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肝患者的DNA疫苗接種,已經引起人們的興趣。這類核酸疫苗,從原理上能夠誘導細胞和體液免疫反應,而蛋白質疫苗只能夠誘導體液或抗體反應。比如,當一種編碼B肝病毒包膜蛋白S和preS2結構域的DNA疫苗應用在慢性B肝患者時,血清HBV-DNA定量下降,HBV特異性IFNγ分泌T細胞水平增加,抗-HBcAg反應增強。
B肝相關領域新藥進展,表面抗原成首要考量,思考未來設計方向
另外,其他基於DNA疫苗已經被醫藥學家證明,能夠刺激活化的CD4+CD8+T細胞水平增加,進而增強細胞的免疫應答。去年2020年下半年,全球也有一種基於DNA的疫苗INO-1800(RG-7944),包括編碼HBs和HBc的質粒DNA。初期,單獨應用INO-1800或與INO-9112(表達白細胞介素12的DNA質粒)已經進入早期的臨床試驗階段。
目前來看,基於DNA的疫苗接種方法,未來可能被基於mRNA的疫苗接種方法所替代。另外是其他的疫苗接種方法,基於蛋白質或肽的疫苗,可以誘導高滴度的抗HBV特異性抗體,但是,它們需要持續地給藥,並且只會誘導微弱細胞免疫反應。早期該領域研發的疫苗,如GenHevac B Pasteur,由重組HBs和Pre-S2抗原組成,與氫氧化鋁等佐劑一起使用時,通過降低血清中循環的HBV病毒離子水平,可提供持久地HBV免疫。
去年底,我們也看到一種治療性疫苗ABX-203,再度出現在人們眼前,它屬於重組的HBsAg和HBcAg組合,採用皮下注射或鼻噴霧劑。它的研究數據表明具有免疫原性效應,包括HBs特異性T細胞反應,作為NUC治療的輔助手段。此外,考慮到需要解決先天免疫,來控制B肝病毒感染的問題,還有一些替代性的疫苗接種方法,正在被醫藥學家研究。
例如,美國吉利德科學旗下的GS-9620,它作為樹突狀細胞受體TLR7s的小分子激動劑,被開發並在黑猩猩身上進行了測試,以激活樹突狀細胞作為先天免疫細胞樣疫苗。然而,在臨床試驗中,儘管在同樣接受NUCs治療的慢性B肝患者中,HBV特異性T細胞和NK細胞的應答顯著增加,但GS-9620卻未能夠引起B肝表面抗原水平的顯著變化。
還有一種是GS-4774,它屬於一種新型的熱滅活重組酵母疫苗,表達HBx-HBs-HBc嵌合蛋白,被科學家發現可誘導CD4+和CD8+T細胞反應,最初在臨床上耐受性良好。但是,在2020年下半年,科學家對慢性B肝患者進行的II期臨床試驗中,使用NUC-TDF的患者使用GS-4774,儘管該疫苗似乎能夠破壞慢性B肝患者的免疫耐受,因此可以與其他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來增強抗病毒免疫應答,但他們並沒有顯示出能夠引起臨床上顯著的B肝表面抗原下降。
目前來看,基於上述研究領域開發慢性B肝新藥時,儘管以上許多疫苗,已經被證明是治療慢性B肝患者的潛在且有吸引力的方法,但疫苗在臨床上的副作用仍然存在問題。並且,經常觀察到他們的先天性免疫刺激不充分。因此,未來的該疫苗領域研發方案中,可能還需要有效地定做佐劑,這麼做的目的是,讓特定的免疫反應足夠使治療性疫苗接種,更有足夠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