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S rDNA測序如何鑑定微生物到種 | 16S專題

2021-01-15 聯川生物

上期給大家講了微生物實驗樣本製備及提取需要注意的事項,那麼下一步就進入到測序了,二代測序在微生物研究中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了,通過16S rDNA測序可以得到微生物基因組的序列信息,通過序列比對即可鑑定出微生物的種屬,從而進行後續的分析。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16S rDNA測序是如何鑑定微生物到種的!


細菌rRNA(核糖體RNA)按沉降係數分為3種,分別為5S、16S和23S rRNA。16SrRNA為核糖體的RNA的一個亞基,16SrDNA就是編碼該亞基的基因。16S rDNA因其序列在物種間的高度多樣性,成為細菌分類學研究的「分子鐘」,素有「細菌化石」之稱。16S rDNA基因全長1542 bp,由9個可變區和10個保守區組成。其中保守區反映了生物物種間的親緣關係,而可變區則表明物種間的差異,且變異程度與細菌的系統發育密切相關。

圖  16S rDNA基因組成(灰色為保守區,綠色為可變區)


在細菌基因組中,編碼 16S rRNA 的 rDNA 基因具有良好的進化保守性,適宜分析的長度(約為1.5kb),以及與進化距離相匹配的良好變異性,所以成為細菌分子鑑定的標準標識序列。16S rDNA測序即是對16S rDNA特定可變區(可選擇單可變區或是多可變區)進行PCR擴增,再結合高通量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幫助研究人員進行大規模鑑定群落組成,表達豐度,以及開展系統進化分析的方案。該方案因其無需分離培養細菌,實驗操作簡單,並可大規模鑑定特定生境中全部菌群而成為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首選方案。


聯川基於最新版Greengene和自建資料庫以及V3、V4雙可變區擴增測序,並配合自主開發的數據分析程序可以將菌群鑑定到分類學上「種」的級別(目前最多可鑑定4414個種,覆蓋2106個屬,可鑑定菌種持續更新中......)。

(圖片僅供參考)


在醫學研究中,將菌群鑑定到種的級別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因為這不僅可以鑑定出某種傳染病的關鍵致病菌種,還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選擇適合的抗生素,以及確定治療持續的時間和制定傳染控制程序。


在農業生產中,牲畜、農作物的生長既離不開與菌群的共生作用,也時常受到多種不同病菌的侵染而影響發育,減產,甚至造成死亡,如鑑定出引起某一病害的關鍵或是佔主導的菌種,縮小致病菌範圍,將顯著促進開發出更有針對性的控制策略。


相關閱讀:

微生物研究必知的6個知識點 | 16S專題

微生物實驗樣本獲取及製備指南(上篇) | 16S專題

微生物實驗樣本獲取及製備指南(下篇) | 16S專題


想即時獲取專題更新嗎?

想了解更多精彩資訊嗎?

想擁有更多乾貨嗎?

掃一掃二維碼,

關注「聯川生物」就能實現~

相關焦點

  • 宏基因組測序和16S rDNA測序有啥區別?
    編者按 16S rDNA測序及宏基因組測序都是微生物研究和應用的重要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什麼情況下需要做16S測序?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宏基因組測序?什麼情況下需要二者結合使用呢?那麼在開始宏基因組測序專題前,小編需要給大家解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16S測序和宏基因組測序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 細菌16s rDNA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可變區的選擇
    二、16s rRNA基因介紹       概念:       16s rDNA細菌多樣性高通量測序:通過利用細菌和(或)古細菌16s
  • 微生物宏組學通關技能第三關——全長16S rDNA測序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三代全長16S rDNA測序吧。16S rDNA長度大約為1500bp左右,三代平臺的PacBio Sequel的平均讀長為8-12Kb,因此結合該平臺可以成功測序獲得16S/18S的全長序列,全長序列信息不僅能提高物種鑑定的解析度,還能提高樣本中微生物組成鑑定的精確度,從而能更加真實的還原樣本中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 16S rDNA測序
    因此通過分析16S rDNA 可變區的序列即可得到各細菌的分類學特徵,結合高通量測序可研究環境或者臨床樣本中的微生物組成及群落功能。目標區域PCR:引物為16s-V3區、帶有Barcode的特異性引物(338F-518R);4.
  • 16srDNA測序在汙水處理領域的研究
    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汙水處理工藝的發展,其中生物汙水處理系統,利用微生物特性降解有機質、去除營養物質,把有毒物質轉化為無毒物質,在汙水處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然微生物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如此重要,那微生物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汙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又該如何研究呢?
  • From 16S rDNA測序 To 宏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發展及異同點
    主要內容:1.16S rDNA測序2.宏基因組測序3.宏基因組的由來及發展過程4.16S rDNA測序與宏基因組的優勢和局限性5.16s rDNA測序與宏基因組技術差異—————————————————————1.
  • 微生物研究必知的6個知識點 | 16S專題
    原標題:微生物研究必知的6個知識點 | 16S專題 編者按 敲黑板,劃重點啦~今天起,我們將與大家一起徜徉在微生物研究的海洋,希望可以為大家的微生物研究添磚加瓦。
  • 16S rDNA擴增子測序研究健康人血液微生物多樣性
    在人們的潛意識當中,健康人的血液應該是無菌狀態的。
  • 16S/18S/ITS 擴增子測序
    在原核微生物核糖體中的16S rRNA基因長度約為1500 bp,因其結構與功能上的高度保守性,常用於菌種鑑定和系統發育分析。與16S rRNA類似,真核微生物18S rRNA基因長度1500-2000 bp,常用於研究環境樣本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結構多樣性,其中,真菌rRNA基因的非轉錄區還包含一段隱秘的內轉錄間隔區(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長度為400-900bp,由於種內保守,種間差異明顯,也非常適於種類鑑定和群落分析。
  • 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測序與功能分析
    對微生物群落進行測序包括兩類,一類是通過16s rDNA,18s rDNA,ITS區域進行擴增測序分析微生物的群體構成和多樣性;還有一類是宏基因組測序,是不經過分離培養微生物,而對所有微生物DNA進行測序,從而分析微生物群落構成,基因構成,挖掘有應用價值的基因資源。
  • 16S rDNA測序+代謝組學,讓科研結果更「近」一步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將微生物組學和代謝組學聯合起來,腸道微生物菌群與宿主代謝表型的關係以及微生物群落如何影響代謝功能的研究是代謝組學與16S rDNA測序整合分析非常典型的案例;此外,還有研究表明不同的疾病模型中微生物和代謝物之間具有很高的相關性,可通過代謝組學和16S rDNA測序整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代謝物-微生物-疾病之間的關係
  • 16S rDNA你知道多少?
    16S rDNA是細菌的系統分類研究中最有用的和最常用的分子鐘,其種類少、含量高(約佔細菌DNA含量的80%)、分子大小適中,存在於所有的生物中
  • 16S rDNA測序結果分析
    2.切除兩端低質量鹼基由於Sanger測序技術限制,每個測序反應一般僅有800bp左右比較準確。一般測序結果的前端大約50個鹼基的質量會不好(測序引物的原因),此部分測序峰圖通常無法判讀。這是正常現象,需要把此部分鹼基切除。同理,測序後期的鹼基質量也比較差(酶活降低與雜質幹擾較大等原因),也需要把尾部測序峰圖不規則的鹼基切除。
  • 小明上課記--16S rDNA測序
    【研究方法】研究員對992名來自西非、東非、東南亞低收入國家的兒童的腸道菌落進行研究,採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測序,分別採集5歲以下確診為和未感染中度至重度腹瀉(moderate to severe diarrhea,MSD)的兒童的糞便,提取其中的菌群組成進行比較。
  • 微生物16S+代謝組學文章喜登微生物一區頂刊Microbiome
    rRNA基因測序和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聯合分析等手段,揭示了腸腦微生物群軸對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深入而透徹地闡明了腸道菌群影響小鼠腦功能缺陷的新機制。rRNA基因測序結果表明,接受WT小鼠腸道菌群的KO小鼠糞便中脫鐵桿菌門的黏膜螺旋藻屬相對豐度增加(圖4c)。
  • 微生物多樣性16S+宏基因組的組合您見過嗎?| 醫學篇
    前言很多老師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通過微生物多樣性測序可以篩選到關注的差異菌群,但想要進行功能研究該如何做呢?「16S+宏基因組」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先進行大樣本量的16S測序,找到組間微生物組成上存在的顯著差異,然後從中挑選代表性樣本進行宏基因組測序。
  • From 16S rDNA測序 To 宏基因組學研究—應用的策略和主要流程
    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二代測序提供大量數據,而我們希望繼續專注於自身的主要研究目標。當主要研究目標完成後,探索性分析和額外的假設調研才成為可能。2.3 樣品量該如何評估為了合理評估細菌群落之間的相似或差異程度,必須有可度量的差異或者效應的大小。
  • 16s rRNA分析流程和工具的介紹
    隨著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測序技術的發展,在此主要討論NGS技術在16s rRNA分析中的應用。16s rRNA NGS數據分析的主要工具有:16s rRNA NGS數據的分析主要有3個大步驟:原始數據預處理:包括去接頭,數據過濾,信號雜音去除,嵌合體檢查,數據均一化;微生物多樣性分析:
  • 微生物擴增子測序圖表解讀(實例數據)
    樣品構成豐度4.1稀釋曲線微生物多樣性分析中如何驗證測序數據量是否足以反映樣品中的物種多樣性?稀釋曲線(豐富度曲線)可以派上用場。它是用來評價測序量是否足以覆蓋所有類群,並間接反映樣品中物種的豐富程度。不免有同學有疑惑,稀釋曲線怎麼來的?
  • 【2017歐洲微生物與傳染病年會系列報導】MALDI-TOF MS在ECCMID中...
    2012年至今一直為maldi-tof ms+itsrdna測序方法。maldi-tof ms已經成為了該研究的主要檢測方法,然而,maldi-tof ms不同系統間的鑑定準確率仍存在差異,例如,對於2010-2014年間收集到的26株candida haemulonii ,利用vitek ms 系統鑑定結果正確,而利用bruker biotyper ms 系統鑑定的準確率僅為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