以及誘導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基於上述優勢支持其進一步臨床評估(聯合用藥方向);AIC649在第1期臨床研究中,表現出良好安全性,並可降低IL-10血漿水平;pCMV-S2.S在臨床研究中總體表現出良好安全性,但無法控制抗HBV免疫應答覆發與恢復;INO-1800和INO-9112的劑量組合,評估安全性與免疫原性的臨床試驗尚未在醫學期刊上發表研究數據。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科學研究數據圖表和結論,已發表在2020年5月11日的Vaccines上,還包括HB-100使用後,未觀察到明顯e抗原血清轉化;第2代腺病毒DNA疫苗HB-110,在人體第1期臨床研究中聯合阿德福韋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