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微生物中心精品網課:鄧曄 微生物生態與組學大數據分析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鄧曄研究員分享《微生物生態與組學大數據分析》。本課程從微生物生態的概念、研究內容、微生物生態思維考量微生物組研究、環境微生物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微生物生態科學與應用前沿等不同角度進行講解,包括環境微生物組的檢測技術熱點、宏基因組技術的開發等內容。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

/主講嘉賓介紹/

/精彩搶先看/

微生物生態系統是微生物與周圍的生物及非生物共同構成的整體系統。微生物生態的研究就是要回答「哪些」物種在「何時」「何地」參與了環境中的物質能量循環,而這些物種在這一過程中「如何」相互協作或競爭,並對這一過程產生了「何種」影響。

團隊研究內容

環境微生物組的檢測技術熱點

宏基因組技術的開發

功能基因擴增子高通量測序方法

構建的功能基因資料庫

擴增子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平臺

環境微生物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活性汙泥法

相關焦點

  • 精品網課:楊瑞馥 培養組通幽微世界——助力微生物資源大作為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研究員分享《培養組通幽微世界:助力微生物資源大作為》。本課程從人體微生物組學中培養組學的應用,鑑定及開發和機制因果研究等角度講解,包括人類微生物組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微生物組學研究的主要技術分析,培養組學研究發展,技術挑戰,轉化及應用。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
  • 生態中心微生物群落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千龍網北京9月30日訊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消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鄧曄研究組,在微生物群落的穩定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為微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理解提供了新見解,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
  • 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召開學術年會
    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主任馬俊才介紹了中心的定位及成立以來的重要進展、近期牽頭啟動的國際微生物模式菌株測序計劃;微生物所副所長東秀珠肯定了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在資源與利用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希望中心未來在國家層面發揮更大作用。
  •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 打造全球微生物資源核心資料庫
    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主任、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主任馬俊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中心的數據內容完整覆蓋微生物資源、微生物及交叉技術方法、研究過程及工程、微生物組學、微生物技術,以及微生物文獻、專利、專家、成果等微生物研究的全生命周期。
  •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誠聘英才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依託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是科技部首批批准建設的20個國家數據中心之一,中科院微生物所是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主持單位,是我國生命科學領域唯一一個世界數據中心,是中國科學院戰略生物資源數據中心、全國科學院聯盟應用微生物分中心的主持單位,國際數據系統(World Data System, WDS)成員單位。
  •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推出免費一站式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
    產生了大量的微生物組學數據,想進行數據分析不知道使用什麼工具?不會使用Linux系統?不會寫代碼?沒有合適的參考資料庫?計算資源不足?現在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國家微生物數據中心推出的一站式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解決。
  • 揭示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樣性調控機制
    清華大學等揭示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樣性調控機制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6-7-11 彭科峰  日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周集中研究團隊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鄧曄研究員等學者合作,發現了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受溫度調控的規律。相關成果發布於《自然—通訊》。
  • 亞熱帶生態所開展「微生物16S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及作圖培訓」講座
    鑑於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近年來對微生物的測序量大、研究生對測序數據的分析和信息挖掘不熟悉,造成微生物測序數據的發表相對滯後,應研究所研究員孔祥峰和所青年創新促進會的邀請,南京農業大學消化道微生物研究團隊的副教授成豔芬7月31日至8月2日到該所進行微生物16S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及作圖培訓。
  • 尹文兵 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真菌天然產物挖掘——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尹文兵研究員分享《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真菌天然產物挖掘》。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主講嘉賓介紹//精彩搶先看/真菌是世界上第二大物種,可產生豐富多彩,結構多樣化的天然產物。真菌天然產物對人類健康非常重要。基因組數據幫助我們清楚的知道真菌能夠產生多少化合物,有多少生物合成的基因簇。
  • 微生物組學數據分析工具綜述 | 16S+宏基因組+宏病毒組+宏轉錄組
    宏基因組經典流程:環境微生物樣本--Total DNA提取--文庫構建--上機測序(經典短讀長: illumina系列;長讀長選擇: PB, ONT)--數據質控(去除低質量和接頭等,去除宿主基因組等幹擾信息)--宏基因組組裝--Contig Binning--基因組重建
  • 科學網—宏基因組學:查明微生物身份新手段
    「現有的常規檢測手段只能針對我們已知的病原微生物,對於未知病原,只能依靠一個長期、煩瑣、嚴格的流程來進行判定。」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技術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任魯風說。 隨著基因組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絕大多數微生物都以核酸(DNA或RNA)作為遺傳物質,而且微生物的基因也具有其明確的種屬特徵,因此對核酸進行檢測分析逐漸成為了微生物檢測的金標準。
  • 微生物群落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鄧曄研究組,在微生物群落的穩定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為微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理解提供了新見解,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
  • 精品網課:尹文兵 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真菌天然產物挖掘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尹文兵研究員分享《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真菌天然產物挖掘》。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主講嘉賓介紹//精彩搶先看/真菌是世界上第二大物種,可產生豐富多彩,結構多樣化的天然產物。
  • 南土所褚海燕組綜述微生物組學的技術和方法及其應用
    採用微生物宏轉錄組學可以探究微生物的相關功能, 發現大量的微生物資源及新的基因, 為探索微生物群落的生態功能奠定基礎, 有助於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的調控(Gilbert et al., 2009)。例如, Poretsky等(2009)利用宏轉錄組學分析成功地從淡水和海洋浮遊細菌中獲得編碼碳氮循環中重要功能蛋白的信使RNA。
  • 秦楠:微生物組學的產業前景
    對於癌症,關注的中心是如何利用微生物與癌症細胞對營養物質的競爭作用「餓死」細胞,或者是通過細菌激發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從而殺死細胞。今年5月份,美國白宮開展了國家微生物組計劃,聯邦政府出資1.2億美元、其他投資者和科研機構出資4億美元,以圖促進微生物組學研究的發展及經濟效益。新的微生物組生物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投資,一些大的製藥公司也花費大量資產聘請新的研究人員,建設新的微生物研究機構。克利夫蘭醫學將「利用微生物組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列為2017年10大醫療科技創新之首。
  • 國家工程實驗室李小兵:微生物組學等是未來三大科技
    李小兵表示,從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來看,微生物組學、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是影響未來的三大科技。人體沒有微生物就不用生存。微生物組學關係到每個人、每個環節,包括農業、環保、食品、軍事等等行業。他表示,經常建議女性洗臉不用水而用手搓,更不要用化妝品,因為化妝品會殺死很多微生物。
  • 大數據發掘微生物「社交網絡」
    不久前,浙江大學徐建明教授團隊在《微生物組》雜誌上發表論文,通過分析地球微生物組計劃(Earth Microbiome Project)大數據,進一步發掘全球微生物的「社會關係」。1微生物圈「奇遇記」「在過去,科研人員常常在微觀尺度挖掘微生物的具體特性,但有時如同盲人摸象,只能看到局部。」
  • 美格基因微生物多組學聯合文章刊登ISME!
    本研究利用16S+宏基因組+轉錄組+宏代謝組多組學聯合分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特徵進行了探究,並揭示了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相關的「菌群-代謝物-宿主靶點」的互作關係,證實了利用公共多組學數據集成分析來研究微生物組-宿主互作關係的可能性。本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為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璋研究員。
  • 微生物測序及微生物基因組大數據分析服務商「予果生物」完成千萬...
    )北京】6月29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微生物測序及微生物基因組大數據分析服務商「予果生物」宣布完成千萬元Pre-A2輪融資,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新滋領銜的真善美創投完成。予果生物專注於微生物核酸檢測,專注於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於病原感染診斷,現在北京建立近4000平米的總部;在西安建立了近2000平方米的醫學檢驗實驗室,具備臨床基因擴增檢驗資質。天眼查信息顯示,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2月,法定代表人為夏涵。
  • Microbime:微生物組學領域的標準制定
    使用這些參考菌群和報告系統,作者通過分析由Gut-Mix-RR和Gut-HiLo-RR生成的宏基因組測序和16S rRNA基因測序數據,對各種生物信息學工具進行了獨立評估,並證明大多數生物信息學工具極大地誇大了微生物組健康的關鍵指標,例如多樣性估計。在所有測試的工具中,都存在偏差,最終數據集中的敏感性和假陽性的相對豐度之間存在明顯的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