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揭示噬菌體防禦CRISPR-SpyCas9的分子機制

2021-01-15 冉盛網

2018年12月31日,《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豔麗課題組在CRISPR-Cas系統研究中取得的最新進展。標題為Phage AcrIIA2 DNA Mimicry: Structural Basis of the CRISPR and Anti-CRISPR Arms Race。該研究工作成功解析了Anti-CRISPR 蛋白AcrIIA2 與Streptococcus pyogenes Cas9 (SpyCas9) 蛋白及single-guide RNA (sgRNA) 的三元複合物3.3 埃的晶體結構,並結合體內和體外的功能實驗,系統地闡述了噬菌體運用Anti-CRISPR 蛋白防禦CRISPR-SpyCas9系統的分子機制。王豔麗課題組一直致力於CRISPR-Cas系統抗病毒作用機理的研究,前期研究揭示了一系列重要的CRISPR-Cas系統的作用機理 (Nature 2014, Cell 2015, Cell Res. 2016, Cell 2017a, Cell 2017b, Mol. Cell 2017, Cell2018);該工作是王豔麗課題組首次在Anti-CRISPR蛋白防禦CRISPR-Cas系統作用機理的研究中取得突破。

CRISPR/Cas系統是古菌和細菌抵抗病毒和質粒侵染的重要免疫防禦系統。CRISPR-Cas系統劃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CRISPR-Cas系統由多亞基組成的效應複合物發揮功能;第二大類是由單個效應蛋白(如Cas9, Cas12a, Cas12b, Cas13等)來發揮功能。其中,Cas9, Cas12a, Cas12b均具有RNA介導的DNA核酸內切酶活性,Cas13a具有RNA介導的RNA核酸酶活性。面對細菌的免疫系統(CRISPR-Cas),噬菌體也相應進化出了自己的防禦系統(Anti-CRISPR)。2017年首次發現了Listeria monocytogenes 噬菌體來源的四個Anti-CRISPR蛋白,AcrIIA1, AcrIIA2, AcrIIA3 和AcrIIA4。研究發現AcrIIA2和AcrIIA4蛋白在細胞內能夠抑制SpyCas9的基因編輯活性。隨後的結構和功能研究表明AcrIIA4通過阻斷DNA與SpyCas9的結合來抑制SpyCas9的功能,然而AcrIIA2抑制SpyCas9活性的分子機制一直未能闡述清楚。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通過生化實驗發現AcrIIA2隻與結合有sgRNA的SpyCas9二元複合物結合,並不與自由狀態下的SpyCas9結合,也並不與同時結合有sgRNA和dsDNA的SpyCas9三元複合物結合。為了研究AcrIIA2直接抑制SpyCas9活性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利用X-ray晶體學的方法成功解析了AcrIIA2-SpyCas9-sgRNA的三元複合物晶體結構(3.3 埃)。結構發現AcrIIA2是由三個α螺旋及一個β摺疊組成的緊湊結構,它結合在SpyCas9的一個帶正電荷的凹槽區域。該區域由PI、HNH、WED和REC2結構域形成。PI結構域上R1333和R1335是識別dsDNA的PAM序列的關鍵胺基酸,AcrIIA2通過與R1333和R1335形成穩固的氫鍵從而阻斷SpyCas9對PAM序列的識別,進而阻止SpyCas9對dsDNA的結合。而AcrIIA2的α1螺旋與HNH結構域的相互作用可以錨定HNH結構域,阻止其結合DNA必須發生的構象變化。另外,通過結構比對分析發現AcrIIA2有大量的帶負電荷的胺基酸佔據著dsDNA中PAM結合的位置,這表明AcrIIA2模擬帶負電荷的DNA與SpyCas9結合從而阻止DNA與SpyCas9的結合。有趣的是,競爭性結合實驗表明AcrIIA2並不能取代已經與SpyCas9-sgRNA結合的dsDNA,而dsDNA也不能取代已經與SpyCas9-sgRNA結合的AcrIIA2。總之,通過結構和功能實驗的證明,AcrIIA2主要通過三個步驟來抑制dsDNA的結合。首先,AcrIIA2可以阻斷PAM的識別;其次,AcrIIA2佔據了dsDNA的結合位點;最後,AcrIIA2通過限制HNH結構域的構象變化來抑制dsDNA的結合。

目前,SpyCas9蛋白作為基因組編輯工具被廣泛應用於DNA領域的基因編輯,克服了傳統基因編輯技術步驟繁瑣、耗時長、效率低等缺點,以其較少的成分、便捷的操作以及較高的效率滿足了大多數領域的基因編輯需求,並有著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是CRISPR-SpyCas9基因編輯系統也存在著一定的脫靶問題,該研究對Anti-CRISPR 蛋白抑制SpyCas9活性分子機制的闡述為控制或終止SpyCas9活性提供了新的參考和思路。有望將Anti-CRISPR 蛋白開發成新的基因編輯終止工具,實現精準基因編輯。

王豔麗為論文通訊作者。王豔麗課題組的劉亮為論文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的資助,上海同步輻射光源(SSRF)以及日本同步輻射光源SPring-8為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文章連結

圖註:AcrIIA2-SpyCas9-sgRNA三元複合物的晶體結構。(A)SpyCas9的結構域;(B)AcrIIA2-SpyCas9-sgRNA三元複合物的結構展示圖。

相關焦點

  • ...發表論文揭示 Anti-CRISPR 蛋白抑制 SpyCas9 活性的分子機制。
    CRISPR-Cas 系統是細菌編碼的用來保護細菌免受噬菌體感染的適應性免疫系統,該系統通過 crRNA 引導的 Cas 核酸酶剪切入侵病毒的 DNA 或者 RNA 從而防禦病毒感染。早先的研究發現一類來自於 Listeria monocytogenes 前噬菌體的 Anti-CRISPR 基因 AcrIIA4 等在細胞內能夠抑制 SpyCas9 的基因編輯活性,然而這些 Anti-CRISPR 基因抑制 SpyCas9 活性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Mol Cell:從結構上揭示出最大最複雜的CRISPR-Cas系統的作用機制
    他們認為這種系統可能在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方面有潛在的應用。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哥本哈根大學諾和諾德基金會蛋白研究中心的Guillermo Montoya教授說道,「我們解析出迄今為止所看到的最大、最複雜的CRISPR-Cas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我們如今了解了這種系統是如何在分子水平上發揮作用的。」這些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稱為Cmr-β的複合物,它屬於所謂的III-B型CRISPR-Cas複合物的一個亞組。
  • Mol Cell:從結構上揭示出最大最複雜的CRISPR-Cas系統的作用機制
    2020年8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中國山東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低溫電鏡(CryoEM)技術成功地可視化觀察最大最複雜的CRISPR-Cas系統的三維結構。他們認為這種系統可能在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方面有潛在的應用。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2015-12-11 生物物理研究所 【前期研究表明,SUN蛋白的CC結構域對自身SUN結構域的活性具有調控作用,但調控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首次揭示噬菌體利用細胞核樣區室保護自身基因組...
    2019年12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細菌和感染它們的病毒正在進行一場與生命本身一樣古老的分子軍備競賽。進化為細菌配備了一系列可靶向並破壞病毒DNA的免疫酶,包括CRISPR-Cas系統。但是,殺死細菌的病毒(也稱為噬菌體)已設計出了它們自己的工具來幫助它們戰勝這些最強大的細菌防禦。
  • 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揭示microRNA生成過程中的重要分子機制
    因此,miRNA的功能及其自身的生成與調控機制一直都是生物醫學研究熱點。具有功能的miRNA是由一條包含一個頸環結構的更長轉錄本(又稱pri-miRNA)經過兩步切割反應而產生。第一步切割反應在細胞核內進行,由Drosha/DGCR8複合物催化完成,其中Drosha為III型RNA切割酶,是核心催化組分,DGCR8為雙鏈RNA結合蛋白,負責招募pri-miRNA底物。
  • Nature |人類STING起源於古老細菌的噬菌體防禦機制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真核生物固有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細菌免疫系統中均具有對應的部分。例如,Argonaute已被證明是植物,昆蟲和動物的抗病毒RNA幹擾機制中的核心蛋白,也有報導指出它在細菌和古細菌中同樣具有免疫作用【2-4】。
  • 生物物理所等在分子伴侶的動力學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3月20日,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柯莎(Sarah Perrett)研究組題為Kinetics of the conformational cycle of Hsp70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the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生物物理所揭示RNA剪接複合體核心組分snRNP的組裝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RNA剪接複合體核心組分snRNP的組裝機制 2016-11-2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剪接體組裝的基石是5種富含尿嘧啶的小核核糖核酸-蛋白質複合物(U1,U2,U4/ U6和U5 snRNP),它們的核心分別由各自的小核RNA (snRNA)以及結合在其保守Sm序列上的七個不同Sm蛋白所組成。snRNP的正確組裝是RNA剪接複合體形成的必要前提,然而其中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在體內,snRNP的組裝需要SMN複合物的參與。
  • 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2020-11-26 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皮膚的衰老伴隨其屏障和防禦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膚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升高。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
  • 生物物理所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及調控機制
    近日,國際植物研究雜誌THE PLANT CELL 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梅/常文瑞組的研究成果,題為Photosynthetic Phosphoribulokinase Structures: Enzymatic Mechanisms and the Redox Regulation of the Calvin-Benson-Bassham
  • 生物物理所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2020年1月7日,Cell Reports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璞課題組與高光俠課題組合作的研究論文「Molecular Mechanism of RNA Recognition by 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
  • 武漢物數所合作研究揭示泛素鏈識別靶蛋白的分子機制
    武漢物數所合作研究揭示泛素鏈識別靶蛋白的分子機制 2015-07-07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閉合態是靶蛋白誘導而發生構象變化導致,還是一開始就存在,對於第63位賴氨酸連接的泛素鏈識別靶蛋白背後的分子機制一直不清楚。  核磁共振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構象動態變化的一種強有力手段。唐淳及合作者採用順磁弛豫增強(PRE)的方法並通過結構計算發現第63位賴氨酸連接的泛素鏈在溶液中存在很大比例的閉合態構象,對閉合態構象進一步分析發現它們至少可分為兩類,分別可以與不同的靶蛋白結合。
  • Nature:科學家從原子水平上解析噬菌體感染細菌的分子機理
    BIOON/ --細菌噬菌體是感染細菌的一種病毒,近日,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研究工具描述了一百萬個原子「尾部」結構,細菌噬菌體可以利用尾部結構來突破細胞的表面進入到細胞內部,該研究對於理解細菌噬菌體感染細菌的機制,以及後期應用於新型細菌性疾病療法的開發提供了新的線索和希望,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上。
  •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9 14:04:5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Rotem Sorek和Gil Amitai合作發現了環GMP-AMP(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的機制
  •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日前,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有尾噬菌體φ29組裝成熟機制結構生物學研究」(Structural assembly of the tailed bacteriophage φ29)的研究論文
  • 動物所等揭示中國野生獼猴環境適應的分子機制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靈長類生態學研究組與英國卡迪夫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二代測序平臺(Illumina HiSeq2000、Illumina HiSeq2500),對81個分布於中國境內17個採樣點的野生獼猴個體進行了全基因組深度重測序,並通過種群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中國野生獼猴不同亞種的種群遺傳結構和演化歷史,解析了不同獼猴種群適應極端氣候環境的分子機制,並預測了和人類疾病相關的突變位點
  • PNAS:揭示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精確分子機制
    2020年6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分子機制,DNA製造RNA進而製造蛋白質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項基本原理,基因表達的過程會以多種方式被嚴格調控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anti-CRISPR沉默CRISPR-Cas9系統的分子機理
    6月26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豔麗課題組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Karen Maxwell課題組的合作論文Inhibition of CRISPR-Cas9 ribonucleoprotein complex assembly by anti-CRISPR AcrIIC2 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