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米基因攜手華潤江中建立國人腸道微生物資料庫 推動疾病檢測和...

2021-01-1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愛米基因攜手華潤江中建立國人腸道微生物資料庫,推動疾病檢測和新藥研發

  近日,愛米基因與華潤江中在深圳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腸道微生物基因組檢測領域開展密切合作,建立有特殊標籤的中國人群腸道微生物資料庫,從腸道微生物角度推動中藥現代化研究;並持續發掘新型人體微生物菌株,應用於疾病檢測和新藥研發,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

  華潤醫藥(3320.HK)總經理韓躍偉、江中藥業(600750.SH)總經理盧小青、研發總監劉旭海、研發部長劉文君、愛米基因CEO王曉凱及眾多高管出席了籤約儀式。

  愛米基因是一家致力於應用人體微生態科技為顧客健康生活、疾病臨床研究及診斷治療提供新型臨床解決方案的企業。公司擁有從腸道微生物基因檢測、大數據分析、臨床試驗設計和執行、到新型菌株篩選和商業化應用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從2017年起愛米基因陸續推出了面向個人用戶的腸道微生態健康管理品牌「因微」和面向機構用戶的醫學檢驗品牌「聚合」。

  愛米基因的研發團隊與國內外頂級醫院共同完成了數十項基於腸道微生物核心技術的臨床試驗,並積累了大量研發成果,涉及糖尿病、肥胖、炎症性皮膚病、應激性腸炎、肺癌等疾病。研究成果發布在近十個國際頂級期刊上,包括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Cell Systems等。目前,愛米基因多個研發管線的產品即將啟動正式臨床申報。

  近年大量的國內外科學研究結果證實,現代社會常見的50餘種代謝、免疫和神經精神類疾病和癌症比如糖尿病、肥胖、潰瘍性結腸炎、溼疹過敏、類風溼、抑鬱症、腸癌等,都與人體腸道微生物失調失衡密切相關。基於中國人腸道微生態檢測大數據進行的疾病診斷、治療和藥物研發,能夠加快臨床醫療技術創新,優化疾病治療方案,從而實現針對個體的精準醫療和精準健康管理。

  腸道微生態是人體內最大、最複雜的微生態系統。據估計,人體腸道中至少存在1000~1150種細菌,健康的腸道中益生菌佔主流。腸道益生菌具備人體自身不具備的代謝功能,對人體消化、代謝、免疫系統等產生多方面影響。由於飲食習慣、氣候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地域的人群腸道菌群構成的差異較大。

  有報告顯示,雖然國內消費者對於益生菌較為熟悉,尤其是它們在調節腸道菌群、緩解便秘腹瀉、助消化和促進營養吸收、緩解腹痛腹脹方面的健康作用,但大眾對於益生菌在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以及護膚美容、減肥、幹預抑鬱症等方面的功效認知度較低。此外,在購買益生菌相關產品時,僅有21%的消費者關注菌株描述,說明益生菌的「菌株特異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這也意味著針對國人腸道狀況研發的益生菌產品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36氪首發 | 聚焦基因修飾的腸道微生物與代謝類疾病研究,「一...
    36氪獲悉,專注於提供腸道微生物領域解決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一兮生物」已完成了千萬級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薪資通聯合創始人王鑫。接下來,「一兮生物」將聚焦於通過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機制的研究,腸道微生態與腸道免疫微環境互作機制及疾病幹預策略的研究,研發用於解決腸道微生物相關疾病的替代治療方案、合成生物菌株和藥物。
  • 腸道微生物常用代謝資料庫簡介
    腸道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直接與宿主發生相互作用,調控宿主體內的穩態,影響宿主的各種健康問題,例如糖尿病、心臟病,甚至上升到神經系統中,與抑鬱密切相關
  • 微生物檢測:NGS和質譜為行業變革帶來契機
    微生物檢測屬於IVD的一個細分領域,是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或代謝物進行檢測分析,在臨床上通常用於輔助診斷,判斷感染類型、指導用藥,鑑定環節越準確,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選擇越恰當。如果沒有微生物檢測,醫生傾向於過度用藥,或重複試藥,可能導致微生物耐藥性或病情延誤。    華大基因的一位從業人員認為,臨床微生物檢測的市場空間達到400億元。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腸道菌群|微生物|益生菌|解密|長壽|疾病...
    根據相關研究,影響人類壽命的因素至少包括:遺傳因素如線粒體狀態、染色體穩定性、端粒長短、疾病、幹細胞活性;環境因素如腸道微生物、飲食、運動、空氣品質以及生活環境;其他因素如情緒壓力、社交愛情、目標成就、投入預防等等。
  • 人類腸道微生物分離群資料庫建立
    人類腸道微生物分離群資料庫建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3 12:27:42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布羅德研究所E. J. Alm和R. J.
  • 微生物組創新創業者協會發起中國腸道宏基因組計劃
    該計劃旨在在人體腸道宏基因組研究領域制定嚴格、統一、規範的樣品製備流程和標準,搭建針對新一代測序技術的大規模腸道宏基因組數據產出和生物信息分析平臺,建立高質量的針對中國人群的腸道宏基因組參考資料庫,培養一批本領域具備豐富研究經驗的從業人員,並將科研成果與產業應用相結合,為疾病健康領域的廣大科研單位及企業提供豐富的數據集和實時更新的工具平臺,為中國微生物組計劃的實施探索可行方向,奠定堅實基礎
  • 一種細菌傳感器可用於腸道疾病無創檢測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美國萊斯大學和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運用合成生物學研究設計構建出了一種特定化學物質的細菌傳感器,它能夠幫助發現某些腸道疾病的微小信號。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分子系統生物學》期刊上。
  • 華大基因主導完成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
    其病因和發病機制較複雜,目前認為屬多基因、多因素的異質性疾病。人體腸道微生物對維持人類健康發揮著重大作用,並在腸道中保持著動態的平衡。而這種平衡因某些因素被打破而致使腸道菌群發生紊亂時,人體可能就會患上各種疾病。近年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可能與腸道菌群存在相關性,但是一直缺少全面系統的研究成果來支持。目前糖尿病還無法根治,而現有的治療方法也需要大力改進。
  • 學術動態 | 腸道微生物基因毒性物質與致癌基因突變之間的關係
    微生物組 2020年2月27日,Ruben van Boxtel課題組和Hans Clevers課題組在《Nature》發表了題為「Mutational signature in colorectal cancer caused bygenotoxicpks+ E. coli」的文章,因大腸桿菌基因毒性物質
  • BioRxiv:單細胞水平檢測腸道微生物
    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腸道微生物群在控制新陳代謝和減少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我們的飲食中添加某些形式的纖維,例如菊粉,能夠促進有益微生物生長並調節其平衡以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 LC-MS代謝組學對阿爾茨海默病腸道微生物資料庫全面研究
    腸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很多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神經發育障礙等)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寄主和共生腸道微生物在食物和異物物質的代謝過程中共同產生大量的代謝物。腸道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功能的不同會對存在於宿主的體液以及組織中的小分子代謝物的種類和數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 腸道微生物與健康
    研究者們從腸道微生物方面找到了支持這一說法的新證據: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各種疾病的聯繫緊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操縱這些微生物群,來治療某些疾病。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天之內,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特別是那些耐受膽汁的微生物,也會改變腸道細菌所表達的的基因類型。
  • 那些影響我們基因的微生物
    即使在最和諧的共生關係中,也會有衝突、自私和背叛。圖1. 我們所處在的微生物宇宙。 | 圖片來源:Nature在共生菌最多的腸道中,微生物能夠輕易地在益生與致病之間切換角色。現在已有許多疾病被認為是受到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例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等。此外有些腸道微生物還會影響一些藥物的作用[2]。
  • 向寄生蟲學習:鉤在腸道的給藥系統登Science子刊封面
    了解菌群和活性物質的相互作用對理解微生物調節的功能和治療很重要。已建立的菌群資料庫提供了有關菌群-疾病關聯、飲食和藥物幹預以及藥物的菌群調節的有用信息。但是,關於由菌群修飾的活性物質和人體中腸道細菌豐富度的研究還不夠。已建立的資料庫僅涵蓋約7%的藥物。
  • 微生物菌株的個體鑲嵌從母體轉移到嬰兒腸道
    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也稱為腸道微生物組-對人類的消化,代謝和對病原體定植的抵抗力至關重要。嬰兒和幼兒的腸道微生物組組成在生命的頭三年中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是這些微生物首先來自何處?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分析500種至1000種主要有益影響的細菌種類的腸道微生物組。直到最近,他們才能夠使用強大的基因組工具和可分析大量遺傳數據的超級計算機來識別單個物種中的單個菌株。
  • 病原微生物基因擴增檢測
    可以將極微量的靶DNA特異性擴增上百萬倍,從而大大提高對DNA分子的分析和檢測能力,能檢測單分子DNA或每10萬個細胞中僅含1個靶DNA分子的樣品,因而此方法在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醫學及遺傳學等多領域廣泛應用和迅速發展。病原微生物基因擴增檢測不僅能滿足病毒性疾病診斷的需要,還有助於疾病預後的判斷、療效的監測等等。
  • 【熵周刊】華潤鳳凰正式合體 風投資本持續追逐生物技術
    美因基因官網顯示,其依據醫學檢驗所要求建設了高標準的實驗平臺,擁有高通量測序及信息分析平臺,採用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降低檢測成本,面向大眾普及基因檢測。已上市產品包括「美因安」易感基因檢測、大腸癌早期篩查、個人基因組檢測、運動營養基因檢測等多項產品。
  • 《自然》收錄4600種腸道細菌基因庫 靠腸道治病將有的放矢
    近日,《自然-生物技術》收錄了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的綜述性研究,他們將所有已知的人類腸道微生物細菌基因組整理到了一個單一資料庫中這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探索細菌基因和蛋白質之間的聯繫以及它們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該項目由EMBL的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EMBL-EBI)牽頭,包括來自Wellcome Sanger研究所、Trento大學、Gladstone研究所和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的合作者參與。細菌遍布人體內外,它們產生的蛋白質會影響我們從消化到疾病感染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 腸道菌群——你所不知道的人體「第二基因組」
    腸道中與人體共生或寄生的微生物如細菌、原生動物、病毒等可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第二基因組」有著龐大數量和類群基礎的細菌,其分布平衡對人體健康尤為重要。一些常見的疾病包括糖尿病、哮喘、慢性腹瀉、腸易激綜合症(IBS)、炎症性腸道病(IBD)、肥胖症、免疫力低下等都被發現與細菌分布平衡的失調有密切關聯。
  • 構建完整雙胞胎 腸道菌群基因集---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記者昨日獲悉,由華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國家基因庫、澳門科技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等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完成了首個雙胞胎群體的腸道微生物宏基因組鳥槍法測序研究項目,為複雜疾病中腸道菌群的預測、早期診斷、有效幹預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日前,這一最新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雜誌《Cell》旗下的子刊《Cell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