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參全基因組圖譜測序完成

2020-11-23 科學網
人參產業踏上復興之路
中國人參全基因組圖譜測序完成

 

□丁佳

 

提到人參,人們往往容易和「中國」二字聯繫起來。我國有2000多年的人參應用和栽培史,有關人參功效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百草經》中。作為「百藥之王」,人參是應用最廣、研究最深入的中藥之一,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人參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

 

枕著老祖宗的藥書,中國的人參企業家、科研工作者、廣大的參農仿佛可以高枕無憂了。但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春生卻感到憂心忡忡:「中國是個產參大國,但中國人參產業的發展遠遠趕不上韓國和日本。」

 

在3月5日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主線始終貫穿其中。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人參行業將如何扛起民族產業振興的大旗?

 

科技參:以國家需求為導向

 

日前,由中科院、通化市政府、紫鑫藥業共同主辦的「中國人參基因組圖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吉林省省長王儒林、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出席了發布會。

 

人參基因組圖譜測序是破解人參產業精細化、科學化發展瓶頸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基礎工作。這項工作是2010年8月由通化市政府、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紫鑫藥業共同啟動的。經過短時間的刻苦攻關,到今年2月底,人參的全基因組圖譜終於得以問世。

 

這次發布的人參基因組圖譜以中國種植最廣的人參品種「大馬牙」為研究對象,以第二代為主結合第一代測序技術為研究手段,應用新的研究策略,測定了超過100倍覆蓋率的高質量數據獲得的人參全基因組圖譜。

 

基因組所副所長於軍介紹,這次人參基因組圖譜的測定為人參基因組多樣性、基因組起源以及基因組進化等研究提供了數據。通過圖譜分析以及功能基因組的研究,研究所還將在人參的遺傳與農藝性狀、代謝與藥用性狀、化學與工藝性狀方面展開研究,為人參的育種、加工、產品開發等整個產業提供技術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人參基因組圖譜發布的時候,基因組所還沒有正式的科研論文發表出來。這樣的研究模式對在學術界摸爬滾打了多年的於軍來說,都顯得非常特殊。

 

「我們很少會在科學研究論文發表之前就公開成果。」於軍說,「但既然我們敢向公眾公開,就說明我們的成果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

 

於軍表示,這次人參基因組項目的基本思路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實用的東西先拿出來,然後再攻關最核心的東西;而以前都是先拿出一篇論文,再「打掃戰場」。

 

「從工作量上來講,二者其實沒有太大差別,我們還是會按照科研的標準,一步步完成這些工作。但這次我們先去滿足企業和政府的需求,然後再進一步科研,就效率而言要高一些。」於軍對《科學時報》記者說。

 

於軍認為,不一定所有的科研項目都按照這個模式來,但「在國家的需求面前,我們改變一下科研的模式也未嘗不可」。

 

「人參基因組測序這個項目,就是我們科研發展模式轉變的一種探索。如何把企業和政府的需求同中科院對我們的要求平衡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我們對此是有信心的。」於軍說。

 

正如中科院長春分院副院長李冰所言,中科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科技資源優勢,以人參基因測序合作為切入點,為人參上下遊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提高人參產品的高科技含量、高安全使用性、高附加值,並在創新崗位配置、智力與技術支持、平臺建立等方面給予支持,將中科院創新資源與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有機結合,有助於提升吉林省在世界人參產業中的地位。

 

民族參:民營企業家的良心

 

中國使用人參的歷史有幾千年了,但從幾百年前開始,野生參在中國的分布地域就在不斷縮小。「地域性的縮小意味著遺傳多樣性的減少。」於軍說,「因此這次的研究非常及時,我們不但要拯救這個物種的遺傳多樣性,還要把一些優秀的性狀導到栽培品種中,為農業生產帶來更大的效益。」

 

企業參與人參基因組測序的研究項目,一直讓郭春生飽受爭議。他說:「許多人跟我說,這件事不應該是你做,這是政府的事。但我認為,這種科技上的創新和合作是能給企業帶來機會和效益的。」

 

目前,中國每年的人參產量佔到全世界總產量的70%~80%,可以說中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參大國。但作為一個民族產業,中國人參產業的發展狀態卻遠遠不如我們的鄰國韓國和日本。僅韓國一個國家,每年人參產業的產值就能達到100億美元,已經成為整個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

 

這種狀況讓郭春生感到必須做些什麼了。最近他們聯手政府、農戶和科研機構啟動了一項人參種植計劃。「我們通過遺傳學手段篩選出優秀的種質資源,指導農民進行種植,並為參農聯繫銀行貸款。將來參農產出人參後,我們按照市場價格全部收購,再進行深加工。」郭春生介紹說。

 

更重要的是,不管從產業還是科學角度,於軍和郭春生都期望能通過這件事把中國人參推到世界的最前沿。「我國人參產量如此之大,但在世界上卻沒有發言權。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用數據說話,用科研成果說話。」郭春生說。

 

「目前大部分人參企業都處在一種小作坊模式,還停留在低水平、低層次、高耗能、不環保的粗放型加工狀態。在未來人參產業的發展中,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能夠加大研發的投入,加大對科技的支持。」郭春生表示,「我也希望紫鑫藥業能夠當一隻領頭羊,不僅為了吉林省的人參產業,也為了整個中國的民族產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綠色參:讓中國參走向世界

 

食品安全問題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人參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草藥和保健品,自然也逃不開食品安全的拷問。

 

事實上,吉林省人參的有機種植已經成為中國人參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郭春生坦陳:「中國人參產業這些年有些萎靡不振,也跟這個因素有很大關係。由於缺乏有效的引導和規劃,農民種植出來的人參達不到國際出口標準,產品銷不出去,久而久之使整個中國的人參產業進入了惡性循環。」

 

吉林省政府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吉林省省長王儒林帶頭號召發展綠色人參、優質人參。目前已經出臺的《吉林省人參發展條例》,也對人參的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標準進行了規定。

 

據悉,該條例實行一年後,就會通過吉林省人大進行立法,從而在法律層面上對人參種植標準進行強制性的規範。

 

「人參是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如果作為保健品的人參中還含有有害物質,老百姓是不會歡迎的,由此人參的高殘問題也會變成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郭春生說。

 

目前,高殘和低殘人參的價格差異已由過去的1∶1.6,發展到現在的1∶2,低殘人參越來越貴。紫鑫藥業決計發揮自己龍頭企業的作用,平衡和調節高殘和低殘人參的市場價格,引導和刺激參農種植優質低殘人參。

 

由於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檢測人參農藥殘留、重金屬的儀器和手段已經非常便捷,只需一個切片就能全部檢測出來。郭春生說:「下一步我們會和相關農產品檢測機構達成合作,對正在和準備種植人參的土壤進行檢測,也為人參的種植和人參產業未來更好地發展提供一個主要的依據。」

 

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對「綠色」二字會越來越重視。「綠色消費這個概念有著巨大的空間和發展潛能。」郭春生相信,這對他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科學時報》 (2011-3-11 B4 綜合)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人員繪製完成民豬首部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原標題:中國科研人員繪製完成民豬首部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新華網哈爾濱11月7日電(記者王建、潘祺)7日,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組建的科研團隊對外宣布,已完成民豬的全基因組從頭測序工作,並成功繪製民豬的首部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專家表示,這有利於更好地保證中國豬品種的多樣性。
  • 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原標題: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日前,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已繪製完成,該基因組覆蓋約為16.9億鹼基,包含52610個功能基因,功能基因數目是大多數硬骨魚類基因數目的兩倍。
  • 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
    2011年12月19日,由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開展的第一個蒙古族人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工作已經完成。科學家們將此圖譜譽為「天驕一號」,這標誌著我國的人類學、民族學、人類遺傳學及醫學健康研究進入基因組水平。    基因採樣的成年蒙古族男子系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34代孫,具有完善的家族系譜記錄,且沒有和外族通婚史。科學家們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採取了從頭測序和重測序兩種方法分別獲得全基因組序列。
  • 首個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完成-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9月22日電(記者李慧)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孫效文研究員牽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組研究所、哈佛大學、奧本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成為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
  • 海洋所科研人員繪製完成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近日,牡蠣基因組計劃(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項目組宣布,歷時兩年的牡蠣基因組序列圖譜終於繪製完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張養殖貝類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標誌著基於短序列的高雜合度基因組拼接和組裝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據悉,目前的基因組圖譜已達到國際領先的基因組圖譜標準。近年來,我國的海水養殖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 ...白菜 全基因組測序 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 油菜品種 異源四倍體...
    東方網10月14日消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白菜、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項目組日前獲得了白菜全基因組的精細圖,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的框架圖。  白菜、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測序項目於去年9月啟動,吸引了中國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國內研究機構以及韓、英、加、澳、美等國的相關研究機構科研人員參與,其中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油料作物研究所為項目主持單位。此次測序所用材料為大白菜品種Chiifu、中國自主培育的甘藍品系11-02和油菜品種中雙11號。
  • 我國率先繪出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浩然表示,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石斑魚類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石斑魚屬(Epinephelus),為暖水性礁棲魚類,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 中國人全基因組甲基化圖譜發布
    來自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繪製完成了中國人全基因組DNA甲基化圖譜(炎黃甲基化項目),該研究對「炎黃一號」的外周血單核細胞DNA樣品進行亞硫酸氫鈉處理並用新一代測序技術進行深度測序,應用自主開發的生物信息學軟體,研究人員繪製了「炎黃一號」高精度的全基因組甲基化圖譜,可以分辨單個鹼基的甲基化水平。
  • 科學網—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 通訊員全志武)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完成了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構建
  •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2018-05-11 科技日報 趙漢斌 【字體: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小麥基因組研究團隊與遺傳發育所的梁承志課題組等合作,通過構建A基因組測序,結合全基因組單分子測序以及最新物理圖譜構建技術,完成了烏拉爾圖小麥材料G1812的基因組測序和精細組裝,繪製出了7條染色體的序列圖譜,注釋出了41507個蛋白編碼基因,實現了小麥基因組研究的重大突破。
  • 中國首次完成梅花全基因組序列
    >中國首次完成梅花全基因組序列,為水果改良育種奠定基礎  【搜狐科學信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中國的科研團隊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測定了梅花的基因組序列。  梅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栽培歷史。由於使用了人工嫁接技術,在中國的種植區域也十分廣闊。但其高度雜合性也增加了基因組整合的難度。研究人員採用新一代的測序技術(NGS)和全基因組映射技術(WGM),對西藏的一個野生種構建出高密度的遺傳圖譜。最終成功得到了長達237Mb的梅花基因組參考序列。  通過研究與抗病性相關的基因將有利於培育抗病的梅花品種。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完成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與破譯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與破譯,該研究成果於2012年11月25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影響因子為35.53)上在線發表。
  • 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獲破譯
    11月25日,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宣布成功破譯了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並對鯨類獨特生理習性的遺傳學機制進行了分析。
  • 科學網—華中農業大學繪出最完整甜橙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3月21日,甜橙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在華中農業大學宣告完成。
  • 科學網—我國科研人員成功構建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穀子遺傳連鎖圖 【科學網 高長安 全志武報導】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成功完成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構建。這些特性使穀子能夠成為基因組分析和研究的一個很好的新的模式作物。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通過新一代測序技術對一株來自中國北方的穀子品系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從頭組裝,獲得了穀子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組裝得到的基因組大小約為423Mb,N50達到了1.0Mb)。通過基因組注釋和分析發現,穀子基因組中的重複序列約佔整個基因組的46%,大約含有38,801個蛋白質編碼基因。
  • 倭黑猩猩基因組測序完成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6月13日刊登報告說,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倭黑猩猩的基因組測序,這是科學界獲得的又一份人類「近親」的基因組圖譜,有助於對比研究是哪些基因導致了人類與各種猩猩的區別
  • 科學網—首個蘭花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國家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
  • 美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完成
    原標題:美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完成   未來或從基因組測序向功能分析轉移 作為在2006年開始的一個斥資1億美元的試點項目,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如今是國際癌症基因組聯盟中最大的組成部分,該聯盟由來自16個國家的科學家組成,已經發現了近1000萬個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   現在的問題是下一步該怎麼做。一些研究人員希望能夠繼續專注於測序;其他人則希望擴充他們的工作,從而探索已經被查明的基因突變如何對癌症的形成與發展產生影響。
  • 人類第一個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
    原標題:人類第一個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   2000年6月26日,英國首相布萊爾與美國總統柯林頓通過衛星聯合宣布,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圖譜已經繪製完成,與此同時,中、法、日等國科學家也宣布了這一消息,最後的基因圖將於2003年向世人公布。   基因只佔人類DNA的很小一部分,但卻代表著人類基因組的主要生物學功能。
  • 全球首個藥用昆蟲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光明日報-光明網
    日前,由四川大學和好醫生藥業集團共同承擔的課題——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揭示出全球首個藥用昆蟲美洲大蠊的基因組圖譜。     嶽碧松介紹說,美洲大蠊的基因組十分複雜,經過測序估算,其基因組的大小約為3.2Gb,重複序列高達75%左右,雜合率約為0.7%左右,遠高於大部分其他已測序昆蟲,為基因組測序和組裝帶來極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