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可以免費測序了

2020-09-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自從2018年1月起,在《國際系統與進化微生物學雜誌》(IJSEM)雜誌上發表微生物的新種,都需要提供基因組測序數據了。

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FCC-MIRCEN World Data Centre for Microorganisms, WDCM)在2017年底啟動了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計劃(GCM2.0),目前已經有16個國家的25家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的正式加入。2019年3月5日,WDCM與《國際系統與進化微生物學雜誌》(IJSEM)正式籤訂了合作協議,為廣大分類學家提供了一個針對新物種基因組的免費測序分析平臺。我們能夠提供包括DNA提取、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數據投遞到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平臺(www.nmdc.cn)的一站式服務,數據可以直接用於在IJSEM雜誌上發表新種文章。

WDCM與IJSEM雜誌正式合作

數據在IJSEM雜誌發表

01 請將需要測序的潛在新物種菌株郵寄至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CGMCC http://www.cgmcc.net/ 保藏。

02 詳細閱讀新種測序服務的說明http://gctype.wdcm.org/sequencingnovel.jsp。

03 請在WDCM GCM 系統(http://gctype.wdcm.org/register.jsp)中註冊、登錄,並在系統中填寫菌株的基本信息(包括原始編號、種屬名、分離源、分離時間、樣品採集地點、採集國家及保藏人姓名、單位等信息。請在「菌株接收編號「一欄填寫:CGMCC),隨後請等待審核確認回覆郵件。WDCM相關事務聯繫人: 何晴,電話:15726637270, 電子郵箱:heq@im.ac.cn

04 WDCM將在收到您的樣本後三個月內將符合IJSEM發表要求的測序結果發送至註冊帳戶郵箱(包括原始序列文件,組裝,G+C含量,OGRI, N50和IJSEM要求的其他注釋結果,以及GCM發布的基因組序列登記號)。

05 將GCM基因組序列號寫在您提交的文章中,當文章投稿後,請通知WDCM團隊,WDCM按照您的要求在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上www.nmdc.cn發布原始數據和注釋數據以供審稿人審閱。

06 如果相關論文未在IJSEM等刊物上發表(包括未向期刊投稿,作者撤回或被編輯拒稿),WDCM會在測序後的第18個月將測序數據在NCBI/EMBL/DDBJ/GCM資料庫中發布。

07 WDCM的模式菌株資料庫gcType (http://gctype.wdcm.org/)還為大家提供了一站式的模式菌株基因組數據檢索、分析、下載和新種鑑定服務。

模式菌基因組資料庫

在線新種鑑定分析流程

相關焦點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由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建立的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http://gctype.wdcm.org/,是為分類學家進行基因組研究、新種鑑定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平臺。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平臺不僅集成了目前所有公共來源的模式微生物物種和基因組數據,還發布了大量自測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是目前國內外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最為豐富的平臺。並且集合了數據搜索下載,新種鑑定,基因組拼接與注釋等在線分析工具,為全球各個保藏中心和廣大分類學家提供一個分類學研究的利器。
  •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獲進展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獲進展 2020-11-25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論文。
  •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10月29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古菌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建立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合作網絡,現已有來自美國的ATCC、日本JCM和NBRC、韓國的KCTC等超過12個國家的26個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正式加入該計劃並形成了重要了階段性成果。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2018年,微生物所牽頭組織發起了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從全球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選擇目前未進行測序的模式微生物菌株(包括細菌、古菌和可培養真菌),預計5年內完成超過10,000種的細菌、真菌、古菌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建立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合作網絡,現已有來自美國的ATCC、日本JCM和NBRC、韓國的KCTC等超過12個國家的26個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正式加入該計劃並形成了重要了階段性成果
  • 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12   今日/總瀏覽:1/5866
  • 《核酸研究》發表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2018年,微生物所牽頭組織發起了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從全球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選擇目前未進行測序的模式微生物菌株(包括細菌、古菌和可培養真菌),預計5年內完成超過10,000種的細菌、真菌、古菌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建立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合作網絡,現已有來自美國的ATCC、日本JCM
  • 基於納米孔測序的病原微生物檢測與進化分析平臺
    ,由數據中心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員、波蘭華沙理工大學人工智慧系主任諾瓦克教授等專家共同研發,基於納米孔測序的病原微生物檢測與進化分析平臺,日前更新上線。該平臺是數據中心去年2月推出的二代測序數據的病毒基因組鑑定在線服務升級版,可以檢測出包括新冠病毒、SARS、流感在內的所有人類已知基因組的病毒,疫情期間將面向全國醫療機構、醫生和醫學研究者在線免費開放。
  • 國家級一站式微生物資源鑑定、保藏、測序、數據分析及發布平臺
    目前平臺了整合微生物資源保藏庫、高通量測序平臺、高性能計算和存儲資源,依託中心在菌種資源保藏和標準化菌種庫建設、微生物培養組技術、微生物基因組和元基因組測序技術、大規模數據挖掘技術方面的團隊技術優勢,構建標準化實驗與分析流程、建立自主的微生物資源庫與資料庫、開發生物信息學新方法新工具,挖掘微生物大數據蘊含的價值,服務國內外整體科研需求,現面向微生物領域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開展微生物菌種鑑定與保藏、微生物資源菌種庫
  • 手把手教你提交微生物基因組序列數據
    科學家們往NCBI/EMBL/DDBJ等資料庫提交的核酸序列數據,也可以提交到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NMDC)了!包括生物項目數據(BioProject),即生物學研究項目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的資料庫,可以根據所產生的數據類型來識別一個項目;生物樣本數據(BioSample)為一個中心位置,可與項目庫連結,也可獨立,用於收集病毒、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菌株及樣本、微生物環境樣本(元基因組)描述信息;核酸序列數據(NucleotideSeq)收集16S rRNA、rRNA-ITS等特徵基因片段以及其他微生物相關的核酸序列
  • 基因組測序是什麼
    基因組測序正在弄清楚基因組中DNA核苷酸或鹼基的順序-組成生物體DNA的As,Cs,Gs和Ts的順序。人類基因組由超過30億個這些遺傳字母組成。如今,大規模的DNA測序-雄心勃勃的項目(例如對整個基因組測序)所必需的規模-大多是由高科技機器完成的。就像您的眼睛掃描字母序列來閱讀句子一樣,這些機器「讀取」 DNA鹼基序列。
  • 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召開學術年會
    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主任馬俊才介紹了中心的定位及成立以來的重要進展、近期牽頭啟動的國際微生物模式菌株測序計劃;微生物所副所長東秀珠肯定了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在資源與利用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希望中心未來在國家層面發揮更大作用。
  • 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揭示汙水處理過程中可移動抗生素抗性基因組
    Nanopore測序的實時性和長reads可以快速鑑定並同時跟蹤WWTPs中潛在的ARPs。共檢測到16種相對豐度大於2%的物種,其中10種是潛在的病原菌,佔所有已鑑定ARBs的48.7%。所有已鑑定的潛在ARPs主要與gamma變形菌綱有關(74.4%)(圖 3a)。
  • 2019年第一屆測序技術基礎培訓班(DNA納米球測序技術專場)
    為了普及測序基礎知識,促進測序技術更好服務於科研,加強測序工作者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技巧,獲得更好的測序實驗結果,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將不定期免費舉辦測序技術基礎培訓班。2019年第一屆測序技術基礎培訓班(DNA納米球測序技術專場)將於6月22-23日在中科院奧運村生命科學園區舉行,此次測序技術基礎培訓班,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聯合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微生物組學與技術專業委員會、中科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舉辦。
  • 為你的基因組測序,請登陸APP
    據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光譜》雜誌報導,Illumina近日與美國華平投資集團和蘇特—希爾投資公司合作為一個叫做「Helix」(意為「螺旋」)的公司注資1億美元,這家公司的目的是讓基因測序進入網際網路的主流。  開一家基因測序APP商店  很多科技公司都對基因組的價值怦然心動,Illumina尤其如此。
  • 科學家完成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
    美國NCGR和海洋微生物諮詢委員會(Marine Microbial Initiative advisory committee)從世界各地選定了一些研究人員,挑選了跨越兩百種種屬的700種藻類,進行轉錄組測序。其中許多藻類都屬於超微物種:picoplankton,這些藻類遍及地球上幾乎所有的海洋,在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這一作用方面,與熱帶雨林同等重要。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一個是宏基因組,另外一個是二代測序。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的概念最初由Jo Handelsman提出,其研究對象是樣品中的微生物群體基因組,通過測序和功能基因篩查來分析和研究微生物的種群結構、進化以及與環境之間的互作。在描述基因組時,經常用到下面這張圖。有基因組之前是釣魚,有基因組之後是網魚。基因組學家們先把魚撈出來,生化學家們再去研究功能。
  • 美格基因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
    美格基因宏基因組產品升級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新增「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讀長更長、組裝更佳更全面獲取微生物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一、產品優勢1、更真實反映菌群實際組成美格基因三代宏基因組採用「三+二」測序策略,三代宏基因組測序策略解決了二代讀長短的限制,能輕鬆覆蓋基因間區或基因特異性區域,長讀長Reads能夠更為精準地鑑定水體、土壤、腸道等生境中微生物的種類,有效提高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更加真實的反映菌群的實際組成。
  • 中國人參全基因組圖譜測序完成
    人參基因組圖譜測序是破解人參產業精細化、科學化發展瓶頸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基礎工作。這項工作是2010年8月由通化市政府、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紫鑫藥業共同啟動的。經過短時間的刻苦攻關,到今年2月底,人參的全基因組圖譜終於得以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