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獲重要進展

2020-11-25 和訊科技

  科普(譚曄 鄒雪峰 萬海珍 宋波) 11月13日筆者獲悉,由東方物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取得多項創新成果和重要進展。

  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實施「深空」「深地」「深海」三大科技戰略布局。隨著油氣勘探技術的發展,超深含鹽前陸衝斷帶油氣地質理論、超深縫洞型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地質理論、山前帶超深高溫高壓低孔砂巖氣藏勘探技術、臺盆區超深縫洞型碳酸鹽巖油氣勘探技術等,有利推動了我國深層油氣勘探開發。

  作為中石油找油找氣主力軍,東方物探始終堅持以找油找氣為己任,按照集團公司總體部署,充分發揮綜合一體化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實施的「深地」科技戰略。

  「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隸屬國家深地資源勘探開發重點研發專項,由東方物探牽頭,聯合國內19家科研院所及高校開展研究工作。自2016年立項以來,經過兩年多的聯合攻關,完成了項目中期預定研究任務與實物工作量,獲得一批標誌性成果,深地物探關鍵技術提升成果顯著:其中「大噸位低頻可控震源廣角地震採集技術」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中的課題三,由東方物探牽頭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大學(北京)、中科院地質所、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等四家單位共同承擔。研究目標圍繞「萬米厚地層對地震子波吸收、衰減嚴重,地震記錄超深層能量弱、信噪比低、解析度低」的問題,通過低頻激發、寬頻接收、高保真處理等技術,提供高保真、高信噪比、低頻寬帶地震原始資料,攻關形成「超深層低頻與寬頻大噸位可控震源激發、寬線超長排列廣角高保真地震採集配套技術」。先後在塔裡木盆地、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盆地、華北盆地依託生產項目開展了多個深地現場試驗,並見到顯著成效:克拉通盆地中新元古界超深層反射資料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所獲資料有效波頻寬大幅增加,資料信噪比顯著提高,斷裂清晰,地層波阻特徵明顯,構造格架清楚。

  項目在超深層重磁電弱信號高精度採集處理、大噸位低頻可控震源廣角地震採集技術、重磁電震約束與聯合反演技術、複雜超深層弱信號高精度地震成像技術、中新元古界有力區帶優選與評價、超深層重磁電震配套技術集成及技術經濟適用性評價等7個方面均取得階段研究成果和重要進展。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項目已完成超大功率恆流電磁發射系統研製、超深層寬線廣角地震採集攻關試驗、重磁電震聯合解釋等20項重要進展和創新成果,落實和評價了一批超深層目標,發現、評價和優選深層-超深層圈閉19 個,提供採納井位11 口,獲工業油氣流探井4 口。目前,項目總體進展順利,已獲授權專利3項,受理專利35項;獲軟體著作權7項,受理軟體著作權16項,制定企業技術標準4項,發表論文48篇,出版專著1部。

  據悉,該項目近期已通過科技部中期檢查,專家組認為該項目進展良好,項目組織管理嚴格有效,項目內部管理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確保了項目研究進度和成果質量。項目負責人認為,東方物探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將為後續此類項目的開展起到積極的示範及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前沿研究丨陸上超深層油氣勘探理論進展與關鍵技術
    目前已在這些盆地發現了120個超深層油氣田,獲得大量探明儲量。中國超深層領域也是油氣勘探的重要目標。目前已發現了幾大油氣田。本文將介紹這些勘探進展,重點分析了這些油氣田的油氣來源、儲層發育、油氣富集規律等特徵,並介紹了油氣勘探開發過程中用到的關鍵技術。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超深層重磁電震...
    按照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期檢查工作規範(試行)》的相關規定,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於2018年10月19日完成了「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簡稱「深地專項」)「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
  • 攻克超深層海相油氣勘探難題
    《海相深層碳酸鹽巖天然氣成藏機理、勘探技術與普光氣田的發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成果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些項目的實施對南方海相深層油氣勘探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作用。    郭旭升說:「豐富的烴源巖是形成大型油氣田的物質基礎,元壩地區有沒有豐富的物質基礎,是我們理論研究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 石油勘探8000米超深層「死亡線」首被突破
    原標題:石油勘探8000米超深層「死亡線」首被突破   中國石油19日宣布,其旗下塔裡木油田風險探井——亞洲陸上第一深井輪探1井獲重大發現:經酸壓測試,折合日產原油133.46立方米、天然氣4.87萬立方米,證實了8200米以深地層依然發育原生油藏和優質儲蓋組合。
  • 中國地調局伊犁盆地重磁電項目通過野外驗收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伊犁盆地高精度重磁電勘探工程項目在新疆伊犁巴依託海鄉項目處駐地通過專家組野外驗收。這標誌著該中心首個自行承擔的野外油氣基礎調查項目進展順利,取得成功。  當天,來自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江蘇華東814物探公司、安徽省勘查技術院、中油監理公司的7名專家對該項目相關技術報告進行了現場審定,並對作業人員就相關情況進行了全方位了解。  專家組認為,項目前期踏勘、數據採集及後期的資料整理工作符合項目技術標準,工作流程規範,完成工作量及各項指標符合設計要求。項目最終以優秀級獲得野外驗收。
  • 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油氣綜合物化探技術創新紀實
    、深層目標以及油氣檢測的配套技術等多方面取得突破。  針對山前複雜目標勘探難題,持續攻關先後完成了三維重磁採集技術、三維電磁小面元採集技術、三維重磁反演技術、三維電磁並行反演技術、重磁電聯合勘探及連片反演解釋技術等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適合於複雜目標的三維重磁電勘探技術(GME3D)。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中新元古代古大陸重建與原型盆地分布預測研究」 項目2018年度總結研討交流會順利召開
    長安大學副校長朱傑君,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主任翟剛毅,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徐旭輝,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地質總監徐禮貴,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地質師應丹琳,同濟大學科研管理部部長賀鵬飛,長安大學科技處處長韓玲以及來自同濟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長安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石化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
  • 中國陸上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現狀及展望
    摘要:深層油氣勘探開發近年來獲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中國陸上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取得的進展、面臨的挑戰以及發展趨勢尚無系統的分析。通過深入分析,概括了深層油氣資源5點基本特徵:①氣多油少,相態類型複雜;②高溫高壓普遍,不同盆地或層系差異大;③多元供烴,多源複合;④儲層相對緻密,但發育規模中高效儲層;⑤成藏過程複雜,多期成藏改造.梳理了深層油氣勘探開發的過程,認為中國深層油氣勘探開發目前處於「規模發現階段」,在深層碳酸鹽巖、碎屑巖、火山巖三大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面臨4方面挑戰,主要表現為:①生烴、成儲、成藏過程複雜,制約了勘探方向與目標選擇
  • 中石油東方物探遼北地區重磁電勘探獲突破
    截至8月20日,中國石油東方物探承擔的遼河油田遼北地區重磁電勘探採集項目順利完成。非地震勘探帶動遼北地震部署,為早日揭開遼北探區神秘地質面紗奠定了基礎。   20世紀40年代,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翁文波創立重磁電勘探方法,開創了我國磁法、電法勘探的先河。
  • 鈣鈦礦結構RCrO3體系磁性及磁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 第三屆重磁電方法及應用國際研討會在西安舉辦
    第三屆重磁電方法及應用國際研討會在西安舉辦 2019-05-2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趙路子等:深層複雜地質構造帶地震勘探關鍵技術 ——以四川盆地龍門山斷褶帶北段為例
    運用上述配套技術,新發現川西北部地區1 223 km2 大型構造—巖性複合圈閉,雙魚石—江油地區整體處於構造高帶,雙魚石以南地區棲霞組臺緣帶白雲巖儲層連片發育。結論認為,該配套技術較好地解決了該區複雜構造帶圈閉落實和薄儲層預測等難題,明確了勘探方向,為井位部署提供了技術支撐,加快了深層海相碳酸鹽巖氣藏勘探開發示範工程的建設步伐。
  • 火山巖油氣勘探前景看好
    我國在松遼盆地深層、二連盆地、渤海灣盆地、準噶爾盆地及三塘湖盆地等地發現多個火山巖油氣藏。2002年,我國首次在松遼盆地火山巖發現東部最大的氣田——慶深氣田,展示出超1萬億立方米的資源潛力。  2008年,中國石油在準東發現克拉美麗大氣田,探明天然氣超千億立方米,儲層主要為石炭系火山巖。
  • 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
    我國的頁巖氣資源具有較大的勘探和開發潛力。頁巖儲層具有層理髮育各向異性顯著,基質(微納米孔隙)和裂縫兩類氣體儲集空間與流動通道並存,以及相當比例的氣體以吸附態賦存於納米孔隙中等特點,與常規油氣儲層存在明顯不同。這就使得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分析方法與常規儲層巖石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我國埋深超過3500 m的深層頁巖氣資源佔比約2/3,是下一步頁巖氣勘探開採的重點。
  • 中科院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
    我國的頁巖氣資源具有較大的勘探和開發潛力。頁巖儲層具有層理髮育各向異性顯著,基質(微納米孔隙)和裂縫兩類氣體儲集空間與流動通道並存,以及相當比例的氣體以吸附態賦存於納米孔隙中等特點,與常規油氣儲層存在明顯不同。這就使得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分析方法與常規儲層巖石存在較大差異。
  • 近年我國油氣勘探十大重要發現出爐!中石油佔幾成?
    2019年6月2日至4日,第八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在北京舉辦,會議總結了近年來我國油氣勘探領域的十大重要發現!現在,小編就給您細數一下~(按會議公布的順序)01中海油渤中19-6發現太古界變質花崗巖潛山整裝凝析氣田和高產天然氣2019年2月,中海油宣布,在渤海灣發現千億方大型天然氣田。
  • 新疆塔裡木油田滿深1井獲重大勘探突破
    中國日報沙雅4月8日電 4月8日,新疆塔裡木盆地傳來捷報:塔裡木油田滿深1井用10毫米油嘴測試求產,日產原油624立方米,日產天然氣37.1萬立方米,標誌著盆地腹部超深層油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開闢出一個新的油氣戰略接替區。
  • 科技日報:中國頁巖氣三維地震勘探研究獲重要成果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24日同時宣布,在我國頁巖氣「大本營」四川盆地及其外圍,獲得勘探重要突破:中國石油東方物探所屬西南物探研究院在全國最大頁巖氣三維地震勘探瀘203三維井區研究中,實現構造精度誤差率小於0.17%,儲層誤差率小於10%,裂縫吻合率達到75%以上,填補了該區塊頁巖氣勘探空白;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在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河口鎮部署實施的重點頁巖氣預探井
  • 火山巖油氣藏已成為油氣勘探的新領域
    我國在松遼盆地深層、二連盆地、渤海灣盆地、準噶爾盆地及三塘湖盆地等地發現多個火山巖油氣藏。2002年,我國首次在松遼盆地火山巖發現東部最大的氣田——慶深氣田,展示出超1萬億立方米的資源潛力。  2008年,中國石油在準東發現克拉美麗大氣田,探明天然氣超千億立方米,儲層主要為石炭系火山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