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S代謝組學對阿爾茨海默病腸道微生物資料庫全面研究

2021-01-21 歐易生物

腸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很多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神經發育障礙等)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寄主和共生腸道微生物在食物和異物物質的代謝過程中共同產生大量的代謝物。腸道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功能的不同會對存在於宿主的體液以及組織中的小分子代謝物的種類和數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本篇是由武漢大學馮鈺錡教授課題組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發表的「Comprehensive Profiling of Fecal Metabolome of Mice by Integrated Chemical Isotope Labeling-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文章。在本文中,作者通過集成化學同位素標記與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LC-MS代謝組學)重點對糞便樣本中含有羧基、羰基、胺基以及巰基的代謝物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小鼠糞便代謝組學資料庫。

中文標題:使用同位素標記的方法全面地分析糞便樣本中的代謝物研究對象:雙轉基因小鼠糞便發表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影響因子:6.785運用生物技術:LC-MS代謝組學

研究背景

哺乳動物體內有多種代謝活躍的腸道菌群。宿主和腸道菌群之間的動態串擾對維持宿主體內平衡至關重要。哺乳動物體內有多種代謝活躍的腸道菌群。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以認知功能逐漸衰退為特徵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各種途徑的代謝紊亂可能介導阿爾茨海默病病理的發生和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腸道微生物群與AD的關係尚不清楚。本文通過化學同位素標記結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代謝組學)技術對小鼠糞便代謝組分進行了綜合分析,為更好地了解腸道微生物群宿主彗星菌群的變異對AD的影響,將有助於制定預防和治療AD的新策略。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1.實驗分組

以表達人突變型APPK670N/M671N 25和突變型psm146l26的APP/PS1雙轉基因28隻小鼠C57BL/6J(C57)為AD模型和40隻野生型(WT)C57BL/6J小鼠,分別飼養在光照控制室(光照和黑暗12小時)23℃下,自由進食標準食物和水。

通過從所有68隻小鼠(混合樣本A)、40隻WT小鼠(混合樣本B)或28隻AD小鼠(混合樣本C)中取等量的每個糞便樣本製備混合樣本。每組製備三份獨立的混合樣本,並進行三次測量。

2.實驗流程

圖1 | 小鼠糞便代謝物相對定量方法

Pooled A為所有樣本的混合物,分別與同位素標記和未標記的反應試劑反應,用於提取目標離子和獲取碎片信息。

3.反應試劑的合成

合成同位素標記的反應試劑,用於特異性地與代謝物中的羧基、羰基、胺和巰基進行反應,化合物的結構以及與代謝物反應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圖2 | 同位素標記試劑與帶有不同官能團的代謝物之間的化學反應

由於反應試劑中不同數量的H被D取代,固定的質量數差值分別為4.025Da(含有羧基和胺類的代謝物)和7.044Da(含有羰基和巰基的代謝物)。

4.質譜檢測方法

·使用LC-LTQ-Orbitrap MS進行化合物的檢測,一級質譜的獲得使用全掃描的方式,用Orbitrap作為質量分析器。掃描結束後,將檢測到的原始數據導入Sieve 2.2 軟體進行色譜峰提取,生成一個色譜峰的列表。

·使用Mat lab對這個色譜峰的列表進行數據處理,篩選具有相同保留時間,相似的峰強度且具有特定質量數差異的一對離子作為目標離子。

·對所選出的目標離子進行二級串聯質譜分析,獲得MS2信息。

·選擇具有特徵中性丟失的離子在進行碎裂,獲得目標離子的MS3信息。

作者使用反應試劑分別與四個具有不同官能團的化合物標準品進行分析,用以總結質譜圖特徵以及特定的中性丟失,結果如下:

圖3 | 反應試劑的反應產物

圖ACEG為與未被標記的反應試劑反應的產物;圖BDFH為與被標記的反應試劑反應的產物,圖中綠色箭頭顯示為特徵的中性丟失。在所檢測到的代謝物的二級,如果含有以上的特徵性丟失,那麼產物離子將被進一步進行碎裂產生三級碎裂質譜信息。

研究結論

在碎片離子的獲取過程中,作者首先根據一級質譜中特定的質量數差異對目標離子進行篩選獲取其MS2信息,此外有對具有特徵性中性丟失的碎片離子進一步碎裂獲取MS3信息,由於整個過程中排出了背景離子的幹擾,縮小了目標離子的範圍,使得該方法相比於傳統的數據依賴型掃描對目標離子碎片的獲取有更高的靈敏度。

同時,由於反應試劑中含有比較容易被離子化的叔胺或季胺基團,這些基團的引入也提高了代謝物的離子化效率。作者對四類不同的種標準品的檢測限(信噪比為3)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反應之後的代謝物的檢測限相比於未反應的代謝降低了5-1250倍,靈敏度的提高也更有利於檢測到低豐度到代謝物從而提高整個檢測到覆蓋面。

此外作者還使用標準品建立了一個資料庫,供研究者進行代謝物的鑑定。最後作者將此方法應用於AD小鼠代謝生物標記物的發現中,用以檢測方法的適用性。

小鹿推薦

本文採用同位素標記的反應試劑和未標記發反應試劑分別於代謝物進行反應,提高了檢測靈敏度,拓寬了檢測的覆蓋面,同時反應的特異性也方便研究者對化合物進行鑑定。

部分參考文獻:

(1) Schroeder, B. O.; Backhed, F. Nat Med 2016, 22, 1079-1089.

(2) Rooks, M. G.; Garrett, W . S. Nat Rev Immunol 2016, 16, 341-

352.

(3) Geva-Zatorsky, N.; Sefik, E.; Kua, L.; Pasman, L.; Tan, T. G.; Ortiz-Lopez, A.; Y anortsang, T. B.; Y ang, L.; Jupp, R.; Mathis, D.; Benoist, C.; Kasper, D. L. Cell 2017, 168, 928-943 e911.

......

猜你還想看

◆16s+代謝組學:項目文章 | 恭喜青島農大科學家16s+代謝組學文章喜登Gut

◆16s+代謝組學:項目文章 | 運用16S+代謝組學揭示乳果糖緩解鹽敏感型高血壓的作用機制

◆16s+代謝組學:Hepatology | 運用16S+靶向代謝組學可區分重度飲酒和酒精性肝炎患者

◆16s+代謝組學:16S+代謝組學助力發文醫學一區行業頂刊《Gastroenterology》

◆16s+代謝組學:項目文章EST | 16S+GC-MS代謝組學助力南京大學趙麗娟課題組再登環境科學TOP期刊

END

文章來源於鹿明生物

相關焦點

  • 安徽農大用LC-MS代謝組學和GC-MS代謝組學對茶樹細胞代謝效應研究
    ,通過GC-MS代謝組學和LC-MS代謝組學研究方法,預測所涉及的酶以及TMX生物降解的機制,本研究對茶樹細胞中參與TMX代謝的酶提供了指導,並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茶葉與農藥TMX相互作用的認識。,使用非靶向代謝組學策略來研究經殺蟲劑TMX處理的茶細胞懸浮培養物的整體代謝變化。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3期)
    在高通量測序的大力推動和快速發展下,微生物組學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為更好滿足科研人員多組學聯合分析需求,美格基因基於科研需求及以往項目經驗,全新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克服單一組學研究局限性,多角度解釋科學問題!本期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為大家提供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思路。
  • 運用GC-MS/LC-MS代謝組學研究黃酮類化合物在大鼠體內吸收代謝
    該研究運用LC-MS代謝組學及GC-MS代謝組學技術以羅布麻中提取的槲皮素-3-O-槐苷為原料,採用大鼠原位腸道模型,對其吸收、Ⅱ期代謝及微生物分解代謝進行了研究,並與槲皮素苷元進行了比較。標題:蕓薹屬植物槲皮素-3-O-槐苷與槲皮素苷在大鼠體內吸收代謝的比較期刊:Food Chemistry影響因子:5.8運用生物技術:LC-MS代謝組學、GC-MS代謝組學研究背景黃酮類化合物因其在預防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中促進健康的作用而被廣泛認可。
  • 腸道微生物常用代謝資料庫簡介
    腸道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直接與宿主發生相互作用,調控宿主體內的穩態,影響宿主的各種健康問題,例如糖尿病、心臟病,甚至上升到神經系統中,與抑鬱密切相關
  • 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微生物16S中國農科院團隊繼GUT後又喜登頂刊
    AOS通過增強細胞連接、恢復小腸功能以及改善可能有助於基因表達的轉錄因子來改善busulfan幹擾的腸細胞膜;AOS改善血液代謝,以支持小腸功能的恢復。隨後還發現,AOS可能通過增加「有益」腸道微生物和減少「有害」腸道微生物而有益於腸道微生物群。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二期)
    今天為大家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在腸道樣本中的文獻案例。本文通過對腸道微生物群與代謝性疾病、脂質代謝的關係等方面進行綜述,對於促進理解代謝組學和微生物組學的關聯性研究、了解當下的研究背景和熱點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 16S+LC-MS代謝組學助力復旦大學探究新鮮和腐爛藻類的毒性效應
    ,通過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研究方法,檢測了腐爛藻類溶液(RAS)的組成成分和其中的毒性物質,探究了富藻水體對魚類的致死機理。通過16S rRNA測序,發現經新鮮藻類溶液(FAS)和腐爛藻類溶液(RAS)處理後魚類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和豐度的顯著差異,探討了由微生物的差異導致腸道微生物的失衡,炎症、吸收功能障礙,甚至魚類死亡等問題。該研究為藻類毒性的相關研究提供了依據。
  • ​36氪首發 | 聚焦基因修飾的腸道微生物與代謝類疾病研究,「一...
    36氪獲悉,專注於提供腸道微生物領域解決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一兮生物」已完成了千萬級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薪資通聯合創始人王鑫。接下來,「一兮生物」將聚焦於通過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機制的研究,腸道微生態與腸道免疫微環境互作機制及疾病幹預策略的研究,研發用於解決腸道微生物相關疾病的替代治療方案、合成生物菌株和藥物。
  • 微生物16S+代謝組學文章喜登微生物一區頂刊Microbiome
    使用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方法檢測了小鼠PFC中代謝物,發現兩組小鼠之間有顯著差異(圖5a),差異代謝物富集到的代謝通路包括維生素B6代謝途徑,主要因為KO小鼠中該途徑的吡哆胺(PM)和吡哆醛5'-磷酸(PLP)相對豐度降低(圖5b-d)。
  • 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助力南京農大低溫等離子處理對草莓研究
    本研究採用生理指標檢測和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檢測方法,研究分析了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對鮮切草莓品質和抗氧化活性的影響。本研究通過生理和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明確了低溫等離子處理對鮮切草莓的品質維持和抗氧化能力增強的正效應。
  • 流程大揭秘——基於LC-MS的代謝組學數據分析
    由於質譜技術的不斷完善及其自身的優勢、使得這種技術已經稱為代謝組學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咱一起看一看基於LC-MS的代謝組學數據分析的流程。目前用於代謝物組學分析的方法主要有酶分析法、核磁共振NMR、薄層色譜TLC、高效液相HPLC、氣相色譜GC、質譜以及質譜連用等技術。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
    例如,在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症,酒精依賴和自閉症的人和小鼠模型研究中已觀察到細菌相關膽汁酸水平的改變,已知膽汁酸會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多胺系統的失調與情緒障礙,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有關,並且多胺已被研究作為抑鬱症和焦慮症行為,認知能力下降和藥物依賴性的臨床前治療藥物。 由於大多數哺乳動物神經遞質是從胺基酸前體衍生的,因此我們推測,細菌將胺基酸轉化為影響行為的分子可能代表了神經科學中新的微生物內分泌學重點,值得進一步研究。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微生物...
    例如,在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症,酒精依賴和自閉症的人和小鼠模型研究中已觀察到細菌相關膽汁酸水平的改變,已知膽汁酸會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多胺系統的失調與情緒障礙,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有關,並且多胺已被研究作為抑鬱症和焦慮症行為,認知能力下降和藥物依賴性的臨床前治療藥物。 由於大多數哺乳動物神經遞質是從胺基酸前體衍生的,因此我們推測,細菌將胺基酸轉化為影響行為的分子可能代表了神經科學中新的微生物內分泌學重點,值得進一步研究。
  • 人類腸道微生物分離群資料庫建立
    人類腸道微生物分離群資料庫建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3 12:27:42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布羅德研究所E. J. Alm和R. J.
  • 2017年度巨獻:腸道微生物組重磅級研究TOP20解讀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12月6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oving beyond microbiome-wide associations to causal microbe identification」。這些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兩組小鼠開展研究。一組小鼠與人腸道微生物組一起進行培育,因而它們攜帶著通常存在於人腸道中的微生物。
  • 腸道微生物與健康
    研究者們從腸道微生物方面找到了支持這一說法的新證據: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各種疾病的聯繫緊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操縱這些微生物群,來治療某些疾病。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天之內,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特別是那些耐受膽汁的微生物,也會改變腸道細菌所表達的的基因類型。
  • 最新研究速遞 | 柳葉刀: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需要對人體進行縱向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以發現靶向微生物群是否能產生新的治療策略。系統生物學方法在將此類數據與來自神經疾病臨床隊列的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數據集整合也很重要,可以幫助指導個體化治療選擇。,並確定組成(有哪些細菌)和代謝組(他們正在做什麼)的差異。
  • 16S rDNA測序+代謝組學,讓科研結果更「近」一步
    測序分析和代謝組學聯合研究的必要性生物體內的基因系統調控是一個整體,單一組學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並不能完整的解釋生物學問題,而且通常文章的影響因子也比較低。所以利用多組學技術將各組學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並深入挖掘生物學數據,可以對生物樣本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
  • 愛米基因攜手華潤江中建立國人腸道微生物資料庫 推動疾病檢測和...
    原標題:愛米基因攜手華潤江中建立國人腸道微生物資料庫,推動疾病檢測和新藥研發   近日,愛米基因與華潤江中在深圳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腸道微生物基因組檢測領域開展密切合作
  • 《自然》封面:迄今最大規模最全面的微生物與人類疾病研究數據發布
    開始於2014年的iHMP,全名叫做綜合人類微生物組計劃,重點關注微生物與三類疾病:懷孕和早產、炎症性腸病以及前驅糖尿病的關係,有4篇研究分別發表在了今天的《自然·醫學》和《自然》雜誌上。而且《自然》雜誌還開闢了專欄,匯總了兩個階段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MP)的全部研究成果,以及7篇社論/觀點文章/評論文章,足可見對HMP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