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

2020-11-08 小番健康

激活人體先天免疫反應的幹預措施,是全球開發B肝潛在新靶點新機制。比如,Toll樣受體激動劑。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它已經被藥物學家證明是抵禦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全球有多家藥企基於Toll樣受體激動劑開發新藥當中(下圖:來源吉利德科學新藥研發管線)。

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

該靶點主要通過信號轉導途徑來感知病原體相關的分子模式,從而產生細胞因子。TLR-7和TLR-8激動劑,參與內源性IFN刺激基因的誘導以及JAK/STAT通路等其他信號級聯的激活。吉利德科學的TLR-7激動劑GS-9620,首次在人類肝細胞系HepaRG和感染HBV的原代肝細胞中進行測試時,通過誘導I型IFN,顯示了對B肝病毒複製的持久抑制,但cccDNA水平沒有下降(許多抗HBV藥物同時也為抗HIV藥物)。

而在土撥鼠和黑猩猩動物模型試驗中,研究人員也觀察到類似的結果,但當應用於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抑制慢性B肝患者時,對B肝表面抗原水平沒有顯著的影響。另一種TLR-7激動劑(RO7020531)和衣殼組裝調節劑RO7049389的聯合治療後,感染重組腺相關病毒(AAV-HBV感染小鼠模型)的小鼠的HBV-DNA和表面抗原水平顯著下降。

這種RO7020531+RO7049389的聯合治療在中國健康志願者中,單次和多次遞增劑量,能夠導致IFN-a誘導的細胞因子產生和ISG的誘導。未來它與其他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的療效仍有待確定。總體上,這種基於免疫療法開發新靶點分支,激活先天免疫反應的幹預措施主要有Toll樣受體激動劑,動物模型證明,單藥對cccDNA和表面抗原沒有影響,但在藥物聯用方面,已觀察到免疫療法分支TLR-7激動劑聯合衣殼組裝調節劑,實現了動物模型時,對HBVDNA及B肝表面抗原明顯調降作用。

另一種免疫療法開發新靶點分支是,維甲酸誘導基因-1(RIG-I)激動劑,其也屬於新型的免疫療法。RIG-I是一種胞漿內PAMP受體,與RNA病毒的雙鏈RNA相互作用。一旦被激活,它可以通過蛋白激酶複合物和NFκB和IRF3轉錄因子的激活,而導致信號轉導,這些轉錄因子又遷移到細胞核,能夠激活ISG,從而產生IFN-a和其他細胞因子,從而啟動抗病毒免疫。

最近在發表在臨床醫學雜誌期刊上,研究人員注意到一些報導稱,pgRNA中存在的epsilon包封信號被RIG-I識別,導致產生III型IFN而不是I型IFN。此外,人們注意到RIG-I抵消了epsilon與B肝病毒聚合酶的相互作用,從而抑制B肝病毒複製。雖然,在研B肝新藥SB 9200已被終止研發,但前期證明它是一種RIG-I/NOD-2激動劑。

在SB 9200研究中,指的是評價其對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和抗病毒療效研究時,納入了80名未經治療的非肝硬化慢性B肝患者。這些患者被隨機分為12周治療,接受從25毫克到200毫克的遞增劑量的SB 9200或安慰劑,然後再轉為TDF治療12周。負責這些研究人員觀察到,80名e抗原陽性患者(大三陽)和e抗原陰性患者(小三陽)的HBV-DNA和RNA的減少均呈劑量依賴性,而後者更大。

22%的患者在12周或24周時,B肝表面抗原水平下降大於0.5log10。但是,最近SB 9200在進行400毫克劑量與TDF進一步研究時已經被研究人員終止開發。目前看來,基於免疫療法開發B肝新藥難度更高於其他靶點,如衣殼抑制劑、RNAi、B肝表面抗原抑制劑、反義寡核苷酸等等。因此,在新型免疫療法開發研究藥物中,也較其他研究藥物更為頻繁的報導研發終止的報導。

小番健康結語:慢性B肝病毒感染的特點是,由於高水平B肝表面抗原血症而導致的HBV特異性CD8+T細胞喪失或功能衰竭,以及由於B細胞反應不足而無法中和循環中的B肝病毒離子。B肝表面抗原、e抗原以及X蛋白,可幹擾感染者固有免疫反應,尤其是信號轉導途徑或其他過程的組成部分,這些過程反過來又會干擾效應細胞(如自然殺傷細胞、T細胞、庫普弗細胞和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產生IFN和抗病毒細胞因子 上圖來自本研究人員提供)。

以上試驗數據及最新科研進展,已經發表在臨床醫學雜誌上,歸屬專刊《B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與臨床後果》(2020年10月1日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相關焦點

  • 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
    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它已經被藥物學家證明是抵禦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全球有多家藥企基於Toll樣受體激動劑開發新藥當中(下圖:來源吉利德科學新藥研發管線)。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該靶點主要通過信號轉導途徑來感知病原體相關的分子模式,從而產生細胞因子。
  • B肝藥物研究進展,GS9688或9620,它們有哪些區別?
    在全球動物模型研究,比如在黑猩猩和土撥鼠臨床前研究中,B肝在研免疫療法藥物也表現出積極意義。口服TLR7激動劑GS-9620,可長期抑制血清和肝臟的B肝病毒DNA和血清B肝表面抗原或e抗原水平,並且誘導產生IFN-α和其他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上調ISG表達,激活NK、CD8+T和B細胞。
  • B肝在研新藥應用RNAi,靶向cccDNA,使抑制成為可能
    RNAi應用廣泛,其中不乏針對B肝病毒(HBV)新藥開發的抗病毒藥物。可以說,目前RNAi幹擾技術已經發展比較成熟,那麼怎樣來理解當前全球藥企積極使用RNAi這項技術開發全球B肝在研新藥呢?小番健康向您細細道來。
  • B肝在研新藥ABI731,Ib期結果,可抑制cccDNA形成
    B肝在研新藥ABI-H0731已有多項II期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查看該藥全球臨床試驗資料庫中,ABI-H0731已有七項處於II期臨床試驗。最新的II期研究主要是應用ABI-H0731強化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研究(2020-07-01登記)。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在今年8月,在線發表了ABI-H0731臨床前研究特徵和特性。
  • 【科普】B肝在研新藥:2期臨床藥物大盤點!
    C肝已成為可治癒的病毒性肝炎,但是,對於B肝來說,目前所取得的進展還極為有限。各大科研團隊針對B肝治癒的研究也在不懈努力。小編也在持續的關注有關B肝新藥的最新消息,下面隨我來一同看一下有哪些B肝在研新藥已達到臨床2期。
  • B肝在研新藥RO7049389,單藥28天給藥,HBVDNA和RNA明顯下降
    去年2019年初,羅氏公司(Roche)公布了第一期B肝在研新藥RO7049389的部分數據和結論,作為一種靶向病毒衣殼裝配環節,藥物化學原理是誘導並造成病毒中存在缺陷部分完成裝配,進而實現對B肝病毒複製過程的抑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RO7049389還是一種提供慢性B肝患者恢復自身免疫的在研新藥
  • B肝在研新藥GS-9688和第二階段將於8月完成
    吉利德科學旗下B肝在研新藥Selgantolimod (GS-9688)根據試驗公告顯示,該藥將於2020年8月份完成第2期臨床研究。2期臨床題為Selgantolimod (GS-9688)對抑制成人慢性B肝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抗病毒活性研究,將於下月完成。
  • B肝在研新藥GS-9688,聯Vir-2218,啟動2期合作
    兩種靶點不同的B肝在研新藥迎來聯合用藥的臨床試驗。它們分別是基於RNAi的在研B肝新藥Vir-2218和激活先天免疫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以往名稱:GS-9688),2021年1月12日,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布與Vir Biotechnology生物技術公司建立該項目臨床合作,探索功能性治癒B肝的聯合方案(公告來自:見下圖Gilead)。
  • B肝新藥VIR-2218,體外泛基因效應,體內持久抗病毒活性
    B肝新藥VIR-2218,體外泛基因效應,體內持久抗病毒活性 研究人員介紹B肝在研新藥VIR-2218,是一種研究性的N-乙醯半乳糖胺(GalNAc)結合RNAi幹擾類藥物(研發靶點),利用增強的穩定化學作用,靶向所有HBV轉錄物共有的HBVx基因區。
  • B肝在研新藥CRISPR,永久性使cccDNA失活,治癒感染
    人類不斷探索新治療方法來開發新藥,基因技術也就越來受到科學家的重視。今年兩位女性研究人員因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拿下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CRISPR/Cas9也正應用於B肝新藥開發。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抑制肝細胞IAPs表達,誘導細胞凋亡化合物
    B肝在研新藥APG-1387,抑制肝細胞IAPs表達,誘導細胞凋亡化合物APG-1387,是基於已知的B肝全新靶點,原理上,1387通過誘導程序性細胞死亡,也可以理解為促使細胞凋亡的一種化合物。因此,小番健康認為,該全新靶點B肝在研新藥,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宿主靶向途徑藥物(Host Acting Pathway)。該創新藥物,在臨床前的研究顯示,為何慢性B肝難以治癒。
  • B肝在研新藥GS-9688,II期部分進展,細胞因子反應特徵
    美國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研發的B肝在研新藥Selgantolimod (GS-9688) 的第2期臨床研究,研究人員在本屆美肝會介紹了慢性B肝患者對Selgantolimod的細胞因子反應特徵。
  • 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
    2020年5月該公司在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年會公布了B肝在研新藥ENOB-HB-01最新進展,該在研新藥能夠促使受感染肝細胞自然凋亡比例為97%,而並沒有損傷正常肝細胞,近期這項試驗後續數據進一步證明去年12月份該公司在HEP DART大會上該在研新藥的可及性。
  • B肝在研新藥GS-9688和吉利德啟動聯合Vir-2218的2期臨床合作
    兩種靶點不同的B肝在研新藥迎來聯合用藥的臨床試驗。它們分別是基於RNAi的在研B肝新藥Vir-2218和激活先天免疫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以往名稱:GS-9688),2021年1月12日,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布與Vir Biotechnology生物技術公司建立該項目臨床合作,探索功能性治癒B肝的聯合方案(公告來自:見下圖Gilead)。
  • B肝C肝新藥進展,丙通沙完成兩個年齡段試驗,GS-9688臨床二期
    B肝C肝新藥進展,丙通沙完成兩個年齡段試驗,GS-9688臨床二期目前,吉利德科學在研新藥已經完成二期臨床,但是GS-9688對人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未證實,吉利德科學公布該在研化合物,還未獲得FDA或其他監管機構批准。
  • B肝新藥解決2個方向,設計影響cccDNA中間產物,克服抑制
    B肝新藥解決2個方向,設計影響cccDNA中間產物,克服抑制雖然,目前也有許多處於臨床前研究或III期臨床試驗的在研B肝新藥,但它們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B肝新藥上市,很顯然是要解決兩個方向的挑戰,一個方向是,設計和創造能真正影響cccDNA複製中間產物的API,後者非常穩定,顯然對外部幹預十分不敏感;另一方向是,克服B肝病毒感染時,血液中的B肝e抗原和B肝表面抗原對HBV特異性B細胞和T細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目前,醫藥學家所掌握的大多數新API都屬於小分子的,包括幾個正在開發中的新NUC。
  • 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
    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公開信息查到,GSK在研B肝新藥有GSK33389404(IONIS-HBV-LRx)和GSK3228836(IONIS-HBVRx)。反義分子新藥方向為通過與B肝病毒mRNA進行結合,進而阻止其轉變為B肝病毒蛋白,起到抑制B肝病毒複製作用。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本研究介紹的是B肝在研新藥由於B肝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目前抗病毒治療藥物仍然難以治癒。先前的研究表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可以阻止TNFα介導的感染肝細胞的殺傷,並導致B肝病毒持續存在。APG-1387,是一種新型的以凋亡抑制蛋白(IAPs)為靶點的雙價拮抗劑,在腫瘤治療的臨床試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國內已獲批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晚期實體瘤(見下方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臨床默示許可)。
  • B肝在研新藥AB-729,I期單劑量12周,表面抗原持續下降
    B肝在研新藥AB-729,I期單劑量12周,表面抗原持續下降Arbutus研究人員介紹,AB-729使用的是專有的GalNAc技術遞送技術開發,主要採用皮下注射(SC)的一種基於RNA幹擾(RNAi)在研B肝新藥。這項研究主要評價AB-729用於治療慢性B肝患者的安全性和藥效學。
  • B肝在研新藥ALG-001075,小鼠DNA減少5-log10,呈劑量依賴性下降
    ALG-001075,B肝在研新藥基於臨床前研究良好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成為未來治療全球慢性B肝關鍵靶標的潛力衣殼裝配抑制劑。小番健康注意到,ALG-001075是由Aligos Therapeutics 生物技術公司自主研發,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專注肝病治療藥物開發,旗下許多在研新藥均指向慢性B肝的功能性治癒新療法。B肝在研新藥ALG-001075,小鼠DNA減少5-log10,呈劑量依賴性下降新藥研發,離不開臨床前研究良好數據支持進入到人體臨床三期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