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宏基因組本領大,相關文章更同樣層出不窮,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Microbiome上的文獻,看看三代宏基因組是如何在文章中大展身手!
題目:Mobile antibiotic resistom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revealed by Nanopore metagenomic sequencing
作者:You Che 等
期刊:Microbiome
時間:2019.03
影響因子:10.465
DOI:10.1186/s40168-019-0663-0
一、 研究背景
汙水處理廠(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 WWTP)作為人類與環境之間的獨特接口,具有豐富的微生物遺傳多樣性,可通過水平基因轉移(HGT)促進ARGs的交換。本研究報導了第一個基於Nanopore和Illumina測序的快速分析遺傳位置並跟蹤ARGs的宿主的workflow,尤其是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可能攜帶ARGs的病原體的。此外,結合培養和Nanopore測序技術,確定了三種WWTPs進水和出水中多重耐藥菌的表型與基因型之間的相關性。
二、實驗設計
從香港的三個大型WWTPs收集了九個樣品(進水、活性汙泥和出水各3個),用於DNA提取,並分別進行Illumina和Nanopore測序及分析。此外每個WWTPs再收集1份樣品用於多耐藥性細菌的分離。
三、研究結果
1.質粒和ICEs攜帶的ARGs在WWTPs的抗性組中佔主導地位
WWTPs的進水、汙泥、出水的抗性組表現在9個環境宏基因組樣本的1791個攜帶ARG的長reads和316個contigs,基於它們的HGT潛力分為2大類:細胞間可移動組和染色體組。通過Nanopore測序的可移動組ARGs平均佔ARGs總數的55%,染色體上的ARGs佔29%,此外還有16%不能明確分配給這兩個組中的任何一個。在SARG資料庫中的幾乎所有ARGs類型都在可移動組中檢測到,表明這些ARGs在質粒和ICEs廣泛分布(圖 1)。
2.MGEs和宿主溯源揭示ARGs的傳播和持續存在
在這項研究中觀察到了顯著的抗性組流動,因此對MGEs相關的ARGs和位於染色體上的ARGs的宿主進行追溯(圖 2)。由質粒攜帶的屬於8大類的29個ARG亞類至少在3個WWTPs中的1個中檢測到(圖 2a)。29個ARG亞類,有23個是所有WWTPs共有的,有10個在所有3個出水中檢測到。這與先前的研究結果一致,即從WWTPs中分離的質粒編碼大部分在本研究中檢測到的持續存在的ARGs。
由ICEs攜帶的ARGs也可在處理過程中追溯到。4種ARG,包括cfxA,mefA/E,tetQ,和tetM在所有3個WWTPs中都檢測到(圖 2b)。
同樣的,還確定了位於染色體上的ARGs的宿主和分布模式(圖 2c)。結果表明,WWTPs的處理過程中存在高度多樣性的ARGs,與它們相關的質粒和IEs可能對ARGs的傳播有很大的貢獻。
圖2 通過移動原件和宿主追蹤識別廣譜可持續抗性基因
3.快速鑑定WWTPs中的潛在抗藥性病原菌
快速鑑定抗藥性病原體(antimicrobial-resistant pathogens,ARPs)對於有效控制汙水處理過程中病原體是很重要的。Nanopore測序的實時性和長reads可以快速鑑定並同時跟蹤WWTPs中潛在的ARPs。共檢測到16種相對豐度大於2%的物種,其中10種是潛在的病原菌,佔所有已鑑定ARBs的48.7%。所有已鑑定的潛在ARPs主要與gamma變形菌綱有關(74.4%)(圖 3a)。與預期的相同,進水樣本具有最高的ARP多樣性,而有5種物種,在處理的各個階段都有發現(圖 3c),但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僅在進水和出水中檢測到。這些結果表明,多種ARPs具有通過WWTPs處理過程進入接收環境的巨大潛能。
4.編碼多耐藥性質粒的細菌持續存在
表型與基因型相結合用於進一步驗證WWTPs中攜帶編碼多耐性質粒細菌的持續存在。從3個WWTPs的進水和出水培養物中均鑑定出可同時對4種不同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細菌。為了驗證基於Nanopore測序的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準確性,對混合進水的多耐藥培養物進行了Illumina宏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Illumina測序分類結果在優勢種水平上與Nanopore測序獲得的基本一致。同時,使用宏基因組測序和16S rRNA(V4和V6區)的分類鑑定結果在科(family)水平上觀察到的結果基本一致。
抗性基因譜與給定抗生素的耐藥表型高度相關。除此之外,還檢測到五種不能用選擇培養基的抗性基因(圖 4b),說明在WWTPs中,多種抗性基因共現性普遍存在於該研究所篩選的多抗耐藥菌株中。在進水和出水培養物中均觀察到高豐度的磺醯胺抗性基因,表明它們在WWTPs的多耐藥細菌中普遍和持續的存在。
圖4 進出水多抗耐藥菌株基因型表型關聯分析
最後,研究了位於質粒上的ARGs的排列。考慮到本研究中使用的抗生素,僅對在入水和出水培養物中同時編碼至少四種類型的ARGs的reads進行了研究(圖 5)。這些reads的遺傳分析顯示這些基因參與質粒融合(即鬆弛酶和IV型分泌系統),表明在多耐藥細菌中存在融合質粒。此外,在同一質粒上檢測到了不同氨基糖苷ARGs亞型的共現(圖 5)。除了ARG亞型之間的共現模式外,Nanopore長序列還鑑定了編碼汞抗性的基因簇。許多類型的插入序列(IS)和轉座(Tn)元件在這些融合質粒上顯示出鑲嵌分布,這可能會增加HGT的可能性。實際上,這些豐富的重複元件也使得很難將Illumina reads組裝成足以闡明複雜ARG簇的排列的長contigs,在本研究中,Nanopore測序技術可以大大克服這一困難。
四、研究結論
這項研究運用「三+二」宏基因組學測序技術,顯著提升宏基因組數據的拼接效率和物種注釋精準度,相比單獨使用二代Illumina HiSeq測序平臺,可謂是取得了質的飛躍!研究全面揭示了三個汙水處理廠的進水、活性汙泥和汙水的抗性組背景,同時跟蹤了ARGs的宿主。極大地擴展了我們目前對WWTPs中抗性基因組的了解,並有助於建立baseline分析框架來研究環境中的ARGs。
五、美格基因優勢
美格基因宏基因組產品升級,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新增「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更全面獲取微生物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助力微生物組研究!「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具有如下優勢:
1、更真實反映菌群實際組成
長讀長Reads能夠更為精準地鑑定微生物種類,有效提高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更加真實的反映菌群的實際組成。
2、組裝效果更佳
高質量組裝
Contig N50增長超過60%,輕鬆解決組裝問題。
更精確預測
基因數量提升16%,多獲得30%完整基因。
個性化分析
Bins數量提高17%,實現高質量草圖「0」的突破。
註:以上數值均從測試數據中得出,具體以實際項目情況為準。
您可能還喜歡:
金秋九月,美格基因高分項目文章再次喜獲佳訊!
美格基因Meet Microbes定製會議推出!
美格基因牽手吉因加共創微生物組學國產測序服務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