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EASL 2020)上,來自葛蘭素史克研發人員公布了一種新的治療性候選疫苗(GSK疫苗),它能夠克服B肝病毒誘導的小鼠慢性B肝感染免疫耐受。
B肝在研新藥GSK疫苗,葛蘭素史克開發,打破耐受兼具免疫原性
GSK研發人員介紹,B肝病毒(HBV)是世界範圍內引起慢性肝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了人們的重點關注。所開發的一種新的疫苗方案(GSK疫苗),包括一個主要的加強給藥的ChAd155 hIi-HBV(prime)和MVA-HBV(boost)病毒載體疫苗,這兩者都編碼B肝核心抗原和B肝表面抗原,隨後是一種重組蛋白疫苗,其含有與AS01(HBc-HBs/AS01)佐劑的B肝核心抗原和B肝表面抗原,順序或同時給藥。
GSK研發人員採用ELISA和流式細胞術的方法進行本項研究。結果表明,基因佐劑hli的編碼增強了ChAd155-hli-HBV介導的T細胞啟動。這種新的疫苗方案主要原理是,誘導抗B肝病毒抗原的強大T細胞和抗體,以克服機體免疫耐受,促使機體恢復對B肝病毒感染的免疫控制,最終實現慢性B肝的功能性治癒。
其定義是,循環B肝表面抗原丟失和HBV-DNA檢測持續缺失。GSK研發人員介紹道:我們的治療性B肝疫苗候選藥物已經在AAV-HBV(表達HBV基因組的腺相關病毒)轉染的HLA-A2/DR1小鼠(人類HLA-A2和HLA-DR1分子轉基因)上,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所有AAV-HBV轉基因小鼠在轉染後23天,均呈B肝表面抗原陽性;
且雄性小鼠的血清中,B肝核心抗原濃度高於雌性HLA-A2/DR1小鼠。因此,在疫苗接種之前,根據小鼠的B肝表面抗原水平和性別隨機進行分組。研究結果表明,這兩種受試疫苗方案(序貫或聯合給藥)都打破了在這種小鼠模型中建立的耐受性。這種疫苗在脾臟、肝臟誘導了B肝核心抗原和B肝表面抗原特異性CD8+T細胞反應,以及B肝表面抗原特異性CD4+T細胞應答。
除此之外,GSK研發人員還發現,在全部疫苗接種後,檢測到高水平的B肝核心抗原和B肝表面抗原特異性lgG反應。還通過測定血清中的丙氨酸和天冬氨酸轉氨酶(分別為ALAT和ASAT)的水平,來評估肝臟的炎症反應。結果發現,這些水平在AAV-HBV轉基因和免疫小鼠的血清中,並不高於AAV-HBV轉基因未接種小鼠的血清,這說明在這種AAV-HBV轉基因小鼠模型中,由於接種疫苗而缺乏肝靶向細胞毒性。
簡單來講,由GSK研發人員開發的新的治療性B肝疫苗候選藥物,雖然它在本研究的小鼠模型中誘導耐受,但是,疫苗仍然具有免疫原性。這些研究結果有力的支持GSK研發人員進一步對該候選疫苗進行臨床開發。治療性B肝疫苗,是目前慢性B肝在研新藥的開發方向之一,也是瞄準B肝病毒複雜生命周期的其中一個步驟而選取靶點。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研究發表於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由葛蘭素史克研發人員發現並支持進一步臨床開發的GSK疫苗。它是新發現的一種治療慢性B肝的候選疫苗,GSK研發人員發現其能夠克服B肝病毒感染誘導的小鼠免疫耐受。進行序貫或聯合給藥這兩種受試疫苗期間,研發人員均發現打破了在本研究小鼠模型中建立的耐受性,並在肝臟和脾臟誘導了B肝表面抗原和B肝核心抗原的特異性CD8+T細胞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