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科學家在磁泡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磁性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澄清了該類材料中的複雜多拓撲態的起源,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以此為基礎,研究團隊進一步在Fe3Sn2納米盤中觀測到一類新型零磁場和室溫下穩定的磁渦旋結構,被命名為靶態磁泡,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上。
-
我國科學家在磁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我國科學家在磁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2020-10-30 01:29:04 來源 :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合肥10月27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磁性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澄清了該類材料中的複雜多拓撲態的起源,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
今日科技話題:中繼衛星運控系統、磁泡斯格明子研究、「萬能墨水」、「地球系統模型」、土衛六
——新華網2我國科學家在磁泡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磁性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澄清了該類材料中的複雜多拓撲態的起源
-
...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
【我科學家在磁泡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磁性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澄清了該類材料中的複雜多拓撲態的起源,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地殼和上地幔研究中獲重要發現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地殼和上地幔研究中獲重要發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1-10 20:0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決心」號1月10日電(記者 張建松)在全球板塊構造理論的研究中,南極大陸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
中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
我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新華社合肥12月27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隨著我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衛星平臺和地面光纖網相結合的量子通信技術方案已見雛形,但還存在大氣湍流中如何實現量子幹涉等重大技術挑戰。近期,潘建偉等人組成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能抵抗強湍流能力的自適應光學系統,使雙鏈路總信道效率提升了約4倍到10倍。
-
中國科學家在表觀遺傳學上獲重大突破
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首次從全基因組水平上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飾建立過程,並發現寬的H3K4me3修飾在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對基因表達發揮重要調控作用。此發表於《自然》上。
-
中國科學家沈樹忠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中國科學家沈樹忠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2019-07-06 04: 國際地層委員會主席、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大衛·哈珀在頒獎詞中介紹,獲獎人沈樹忠是世界知名的地層學家、古生物學家,腕足動物和牙形動物研究專家,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層界線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是二疊系兩個「金釘子」落戶中國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擔任國際地層委員會二疊紀分會主席近八年,為二疊紀生物地層學的發展、地層序列的建立和全球對比、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張杰院士團隊在強太赫茲輻射源研究獲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上海7月19日訊(記者黃辛)記者今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天文系張杰院士研究團隊基於相對論雷射等離子體的強太赫茲輻射源研究獲重要進展
-
小RNA研究獲重要進展
小RNA研究獲重要進展
-
中國科學家國際首獲水合離子原子級解析度圖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卡維裡研究所名譽所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王恩哥介紹水合離子研究最新進展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幅亞分子級解析度的水分子圖像後,水科學領域近日再獲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解析度圖像,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中國科學家這一重要科研成果,已於當地時間14日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鐵磁絕緣體中磁子輸運性質的全電學方法研究獲進展
該實驗克服了以往的面內非局域自旋閥只能探測YIG中的磁子積累、無法直接探測YIG中磁子流的缺點,能夠直接將實驗結果和理論預測進行對比。 該項研究工作製備出的Pt/YIG/Pt—重金屬/鐵磁絕緣體/重金屬這種新型層狀自旋閥結構,對於研究鐵磁絕緣體中磁子的輸運性質具有重要的實驗與理論指導意義,是「鐵磁絕緣體自旋電子學」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突破性進展,它充分表明以鐵磁絕緣體中磁子作為自旋信息載體的一類新型自旋電子學核心器件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即以鐵磁絕緣體中的磁子作為自旋信息的載體,可以克服電荷流動產生的焦耳熱的影響,具有低能耗的特性
-
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獲重要進展
科普(譚曄 鄒雪峰 萬海珍 宋波) 11月13日筆者獲悉,由東方物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取得多項創新成果和重要進展。 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實施「深空」「深地」「深海」三大科技戰略布局。
-
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
中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當代量子應用研究主要分為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三大領域,單光子源不僅可以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研究,也是實現量子精密測量的重要資源。中科大科研團隊長期致力於發展高品質的單光子源,他們首創了脈衝共振螢光方法,利用微腔耦合提高單光子提取效率,通過雙色激發和極化腔方案解決了單光子由於極化損耗而至少損失50%的科學難題。
-
中國科學家用伊辛模型研究自旋玻璃獲進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張志東近日在解決鐵磁性三維伊辛模型精確解這個物理學難題後,又在計算機領域計算複雜性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學術期刊《材料科學與技術》。玻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用品,理解玻璃的形成機制以及動力學行為是一個重大科學問題。
-
遺傳發育所在選擇性剪切對擬南芥蛋白質多樣性貢獻研究中獲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選擇性剪切對擬南芥蛋白質多樣性貢獻研究中獲進展 2016-05-12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選擇性剪切是一種重要的調控機制,能夠增加轉錄組和蛋白質組的多樣性。
-
南開教師在紅細胞骨架超分辨成像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 紅細胞是人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細胞,主要負責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運輸,保障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紅細胞呈現特有的雙凹圓餅狀形態並具有極強的變形性和穩定性,保證其在120天壽命中往返動靜脈上百萬次,行程約480km循環過程中不斷承受大血管中的流體剪切力和比自己直徑還小的毛細血管擠壓力而不破損。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整合子及其攜帶的基因盒在汙水處理過程中的研究獲進展
作為一種新型的汙染物,抗性基因已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抗性基因的水平轉移在推動抗性基因的擴散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整合子(integron)作為基因捕獲系統,可以整合外源基因到基因盒中,是抗性基因水平轉移的重要分子元件。長期以來關於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抗性基因總體的豐度和多樣性,而很少考慮其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