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在研新藥GC1102,單次或多次靜脈注射,表面抗原消失率超10%

2020-12-04 小番健康

一種B肝在研新藥GC1102,藥智資料庫的全球臨床試驗資料庫顯示繼續處於Phase 2和Phase 2/Phase 3研究當中。GC1102是由韓國Green Cross 公司自主研發,作為一種單克隆抗體藥物。

B肝在研新藥GC1102,單次或多次靜脈注射,表面抗原消失率超10%

單克隆抗體又稱為重組人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已公開信息顯示,GC1102的靶點和其他在研B肝新藥均不相同。在一項該在研B肝新藥前瞻性研究中,證明韓國的GC1102能夠降低B肝表面抗原水平,進而持續獲得良好的病毒學應答。這項研究首次發表在2019年的亞太肝病研究學會上,在公開數據中心依然處在進一步研發狀態。

小番健康提醒,因為目前全球基於單克隆抗體藥物作為B肝全新靶點的新藥很少,在韓國該藥報告中顯示,GC1102安全性良好,無論使用單次或多次給藥均是如此。在4個劑量組當中,包含80,000 IU、120,000 IU、180,000 IU、240,000 IU的藥物序貫劑量遞增研究中,4個劑量組都沒有出現劑量限制性毒性,120,000 IU劑量組中,A組和B組受試者均未發生不良事件。

但是,在240,000 IU劑量組中,慢性B肝患者(CHB)受試者有出現輕微的不良事件,具體症狀包括輕微的頭暈、顏面部潮紅、噁心等。報告顯示,導致輕度症狀和GC1102給藥速度有密切關係。除了240,000 IU劑量組外,隨著劑量增加,受試者的表面抗原水平和基線比較最大變化值也呈現遞增,基線為HBsAg≤1 000 IU/mL。

早在2018年, B肝在研新藥 GC1102也有公開數據和結論,發表於2018年的美國肝病研究學會,主要評估CHB單次或多次靜脈注射GC1102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為韓國延世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提供。在這個兩年前的科研成果中,240,000 IU組也出現輕微的不良反應,症狀包括顏面部潮紅、頭暈、噁心等,均是輕度和短暫發生的。

因為GC1102的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所有劑量組都沒有發生劑量限制性毒性,支撐進入下一步臨床試驗。在進入到80,000 IU組時,受試者的B肝表面抗原消失率是12.5%,佔比1/8;在240,000 IU組試驗時,B肝表面抗原消失率是是22.2%。每次靜脈注射GC1102,表面抗原水平都出現下降,在28天試驗後,表面抗原滴度再次回升,但對於前期表面抗原已經消除者,則沒有發生這種現象。

所以,在2018年的美國肝病研究學會上,韓國延世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認為,GC1102未來有望聯用當前一線抗病毒藥物,有助於提高功能性治癒率。值得一提的是,這項試驗使用的基線是HBsAg滴度≤1,000IU/ mL的慢性B肝患者,因此,若是使用在研B肝新藥GC1102聯用抗病毒藥物,針對以上類型的CHB,則可以持久更高的獲得功能性治癒率。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試驗結論和數據來自2018年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公開信息,由於目前主流抗病毒藥物無法清除B肝表面抗原,但能夠清除HBV-DNA,作為全球新靶點的一種單克隆抗體藥物GC1102前期研究表現出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從藥智資料庫中,也可以發現其研發進展繼續進行當中。

GC1102未來有望降低CHB的B肝表面抗原水平,進而提高CHB的病毒學應答,提高治療效果。如圖,英譯為試驗題目:慢性B型肝炎患者重組B肝免疫球蛋白GC1102的研究,疾病:B型肝炎,幹預:藥品:GC1102;其他:GC1102安慰劑,招募狀態:主動,不招募,登記時間:2019-01-14。

試驗題目:靜脈注射GC1102治療HBV相關肝移植(LT)患者,疾病:B型肝炎,招募狀態:主動,不招募,登記時間:2018-05-08。試驗題目:慢性B型肝炎患者重組B肝免疫球蛋白GC1102的一期研究、重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GC1102在HBV相關肝移植中的應用、對GC1102(Hepabig基因)在健康男性體內的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進行研究、健康成年男性反覆靜脈給藥的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研究。

相關焦點

  • B肝在研新藥RNA幹擾,在研及終止名單,靜脈或皮下注射型為主
    B肝在研新藥RNA幹擾,在研及終止名單,靜脈或皮下注射型為主 它屬於小幹擾這種RNA幹擾作用機制,可以使B肝表面抗原的免疫應答水平得到提高,從而使表面抗原的免疫功能性水平得到提高,並最終導致B肝表面抗體水平的逆轉。 在全球基於RNA幹擾這項靶點而研發的新藥當中,siRNA在作用部位的傳遞需要使用合適的載體,使其更易於靜脈注射。
  • 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
    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公開信息查到,GSK在研B肝新藥有GSK33389404(IONIS-HBV-LRx)和GSK3228836(IONIS-HBVRx)。反義分子新藥方向為通過與B肝病毒mRNA進行結合,進而阻止其轉變為B肝病毒蛋白,起到抑制B肝病毒複製作用。
  • B肝在研新藥AB-729,I期單劑量12周,表面抗原持續下降
    B肝在研新藥AB-729,I期單劑量12周,表面抗原持續下降Arbutus研究人員介紹,AB-729使用的是專有的GalNAc技術遞送技術開發,主要採用皮下注射(SC)的一種基於RNA幹擾(RNAi)在研B肝新藥。這項研究主要評價AB-729用於治療慢性B肝患者的安全性和藥效學。
  • B肝在研新藥REP2139,HepG2細胞,阻斷表面抗原分泌
    Replicor公司開發的在研B肝新藥REP 2139試驗中,結果證明,在表達B肝表面抗原亞型的HepG2細胞中REP 2139的活性。B肝在研新藥REP2139,HepG2細胞,阻斷表面抗原分泌Replicor公司研究人員介紹,之所以進行本次研究,主要原因是和傳染性B肝病毒顆粒對比時,HBV感染還會產生許多亞病毒顆粒。而慢性B肝患者的血清與培養液中的B肝表面抗原,主要來源正是B肝病毒亞病毒顆粒。
  • B肝新藥JNJ-3989進展,沉默全病毒基因產物,表面抗原繼續增劑量
    小番健康介紹一下,Phase IIa期的試驗數據和結論,JNJ-3989主要通過為B肝患者注射治療,以未經過任何治療的慢性B肝患者(CHB)作為試驗對象,按照單月注射一次100、200、300或400mg的JNJ-3989,共為CHB注射3次後觀察效果。報告中觀察患者的B肝表面抗原平均下降幅度,以及在增大藥物劑量頻繁給藥後,B肝患者的表面抗原下降水平。
  • B肝在研新藥DCR-HBVS和RNAi新療法
    B肝在研新藥DCR-HBVS,靶向病毒信使RNA,彌補長期抗病毒不足小番健康從公開信息查到,該B肝在研新藥已經於去年2019年1月,進行健康志願者用藥的Phase 1 期試驗。DCR-HBVS是RNAi治療疾病的公司自主研發的,2019年第四季度公布Phase 1 期試驗數據。
  • B肝在研新藥ARO-HBV,靶向RNAi,快速進入IIb期
    由箭頭製藥(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於2020年8月18日最近更新的臨床試驗,B肝在研新藥ARO-HBV在健康志願者與慢性B肝(CHB)患者中的I/II期研究。B肝在研新藥ARO-HBV,靶向RNAi,快速進入IIb期ARO-HBV的劑型為注射液,本研究安慰劑是無菌生理鹽水(0.9%NaCl),臨床試驗編號:NCT03365947。第一和第二階段研究設計共納入114名符合條件受試者,本研究實際開始日期:2018年3月27日,實際初步完成日期:2019年9月10日,實際研究完成日期:2020年4月23日。
  • B肝在研新藥全球進展,IIb期2毫克,3/4表面抗原血清轉化
    目前,推薦的治療慢性B肝病毒(HBV)感染方法只能實現病毒抑制,而很少有B肝表面抗原(HBsAg)丟失。全球科研人員都已確立的主流觀點,即慢性B肝治療的最終重點是結合B肝表面抗原丟失、抑制新的肝細胞感染、消除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池和恢復免疫功能來實現病毒控制。
  • B肝新藥靶點短目標,促使表面抗原消失策略,HBV合併HDV是挑戰
    B肝新藥靶點短目標,促使表面抗原消失策略,HBV合併HDV是挑戰該論文發表於2020年2月20日的威利資料庫《胃腸肝病學》上,正在開發的有作為免疫調節劑,幹擾B肝病毒複製的特定步驟,或是作為改變宿主細胞功能來抑制病毒複製的宿主靶向劑,或是作為免疫調節劑。
  • B肝在研新藥nivolumab,Ib期聯藥,1名表面抗原丟失
    B肝在研新藥nivolumab,Ib期聯藥,1名表面抗原丟失 檢查點抑制劑也屬於免疫新療法靶點進行開發 結果表明,接受較高劑量的患者的B肝表面抗原水平較基線顯著降低,有1名接受聯合用藥的患者B肝表面抗原丟失
  • B肝新藥科研有多難,關注表面抗原清除率,研究人員提示前景
    發表於2020年2月20日的《LIVER INTERNATIONAL》上,研究人員總結歸納當前B肝藥物開發實驗進展。B肝新藥科研有多難,關注表面抗原清除率,研究人員提示前景研究人員認為,免疫反應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影響B肝表面抗原消失是必需的。新B肝聯合用藥更需要個性化,基於當前已批准的核苷酸類似物(NAs)的安全性,新組合用藥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 B肝在研新藥EDP-721,臨床前研究,降表面抗原泛基因潛力
    B肝在研新藥EDP-721,臨床前研究,降表面抗原泛基因潛力來自生物製藥公司Enanta Pharmaceuticals的總裁兼執行長Luly博士原文點評:Enanta致力於病毒感染和肝臟疾病而創建小分子藥物,我們在Enanta的藥品研發項目中,提供一個更新病毒學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包括最新候選藥物EDP-721(慢性B肝開發方向)。
  • B肝在研新藥VBI-2601,1b/2a期,表面抗原抗體增強
    生物製藥疫苗研發公司VBI Vaccines公布VBI疫苗在慢性B肝患者中的1b/2a試驗數據。研究藥物名為VBI-2601(BRII-179),目前在國外已進入第2期臨床研究;在2020年初,國內已提交並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VBI公司公告:見下圖:B肝在研新藥VBI-2601的1b/2a期數據)。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本研究介紹的是B肝在研新藥 此外,以IAPs為靶點,研究人員評估了B肝在研新藥APG-1387的抗病毒功能,並在EASL 2020探討了其體內機制。臨床前研究方法:用重組人rAAV8-HBV1.3感染C57BL/6j小鼠,或將pAAV-HBV1.2質粒注入C57BL/6j和C3H/HeN小鼠株,建立3種免疫活性B肝病毒攜帶者小鼠模型。靜脈注射20毫克/千克的APG-1387,每周1次。
  • 葛蘭素史克B肝新藥,第29天評估,明顯抑制表面抗原與病毒量
    葛蘭素史克B肝新藥,第29天評估,明顯抑制表面抗原與病毒量說起葛蘭素史克(GSK),不得不提到20年前在我國上市的首款B肝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就是這家美國大型跨國藥企研發的。拉米夫定(LAM)進入中國後稱為賀普丁,該藥是我國首個B肝口服抗病毒藥,而隨著賀普丁進入中國後,慢性B肝患者(CHB)的肝炎病情也得到明顯控制。
  • B肝新藥VIR-2218,體外泛基因效應,體內持久抗病毒活性
    ,RNAi幹擾藥物在全球應用廣泛,通過靶向HBV-RNAs的RNAi治療有望減少B肝病毒抗原(包括免疫耐受期的B肝表面抗原)的表達,促進功能性治療。檢測表達HBV的HepG2.2.15細胞株的HBVmRNA、B肝表面抗原(HBsAg)和B肝e抗原(HBeAg)水平。
  • B肝開發新藥關注點,年齡影響表面抗原,清除率和基線低水平掛鈎
    B肝功能性治癒中,關鍵指標是B肝表面抗原清除,更多科學研究數據指出,表面抗原水平原本偏低時,今後更容易預測B肝表面抗原清除率。小番健康通過介紹一項2020年3月12日發表於威利資料庫的研究試驗,本試驗共納入1459名慢性B肝患者。
  • B肝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表面抗原下降受限,簡介藥物化學學科
    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表面抗原下降受限,簡介藥物化學學科簡單來講,藥化需要對藥物結構以及活性深入研究,利用所學化學知識來確定所需要開發藥物,並從分子層面深入研究其在體內作用機制。從目前國內外負責從事新藥開發項目方向,常見的有藥物化學博士、醫學博士、化學博士等在負責新藥總體開發進度,包括研究藥物的製備方法、生物學或化學方向設計新藥以了解藥物和生物體的作用機理。簡單的講,藥物化學就是把低毒性、高效對老百姓有益的藥物研製出來。
  • 【科普】B肝在研新藥:2期臨床藥物大盤點!
    C肝已成為可治癒的病毒性肝炎,但是,對於B肝來說,目前所取得的進展還極為有限。各大科研團隊針對B肝治癒的研究也在不懈努力。小編也在持續的關注有關B肝新藥的最新消息,下面隨我來一同看一下有哪些B肝在研新藥已達到臨床2期。
  • ...胃腸肝病學|B肝表面抗原|liver international|B肝|慢性B肝
    《LIVER INTERNATIONAL》B肝新藥熱議,科學認識HBsAg清除率,自發清除每年1%速度出現在《LIVER INTERNATIONAL》學術期刊上,科研人員提及B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是今後藥物研發主要方向。在以往使用已上市抗病毒藥物治療未成年慢性B肝患者中,表面抗原自發清除率很少,通常以每年1%速度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