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ome Res|多組學揭示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
責編丨兮幾乎所有高等動物都是二倍體,即生物擁有分別來自父本和母本的兩套基因組。我們的二倍體基因組一般以形態、結構基本相同的同源染色體呈現。因為同源染色體序列高度相似,常見研究一般不區分同源染色體的父本和母本。
-
南科大近期發表了這些科研成果
有關線粒體起源世紀之爭的研究成果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張傳倫團隊聯合同濟大學教授朱瑞新團隊和德國杜塞道夫大學William Martin教授團隊,在真核細胞線粒體與Alpha變形細菌之間的進化關係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
南科大科研成果匯總
李貴新課題組發表「非線性光學超構表面」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南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李貴新課題組與倫敦國王學院物理系教授在泵浦光垂直入射的條件下,超構表面上產生的非線性二次諧波的強度相比於ITO薄膜本身有近10000倍的增強。
-
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
在南科大,所有本科生都有機會參與教授課題組進行科研學習,提升基礎科研能力及相關技能。近期,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今天,小編帶你一覽他們的風採。 跳轉閱讀 創建一張化學加電子名片,可受邀加入五個維度的醫藥化工群 1
-
南科大葛錡團隊合作在液晶彈性體3D列印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副教授葛錡研究團隊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教授Christopher M. Yakacki團隊合作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發表研究成果,通過數字光處理技術實現液晶彈性體3D列印,用於超輕三維吸能結構的快速成型。
-
施一公團隊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
清華大學供圖 這幾天,生命科學領域的學者都在熱議中國的一項重大成果。因為這項成果不僅標誌著人類對生命過程和本質的理解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也標誌著困擾國際生命科學界二十幾年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一直以來充滿神秘感的剪接體的三維結構終被揭示。 這項成果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的團隊。
-
南科大李貴新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最新科研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李貴新課題組與英國伯明罕大學、德國帕德博恩大學等機構合作在用於冷原子產生的超構表面光學晶片方面取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Dielectric Metasurface Optical Chip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ld Atoms」為題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
-
華中農大發布異源四倍體棉最新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2018年12月4日,英國《自然-遺傳學》雜誌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獻龍教授團隊的一項最近研究成果。
-
最新MP發文綜述"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Mol Plant | 華中農業大學李興旺/李國亮發表"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綜述文章該文概述了植物基因組的三維組織結構特徵,植物基因組在應對環境變化時三維結構的改變以及不同二倍體和四倍體雜種中等位基因三維結構的差異,介紹了染色質相關RNA參與的DNA-RNA交互作為基因組三維結構的新的研究層面在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中的重要作用,探討了「液-液相分離」在基因組三維結構的形成中的潛在功能意義
-
南科大何鳳團隊合成非富勒烯三維網絡結構的高效太陽能電池受體材料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副教授何鳳課題組在能源領域頂級期刊Joule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介紹了團隊合成的一種定位三氟甲基取代的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受體材料,該材料可通過H/J聚集的協同作用形成具有更多電子跳躍傳輸結點的三維網絡結構,可極大改善電荷在分子間的傳輸
-
...首次:廣醫三院劉見橋教授團隊,將基因編輯技術運用於人類二倍體...
3月1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中心主任、普通高校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PI劉見橋教授協同廣醫三院生殖中心的杜紅姿主任以及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的唐立春博士、張普民教授在國際期刊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上發表論文,報導其在人類二倍體胚胎基因編輯的最新研究成果。
-
「優薯計劃」的最新成果:破譯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
Nature Genetics | 黃三文團隊破譯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為培育優良自交系奠定基礎BAP BioArt植物 昨天責編 | 王一近年來,國內外相繼開展二倍體馬鈴薯雜交育種,加速馬鈴薯的育種過程。在農業農村部、中國農科院和深圳市的支持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研究員發起了「優薯計劃」,即以基因組學和合成生物學為指導,用二倍體替代四倍體,並用雜交種子替代薯塊,對馬鈴薯的育種和繁殖方式進行顛覆性創新。
-
南科大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理論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霍爾效應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heory for the Charge-Density-Wave Mechanism of 3D Quantum Hall Effect」為題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發表。
-
施一公團隊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分子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
-
多組學關聯分析是一種高效的方法
下面,我們結合經典的文獻研究,整理了一些 Hi-C 多組學的關聯分析思路,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了一些參考,如圖:圖1 Hi-C 多組學關聯分析在上圖中,以 Hi-C 數據為核心,結合的組學非常豐富,包括基礎的轉錄組數據、DNA 甲基化數據、ChIP-seq 數據、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以及關於染色質開放性的 ATAC-seq 數據。
-
南科大的2019年:創新,再創新!
南方科技大學張立源團隊合作研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這一事件入選,該重要研究成果去年5月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後,引發學界關注,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指出,這一研究補全了霍爾效應家族的一個重要拼圖。
-
蕓薹屬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與進化機制有關—新聞—科學網
白菜和甘藍全基因組染色質交互熱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油料所)種質資源團隊在蕓薹屬基因組進化方向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成功繪製白菜與甘藍的三維基因組圖譜,發現基因組三維結構與其同源基因保留機制存在密切聯繫,為蕓薹屬物種的功能基因組研究與分子育種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
-
南科大何鳳團隊在三維網絡受體上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何鳳團隊在三維網絡受體設計和合成領域取得豐碩研究成果,先後在Angewandte Chemie,CCS Chemistry 和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
你轉發的四倍體錦鯉還好嗎?NC首次鑑定出異源四倍體魚類的祖先二倍體並成功進行亞基因組拆分
2016年,中科院水生所何舜平研究員團隊在《中國科學》期刊上發表了關於鯉亞科多倍體物種獨立起源的相關研究論文,為異源四倍體鯉的二倍體祖先溯源工作提供了重要線索。他們分析了鯉亞科46屬123種魚類以及20種鯉亞科以外的其他鯉科魚類,利用線粒體和核基因序列構建了系統發育關係(下圖),並以此來追溯裂腹魚類多倍體的起源及其物種分化。
-
福建農大全球首次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世界頂尖!
團隊的研究成果「栽培種花生基因組揭示了豆科植物的核型、多倍體進化和作物馴化(The genome of cultivated peanut provides insight into legume karyotypes, polyploid evolution and crop domestication)」於5月1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