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測序及微生物基因組大數據分析服務商「予果生物」完成千萬...

2021-01-20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6月29日報導

獵雲網近日獲悉,微生物測序及微生物基因組大數據分析服務商「予果生物」宣布完成千萬元Pre-A2輪融資,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新滋領銜的真善美創投完成。2020年2月,予果生物宣布完成北極光創投首輪獨家投資。

予果生物專注於微生物核酸檢測,專注於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於病原感染診斷,現在北京建立近4000平米的總部;在西安建立了近2000平方米的醫學檢驗實驗室,具備臨床基因擴增檢驗資質。

天眼查信息顯示,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2月,法定代表人為夏涵。據悉,予果生物創始團隊在2016年便開始創業,專攻腸道微生物領域,但很快他們發現,病原微生物檢測市場空間極大,在感染性疾病領域有著大量的未滿足需求,遂轉換跑道至病原體檢測領域。

截至目前,予果生物已累計服務全國300餘家三甲醫院,完成近2萬份臨床樣本測序工作;此外,與全球近20位微生物領域的頂尖科學和醫學專家建立合作,覆蓋微生物學及神內、呼吸、重症、感染、婦幼、免疫等多個領域,共同推進宏基因組測序的臨床應用。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宏基因組測序,在本季度獲得資本追捧
    在病毒檢測過程中,一種測序技術獲得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個技術就是宏基因組測序(mNGS)技術。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是以特定環境樣品中整個微生物群落基因組作為研究對象,無需分離培養,直接提取環境樣本的 DNA 進行高通量測序。對於臨床而言,mNGS 可以精準的分析患者樣本全部微生物,這一點對於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研究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 國家微生物中心精品網課:鄧曄 微生物生態與組學大數據分析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鄧曄研究員分享《微生物生態與組學大數據分析》。本課程從微生物生態的概念、研究內容、微生物生態思維考量微生物組研究、環境微生物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微生物生態科學與應用前沿等不同角度進行講解,包括環境微生物組的檢測技術熱點、宏基因組技術的開發等內容。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
  • 《核酸研究》發表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2018年,微生物所牽頭組織發起了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從全球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選擇目前未進行測序的模式微生物菌株(包括細菌、古菌和可培養真菌),預計5年內完成超過10,000種的細菌、真菌、古菌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建立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合作網絡,現已有來自美國的ATCC、日本JCM
  • 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召開學術年會
    微生物所和華大基因基於雙方「造福人類、服務社會」共同價值追求,圍繞雙方共同的戰略需求,以微生物基因組、微生物組為基礎的高通量測序、關鍵基因研究、數據共享和數據標準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共同將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學研究技術應用到人體微生態健康、環境檢測、工農業應用、海洋開發等領域;聯合培養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學研究方向的專業人才;共建微生物綜合數據共享平臺,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 華大基因主導完成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等單位組成的中國科學家團隊主導完成的「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雜誌《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 在本研究中,來自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基於新一代鳥槍法深度測序技術,研發出一種新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Metagenome-Wide
  • 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測序與功能分析
    微生物群落測序是指對微生物群體進行高通量測序,通過分析測序序列的構成分析特定環境中微生物群體的構成情況或基因的組成以及功能。藉助不同環境下微生物群落的構成差異分析我們可以分析微生物與環境因素或宿主之間的關係,尋找標誌性菌群或特定功能的基因。
  •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獲進展
    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模式菌株(type strains)是在給微生物定名、分類記載和發表時,以純菌狀態所保存的菌種,是微生物分類學的標準參考物質,也是理想的生物技術研究工具,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產業價值。模式菌株長期以來分散在全球100餘個保藏中心,是珍貴的資源。
  • 我國科學家完成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
    本報訊 (記者劉傳書)由華大基因和深圳第二醫院等單位主導完成的「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成果,9月27日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該研究為全面揭示Ⅱ型糖尿病與腸道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奠定了重要的分子基礎,為通過DNA序列的微生物分類提供了新方法。
  •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10月29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微生物組學數據分析工具綜述 | 16S+宏基因組+宏病毒組+宏轉錄組
    宏基因組有效避免了擴增偏差,由於是直接打斷,理論上不限制物種(細菌、真菌、古菌、真核生物等,事實上當前宏基因組測序多還是以細菌為主),可能組裝獲得新基因乃至新物種信息,但根據取樣情況可能存在少量或大量的宿主汙染,因需組裝,數據量要求大,成本貴、周期長。
  • 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可以免費測序了
    自從2018年1月起,在《國際系統與進化微生物學雜誌》(IJSEM)雜誌上發表微生物的新種,都需要提供基因組測序數據了。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FCC-MIRCEN World Data Centre for Microorganisms, WDCM)在2017年底啟動了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計劃(GCM2.0),目前已經有16個國家的25家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的正式加入。
  • 亞熱帶生態所開展「微生物16S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及作圖培訓」講座
    鑑於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近年來對微生物的測序量大、研究生對測序數據的分析和信息挖掘不熟悉,造成微生物測序數據的發表相對滯後,應研究所研究員孔祥峰和所青年創新促進會的邀請,南京農業大學消化道微生物研究團隊的副教授成豔芬7月31日至8月2日到該所進行微生物16S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及作圖培訓。
  • 基於納米孔測序的病原微生物檢測與進化分析平臺
    ,由數據中心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員、波蘭華沙理工大學人工智慧系主任諾瓦克教授等專家共同研發,基於納米孔測序的病原微生物檢測與進化分析平臺,日前更新上線。該平臺是數據中心去年2月推出的二代測序數據的病毒基因組鑑定在線服務升級版,可以檢測出包括新冠病毒、SARS、流感在內的所有人類已知基因組的病毒,疫情期間將面向全國醫療機構、醫生和醫學研究者在線免費開放。
  • 科學家完成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
    這是令生物信息學研究人員歡欣鼓舞的一天,因為美國國家基因組研究中心NCGR,聯合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以及全球各個科學研究機構,完成了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工作
  • 微生物宏組學通關技能第三關——全長16S rDNA測序
    通過上一期微生物宏組學的內容介紹,我們知道了二代測序平臺是對16S rDNA單個或連續的兩三個可變區序列進行測序分析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2018年,微生物所牽頭組織發起了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從全球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選擇目前未進行測序的模式微生物菌株(包括細菌、古菌和可培養真菌),預計5年內完成超過10,000種的細菌、真菌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近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2019微生物組—宏基因組分析專題培訓第三期
    》專題培訓第三期,為大家提供一條走進生信大門的捷徑、為同行提供一個宏基因組分析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助力學員真正理解分析原理和完成實戰分析,獨創四段式教學(3天集中授課+自行練習2周+再集中講解答疑+上課視頻回看反覆練習),「教—練—答—用」四個環節統一協調,真正實現獨立分析大數據。
  • 宏基因組測序(mNGS),風口還是泡沫?
    宏基因組學與宏基因組測序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由威斯康辛大學植物病理學部門的Jo Handelsman等提出的,是源於將來自環境中基因集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當成一個單個基因組研究分析的想法,而宏的英文是「meta-」,具有更高層組織結構和動態變化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