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組測序和16S rDNA測序有啥區別?

2021-01-15 宇宇YY

編者按 

16S rDNA測序及宏基因組測序都是微生物研究和應用的重要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什麼情況下需要做16S測序?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宏基因組測序?什麼情況下需要二者結合使用呢?

那麼在開始宏基因組測序專題前,小編需要給大家解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16S測序和宏基因組測序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在解決這個問題前,小編先要來說說什麼是宏基因組測序:

宏基因組測序(MetagenomicsSequencing)是對環境樣品中全部微生物的總DNA(也稱宏基因組:Metagenomic)進行高通量測序,主要研究微生物種群結構、基因功能活性、微生物之間的相互協作關係以及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除了基礎研究,還有不少文章和學術會議提到在臨床上應用來鑑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研究擺脫了微生物分離純培養的限制,擴展了微生物資源的利用空間,為環境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微生物測序研究常用手段包括16S等擴增子測序和宏基因組測序,這兩者技術手段的主要區別如下:

16S rDNA基因存在於所有細菌的基因組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該序列包含9個高變區和10個保守區(如下圖),通過對某一段高變區序列(V4區或V3-V4區)進行PCR擴增後進行測序,得到1500bp左右的序列。宏基因組測序則是將微生物基因組DNA隨機打斷成500bp的小片段,然後在片段兩端加入通用引物進行PCR擴增測序,再通過組裝的方式,將小片段拼接成較長的序列。

圖 細菌16S區域

16S測序得到的序列很多注釋不到種水平,而宏基因組測序則能鑑定微生物到種水平甚至菌株水平。對於16S測序而言,任何一個高變區或幾個高變區,儘管具有很高的特異性,但是某些物種(尤其是分類水平較低的種水平)在這些高變區可能非常相近,能夠區分它們的特異性片段可能不在擴增區域內。宏基因組測序通過對微生物基因組隨機打斷,並通過組裝將小片段拼接成較長的序列。因此,在物種鑑定過程中,宏基因組測序具有較高的優勢。

Tips:通常情況下,在微生態研究中,建議同時結合宏基因組測序和16S測序兩種技術手段,可以更高效、更準確地研究微生物群落組成結構、多樣性以及功能情況。而在感染性疾病的原微生物鑑定時,則需根據臨床醫生的建議進行選擇。


今天的宏基因組專題普及內容就介紹到這了,有問題的夥伴們歡迎留言給小編一起討論哦~

相關焦點

  • From 16S rDNA測序 To 宏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發展及異同點
    主要內容:1.16S rDNA測序2.宏基因組測序3.宏基因組的由來及發展過程4.16S rDNA測序與宏基因組的優勢和局限性5.16s rDNA測序與宏基因組技術差異—————————————————————1.
  • 16S rDNA測序
    其具有9個高變區域(V1-V9)和10個保守區域,保守區反映細菌種屬間親緣關係,而高變區則反映了物種間的特異性。因此通過分析16S rDNA 可變區的序列即可得到各細菌的分類學特徵,結合高通量測序可研究環境或者臨床樣本中的微生物組成及群落功能。
  • 16S rDNA測序結果分析
    方法如下:用 BioEdit 打開正向測序結果峰圖文件( ZB10100433 (yangpin1) 16SS(zidai)_Pw_G12.ab1),通過移動左邊與左上角的比例標尺,調整峰圖的高度與寬度,使DNA每個鹼基的峰圖大小適合觀察。從下圖看出,前面50多個鹼基的峰較亂,此處選擇55個開始的鹼基。同理,DNA末端由於酶活力下降等原因,測序質量也逐步變差。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相關專家建議,可以利用宏基因組測序(mNGS)一網打盡所有病原菌,從而徹底排除「假陰性」。 mNGS簡介 mNGS全稱,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因此這裡面涉及到兩個概念。
  • From 16S rDNA測序 To 宏基因組學研究—應用的策略和主要流程
    >1.實驗設計和研究目的定製策略1.1 一切始於實驗設計在某些方面實驗設計需要謹慎:宏基因組研究中使用方法特點不同。2.4 樣品複雜度與測序深度間的關係樣品的複雜性將極大地影響宏基因組測序項目中的序列覆蓋深度。  樣品的複雜性較低,則可以估計所需的測序覆蓋深度,以便對整個宏基因組項目進行採樣。
  • Nature Protocols:空氣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新技術
    2015年4月23日,Nature Protocols在線發表了題為Optimized DNA extraction and metagenomic sequencing of airbornemicrobial communities(空氣微生物DNA提取及宏基因組測序方法
  • 快速看懂腸道菌群宏基因組測序分析報告
    - 常見問題- 相關名詞解釋- 參考文獻16S rDNA擴增子測序(16S rDNA amplicons sequencing)和鳥槍法宏基因組測序(whole metageome shotgun sequencing)都是研究微生物組的重要方法
  • 宏基因組測序(mNGS),風口還是泡沫?
    宏基因組學與宏基因組測序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由威斯康辛大學植物病理學部門的Jo Handelsman等提出的,是源於將來自環境中基因集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當成一個單個基因組研究分析的想法,而宏的英文是「meta-」,具有更高層組織結構和動態變化的含義。
  • 空氣微生物研究,不可錯過的DNA提取和宏基因組學測序新方法!!!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朱聽課題組於2015年4月23日在Nature Protocols在線發表了題為Optimized DNA e
  • 三代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北京,11月7-9日
    本期主題圍繞「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nanopore測序實時,快速,便攜,長度長,高通量等諸多特點,特別適合微生物研究。在新冠病毒研究以及後續病毒溯源方面都會有重要的應用。本次培訓班,我們將系統介紹納米孔測序在宏基因組中的應用,通過本次培訓班你將完成以下四大主題:1、熟悉納米孔測序;2、病原微生物快速鑑定;3、宏基因組數據分結果可視化;4、納米孔建庫測序實驗。課程特色1、真正的小班授課,提供助教,提供一對一指導,零基礎可學習。2.
  • 研究利用臨床宏基因組測序診斷腦膜炎和腦炎
    研究利用臨床宏基因組測序診斷腦膜炎和腦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9 12:57:30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Charles Y. Chiu小組研究了利用臨床宏基因組測序診斷腦膜炎和腦炎。
  • 微生物宏組學通關技能第三關——全長16S rDNA測序
    和V4 iTags比較③ PhyloTags提高菌群解析度的原因解析(1)模擬群落驗證SMRT測序研究人員使用含有23個細菌參考基因組的模擬群落得到一系列PacBio 16s rRNA基因序列數據,並將SMRT技術產生的全長 16s rRNA基因序列稱為PhyloTags。
  • 基於「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的抗性基因和可移動元件的精確研究
    今天美格基因的佳作推薦基於「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提出了一套高效組裝宏基因組數據的分析流程,為抗性基因和可移動元件的精確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但沒有結合短序列和長序列的測序方法技術。二、實驗設計1、樣本採集、DNA提取和測序:採集197份腸道定殖了碳青黴烯抗性腸桿菌的臨床樣本,優化核酸提取方案後提取DNA。優化測序試劑和設備等後進行長序列、短序列的宏基因組測序。
  • 16S rDNA測序+代謝組學,讓科研結果更「近」一步
    測序分析和代謝組學聯合研究的必要性生物體內的基因系統調控是一個整體,單一組學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並不能完整的解釋生物學問題,而且通常文章的影響因子也比較低。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將微生物組學和代謝組學聯合起來,腸道微生物菌群與宿主代謝表型的關係以及微生物群落如何影響代謝功能的研究是代謝組學與16S rDNA測序整合分析非常典型的案例;此外,還有研究表明不同的疾病模型中微生物和代謝物之間具有很高的相關性,可通過代謝組學和16S rDNA測序整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代謝物-微生物-疾病之間的關係
  • 16S rDNA測序如何鑑定微生物到種 | 16S專題
    上期給大家講了微生物實驗樣本製備及提取需要注意的事項,那麼下一步就進入到測序了,二代測序在微生物研究中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了,通過16S rDNA
  • 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宏基因組測序,在本季度獲得資本追捧
    一些是上市公司在此次疫情中採用了宏基因組測序技術,比如華大基因,該公司早在 2010 年便採用宏基因組測序這一新型測序手段對當時國內爆發的新布尼亞病毒。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貝瑞基因在此次疫情中也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試劑盒,基於其第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平臺(PacBio 技術平臺),也可一次完成 96 人份樣品的病毒宏基因組測序。
  • 小明上課記--16S rDNA測序
    【研究背景】腹瀉疾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和亞洲南部已經成為第四大引起兒童死亡的因素。在發展中國家,腹瀉疾病持續引起嬰幼兒的大量發病率及死亡率。因此,非常有必要更好地了解新型且很可能未被培養過的致腹瀉病原體的致病機理,以及可以引起嚴重腹瀉疾病的腸道菌群組成變化。
  • 16款測序平臺性能大PK!人類和細菌基因組DNA水平測序數據研究
    自1977年第一代測序技術問世以來,經過四十餘年的探索,DNA測序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隨著對測序成本降低的需求,以高通量為特點的第二代測序技術(NGS)應運而生並逐步成熟,以單分子測序為特點的第三代測序技術也已經誕生。DNA大規模平行測序已然成為基因組學研究和臨床診斷的重要工具。
  • 16S rDNA擴增子測序研究健康人血液微生物多樣性
    在人們的潛意識當中,健康人的血液應該是無菌狀態的。
  • 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揭示汙水處理過程中可移動抗生素抗性基因組
    本研究報導了第一個基於Nanopore和Illumina測序的快速分析遺傳位置並跟蹤ARGs的宿主的workflow,尤其是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可能攜帶ARGs的病原體的。此外,結合培養和Nanopore測序技術,確定了三種WWTPs進水和出水中多重耐藥菌的表型與基因型之間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