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潛意識當中,健康人的血液應該是無菌狀態的。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在健康人的血液中也存在著許多微生物,並且不同的血液成分中所含的微生物也不相同。
樣本:30例健康人的全血樣本,並將30例全血樣本進行血漿,白細胞和紅細胞分離
方法:qPCR對以上樣本中的16S rDNA進行定量分析;16S rDNA(V3-V4區)測序對以上樣本進行微生物多樣性分析
1 不同健康人的血液中的微生物量不同,且不同的血液成分中的微生物量也不相同
qPCR檢測結果顯示,全血樣本中的16S rDNA拷貝數等於不同血液成分中16S rDNA拷貝數之和(Fig.1A和Fig.1B),該結果表明了此實驗方法的特異性和靈敏性。通過比較不同血液成分中的16S rDNA拷貝數發現,白細胞層中16S rDNA的拷貝數最高(佔總拷貝數的93.74%),紅細胞佔6.23%,血漿佔0.03%(Fig.1C)。
2 16S rDNA擴增子測序分析不同血液成分中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異同
16S rDNA擴增子測序分析發現,血液中紅細胞成分中的微生物多樣性比白細胞和血漿成分高(Fig2A)。門水平上的物種分布結果顯示,三種血液成分中最主要的物種為變形菌門(約佔80.4%-87.4%)。而厚壁菌門(3.0%-6.4%)和擬桿菌門(2.5%-3.4%)的含量則相對較低(Fig.2B)。在綱水平上,鞘脂桿菌綱的含量在白細胞和血漿成分中較為豐富,在紅細胞成分中則較少。梭狀芽胞桿菌主要是在血漿和紅細胞成分中,黃桿菌綱和梭桿菌綱則主要存在於白細胞成分中(Fig.2C)。
LEfSe分析結果顯示,在不同的血液成分中都存在著各自所特有的物種(Fig.3A,3B)。
進一步研究發現,在白細胞成分中,至少有7個屬(不動桿菌,大腸/志賀氏桿菌、棒狀桿菌屬、假單胞菌屬、葡萄球菌屬、寡養單胞菌屬、希瓦氏菌屬等)是感染人類血液的種屬(Fig.4),這一結果也為避免輸血感染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
健康人的血液中也存在著許多微生物,並且不同的血液成分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的群落結構也各不相同。
Païssé S, Valle C, Servant F, et al.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blood microbiome from healthy donors assessed by 16S targeted metagenomic sequencing[J]. Transfusion,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