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新藥開發前提條件,深入認識病毒學,複製過程並不簡單

2020-11-29 小番健康

慢性B肝新藥開發正快速進行中,當然,B肝病毒自身半衰期是很長的,要比C肝病毒長很多,這也註定了B肝新藥開發比C肝藥物難度高許多。同時,小番健康提醒,應該看清B肝病毒學和藥物開發前景,運用一篇相關領域權威科研人員對B肝病毒學以及新藥方向做一個前瞻性分析。

B肝新藥開發前提條件,深入認識病毒學,複製過程並不簡單

前期小番健康介紹了本論文分析B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率(見上圖),首次發表於2020年2月20日《Wiley Online Library》的《LIVER INTERNATIONAL》上,該期刊論文作者還提及,關於B肝的cccDNA、RNAi療法等肝病領域熱門話題。B肝病毒(HBV)是B型肝炎病毒科病毒家族成員,病毒離子包括一個被包裹直徑有42納米的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離子,包括一個部分雙鏈環狀DNA(rcDNA)基因組,共3200個鹼基對。

B肝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病毒進入、脫包衣、核導入、轉錄、核衣殼反轉錄以及宿主肝細胞分泌病毒。B肝病毒通過其受體牛磺膽酸鈉協同轉運多肽(NTCP)進入人體肝細胞。在核衣殼被解開後,鬆弛的環狀DNA(rcDNA)被釋放導入細胞核中。B肝病毒的複製,開始於修復並轉化為共價閉合環狀DNA,也就是我常說的細胞核裡面的環狀DNA小染色體cccDNA,它是病毒複製初始模板。

穩定的外體cccDNA作為HBV-mRNAs轉錄的模板,隨後轉化成為病毒蛋白。cccDNA被認為是由rcDNA合成的,來自於傳入的病毒離子,並由細胞內的核衣殼補充,核衣殼再把雙鏈DNA基因組運送到細胞核中。合成了4種不同的病毒轉錄體,包括前基因組rna(pgRNA)、pre1、preS2以及HBx rna,然後再翻譯成7種病毒蛋白。核心蛋白(HBcAg)和病毒聚合酶由pgRNA轉錄,分泌性e抗原(HBeAg)由前核RNA轉錄。

肝細胞分泌2種病毒離子,分別是一類含有完整DNA的病毒離子,含有部分雙鏈rcDNA基因組的成熟核衣殼;另一類則含有空衣殼,沒有DNA或含有RNA。HBV-DNA基因組片段整合到肝細胞基因組中,但目前科學家不認為整合是B肝病毒複製的必要條件。除感染性病毒離子外,病毒複製還會導致亞病毒空包膜顆粒的過量產生核釋放,這部分空包膜顆粒並沒有病毒外殼或基因組。持續感染,尤其是e抗原陽性患者中發現,高B肝表面抗原負荷可能導致嚴重的抗原特異性免疫功能紊亂和衰竭。

B肝表面抗原可以從cccDNA轉錄,但是,在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中,表面抗原可能主要是來自由整合的HBV-DNA轉錄的RNA。這種表面抗原的來源是相對難以獲得的,沒有細胞丟失。發表於《LIVER INTERNATIONAL》上的多位該領域研究人員認為,更理想的了解來自共價閉合環狀DNA和整合HBV-DNA的B肝表面抗原亞病毒顆粒組成和差異,將是有助於治療策略的制定。

以上就是關於B肝病毒學的複雜過程,相信肝病臨床醫生以及該領域科研人員都能夠看懂,在這樣一種複雜生命周期且半衰期長的過程中,開闢新靶點實現更為理想的目標難度大於C肝藥物開發。當然,本論文多位科研人員也提出,促使B肝表面抗原消失的不同可行辦法。以目前一線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停用後可促使部分表面抗原消失,但存在顯著個體差異,許多慢性B肝患者還會復發。

因此,核苷酸類似物(NUC)方案不適用於嚴重肝病患者,因為如果病情惡化,將會發展為失代償風險。NUC使用可於e抗原發生血清學轉換後停用,對無法檢測到HBV-DNA者,還需要12個月或更長時間的額外抗病毒藥物使用。而對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抗病毒藥物使用方法也完全不同。比如,歐洲肝病指南指出,在無肝硬化前提下,HBV-DNA持續3年以上檢測不到者可以考慮停用核苷類藥物。

在美國肝病研究學會指出,需要不定期治療,除非B肝表面抗原檢測不到。在慢性B肝新藥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階段,復發也較為常見,在公開研究中顯示,相比單獨使用核苷酸類似物,PEG-IFN與核苷酸類似物聯用可以導致更高的B肝表面抗原清除率。而IFN-alfa則能夠通過表觀遺傳修飾降低cccDNA的轉錄(上述研究分析來自資料庫《胃腸肝病學》論文科研人員)。

相關焦點

  • B肝新藥開發問題,一些十分棘手,原因為HBV複製周期複雜性
    B肝新藥開發問題,一些十分棘手,原因為HBV複製周期複雜性科學雜誌《Viruses》上,來自捷克科學院生物中心寄生蟲學研究所、韓國巴斯德研究所應用分子病毒學實驗室、捷克獸醫研究所、捷克布爾諾市門德爾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等研究人員認為,若能夠控制好上述環節,就可以將這種最容易反彈的病毒感染控制得更為理想。
  • 【新藥進展】深度分析EASL2020B肝新藥治癒B肝的可能性!
    肝霖君對EASL2020新藥進展進行詳細整理和深入分析,發現還真的沒到喊治癒口號的階段,且能有效降低HBsAg的藥物並不多。而在現有抗病毒合理優化治療下慢B肝臨床治癒率已可以超過30%,因此大家對新藥的期待應該不止於此,若不能超越現有的治療結果(包括一般人群和優勢人群),新藥治癒B肝的口號應該是不足以喊起來的,當然我們仍然充滿了期待。
  • B肝在研新藥DNA-HBVac,德國研究員開發,新治療性疫苗
    一種治療性B肝疫苗DNA-HBVac,在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EASL 2020)上由德國研究人員公布最新開發進展。這種治療性B肝疫苗名稱為DNA-HBVac,本屆歐肝會上,德國研究人員介紹了這種研究藥物,並指出該藥有望成為慢性B肝的候選治療性B肝疫苗。
  • B肝在研新藥1種入第3期,法國科學家詳解,HBV輸入過程
    B肝在研新藥1種入第3期,法國科學家詳解,HBV輸入過程 B肝病毒是一種具有部分包膜的雙鏈簡單的講,病毒進入抑制劑主要是基於科學家已經認識到B肝病毒內化到細胞過程。
  • B肝幾種新藥正在開發,過去20年裡,已有9種獲準上市
    B肝幾種新藥正在開發,過去20年裡,已有9種獲準上市 慢性B肝藥物開發與主要治療目標是對應的,即主要目標是預防疾病進展和提高生存率。
  • B肝在研新藥對不同效價,衣殼組裝調節劑,進行臨床前評估
    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上(EASL 2020),來自全球各地的病毒學、藥理學和生物分子科學專家分享了慢性B肝藥物開發新靶點,即衣殼組裝調節劑(CAMs)。B肝在研新藥對不同效價,衣殼組裝調節劑,進行臨床前評估對不同效價的衣殼組裝調節劑(CAMs)進行臨床前評估,研究人員發現1類新型的皮脂膜作用的CAM既不顯著誘導的B肝核心抗原(HBcAg)胞漿滯留,也不與B肝核心抗原特異性適應性免疫產生不良相互作用。關注到,目前全球基於誘導幹細胞內空的或變異的HBV衣殼形成的衣殼組裝調節劑(CAMs)正在開發中。
  • B肝新藥開發應用,基於抑制cccDNA形成,RNAi理論基礎
    在介紹眾多科研力量投入慢性B肝新藥開發之際,不得不提的既是RNAi這項前沿技術。RNA幹擾是如何在治療慢性B肝研究藥物中脫穎而出的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B肝病毒是如何複製的。B肝新藥開發應用修復過程包括使用宿主細胞酶,如酪氨酸DNA磷酸二酯酶2(TDP2)和皮瓣內切酶1(Fen1)。將rcDNA轉化為cccDNA和建立HBV複製,是一個有效的過程。
  • B肝國產新藥GLS4,影響病毒複製,阻斷衣殼裝配靶點設計
    全球靶向B肝病毒衣殼裝配的靶點設計新藥當中,GLS4(甲磺酸莫非賽定)為我國東陽光藥自主研發的。小番健康過去介紹,抑制劑主要有兩種,GLS4屬於異芳基 —二氫嘧啶類化合物。B肝國產新藥GLS4,影響病毒複製,阻斷衣殼裝配靶點設計還是在2019年的美國肝病協會年會上,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公布了該在研抑制劑新藥的2期臨床數據結論。GLS4屬於B肝病毒衣殼蛋白裝配抑制劑,2期試驗周期為24周觀察,每日使用2次或者3次,劑量為120 mg。
  • B肝新藥開發立項,1種新型核心蛋白調節劑,合作為期2年
    隨著2020年美國肝病研究學術年會(AASLD2020)來自全球各地研究人員披露新藥開發進展,一些新合作項目也展示在世人眼前。Assembly Biosciences和Door Pharmaceuticals籤署合作及選擇協議,開發1類新型B肝病毒核心蛋白調節劑(見下圖:來自Assembly)。B肝新藥開發立項,1種新型核心蛋白調節劑,合作為期2年本合作項目於2020年11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00,在加利福尼亞南部舊金山宣布的。
  • B肝RNAi新藥開發機制和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
    小番健康再接上一章,深入介紹當前用於開發全球慢性B肝新藥常見的RNA幹擾(RNAi)和其他靶點有什麼不同。B肝RNAi新藥機制,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受小雙鏈RNA影響這種途徑開發的研究藥物,強而特異性的基因沉默,主要是受到小的雙鏈RNA影響,比如,21-23nt短幹擾RNA(siRNAs)和≈22nt microRNAs(miRNAs)。
  • B肝強生在研新藥,雙重作用機制,阻斷病毒衣殼組裝過程
    基於B肝病毒複製重要過程,在病毒複製有一個步驟,即衣殼裝配,所以由強生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l)研發了JNJ-0440。小番健康從公開信息查到,該在研B肝新藥目前已經啟動二期臨床試驗。
  • 【新藥進展】全球B肝新藥進展
    最近,最新EASL2020也公布了部分新藥以往未公布的階段性研究數據,肝霖君此次為大家整理做個簡單介紹,後續肝霖君將有對EASL2020全面且系統的系列報導,敬請期待。APG-1387是中國首個、全球領先進入臨床的用於治療B肝的IAP抑制劑。在6月的全球B肝新藥更新中,該藥已進入慢B肝臨床II期研究。 最新EASL2020也公布最新APG-1387的機制研究進展情況。該研究顯示APG-1387可清除不同小鼠模型的慢性HBV感染,並具有獨特的凋亡誘導和免疫調節機制。
  • B肝複製第一階段,單個rcDNA,修復成共價閉合環狀DNA
    B肝病毒複製周期開始於進入細胞,整個生命周期的每個步驟都是有可能產生在研新藥的。比如,在第一階段,單個的rcDNA修復成共價閉合環狀DNA(B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s),然而由組蛋白與非組蛋白包裝成染色質。
  • B肝在研新藥RO7049389,單藥28天給藥,HBVDNA和RNA明顯下降
    去年2019年初,羅氏公司(Roche)公布了第一期B肝在研新藥RO7049389的部分數據和結論,作為一種靶向病毒衣殼裝配環節,藥物化學原理是誘導並造成病毒中存在缺陷部分完成裝配,進而實現對B肝病毒複製過程的抑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RO7049389還是一種提供慢性B肝患者恢復自身免疫的在研新藥
  • 丁肝藥物開發和B肝之間關聯性
    在病毒性肝炎當中,常見的有A肝病毒、B肝病毒、C肝病毒、丁肝病毒及戊肝病毒。相比較B肝病毒,人們已有對其較為深入認識,但對於丁肝病毒卻感到十分神秘!丁肝病毒和其他病毒性肝炎有什麼區別,它又是如何被科學家發現的呢?是否已有開發用於治療丁肝病毒藥物?
  •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和一系列研發靶點
    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HBx被發現屬於一種重要的細胞內的B肝病毒蛋白,在肝細胞的宿主細胞中,起著幹擾轉錄、信號轉導、細胞周期進程、凋亡以及染色體穩定性的作用。科學家也因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新藥研發靶點。
  • B肝在研新藥基於MAIT細胞,中國科學家研發,免疫治療新靶點
    B肝病毒複製全生命周期十分複雜,全球科學家已將可行靶點瞄向如cccDNA形成、B肝表面抗原形成與分泌、pgRNA以及HBx蛋白等。中國科學家在《HEPATOLOGY》雜誌發表了: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中MAIT細胞失調與結合膽紅素水平的關係,介紹了基於MAIT細胞新免疫治療方法的B肝新治療靶點。
  • B肝新藥解決2個方向,設計影響cccDNA中間產物,克服抑制
    目前已上市的B肝藥物,主要提供了通過持續但部分幹預B肝病毒複製過程,來延長疾病狀態的手段。無論是全球大小藥企,都可以見到非常積極地尋找新的原料藥與治療幹預措施,以選擇性地解決B肝病毒複製周期的方方面面。
  • B肝在研新藥基因工程,T細胞過繼轉移,臨床前開發思路及進展
    在基於載體疫苗開發的新藥中,TG-1050是一種非複製型腺病毒五基疫苗編碼載體,它的表達含有HBV聚合酶、以上就是通過載體疫苗開發慢性B肝新藥的思路及藥物研究進展,還有基因工程T細胞的過繼轉移新方法進行研發。
  • B肝在研新藥CRISPR,永久性使cccDNA失活,治癒感染
    人類不斷探索新治療方法來開發新藥,基因技術也就越來受到科學家的重視。今年兩位女性研究人員因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拿下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CRISPR/Cas9也正應用於B肝新藥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