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產業踏上復興之路 |
中國人參全基因組圖譜測序完成 |
□丁佳
提到人參,人們往往容易和「中國」二字聯繫起來。我國有2000多年的人參應用和栽培史,有關人參功效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百草經》中。作為「百藥之王」,人參是應用最廣、研究最深入的中藥之一,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人參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
枕著老祖宗的藥書,中國的人參企業家、科研工作者、廣大的參農仿佛可以高枕無憂了。但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春生卻感到憂心忡忡:「中國是個產參大國,但中國人參產業的發展遠遠趕不上韓國和日本。」
在3月5日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主線始終貫穿其中。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人參行業將如何扛起民族產業振興的大旗?
科技參:以國家需求為導向
日前,由中科院、通化市政府、紫鑫藥業共同主辦的「中國人參基因組圖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吉林省省長王儒林、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出席了發布會。
人參基因組圖譜測序是破解人參產業精細化、科學化發展瓶頸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基礎工作。這項工作是2010年8月由通化市政府、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紫鑫藥業共同啟動的。經過短時間的刻苦攻關,到今年2月底,人參的全基因組圖譜終於得以問世。
這次發布的人參基因組圖譜以中國種植最廣的人參品種「大馬牙」為研究對象,以第二代為主結合第一代測序技術為研究手段,應用新的研究策略,測定了超過100倍覆蓋率的高質量數據獲得的人參全基因組圖譜。
基因組所副所長於軍介紹,這次人參基因組圖譜的測定為人參基因組多樣性、基因組起源以及基因組進化等研究提供了數據。通過圖譜分析以及功能基因組的研究,研究所還將在人參的遺傳與農藝性狀、代謝與藥用性狀、化學與工藝性狀方面展開研究,為人參的育種、加工、產品開發等整個產業提供技術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人參基因組圖譜發布的時候,基因組所還沒有正式的科研論文發表出來。這樣的研究模式對在學術界摸爬滾打了多年的於軍來說,都顯得非常特殊。
「我們很少會在科學研究論文發表之前就公開成果。」於軍說,「但既然我們敢向公眾公開,就說明我們的成果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
於軍表示,這次人參基因組項目的基本思路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實用的東西先拿出來,然後再攻關最核心的東西;而以前都是先拿出一篇論文,再「打掃戰場」。
「從工作量上來講,二者其實沒有太大差別,我們還是會按照科研的標準,一步步完成這些工作。但這次我們先去滿足企業和政府的需求,然後再進一步科研,就效率而言要高一些。」於軍對《科學時報》記者說。
於軍認為,不一定所有的科研項目都按照這個模式來,但「在國家的需求面前,我們改變一下科研的模式也未嘗不可」。
「人參基因組測序這個項目,就是我們科研發展模式轉變的一種探索。如何把企業和政府的需求同中科院對我們的要求平衡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我們對此是有信心的。」於軍說。
正如中科院長春分院副院長李冰所言,中科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科技資源優勢,以人參基因測序合作為切入點,為人參上下遊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提高人參產品的高科技含量、高安全使用性、高附加值,並在創新崗位配置、智力與技術支持、平臺建立等方面給予支持,將中科院創新資源與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有機結合,有助於提升吉林省在世界人參產業中的地位。
民族參:民營企業家的良心
中國使用人參的歷史有幾千年了,但從幾百年前開始,野生參在中國的分布地域就在不斷縮小。「地域性的縮小意味著遺傳多樣性的減少。」於軍說,「因此這次的研究非常及時,我們不但要拯救這個物種的遺傳多樣性,還要把一些優秀的性狀導到栽培品種中,為農業生產帶來更大的效益。」
企業參與人參基因組測序的研究項目,一直讓郭春生飽受爭議。他說:「許多人跟我說,這件事不應該是你做,這是政府的事。但我認為,這種科技上的創新和合作是能給企業帶來機會和效益的。」
目前,中國每年的人參產量佔到全世界總產量的70%~80%,可以說中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參大國。但作為一個民族產業,中國人參產業的發展狀態卻遠遠不如我們的鄰國韓國和日本。僅韓國一個國家,每年人參產業的產值就能達到100億美元,已經成為整個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
這種狀況讓郭春生感到必須做些什麼了。最近他們聯手政府、農戶和科研機構啟動了一項人參種植計劃。「我們通過遺傳學手段篩選出優秀的種質資源,指導農民進行種植,並為參農聯繫銀行貸款。將來參農產出人參後,我們按照市場價格全部收購,再進行深加工。」郭春生介紹說。
更重要的是,不管從產業還是科學角度,於軍和郭春生都期望能通過這件事把中國人參推到世界的最前沿。「我國人參產量如此之大,但在世界上卻沒有發言權。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用數據說話,用科研成果說話。」郭春生說。
「目前大部分人參企業都處在一種小作坊模式,還停留在低水平、低層次、高耗能、不環保的粗放型加工狀態。在未來人參產業的發展中,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能夠加大研發的投入,加大對科技的支持。」郭春生表示,「我也希望紫鑫藥業能夠當一隻領頭羊,不僅為了吉林省的人參產業,也為了整個中國的民族產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綠色參:讓中國參走向世界
食品安全問題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人參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草藥和保健品,自然也逃不開食品安全的拷問。
事實上,吉林省人參的有機種植已經成為中國人參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郭春生坦陳:「中國人參產業這些年有些萎靡不振,也跟這個因素有很大關係。由於缺乏有效的引導和規劃,農民種植出來的人參達不到國際出口標準,產品銷不出去,久而久之使整個中國的人參產業進入了惡性循環。」
吉林省政府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吉林省省長王儒林帶頭號召發展綠色人參、優質人參。目前已經出臺的《吉林省人參發展條例》,也對人參的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標準進行了規定。
據悉,該條例實行一年後,就會通過吉林省人大進行立法,從而在法律層面上對人參種植標準進行強制性的規範。
「人參是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如果作為保健品的人參中還含有有害物質,老百姓是不會歡迎的,由此人參的高殘問題也會變成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郭春生說。
目前,高殘和低殘人參的價格差異已由過去的1∶1.6,發展到現在的1∶2,低殘人參越來越貴。紫鑫藥業決計發揮自己龍頭企業的作用,平衡和調節高殘和低殘人參的市場價格,引導和刺激參農種植優質低殘人參。
由於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檢測人參農藥殘留、重金屬的儀器和手段已經非常便捷,只需一個切片就能全部檢測出來。郭春生說:「下一步我們會和相關農產品檢測機構達成合作,對正在和準備種植人參的土壤進行檢測,也為人參的種植和人參產業未來更好地發展提供一個主要的依據。」
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對「綠色」二字會越來越重視。「綠色消費這個概念有著巨大的空間和發展潛能。」郭春生相信,這對他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科學時報》 (2011-3-11 B4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