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排的染色體揭示基因組拓撲結構

2021-01-10 科學網

高度重排的染色體揭示基因組拓撲結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4 20:25:17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ileen E. M. Furlong、Jan O. Korbel、Yad Ghavi-Helm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的研究開發出了高度重組的染色體揭示了基因組拓撲結構和基因表達之間的解耦。 該研究於2019年8月發表於國際一流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在這篇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高度重排的染色體(平衡子)綜合評估了基因組拓撲結構和基因表達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染色體跨越了約75%的果蠅基因組。使用轉基因(balancer品系/野生型)胚胎,課題組研究人員檢測了拓撲結構中等位基因的特異性變化和順式元件中基因的表達變化,同時儘量減少反式效應。通過基因組測序,該課題組研究人員解決了8個大型嵌套反轉、較小反轉、重複和數千個刪除。這些廣泛的重組引起了染色質拓撲結構的許多變化,破壞遠程循環、拓撲關聯域(TADs)和啟動子相互作用。然而,這些並不能預測表達的變化。基因表達改變一般不發生在反轉斷點,這表明不適當的增強子啟動子激活是一種罕見的事件。類似地,改變或融合TADs,改變TAD內連接和中斷遠程TAD間迴路,不會改變大多數基因的表達。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染色質拓撲結構以外的特性確保了高效增強子-啟動子相互作用。

據了解,染色質拓撲結構與基因表達有著錯綜複雜的聯繫,但其功能性需求仍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Highly rearranged chromosomes reveal uncoupling between genome topology and gene expression

Author: Yad Ghavi-Helm, Aleksander Jankowski, Sascha Meiers, Rebecca R. Viales, Jan O. Korbel, Eileen E. M. Furlong

Issue&Volume: Volume 51 Issue 8

Abstract: Chromatin topology is intricately linked to gene expression, yet its functional requirement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comprehensively assessed the interplay between genome topology and gene expression using highly rearranged chromosomes (balancers) spanning ~75% of the Drosophila genome. Using transheterozyte (balancer/wild-type) embryos, we measured allele-specific changes in topology and gene expression in cis, while minimizing trans effects. Through genome sequencing, we resolved eight large nested inversions, smaller inversions, duplications and thousands of deletions. These extensive rearrangements caused many changes to chromatin topology, disrupting long-range loops, 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s (TADs) and promoter interactions, yet these are not predictive of changes in expression. Gene expression is generally not altered around inversion breakpoints, indicating that mis-appropriate enhancerpromoter activation is a rare event. Similarly, shuffling or fusing TADs, changing intra-TAD connections and disrupting long-range inter-TAD loops does not alter expression for the majority of gen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roperties other than chromatin topology ensure productive enhancerpromoter interactions.

DOI: 10.1038/s41588-019-0462-3

Sourc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9-0462-3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對人造環形染色體的基因組重排
    中新社天津9月17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17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元英進教授團隊首次實現對人造環形染色體的基因組重排。9月17日,在最新一期上線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刊載一篇名為《環形5號染色體基因組重排》的論文。
  • Genome Res|多組學揭示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
    我們的二倍體基因組一般以形態、結構基本相同的同源染色體呈現。因為同源染色體序列高度相似,常見研究一般不區分同源染色體的父本和母本。這樣研究得到的結果是這兩套基因組的均值,忽略了同源染色體間的差異。同時,沒有同源染色體相互作用信息就無法構建真正的三維基因組,無法研究其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 鼴鼠基因組揭示調控重排與適應性雌雄間性相關
    鼴鼠基因組揭示調控重排與適應性雌雄間性相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1 21:50:32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Darío G.
  • 多篇文章揭示染色體的奧秘!
    研究者Blobel說,「在有絲分裂期間,由於細胞分裂成兩個子細胞,幾乎所有基因都暫時關閉,染色質纖維(染色體物質)中的複雜結構被破壞了。有絲分裂後,這些子細胞忠實地重建每個細胞核中的這些複雜的染色質結構。」Blobel說,儘管細胞周期至關重要,但是此前很少有科學家研究過染色質重建的機制。「在生物學中,基因組究竟是如何在細胞核中組裝的,這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實現可視化基因組3D結構和長距離染色體作用 | Genome Biology
    Choudhary, Yun Li, Ming Hu, Ross Hardison, Ting Wang and Feng Yue 發表時間:2018/10/4 數字識別碼: 10.1186/s13059-018-1519-9 原文連結: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
  • 3D Genome Browser:實現可視化基因組3D結構和長距離染色體作用 |...
    Choudhary, Yun Li, Ming Hu, Ross Hardison, Ting Wang and Feng Yue 發表時間:2018/10/4 數字識別碼: 10.1186/s13059-018-1519-9 原文連結: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
  • 專家點評Cell|利用基因組圖揭示癌症複雜結構變異特徵
    簡單的結構變異模式如刪除(deletion)、串聯重複(tandem duplication)只由一個或兩個位點斷裂-融合組成新的連結(junction),而複雜的結構變異則會引起多個連結且組合成各種複雜的序列,通常還會伴隨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aberration),例如染色體碎裂(chromothripsis)、複雜染色體重排(chromoplexy)、斷裂-融合-橋染色體循環(breakage-fusion-bridge
  • 中科院戴俊彪:為合成酵母染色體開發基因重排「篩選系統」
    這些研究工作均為國際科研項目「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Sc2.0)」的一部分,該項目由美國科學院院士Jef Boeke主導。一年之前,《科學》雜誌也在同一天在線發表了國際團隊共同完成的7篇專刊文章。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所合成基因組學研究中心的領頭人戴俊彪是Sc2.0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由於它70%的蛋白質編碼基因與人類同源而且有著透明快速的體外胚胎發育, 所以科學家們經常用它來研究早期發育和各種疾病, 比如白血病、多種實體瘤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病。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
  • 南科大靳文菲團隊發表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科研成果
    Genome Research(基因組學領域唯一的自然指數期刊)。該研究利用多組學技術研究雜交小鼠揭示同源染色體間的相互作用模式、三維結構、染色質動態、組蛋白修飾及其對基因表達的影響,豐富了人類對基因組三維結構及其對基因調控的認識。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
    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人類的DNA如果拉成一條直線約有2米長,然而細胞核的直徑卻僅有5微米至10微米,近期研究發現DNA可以通過有序的摺疊組成不同的拓撲結構域,最終形成染色質的高級結構。
  • 研究揭示人癌基因組體細胞結構變異模式
    研究揭示人癌基因組體細胞結構變異模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4:17:51 英國劍橋大學Peter J.
  • 科學家發現功能增強子導致染色體外致癌基因擴增
    近日,美國克利夫蘭凱斯綜合癌症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Functional Enhancers Shape Extrachromosomal Oncogene Amplifications」的文章,發現功能增強子導致染色體外致癌基因擴增
  • 研究揭示TAD結構在調控基因表達中的作用
    研究揭示TAD結構在調控基因表達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16:05:22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Daniel M.
  • Nature Commun 詳細解讀 | 中國農科院棉花所李付廣團隊揭示陸地棉栽培種廣泛的基因順序和基因結構變異
    TM-1 At和A2之間有13,819個重排(translocations和inversions),TM-1 Dt和D5之間有7,492個重排(translocations和inversions),TM-1和ZM24之間具有2,254個,這些結果清晰地表明,種間基因組重排的數量遠遠大於種內基因組重排。
  •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55:57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Curt A.
  • 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精子和胚胎特有的染色體結構
    據中科院網站12月6日消息,染色體三維結構是重要的表觀遺傳因素,與基因的表達調控密切相關。研究染色體三維結構在人類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動態變化和調控分子對於深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有重要的理論和臨床意義。人類個體發育從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開始,經歷早期胚胎發育過程,由一個細胞逐漸分裂分化形成一個含有上百種細胞類型、多種器官的複雜有機體,但人類精子和卵子受精後,細胞核中的染色體結構如何變化,哪些生物學分子會影響胚胎中的染色體結構變化,一直以來是未被解決的科學問題。此外,精子在形態和功能上與其他終末分化的細胞截然不同,染色體在人類精子中如何壓縮摺疊還並不清楚。
  • 基因邊界處的負超螺旋調節基因拓撲結構
    基因邊界處的負超螺旋調節基因拓撲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8 22:51:10 義大利米蘭大學Marco Foiani、Yathish Jagadheesh Achar
  • Mol Cell|參與染色體拓撲結構域形成關鍵蛋白相互機制
    染色體拓撲結構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ed domain,簡稱TAD)是在亞微米尺度DNA摺疊的基本結構單元通過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技術,研究發現拓撲結構域的邊界富集了特定的分子,因此這些分子被認為與該結構的形成有很大關係。
  • Cell:莊小威組利用新技術實現全基因組三維結構與轉錄組觀測
    基於高通量測序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3C和Hi-C)已經發現以及詳細討論了染色體在不同層級上的結構,其中包括染色質環(loops)、 拓撲結構域(TADs)以及活躍與失活的區室(A/Bcompart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