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

2020-12-04 機經網

       我國的頁巖氣資源具有較大的勘探和開發潛力。頁巖儲層具有層理髮育各向異性顯著,基質(微納米孔隙)和裂縫兩類氣體儲集空間與流動通道並存,以及相當比例的氣體以吸附態賦存於納米孔隙中等特點,與常規油氣儲層存在明顯不同。這就使得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分析方法與常規儲層巖石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我國埋深超過3500 m的深層頁巖氣資源佔比約2/3,是下一步頁巖氣勘探開採的重點。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林緬研究團隊針對深層頁巖儲層,建成了寬溫壓範圍的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平臺,有效支撐我國四川盆地南部頁巖氣井的勘探開發實踐。研究團隊根據深層頁巖儲層及氣體賦存、流動的特點,針對當前頁巖特徵參數測試設備不足的問題,改進設備硬體設計、軟體開發、測試技術與分析方法等,研製了高壓氦孔隙度與顆粒滲透率儀、多功能覆壓超低滲透率分析儀、超高壓氣體吸附儀等設備,形成有針對性且具有特色的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平臺。該平臺可完成頁巖不同加載條件、不同級別和不同方向的滲透率測試分析,可開展基本覆蓋中深層頁巖儲層溫壓範圍的高壓、超高壓氣體吸附測試。平臺已應用於我國四川盆地長寧、威遠、瀘州和渝西等區塊的31口頁巖氣井的勘探開發實踐,服務於五峰組與龍一11~4頁巖的物性、含氣性精細評價及微觀流動分析,支撐了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頁巖氣研究院2019年度長寧和威遠儲量提交、2020年井位部署、水平井箱體設計以及跟蹤評價等生產任務。

  研究工作獲得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已申請發明專利8項(其中已獲授權4項)、軟體著作權登記7項,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PE Journal,Fuel,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和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期刊上。
 

圖1.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平臺(局部)

圖2.顆粒滲透率最優化求解方法及非達西特徵

圖3.高壓氣體吸附儀與進口設備的同樣測試結果對比及不同含水飽和度吸附等溫線測試

相關焦點

  • 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
    頁巖儲層具有層理髮育各向異性顯著,基質(微納米孔隙)和裂縫兩類氣體儲集空間與流動通道並存,以及相當比例的氣體以吸附態賦存於納米孔隙中等特點,與常規油氣儲層存在明顯不同。這就使得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分析方法與常規儲層巖石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我國埋深超過3500 m的深層頁巖氣資源佔比約2/3,是下一步頁巖氣勘探開採的重點。
  • 力學所在乾酪根結構的機器學習研究中取得進展---中國科學院
    力學所在乾酪根結構的機器學習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06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由於乾酪根具有分子量大、官能團多樣等特點,導致乾酪根結構模型重構中存在「組合爆炸」難題,理論存在的乾酪根構型數目是一個遠大於5n/4的數字(n為碳原子數)。傳統構建方法通過大量實驗和試錯探索合理構型,效率較低,限制了乾酪根化學-力學性質的進一步研究。  近日,趙亞溥團隊採用機器學習結合實驗數據的方法預測乾酪根組分及其結構特徵。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1.26 星期四
    科研進展1、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3、微生物所等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4、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5、研究揭示廣東沿海地殼內部低速薄弱層三維發育特徵6、華南植物園在石斛花香物質香葉醇代謝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 川南龍馬溪組頁巖脆性破壞特徵研究獲進展
    1985年起,水力壓裂開始廣泛應用於頁巖氣的開採,但壓裂過程中裂縫的擴展規律及裂縫動態擴展的監測與控制仍是研究難點。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頁巖氣高效開採必須重視頁巖的破裂和損傷演化機制研究。  基於以上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基於室內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了川南龍馬溪組頁巖不同應力條件下的脆性破壞特徵。
  • 力學所等在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頁巖氣藏具有獨特的存儲和低滲特徵,水平井完井和水力壓裂技術是開發頁巖氣藏的關鍵技術。但在水力壓裂過程中,只有少部分的壓裂液在清洗階段被回收,大部分壓裂液滯留在頁巖地層中,水鎖問題嚴重影響著頁巖氣藏的有效開發。開展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對頁巖氣藏的高效開發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 助力頁巖氣高效開採,納米尺度下有機質的力學性質研究應獲更多關注
    如何準確測定地層條件下頁巖這種非均質地質材料的力學性質是近年來實現頁巖氣高效開採的難題之一。頁巖內部組分的複雜性以及有機質的富集,使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納米尺度下物質的力學性質研究。王曉蕾等人於2020年《科技導報》第12期刊發了《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研究進展》一文,基於近年國內外關於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表徵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進展,總結了目前常用的表徵技術、力學性質主要特徵及主控因素,並提出了「多尺度」「多技術」「多角度」「多學科」等工作設想與建議。
  • 力學所在基於梯度缺陷的薄壁圓筒吸能主動控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力學所在基於梯度缺陷的薄壁圓筒吸能主動控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7-26 力學研究所   面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統力學重點實驗室衝擊與耦合效應課題組提出了基於梯度缺陷的主動控制方法來調控壓潰歷程,並通過賦予不同的梯度參數獲取不同趨勢的壓潰力演化特徵。
  • 新疆生地所在阿姆河三角洲地下水時空變化特徵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阿姆河三角洲地下水時空變化特徵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2020-11-20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當阿姆河徑流不直接補給南鹹海後,南鹹海的水量平衡取決於地下水、降雨和水面蒸發,地下水在鹹海萎縮的過程中逐漸成為重要的補給來源。阿姆河三角洲地下水水位變化的定量檢測與歸因是該研究的重點。
  • 中科院力學所雷射充能技術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力學所科研人員在雷射充能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解決雷射充能系統穩定性和能量轉換效率問題,中科院力學所團隊建立了從雷射輸入到電能輸出的耦合模型,發展了光能吸收分布求解的數學格式,闡明了光能向電能/熱能/應變能轉化的耦合機制,構造了系統最優參數窗口搜索算法,並獲得了試驗驗證。專家表示,該研究為雷射充能技術搭建了多效應理論框架,並為充能系統設計提供了高效率優化算法。
  • JGR:陸相頁巖細觀力學各向異性及破裂面粗糙度特徵
    黃北秀等-JGR:陸相頁巖細觀力學各向異性及破裂面粗糙度特徵我國頁巖類型豐富,海相、陸相和海陸過渡相等不同沉積環境的頁巖均較為發育且分布廣泛,油氣資源儲量可觀,具有很好的勘探開發前景。受沉積、成巖及構造作用的影響,頁巖發育顯著的層理結構,導致同一頁巖在不同方向上呈現出不同的物理、化學等性質,即頁巖具有各向異性。國內外諸多學者針對頁巖力學特性的研究表明,頁巖的力學各向異性是其固有屬性,對頁巖油/氣開採過程中井壁的穩定性和儲層改造的力學響應有直接影響。
  • 深地頁巖氣原位吸附/解吸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亞溥團隊利用圖像識別算法,對取自2650米深地的多塊頁巖樣品進行圖像分析,獲得深部頁巖的原位納米孔隙結構及分形特徵。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建立頁巖多孔介質模型,實現分子尺度的深部頁巖氣吸附/解吸原位模擬。研究發現,深部頁巖氣的超額吸附等溫線存在交叉現象,與實驗現象一致。
  • 力學所等在多級結構高強高韌金屬動態變形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力學所等在多級結構高強高韌金屬動態變形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2018-03-09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化學所在預測雙鐵加氧酶含氧活性中間體結構方面獲進展
    化學所在預測雙鐵加氧酶含氧活性中間體結構方面獲進展 2017-10-25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在前期工作中,針對藍藻醛去甲醯化加氧酶(cADO),科研人員對其含氧活性中間體結構、57Fe穆斯堡爾譜參數、底物氧化機理等,開展了多尺度QM/MM(混合量子力學/分子力學)理論計算模擬研究,證實了其中間體結構是O2與醛底物形成的過氧半縮醛結構(圖1),而不是以往通常認為的過氧化物結構。
  • 力學所強雷射驅動的爆炸與衝擊效應實驗技術與研究獲進展
    爆炸與衝擊研究能量的突然釋放和急劇轉化過程,以及由此產生的強衝擊波、高速流動、變形、損傷和破壞效應。傳統的爆炸試驗主要在爆炸洞、野外的爆炸試驗場等進行,而衝擊試驗中彈體的速度主要源於壓縮氣體或者火藥驅動。
  • 中科院:亞熱帶分層水庫浮遊細菌研究獲進展
    原標題:亞熱帶分層水庫浮遊細菌研究獲進展   7月30日,記者從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獲悉,該所水生態健康研究組在亞熱帶分層水庫浮遊細菌研究中獲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雜誌。   我國是水庫大國,多數水庫位於亞熱帶地區,具有向城鎮居民供水的重要功能。
  • 力學所在異構金屬動態力學行為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進材料力學行為研究團隊在異構動態力學行為和極端環境下使役行為等方面取得進展。此外,研究人員進一步觀察到異構中剪切帶的萌生和傳播模式主要取決於軟硬區之間的硬度差異,刻畫了其相關性規律。這些研究結果為設計與調控具有優異動態力學性能的異構金屬材料奠定了科學基礎。  針對強韌性匹配優異的跨尺度晶粒異構中熵合金,進行了在廣溫域 (4.2 K–373 K)衝擊加載條件下的裂尖塑性區微結構演化和裂紋擴展行為研究。
  • 內陸架沉積動力演化特徵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黃海軍研究組在人類活動與極端天氣作用下的內陸架沉積動力演化研究中獲進展。該研究通過綜合對比分析多年尺度的水文氣候及沉積記錄,結合水文泥沙模擬和遙感手段,揭示人類活動及颱風事件對水文泥沙運動和沉積記錄的影響特徵。近幾十年來,頻繁的人類活動改變了內陸架沿海環境的自然演化過程。
  • 中科院乾熱巖熱儲改造技術研發取得進展
    」發布了中科院武漢巖土所在乾熱巖熱儲改造技術研發中取得進展的消息。在深井(約>5000米)、高溫(>150°C)和高地應力的硬巖(即花崗巖)中建造複雜的裂縫網絡,取決於壓裂前地層中天然裂縫分布、地溫場、應力場和巖石物性等特徵和熱儲激發技術和激發方案。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1.27 星期五
    科研進展1、研究發現降水變化調控北半球高山樹線爬升速率2、瀋陽自動化所等在深度學習泛化能力研究中獲進展 3、新疆理化所在4、地化所稻田生態系統汞同位素分餾特徵研究獲進展 5、國家納米中心在圓偏振發光材料性能的提升及應用研究中獲進展6、營養與健康所等發現IGF2R調控「質子改道」賦予巨噬細胞抗炎潛能7、合肥研究院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熱電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8、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新型醯化氨基寡糖類降糖、降脂活性候選藥物
  • 2020年8月5日 六月十六 星期三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1、間歇脈衝星輻射特性研究獲進展2、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3、大連化物所揭示納米尺度電荷轉移的庫侖勢壘4、國家納米中心在鋰離子電池矽負極研究中取得進展6、工程熱物理所在功能纖維的可控表面結構研究中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