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RNAi新藥方向,依賴非病毒傳遞,而非應用病毒載體

2021-01-10 小番健康

RNAi幹擾,已經被頻繁的使用在治療病毒性疾病中,全球已有許多例子提出了siRNA,shRNA與miRNA途徑導致病毒滴度與病毒RNA水平下降。尤其是在針對輪狀病毒的miRNAs靶向,針對B肝病毒的RNAi盒已經被證實。

B肝RNAi新藥方向,依賴非病毒傳遞,而非應用病毒載體

RNAi幹擾的未來方向,已經越來越明晰。例如,表達抗-HCV-shRNAs的組合慢病毒載體,已被使用於抑制C肝病毒(HCV)複製。當然,在RNAi臨床前的動物模型研究中,其作為抗病毒藥物潛力,也有相關文獻期刊作證。比如,2020年10月20日,研究人員Kenneth Lundstrom就曾經發表了:病毒載體對RNAi抗病毒治療有什麼好處?研究在科學雜誌《Viruses》上發表。

前面也曾經介紹道,AAV已是一個較好的候選者,尤其在嗜肝性AAV8血清型中,互補的scAAVs帶來更快的轉基因表達,並被證明適合攜帶HBVRNAi表達盒。在這份研究報告中,Kenneth Lundstrom的其他同事Eldabawy等,還設計了一種新的基於JFH1的HCV亞基因組複製子雙報告細胞系,用於抗病毒藥物測試。

它能夠快速定量細胞生長,生存能力以及C肝病毒RNA複製。應用慢病毒載體表達單、雙或三盒shRNAs,靶向HCV保守序列和參與HCV複製的細胞因子,可導致HCV複製減少。在針對HCV序列的shRNAs方向,研究人員發現,其具有更強的抗病毒活性。而在抗輪狀病毒藥物中,miR-7通過下調輪狀病毒非結構蛋白5(NSP5)的表達,來抑制輪狀病毒複製(結論來自:Viruses)。

另外,研究人員還證明了,miR-7的抗病毒作用在腹瀉乳鼠模型中,可以抑制輪狀病毒複製。總體來講,基於RNAi療法,更依賴於非病毒傳遞,而不是應用病毒載體。儘管研究人員發現,在給藥與穩定性對治療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但對5』7-甲基鳥苷三磷酸(M7G)帽狀結構、聚(A)尾、5』和3』端UTRs以及基於脂質體、聚合物和混合脂質聚合物的納米顆粒製劑的改性提供了實質性的改進(觀點來自:Kenneth Lundstrom、Eldabawy等研究人員)。

在基於病毒載體的RNAi療法開發新藥中,優越的傳遞和不匹配的表達水平,讓病毒載體更具有優勢特徵。特別是在針對一些自我複製的RNA病毒時,這種新療法開發的新藥,可以作為複製缺陷或熟練的例子、RNA複製子或DNA複製子質粒,在受感染細胞的細胞質中,產生高達200000倍的RNA擴增,從而產生前所未有的轉基因表達水平(數據來自:Viruses)。

當然,研究人員還提到了其他問題,比如基於病毒載體的RNAi治療的siRNA的非靶向效應,這有可能導致非靶向轉錄物的表達譜發生改變,以及抑制蛋白翻譯導致非特異性降解。另外,研究人員認為,應用慢病毒載體進行基於RNAi的HIV複製,可以導致自我靶向,這可能嚴重損害上述治療效果。整體來看,病毒顆粒的管理,還是需要在儘量高的安全條件下應用的,這其實也引發了廣泛的研究與開發更為安全的病毒載體。

在前面,小番健康也詳細介紹了全球抗病毒藥物研發領域中,基於RNAi的基因沉默技術應用廣泛,技術也相對成熟。在10月20日的Viruses,研究人員已經介紹了RNAi應用於蚊媒黃病毒Tembusu病毒(TMUV)E和NS5基因為靶點的Ad載體,可有效地下調TMUV RNA複製和病毒在Vero細胞中的產生,持續至少96小時。

這也證明,RNAi作為抗病毒藥物開發的潛力。積極的看,抗病毒藥物基於病毒載體的RNA療法已經顯示出一些希望,這種基因沉默尤其是RNAi應用,提供藥物研發人員一種新的途徑。

相關焦點

  • B肝在研新藥應用RNAi,靶向cccDNA,使抑制成為可能
    RNAi應用廣泛,其中不乏針對B肝病毒(HBV)新藥開發的抗病毒藥物。可以說,目前RNAi幹擾技術已經發展比較成熟,那麼怎樣來理解當前全球藥企積極使用RNAi這項技術開發全球B肝在研新藥呢?小番健康向您細細道來。
  • B肝在研新藥膠囊劑,非臨床廣譜多基因型,符合安全性藥代動力學
    B肝在研新藥膠囊劑,非臨床廣譜多基因型,符合安全性藥代動力學根據藥智資料庫中,該在研B肝新藥申請類型是新藥膠囊劑,也是我國還在研發的B肝新藥之一。公開信息顯示,KL060332膠囊已經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開展臨床試驗,可以查詢到。
  • B肝RNAi未來的領域,可以實現有效沉默,cccDNA轉錄物
    在過去二十年裡,人工合成的siRNAs和表達的RNAi途徑激活劑,已經被藥物學家證明能夠在體內外抑制B肝病毒複製。它能夠通過表達的HBV靶向序列(比如由攜帶病毒載體的aprimirna表達盒編碼的序列)獲得持久沉默HBV基因組的效果。
  • B肝在研新藥RNAi激活劑,成功檢測已有3種,阻止轉錄物翻譯
    RNA幹擾(RNAi)途徑開發B肝新藥,是一種潛在治療B肝策略,通過沉默病毒基因來有效地抑制B肝病毒複製,該研發領域也一直被行業內看好B肝病毒感染仍然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挑戰。全球約有2.92億人長期感染B肝病毒,每年因感染而死亡人數接近90萬。儘管有一種有效的預防性疫苗,數百人仍面臨著肝硬化、肝細胞癌的潛在致命風險。
  • B肝新藥開發應用,基於抑制cccDNA形成,RNAi理論基礎
    RNA幹擾是如何在治療慢性B肝研究藥物中脫穎而出的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B肝病毒是如何複製的。B肝新藥開發應用核衣殼位於被膜內,由一個20面體衣殼組成,該衣殼通常由120個核心蛋白二聚體組成,帶有包裹的病毒鬆弛環狀DNA(rcDNA)和聚合酶蛋白。除了完整的感染顆粒外,B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還含有大量的亞病毒顆粒,這些亞病毒顆粒主要由小的表面蛋白組成。
  • 目前對B肝病毒無良好治療手段,大部分治療為了控制B肝病毒發展
    導語:我國是B肝大國,不少人都會帶有B肝病毒,同時對於B肝病毒治療是一個長期的療法,這些年臨床B肝相應的療法也出了不少,但治療效果仍然較為局限,並且療法較為固定。除此以外,實際上日常是廣州,我們吃的大部分感冒藥都是非甾體抗炎藥同時比如布洛芬緩釋膠囊,以及阿司匹林等藥物都是很著名的,非甾體抗炎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到肺甾體抗炎藥種類很多,同時非甾體抗炎藥的應用範圍也較為廣泛。
  • B肝在研新藥DCR-HBVS和RNAi新療法
    B肝在研新藥DCR-HBVS,靶向病毒信使RNA,彌補長期抗病毒不足小番健康從公開信息查到,該B肝在研新藥已經於去年2019年1月,進行健康志願者用藥的Phase 1 期試驗。DCR-HBVS是RNAi治療疾病的公司自主研發的,2019年第四季度公布Phase 1 期試驗數據。
  • B肝在研新藥CRISPR,永久性使cccDNA失活,治癒感染
    人類不斷探索新治療方法來開發新藥,基因技術也就越來受到科學家的重視。今年兩位女性研究人員因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拿下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CRISPR/Cas9也正應用於B肝新藥開發。
  • B肝在研新藥RNAi匯總,2種試驗被中止,1種靶向所有轉錄物
    RNAi在慢性B肝新藥開發方向是很好靶點,那麼,全球基於RNAi新藥研發的研究藥物有哪幾種呢?基於RNAi治療慢性B肝病毒感染的臨床研究中,siRNAs的應用已達到臨床評估的多種疾病,自然也包括慢性B肝病毒感染。
  • 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
    在前面小番健康已經介紹,在B肝新藥研發方向,葛蘭素史克(GSK)專注反義分子(Antisense Molecules)創新藥。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公開信息查到,GSK在研B肝新藥有GSK33389404(IONIS-HBV-LRx)和GSK3228836(IONIS-HBVRx)。反義分子新藥方向為通過與B肝病毒mRNA進行結合,進而阻止其轉變為B肝病毒蛋白,起到抑制B肝病毒複製作用。
  • B肝強生在研新藥,雙重作用機制,阻斷病毒衣殼組裝過程
    基於B肝病毒複製重要過程,在病毒複製有一個步驟,即衣殼裝配,所以由強生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l)研發了JNJ-0440。小番健康從公開信息查到,該在研B肝新藥目前已經啟動二期臨床試驗。
  • B肝RNAi新藥開發機制和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
    小番健康再接上一章,深入介紹當前用於開發全球慢性B肝新藥常見的RNA幹擾(RNAi)和其他靶點有什麼不同。B肝RNAi新藥機制,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受小雙鏈RNA影響這種途徑開發的研究藥物,強而特異性的基因沉默,主要是受到小的雙鏈RNA影響,比如,21-23nt短幹擾RNA(siRNAs)和≈22nt microRNAs(miRNAs)。
  • B肝新藥VIR-2218,體外泛基因效應,體內持久抗病毒活性
    B肝新藥VIR-2218,體外泛基因效應,體內持久抗病毒活性 研究人員介紹,RNAi幹擾藥物在全球應用廣泛,通過靶向HBV-RNAs的RNAi治療有望減少B肝病毒抗原(包括免疫耐受期的B肝表面抗原)的表達,促進功能性治療。
  • 病毒載體產業發展簡析
    2017年8月30日,諾華Kymriah獲批,自此拉開基因治療大幕,基因治療或成為繼抗體藥物之後,未來十年的創新藥重點研發方向。作為治療關鍵環節,病毒載體對基因治療至關重要。基因治療或成為繼抗體藥物之後,未來十年的創新藥重點研發方向。1. 基因治療機制基因治療通過向病體細胞或器官中引入一種基因信息以糾正缺陷或異常(突變、異常表達等),這過程中病毒載體至關重要。目前常用於基因治療的病毒載體包括逆轉錄病毒(RV)、腺相關病毒(AAV)和慢病毒(LV)。
  • B肝在研新藥基因工程,T細胞過繼轉移,臨床前開發思路及進展
    在基於載體疫苗開發的新藥中,TG-1050是一種非複製型腺病毒五基疫苗編碼載體,它的表達含有HBV聚合酶、負責本研究人員使用3種劑量分別為109、1010、1011病毒顆粒的TG1050。結果表明,3個劑量的γ-0疫苗都能產生更多的靶向γ-0疫苗。使用攜帶B肝病毒蛋白編碼區的病毒載體本身具有免疫原性,從而產生抗載體抗體。
  • B肝已獲批上市藥物,尚存的問題,解答一種新藥方向研發困境
    目前,獲批的慢性B肝治療藥物主要以抑制B肝病毒複製為主,單一藥物開發後,在療效方向未如市場預期。因此,目前有許多方案採用的是,PEG-IFNα和NUC聯合方法,目的在於提高療效,避免或抑制耐藥性發展,減少毒性,縮短治療時間,改善抗原抑制,促進B肝免疫應答的恢復。
  • B肝在研新藥1種入第3期,法國科學家詳解,HBV輸入過程
    隨著Myrcludex B成為首個進入第3期臨床研究的非核苷類似物靶點在研B肝新藥,該研究藥物靶點是B肝病毒(HBV)進入抑制劑,什麼是病毒進入抑制劑呢?這種靶點和RNAi、治療性B肝疫苗、反義寡核苷酸以及衣殼組裝調節劑有哪些不同?小番健康介紹一下,關於病毒進入抑制劑。
  •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鴨動物模型,降低肝腺病毒複製能力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鴨動物模型,降低肝腺病毒複製能力Pharmaceuticals,是一個藥物化學和相關藥物科學的開放存取期刊(見下圖)。加彭是非洲中部國家,利伯維爾(Libreville)指的是加彭首都, 加彭第二大港口,研究人員均來自於加彭。
  • B肝在研新藥幹擾核衣殼,德國科學家研發,HBV顆粒細胞內轉運
    近年來,B肝新藥開發靶點之一,幹擾核衣殼或病毒形態發生和細胞內運作已成為一種潛在抗病毒策略。HBV感染細胞,在感染性病毒顆粒外釋放出2種形式的非感染性亞病毒顆粒(球體核細絲),它們由表面蛋白組裝而不含外殼與核酸。此外,B肝病毒複製細胞釋放裸衣殼。感染性病毒顆粒與細絲,通過多體釋放;球體由經典的組成性分泌途徑分泌。科學家目前對裸衣殼的釋放還不完全清楚,所以,我們對自噬過程進行了討論。
  • B肝在研新藥nivolumab,Ib期聯藥,1名表面抗原丟失
    ,nivolumab注射液,也能夠檢索到在我國的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中,適應症包括晚期肝癌、膀胱癌、轉移性癌腫瘤以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等(正在招募或尚未招募)。PD1在B肝病毒特異性T細胞上高度表達,因此,與慢性B肝患者的功能失調的T細胞反應是相關的。 負責以檢查點抑制劑開發藥物的研究人員解釋,針對PD-1可能有助於恢復T細胞功能障礙。在最近的一項Ib期試驗中,研究了PD-1抑制劑nivolumab對24名核苷酸類似物(NA)應用並獲得抑制的e抗原陰性患者(小三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