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鴨動物模型,降低肝腺病毒複製能力

2021-01-15 小番健康

近期,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治療慢性B肝策略,即肽核酸(PNAs)和小分子非編碼RNA(包括小幹擾RNA)一類新的寡核苷酸。這項研究發現是由加彭利伯維爾醫學院細胞和分子遺傳學生物學系等研究人員發表在2020年12月21日的Pharmaceuticals上。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鴨動物模型,降低肝腺病毒複製能力


Pharmaceuticals,是一個藥物化學和相關藥物科學的開放存取期刊(見下圖)。加彭是非洲中部國家,利伯維爾(Libreville)指的是加彭首都, 加彭第二大港口,研究人員均來自於加彭。研究人員認為,儘管目前已有有效預防性疫苗,但慢性B肝病毒感染仍然是全球問題。現有主要是2種治療慢性B肝方法,即聚乙二醇幹擾素α(IFN)-α和核苷(酸)類似物(NAs)。


這2種方法,都無法完全根除B肝病毒感染,並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開發新治療慢性B肝方法勢在必行。加彭研究人員主要描述了,PNAs和siRNAs對HBV的抗病毒作用。目前,PNAs已經在鴨動物模型中(DHBV)證明,具有降低肝腺病毒複製能力效果。有意思的是,還發現其他寡核苷酸,比如siRNAs可顯著抑制瞬時複製細胞培養中的HBV抗原表達。



並由於這些寡核苷酸,作為新型抗病毒藥物應用因其細胞內的生物利用度低而受到阻礙,研究人員還討論了它們與不同分子,比如細胞穿透肽(CPPs)偶聯的好處,這些分子被用作向細胞輸送治療劑的載體。眾所周知,慢性B肝病毒的持續感染主要是由於cccDNA(B肝病毒複製模板),在感染肝細胞內的持續存在,現有的聚乙二醇幹擾素a和核苷類似物(NUCs),只能將血清病毒載量降至無法檢測的水平。


但是,還無法完全根除B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當然,這些藥物的長期治療,還會增加經濟負擔,且伴有一定副作用。基於這些背景,慢性B肝感染的替代治療方案亟待開發。最近,研究人員發現的一類新寡核苷酸,例如肽核酸(PNA)和小的非編碼RNA(siRNAs),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另一種可能作為替代治療B肝策略。




什麼是肽核酸(PNA)?


它其實是一類合成的DNA模擬物,其中糖磷酸主鏈被N-2-氨基乙基甘氨酸重複單元取代。PNAs能夠通過Watson-Crick鹼基配對與互補DNA或RNA序列進行高親和力和序列特異性的雜交。PNA在細胞中特別穩定,因為它們能夠抵抗核酸酶和蛋白酶的降解。基於這些優勢,使得PNAs分子有望成為治療HBV慢性感染的候選分子。


研究人員介紹,在我們以往的鴨B肝病毒(DHBV)感染模型中發現,靶向HBV信號ε的反義PNA,可以抑制兔網織紅細胞裂解物系統中的病毒逆轉錄。事實上,DHBV模型是評價新型抗HBV方法的參考。由於HBV的宿主範圍極窄,只感染人類和黑猩猩,因此密切相關的鴨B肝病毒模型,為研究藥物在體外、原代鴨肝細胞培養(PDH)和北京鴨體內的抗病毒潛力,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



什麼是小幹擾RNA(siRNAs)?


它指的是長度為19-21個核苷酸的人工雙鏈rna。RNA幹擾,前期已有詳細科普,是當前開發用於治療慢性B肝的潛在策略,其主要是siRNA轉錄後,調控基因表達的內源性過程。由於這種方法,在調節mRNAs功能與穩定性方面的特殊作用,siRNA也已經成為治療包括慢性B肝病毒感染在內的病毒性疾病的一種有前途的替代治療方法。


這種方法是合成特異性,來靶向B肝病毒的siRNA,需要輸送到肝細胞來沉默病毒基因。事實上,儘管RNA幹擾是基因沉默的抑制非常有效機制,siRNA作為裸分子在細胞膜上的轉運是很差的。因此,CPPs已被廣泛用作體內外siRNAs的載體。簡單的講,Bénédicte Ndeboko、Serge Thierry Omouessi等研究人員近期在Pharmaceuticals發表了一項研究:


分別是反義PNAs和siRNAs,是抑制特異性HBV基因的兩種有前途的方法。

相關焦點

  •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和抑制特異性HBV基因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鴨動物模型,降低肝腺病毒複製能力Pharmaceuticals,是一個藥物化學和相關藥物科學的開放存取期刊(見下圖)。加彭是非洲中部國家,利伯維爾(Libreville)指的是加彭首都, 加彭第二大港口,研究人員均來自於加彭。研究人員認為,儘管目前已有有效預防性疫苗,但慢性B肝病毒感染仍然是全球問題。
  •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肝靶向活性,強髓細胞激動劑
    通過吉利德科學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GS-9688)在動物HBV感染模型中,也實現了HBV感染動物中的臨床治癒。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與以往免疫治療劑(GS-9688)相比時,ASGR1-TLR8則表現出較強的肝臟靶向骨髓細胞能力。
  •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肝靶向活性,強髓細胞激動劑
    如題所述,研究人員介紹的ASGR1-TLR8在適應性抗病毒實現免疫應答方面,已經獲得一些試驗數據支持。通過吉利德科學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GS-9688)在動物HBV感染模型中,也實現了HBV感染動物中的臨床治癒。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與以往免疫治療劑(GS-9688)相比時,ASGR1-TLR8則表現出較強的肝臟靶向骨髓細胞能力。
  • B肝在研新藥細胞穿透肽,無PNA動物模型,表現抗HBV活性
    研究人員介紹,單獨使用PNAs或siRNA均表現出潛在抗HBV治療價值,那麼,什麼是CPP,它在抑制B肝病毒複製方向與以往核苷(酸)類似物機制有何區別?B肝在研新藥細胞穿透肽,無PNA動物模型,表現抗HBV活性目前,RNAi是被全球科學家證明,應用於抗HBV治療有前途的一種方法,當然CPP只是2020年末才被發現。
  •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和AASLD2020發表一種肝靶向骨髓細胞藥物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肝靶向活性,強髓細胞激動劑免疫治療劑是目前全球開發B肝新藥的重要靶點之一,但研發難度也略高於其他靶點研究藥物。如題所述,研究人員介紹的ASGR1-TLR8在適應性抗病毒實現免疫應答方面,已經獲得一些試驗數據支持。通過吉利德科學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GS-9688)在動物HBV感染模型中,也實現了HBV感染動物中的臨床治癒。
  • 【科普】B肝在研新藥:2期臨床藥物大盤點!
    在臨床前試驗中,這款新藥能降低所有的病毒抗原水平,也能夠降低B肝病毒的共價閉環DNA(cccDNA)以及其他DNA水平。在2期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單次治療能顯著減少血清中的B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多次治療則能起到額外的效果。
  • B肝在研新藥JNJ-4964,小鼠模型試驗,周1次給藥更有效
    今年歐洲肝臟研究年會上,強生公司旗下子公司楊生製藥(Janssen Pharmaceutica NV)發布了關於在研B肝新藥JNJ-64794964(JNJ-4964)的研發進度。研究人員介紹了關於JNJ-4964在慢性B肝感染小鼠動物模型中的試驗數據和結論。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此外,以IAPs為靶點,研究人員評估了B肝在研新藥APG-1387的抗病毒功能,並在EASL 2020探討了其體內機制。臨床前研究方法:用重組人rAAV8-HBV1.3感染C57BL/6j小鼠,或將pAAV-HBV1.2質粒注入C57BL/6j和C3H/HeN小鼠株,建立3種免疫活性B肝病毒攜帶者小鼠模型。靜脈注射20毫克/千克的APG-1387,每周1次。
  • B肝國產在研新藥KL060332,廣譜基因型,對耐藥同等有效
    2020年11月13日-16日舉行第71屆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年會(AASLD),我國科倫藥業B肝在研新藥KL060332(衣殼組裝調節劑)臨床前試驗數據顯示,強大抗病毒活性,和在體外對常見B肝病毒基因型及對核苷類藥物耐藥同等有效。
  • B肝在研新藥基因工程,T細胞過繼轉移,臨床前開發思路及進展
    在基於載體疫苗開發的新藥中,TG-1050是一種非複製型腺病毒五基疫苗編碼載體,它的表達含有HBV聚合酶、從自發清除B肝病毒感染者的骨髓移植到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的體內,可以有效地控制B肝病毒複製。同樣,在接受B肝表面抗原陽性移植物的肝移植患者中,B肝病毒清除也得到了緩解。
  • B肝在研新藥對不同效價,衣殼組裝調節劑,進行臨床前評估
    B肝在研新藥對不同效價,衣殼組裝調節劑,進行臨床前評估對不同效價的衣殼組裝調節劑(CAMs)進行臨床前評估,研究人員發現1類新型的皮脂膜作用的CAM既不顯著誘導的B肝核心抗原(HBcAg)胞漿滯留,也不與B肝核心抗原特異性適應性免疫產生不良相互作用。關注到,目前全球基於誘導幹細胞內空的或變異的HBV衣殼形成的衣殼組裝調節劑(CAMs)正在開發中。
  • B肝在研新藥nivolumab,Ib期聯藥,1名表面抗原丟失
    檢查點抑制劑也屬於新型免疫療法,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CD8+T細胞除這種PD-1外,還存在其他共抑制分子,比如CTLA-4、CD244/2B4、Tim-3和LAG-3。 其中,阻斷前2項體外研究實現了免疫功能的恢復和外周血及肝內CD8+T細胞的增殖。此外,使用伊比利木單抗(Ipilimumab)阻斷CTLA-4,可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B肝病情產生積極作用。
  • 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
    (下圖為該公司英文官網首頁)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受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需要解釋以上現象,小番健康先從人體自然感染B肝病毒後進入的不同階段進一步簡述。2020年5月該公司在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年會公布了B肝在研新藥ENOB-HB-01最新進展,該在研新藥能夠促使受感染肝細胞自然凋亡比例為97%,而並沒有損傷正常肝細胞,近期這項試驗後續數據進一步證明去年12月份該公司在HEP DART大會上該在研新藥的可及性。
  • B肝在研新藥DCR-HBVS和RNAi新療法
    目前,B肝一線治療藥物存在諸多不足,但及時發現肝炎活動表現,可以於早期通過核苷酸類似物(NAs)或幹擾素(IFN)進行抗病毒治療。除NAs與IFN之外,全球依然在研的B肝新靶點藥物當中,基於RNAi療法的DCR-HBVS,值得醫藥學界關注後續進展。
  • B肝在研新藥GSK疫苗,葛蘭素史克開發,打破耐受兼具免疫原性
    B肝在研新藥GSK疫苗,葛蘭素史克開發,打破耐受兼具免疫原性GSK研發人員介紹,B肝病毒(HBV)是世界範圍內引起慢性肝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了人們的重點關注。GSK研發人員介紹道:我們的治療性B肝疫苗候選藥物已經在AAV-HBV(表達HBV基因組的腺相關病毒)轉染的HLA-A2/DR1小鼠(人類HLA-A2和HLA-DR1分子轉基因)上,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所有AAV-HBV轉基因小鼠在轉染後23天,均呈B肝表面抗原陽性;且雄性小鼠的血清中,B肝核心抗原濃度高於雌性HLA-A2/DR1小鼠。
  • B肝治癒新希望——使用RNAi療法的新藥研究進度如何?
    對於該款在研 RNAi 新藥首位志願者開始用藥,Dicerna 首席科學官 Ralf Rosskamp 博士表示,「 DCR-HBVS-101試驗首位志願者的用藥使我們為慢B肝患者帶來潛在可用的創新療法更進一步,B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若無法獲得有效的治療將有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嚴重肝臟問題,如晚期肝臟疾病或肝癌。」
  • B肝國產新藥GLS4,影響病毒複製,阻斷衣殼裝配靶點設計
    全球靶向B肝病毒衣殼裝配的靶點設計新藥當中,GLS4(甲磺酸莫非賽定)為我國東陽光藥自主研發的。小番健康過去介紹,抑制劑主要有兩種,GLS4屬於異芳基 —二氫嘧啶類化合物。B肝國產新藥GLS4,影響病毒複製,阻斷衣殼裝配靶點設計還是在2019年的美國肝病協會年會上,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公布了該在研抑制劑新藥的2期臨床數據結論。GLS4屬於B肝病毒衣殼蛋白裝配抑制劑,2期試驗周期為24周觀察,每日使用2次或者3次,劑量為120 mg。
  • B肝在研新藥GS-9688,II期部分進展,細胞因子反應特徵
    美國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研發的B肝在研新藥Selgantolimod (GS-9688) 的第2期臨床研究,研究人員在本屆美肝會介紹了慢性B肝患者對Selgantolimod的細胞因子反應特徵。
  • B肝在研新藥兩項靶點,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劑,詳解作用機制
    在介紹過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如核苷(酸)類似物(NAs)、HBV附著/進入抑制劑、基因編輯策略:cccDNA形成抑制劑、RNA幹擾這4項靶點後,另有2種新靶點用於開發慢性另一項靶點是,核衣殼組裝抑制劑或稱之為核心抑制劑,從目前全球科研B肝新藥方面,針對B肝病毒核衣殼或核心抑制劑研發新藥數量也是最多的,我們重點詳細介紹一下,關於核衣殼組裝抑制劑或核心抑制劑的作用機制。
  • B肝在研新藥ALG-001075,小鼠DNA減少5-log10,呈劑量依賴性下降
    原理上,cccDNA在B肝病毒複製中被包裹進入到衣殼蛋白中,所以,B肝病毒複製的關鍵步驟之一,即衣殼裝配,裝配過程需要cccDNA進入其中,這留給醫藥技術研發人員更多新靶點介入機會。由於病毒本身必須完成衣殼裝配步驟,才可以完成後續的逆轉錄過程,原則上能夠通過阻斷病毒衣殼裝配,就可以阻止cccDNA包裹進入衣殼包裹中,進而實現影響B肝病毒複製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