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子及其攜帶的基因盒在汙水處理過程中的研究獲進展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作為一種新型的汙染物,抗性基因已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抗性基因的水平轉移在推動抗性基因的擴散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整合子(integron)作為基因捕獲系統,可以整合外源基因到基因盒中,是抗性基因水平轉移的重要分子元件。長期以來關於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抗性基因總體的豐度和多樣性,而很少考慮其所在的位置。位於整合子上面的抗性基因可以通過基因水平轉移進入其他的物種包括對人類健康有害的致病菌,因此,對此類抗性基因的研究與人類的健康更加密切。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城市土壤與生物地球化學組朱永官科研團隊通過克隆文庫和高通量測序分析了不同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過程中一類、二類和三類整合子的豐度,以及相應的基因盒中的抗性基因的多樣性。研究發現一類整合子在汙水處理中最為常見,而且其豐度隨著汙水處理進程而降低。在進水中一類整合子基因盒多樣性最高,而在汙泥中三類整合子基因盒多樣性最高。一類整合子中多數基因盒陣列是首次發現。在一類整合子中,大部分基因盒攜帶抗氨基糖苷類和β-內醯胺類的抗性基因,然而三類整合子基因盒則主要攜帶β-內醯胺類的抗性基因。此外,在汙水處理廠中檢測到一個核心的持續存在的抗性基因盒庫貫穿於整個汙水處理過程,表明這些抗性基因具有更高擴散進入環境的潛在可能性。

  該研究成果為研究汙水處理對整合子動態變化影響提供了新的視角,強調了監測整合子攜帶的抗性基因的必要性。相關論文「Impact of wastewatertreatment on the prevalence of integron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integron genecassettes」已在線發表於國際微生物學雜誌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該論文由博士生安新麗等人完成,通訊作者為研究員蘇建強。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城市環境所青年人才領域前沿項目資助。

    文章連結

 

汙水處理過程中基因盒的持久性和多樣性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作為一種新型的汙染物,抗性基因已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抗性基因的水平轉移在推動抗性基因的擴散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整合子(integron)作為基因捕獲系統,可以整合外源基因到基因盒中,是抗性基因水平轉移的重要分子元件。長期以來關於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抗性基因總體的豐度和多樣性,而很少考慮其所在的位置。位於整合子上面的抗性基因可以通過基因水平轉移進入其他的物種包括對人類健康有害的致病菌,因此,對此類抗性基因的研究與人類的健康更加密切。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城市土壤與生物地球化學組朱永官科研團隊通過克隆文庫和高通量測序分析了不同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過程中一類、二類和三類整合子的豐度,以及相應的基因盒中的抗性基因的多樣性。研究發現一類整合子在汙水處理中最為常見,而且其豐度隨著汙水處理進程而降低。在進水中一類整合子基因盒多樣性最高,而在汙泥中三類整合子基因盒多樣性最高。一類整合子中多數基因盒陣列是首次發現。在一類整合子中,大部分基因盒攜帶抗氨基糖苷類和β-內醯胺類的抗性基因,然而三類整合子基因盒則主要攜帶β-內醯胺類的抗性基因。此外,在汙水處理廠中檢測到一個核心的持續存在的抗性基因盒庫貫穿於整個汙水處理過程,表明這些抗性基因具有更高擴散進入環境的潛在可能性。
  該研究成果為研究汙水處理對整合子動態變化影響提供了新的視角,強調了監測整合子攜帶的抗性基因的必要性。相關論文「Impact of wastewatertreatment on the prevalence of integron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integron genecassettes」已在線發表於國際微生物學雜誌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該論文由博士生安新麗等人完成,通訊作者為研究員蘇建強。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城市環境所青年人才領域前沿項目資助。
    文章連結
 
汙水處理過程中基因盒的持久性和多樣性

相關焦點

  • 整合子-基因盒的概念;結構;分類;移動
    整合子-基因盒的分類   目前已發現和鑑定的整合子有10種類型, 但只有5種是和編碼抗生素耐藥性的基因盒相關, 其 中Ⅰ類 ~Ⅲ類研究的較多,而且在耐藥性傳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圖1 整合子結構圖   Ⅰ類整合子是最常見的,其結構包括5′和3′CS和一個內部可變區(VR)編碼抗生素耐藥基因。
  • 含油汙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我國每年大約需處理10億m3油田採出汙水,其中大慶油田採油汙水年總產量為2.3億m3。油田含油汙水處理是油田礦場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重要課題。鑑於此,本文對含油汙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關鍵詞:含油汙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引言我國水資源緊缺。同時伴隨工業發展,近些年我國的環保形勢日益嚴峻。為此國家大力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倡導綠色化學。
  • 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揭示汙水處理過程中可移動抗生素抗性基因組
    本研究報導了第一個基於Nanopore和Illumina測序的快速分析遺傳位置並跟蹤ARGs的宿主的workflow,尤其是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可能攜帶ARGs的病原體的。此外,結合培養和Nanopore測序技術,確定了三種WWTPs進水和出水中多重耐藥菌的表型與基因型之間的相關性。
  • 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 微藻汙水處理研究進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當前,日益增多的汙水排放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與傳統汙水處理方法相比,微藻汙水處理是一種具有獨特優勢的方法。微藻生長繁殖快,光合效率高,可以有效去除汙水中的氮、磷、金屬離子及有毒物質等汙染物。分析了微藻汙水處理幾個關鍵環節的研究和發展,包括藻種的選擇、微藻汙水處理的體系、微藻對各種類型汙水處理的可行性及微藻回收等。
  • 汙水處理廠與自來水廠中難以有效去除的全氟化合物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應光國課題組在汙水處理廠與自來水廠中難以有效去除全氟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日前發表在Water Research上。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類廣泛應用於電鍍、造紙、紡織、泡沫滅火劑、食品包裝材料和農藥等工業生產與生活領域的人工合成有機物。
  • 微生物所在病原菌耐藥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有趣的是ICEAx02736-1自身被一個結構複雜的新轉座子(命名為Tn6203)所打斷,而該轉座子又被另外一個編碼汞抗性基因簇的轉座子(Tn4387)所打斷。分析發現Tn6203很可能來源於沙門氏菌基因島SGI1,在進化過程中丟失了一段7 kb的序列、通過整合子整合了兩個新的耐藥基因並獲得了一個重金屬抗性轉座子(圖1D)。
  • 昆明動物所阿爾茨海默病基因表達譜與調控網絡研究獲進展
    昆明動物所阿爾茨海默病基因表達譜與調控網絡研究獲進展 2017-09-27 昆明動物研究所 該研究利用整合分析的方法,總結了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腦組織基因表達譜及其遺傳易感基因名錄,並搭建了AlzData (www.alzdata.org) 資料庫,以促進AD研究領域相關數據的共享和利用。  AD(俗稱老年痴呆)是發生在老年前期與老年期的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腦病,主要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逐漸喪失。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
  • 納米金屬及其氧化物對汙水生物處理系統中微生物的影響
    鑑於納米材料獨特的性能和尺寸,探究處於納米金屬及其氧化物脅迫中的微生物活性、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等變化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如何減輕甚至修復納米金屬及其氧化物對汙水處理系統的衝擊影響也迫在眉睫。
  • 遺傳發育所小麥著絲粒組成及其進化研究獲新進展
    遺傳發育所小麥著絲粒組成及其進化研究獲新進展 2019-07-23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大多數植物著絲粒結構複雜,主要是由高度重複的衛星DNA以及中間穿插的反轉座子序列(CR)組成,其中著絲粒衛星序列單元長度主要集中在150-180 bp之間,例如水稻CentO和玉米CentC序列,多年前已經發現並用於著絲粒結構與功能研究。普通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經過兩次遠緣雜交和多倍化過程,是染色體組進化及多倍體二倍化研究的模式材料。
  • 16srDNA測序在汙水處理領域的研究
    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汙水處理工藝的發展,其中生物汙水處理系統,利用微生物特性降解有機質、去除營養物質,把有毒物質轉化為無毒物質,在汙水處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然微生物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如此重要,那微生物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汙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又該如何研究呢?
  • 國家納米中心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and Tumor Therapy為題,發表在
  • 醫療汙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檢測標準及方法解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過程中,已於確診病例糞便中檢測到病毒核酸陽性,國家衛健委專家提示新冠肺炎有糞口傳播的可能性,並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發生氣溶膠傳播。針對這一問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汙水擴散傳播。
  • 「建蘭開花整合基因-CeFT基因及其應用」獲發明專利
    6月8日,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張建霞、段俊等科研人員完成的「建蘭開花整合基因-CeFT基因及其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 201110362007.4)。  FT(FLOWERING LOCUS T)基因是花期調控途徑中的關鍵基因。
  • 中國科學家在磁泡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我科學家在磁泡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科技日報合肥10月27日電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磁性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澄清了該類材料中的複雜多拓撲態的起源,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 生物膜除臭技術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近年來,各種除臭技術也都相繼在研發、應用、進展當中,而生物除臭作為一種新型綠色環保技術以其經濟,實效,操作性強的優點而得到大力推廣。文章簡要介紹利用生物膜技術脫除汙水處理廠等臭氣的研究進展。一、汙水處理廠氣味的特徵與危害惡臭物質是指能引起嗅覺器官多種多樣臭感的物質。在汙水處理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氣味物質主要由碳、氮和硫元素組成。
  • 前額葉不同子區在抉擇中不同功能研究獲進展
    研究人員訓練獼猴完成一項基於不確定信息證據積累的價值抉擇任務,並在獼猴進行抉擇的過程中,對前額葉中兩個重要的子區進行了單細胞電生理記錄。研究發現,在價值抉擇過程中,眶額葉皮層僅編碼單個證據在視覺特徵層面攜帶的價值信息;背外側前額葉區域不僅編碼了證據在運動層面的累積,還編碼了單個證據從視覺特徵到運動相關的信息轉換。該研究有利於理解前額葉皮層不同子區在基於價值的抉擇任務中發揮的作用。
  • 整合素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
    研究發現,椎間盤中髓 核細胞與纖維環細胞表面整合素表達水平存在差 異,豬髓核組織表達的整合素 α6、β1 和 β4 亞基蛋白 水平高於纖維環組織[17]。整合素的表達水平可能 影響腰椎間盤 ECM 的分布,整合素亞基與膠原蛋 白、纖維連接蛋白等細胞質基質的連接過程以及該 過程在環境改變下椎間盤細胞反應中的作用仍需進 一步研究。 在突出椎間盤中,部分整合素亞基高表達。
  • 光合細菌汙水資源化研究進展
    光合細菌汙水資源化研究進展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光合細菌汙水資源化是一種新興的有機廢水處理及生物資源轉化技術。光合細菌能夠高效處理汙水,同時把碳氮磷轉化為有用的菌體細胞,可用於水產、畜禽養殖和農作物培育。從光合細菌汙水資源化技術對營養型廢水的資源化、對高氨氮廢水的高效氮去除、對其他類型廢水的處理、光合細菌汙水處理重要影響因素、主要促進方法5個方面進行了綜述。最後對未來的研究進行了展望。全球面臨的水資源短缺、水汙染嚴重和能源危機,推動著汙水處理從簡單的汙染物去除向資源轉化發展。國際水協在2018年全球水與廢水前沿技術大會上提出,近幾年汙水處理的主題就是資源回收。
  • 食肉目鼬科及基因家族相關進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張亞平院士課題組捷報頻傳,在食肉目鼬科分子系統學研究及基因家族相關性進化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兩項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著名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