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擴增子與GeoChip 5.0 聯合分析的噬菌體與原核微生物群落研究

2021-01-21 美格基因

Bacteriophage-prokaryote dynamics and interaction within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arcoss time and space

Junyu Zhang, Qun Gao, Qiuting Zhang, Tengxu Wang, Haowei Yue, Linwei Wu1, Jason Shi, Ziyan Qin,Jizhong Zhou, Jiane Zuo and Yunfeng Yang

雜誌:Microbiome

發表時間:2017年5月

影響因子:8.4973

一、背景

噬菌體與原核生物的動態變化和相互作用被認為是影響微生物群落組成和生態系統功能的重要因素,但我們目前對噬菌體與原核生物群落組成的時空變化還知之甚少,這使得我們不能精確地了解他們角色和影響。厭氧沼氣池由於容易獲取,操作穩定,具有營養豐富的環境,含有大量的噬菌體和原核細胞,因此被認為是測定噬菌體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理想模式系統。

二、材料和方法

本文從不同地理分布選取了中國三個地方的汙水處理廠的4個厭氧沼氣池(中國北部的北京1個、中國中部的山東青島1個、中國南部的浙江寧波2個,除寧波有一個厭氧沼氣池的發酵溫度為高溫,其餘均為常溫),從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每月進行一次採樣。對採集的樣品進行物理化學檢測,包括Fe、Cu、Cr、SO42-、Cl-、NH4+-N和pH及過程性能指標TS、VS和COD;提取DNA,基於MiSeq平臺進行16S rDNA V4區測序,並用包涵455種噬菌體探針的Geochip 5.0探測噬菌體基因。然後對獲得的序列信息進行一系列的分析。

三、結果

1、噬菌體與原核微生物隨著功能的時空變化而動態變化

共獲得56143個原核微生物OTUs和來自78種噬菌體的183種噬菌體基因,其中91種噬菌體基因普遍存在於四個厭氧沼氣池中,且其相對豐度是只在平均單個厭氧沼氣池中出現的基因2.4倍,說明優勢噬菌體在不同地點是普遍存在的。

圖1 基於噬菌體在厭氧沼氣池中出現頻率的比例圖

單個噬菌體在時間尺度上的變化非常大,表明在激活汙泥的過程中有大量的噬菌體產生和消亡,揭示了噬菌體在汙泥環境中高度活躍。

圖2 (A) 噬菌體豐度、 (B) 原核微生物豐度、 (C) 噬菌體α多樣性、(D) 原核微生物α多樣性的時空變化

註:BJ: Beijing samples; QD: Qingdao samples; Ningbo-M: samples from Ningbo anaerobic digester maintained at mesophilic temperature, and Ningbo-T: samples from Ningbo anaerobic digester maintained at thermophilic temperature.

2、噬菌體對原核微生物群落自上而下的控制

對原核微生物OTUs跟噬菌體的豐度進行分析,圖3(a)中可以看到原核微生物跟噬菌體的豐度之間的相關性雖然不是非常強,但噬菌體的豐度是隨著原核微生物的豐度增大而增大。(b)、(c)分別是原核微生物OTUs跟噬菌體間α多樣性和β多樣性的相關分析,發現兩者間的β多樣性相關性非常強。

另外通過多元回歸矩陣分析,發現噬菌體作為一種生物影響因子,對原核微生物群落組成的影響高達40.6%。說明噬菌體對塑造細菌群落結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圖3 噬菌體與原核微生物(a)豐度、(b)α多樣性、(c)β多樣性的斯皮爾曼相關分析(相關性由P<0.050決定)

表1 非生物因素與生物因素對原核微生物群落組成影響的多元回歸矩陣分析結果

3、噬菌體對過程性能的影響

通過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噬菌體、原核微生物和過程參數之間的關係,發現噬菌體對生物氣體的生成、揮發性固體含量影響很大,雖然原核微生物對這些過程參數的變化也有重要的影響,但沒有噬菌體的影響顯著。

圖4 噬菌體和原核微生物對過程性能的影響

註:箭頭上的數字是最小二乘模型的相關係數R2,***P<0.001,**P<0.010,*P<0.050

為將噬菌體、微生物群落和厭氧消化的過程性能聯繫起來,進行了通路分析。從圖5中可以看到有4條重要的通路。

圖5 將噬菌體和微生物群落與厭氧沼氣池關聯起來的生物化學通路分析

註:微生物群落用紫色表示,中間代謝產物用綠色表示,甲烷和揮發性固體用紅色表示,通路用箭頭表示

第一條通路是噬菌體侵染宿主的通路。長尾噬菌體、肌尾噬菌體、短尾噬菌體這三種噬菌體主要侵染的是廣古菌門的古菌,在本次的樣品中所有的廣古菌門微生物都是產甲烷古菌。長尾噬菌體、肌尾噬菌體、短尾噬菌體這三種噬菌體的密度跟廣古菌門微生物平均豐度的相關性很強(圖6),這就說明噬菌體對甲烷的產生具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條通路中噬菌體裂解細菌,會增加厭氧發酵過程中有機物的量,這對初級生產具有正反饋的作用。

第三條通路顯示厭氧反應池中原有的或細菌裂解產生的有機物通過厭氧發酵轉化成乙酸鹽,然後被甲烷化產生甲烷。

第四條通路顯示的是未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從厭氧發酵池流出後變成揮發性固體。

圖6 古菌噬菌體基因平均信號密度與廣古菌門平均豐度相關性圖(N=46)

4、噬菌體與原核微生物間的網絡分析

圖7 噬菌體和原核微生物OTUs組成的關係網絡

註:網絡連接的正相關與負相關是由兩個節點之間的斯皮爾曼相關性的正負決定的,正相關用紅色表示,負相關用藍色表示,連線的寬度代表斯皮爾曼相關係數的大小

基於斯皮爾曼相關性構建噬菌體與原核微生物之間複雜的關係網絡,雖然原核微生物有55個OTUs超過了噬菌體基因數,但這也表明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強而穩定。

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半的連接都是細菌之間的,佔了50.7%,噬菌體與細菌之間的連接只有30.7%,噬菌體之間的連接佔18.6%。

其中有好幾個腸桿菌噬菌體在網絡中作為重要的節點,連接很多變形桿菌,所連接的細菌大多屬於叢毛單胞菌科、紅環菌科、紅桿菌科而非腸桿菌科。這可能說明這些細菌是共居的,或者說這些腸桿菌噬菌體可侵染的宿主很多。除13a之外,腸桿菌噬菌體跟細菌之間的連接都是正相關的,而只有Aeromonas phage phiO18P, Aeromonas phage Aeh1,and Mycobacterium phage Che12則跟細菌之間呈現負相關的連接。基本上所有噬菌體-噬菌體之間的連接都是正相關的,意味著共侵染和共居的可能性。

四、小結

通過先進的高通量技術,對中國4個汙水處理廠厭氧沼氣池的噬菌體和原核微生物群落組成進行檢測,雖然生物氣體的產生在整個過程相對穩定,但噬菌體和原核微生物群落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呈現月度性波動,表明兩者間的α和β多樣性存在非常重要的相關性。其中非常突出的是噬菌體對原核微生物群落組成變化的解釋度達到40.6%,遠高於非生物因素的14.5%。結果表明,噬菌體與過程性能包括生物氣體產量和揮發性固體的濃度有非常重要的聯繫。

五、結論

噬菌體是控制原核微生物組成和過程性能的主要生物因子。因此,噬菌體在塑造原核生物群落動力學和厭氧消化的過程性能方面可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六、文章亮點

以厭氧沼氣池為模型,基於 16S rDNA 擴增子測序結合GeoChip 5.0 晶片技術探索噬菌體與原核微生物在厭氧消化過程中時間和空間的動態變化和互作, 並通過網絡圖分析,揭示兩者關聯,數據挖掘充分,分析討論有理有據。

您可能還喜歡:研究思路|三代宏基因組應用案例解讀(第3期)

產品升級|美格基因重磅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

新品|美格基因重磅推出宏基因組(病原微生物研究)測序產品服務

相關焦點

  • 帶你了解微生物——原核微生物
    本次的了解分為上下兩期,此次主要講解原核微生物。一、概念原核微生物是一類僅含一個DNA分子的原始核區而無核膜包裹的原始單細胞微生物。二、種類原核微生物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細菌,放線菌,藍細菌,其他原核微生物(支原體,衣原體和立克次氏體)我們主要講解細菌細菌
  • 微生物的分類——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根據其進化水平和性狀的差別可以分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細胞微生物三大類群。其中原核微生物主要有細菌、藍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1.細菌細菌是一類細胞細而短(直徑約為0.5um,長度約為0.5-5um)、結構簡單、細胞壁堅韌、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細菌結構十分簡單,有球狀、杆狀和螺旋狀三大類。其中以桿菌最為常見,球菌次之,而螺旋狀的最少。
  • 基於GeoChip 5.0對樣本中複雜微生物群落的鑑定與多樣性分析!
    美格基因作為GeoChip 5.0國內獨家代理商,致力於GeoChip在全國範圍內科研領域的推廣和應用,為廣大研究學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體驗。下文將針對文章中的內容,對GeoChip 5.0進行全面的展示和介紹。
  • 擴增子-β多樣性分析
    一、關於擴增子β多樣性分析β多樣性(Beta Diversity)是指不同樣品間的生物多樣性的比較,是對不同樣品間的微生物群落構成進行比較。β多樣性分析通常由計算環境樣本間的距離矩陣開始,對群落數據結構進行自然分解,並通過對樣本進行排序(Ordination),從而觀測樣本之間的差異。β多樣性與α多樣性一起構成了總體多樣性或一定環境群落的生物異質性。
  • Nature綜述:噬菌體的百年研究
    噬菌體提供了簡單有效的模型系統,推動了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並提供了包括限制性內切酶在內的諸多有效的生物技術工具。此外,噬菌體對營養鹽循環、致病性和細菌進化的影響突顯出了其在全球生態和進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抗生素抗性增強,意外推動了通過噬菌體解決細菌感染療法的發展。現在,我們還見證了基於CRISPR–Cas噬菌體防禦系統開發的生物技術的驚人發展,這將徹底改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 TiM:rDNA拷貝數的種內變化影響微生物群落分析嗎?
    新一代測序(NGS)技術已經提供了在時空尺度上識別和計數樣品中微生物分類組成的方法,可應用於對真核和原核微生物群落的全球評估,而使用基於培養的方法和/或Sanger測序是費時費力、不切實際的。擴增子通常來自於rRNA基因簇(rDNA)的一部分(圖1),例如原核生物16S rDNA的可變區域之一,定量真核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時可以使用18S或28S rDNA的可變區域或者rDNA的內部轉錄間隔區(ITSs)。
  • 城市環境所水庫浮遊有殼蟲群落長期動態過程與機制研究獲進展
    因此,近20年來有殼蟲已發展成為備受關注的新型指示生物。然而,以往的長時間系列有殼蟲生態研究主要集中在沉積物環境,目前仍然缺乏長時間尺度上水體浮遊有殼蟲群落變化過程和機制的研究。探究真核微生物群落構建的基本生態過程已成為微生物生態學的一個核心主題,但目前尚未形成共識,仍然存在爭論。
  • 9文聚焦腸道噬菌體:研究一日千裡,轉化指日可待
    ,宏基因組,抗感染,細菌基因調控,噬菌體-細菌互作,多形擬桿菌,原噬菌體誘導,crAss樣噬菌體,協同進化。本研究結果表明,基於宏基因組分析的宿主細菌-噬菌體關聯信息,有利於改造噬菌體以消滅病原菌,並為開發各種與腸道菌群失調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法提供借鑑。
  • GeoChip|基於功能特徵構建陸地森林及土壤的多樣性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篇文獻使用GeoChip 5.0對微生物功能基因進行檢測。GeoChip 5.0是由美格基因首席科學家周集中教授及其團隊研發,並且很開心地告訴大家,美格基因是GeoChip5.0國內獨家代理!基於功能特徵(functional traits)構建陸地森林及土壤的多樣性這篇優秀文章推薦給所有關注美格基因的朋友們。
  • 基於「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的抗性基因和可移動元件的精確研究
    今天美格基因的佳作推薦基於「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提出了一套高效組裝宏基因組數據的分析流程,為抗性基因和可移動元件的精確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本研究從用抗生素治療的病人樣本中組裝到了28個腸道微生物基因組,結果顯示nanopore測到的長reads組裝後得到了更連貫的組裝集,包括八十多個閉環質粒或噬菌體序列、一個新的263kbp的巨型噬菌體。高質量的混合組裝讓我們能更深入的了解病人腸道的抗性基因組。
  • MPB:深大李猛組-基於PacBio SMRT三代測序的紅樹林沉積物真菌群落的研究
    基於PacBio SMRT三代測序的紅樹林沉積物真菌群落的研究Analysis of Fungal Community in Mangrove Sediments Based on PacBio SMRT Sequencing張志鋒1,李猛1 *1高等研究院,深圳大學,深圳,廣東*通訊作者郵箱:limeng848@szu.edu.cn
  • 中科院城市環境所在微型浮遊生物群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浮遊生物是湖庫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物質循環、汙染物降解和水體自淨等方面發揮基礎和關鍵作用。水庫微型真核浮遊生物(0.2-200 μm)包括原生動物、藻類、低等真菌和小型後生動物等,具有個體微小、種類多樣、分布廣泛等特點。
  • 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大噬菌體 基因組是普通噬菌體的15倍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通過搜尋龐大的DNA資料庫來發現這些巨大的噬菌體,這些資料庫是從近30種不同的地球環境中產生的,這些DNA從早產兒和孕婦的內臟到藏族溫泉,南非生物反應器,病房,海洋,湖泊和地下深處。 他們一共鑑定出351種不同的巨型噬菌體,它們的基因組都比以單細胞細菌為食的病毒的平均基因組大四倍以上。
  • GeoChip:焦化廢水處理中含氮和硫含量汙染物的生物轉化
    另一方面,生物處理焦化廢水,會產生大量含氮及含硫物質。目前,對於參與焦化廢水中含氮及含硫化合物生物轉化過程的微生物的研究還有待深入,此外,環境因素,特別是環境中的pH值,可能對生物轉化過程有重要影響。本研究利用反應器無氧化處理焦化廢水,在去氮及去硫過程中按不同時間取樣,基於16s rRNA擴增子測序和GeoChip 5.0晶片進行檢測、分析。
  • Nature:科學家從原子水平上解析噬菌體感染細菌的分子機理
    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細菌噬菌體是感染細菌的一種病毒,近日,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研究工具描述了一百萬個原子「尾部」結構,細菌噬菌體可以利用尾部結構來突破細胞的表面進入到細胞內部,該研究對於理解細菌噬菌體感染細菌的機制,以及後期應用於新型細菌性疾病療法的開發提供了新的線索和希望,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上。
  • WR:城環所楊軍組揭示亞熱帶水庫浮遊有殼蟲群落構建受隨機性過程影響比確定性過程更強
    然而,以往的長時間系列有殼蟲生態研究主要集中在沉積物環境,目前仍然缺乏長時間尺度上水體浮遊有殼蟲群落變化過程和機制的研究。探究真核微生物群落構建的基本生態過程已成為微生物生態學的一個核心主題,但目前尚未形成共識,仍然存在爭論。例如,基於生態位過程的經典理論中,確定性因素(包括當地環境條件、物種間相互作用)控制著局域群落的組成和動態。
  • 淡水宏病毒組揭示了新的功能性噬菌體抗藥性基因
    : 10.465DOI:10.1186/s40168-020-00863-4一、研究背景細菌產生的抗生素耐藥性對全球健康構成重大威脅。病毒組的特性和抗菌素抗性基因2016年5月,在韓國漢江採集了6個地表水樣本,從10 L樣本中獲得的病毒顆粒,並使用Illumina MiSeq平臺進行元基因組測序,每個位點產生360萬到660萬reads,病毒reads佔12.3%13.8%,其中大部分屬於環境中常見的有尾噬菌體目如肌尾噬菌體科(Myoviridae), 短尾噬菌體科(Podoviridae)和長尾噬菌體科(Siphoviridae
  • 病毒組研究的挑戰-相關的新興技術
    ,但可能會傾向於提取最豐富的群落成員。由於每種可用的樣品處理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對描述較少的噬菌體的研究取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該方法具有其自身的一系列優點和挑戰(圖 2)。但是,某些檢測到的原噬菌體可能是無功能的,這些原噬菌體僅次於必需基因的缺失或突變。機器學習方法也可用於檢測噬菌體序列,但噬菌體檢測工具的主要缺點是序列僅在數據集中才有效,這可能導致在高置信度得分的噬菌體片段出現錯誤。05 確定不可培養的噬菌體的宿主範圍如何確定噬菌體的宿主範圍(即它可以感染的細菌)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