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頁巖氣高效開採,納米尺度下有機質的力學性質研究應獲更多關注

2020-09-14 科技導報

如何準確測定地層條件下頁巖這種非均質地質材料的力學性質是近年來實現頁巖氣高效開採的難題之一。頁巖內部組分的複雜性以及有機質的富集,使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納米尺度下物質的力學性質研究。

王曉蕾等人於2020年《科技導報》第12期刊發了《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研究進展》一文,基於近年國內外關於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表徵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進展,總結了目前常用的表徵技術、力學性質主要特徵及主控因素,並提出了「多尺度」「多技術」「多角度」「多學科」等工作設想與建議。

頁巖是一種由礦物顆粒(石英、長石、方解石)、黏土礦物聚集體和有機質等組成的天然多尺度非均質性複合體材料。由於頁巖本身特低孔和特低滲的性質,決定了其必須實施水力壓裂等相關措施才能實現頁巖氣的增產。

然而壓裂參數的選取與調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頁巖的力學性質,因此如何準確測定地層條件下頁巖這種非均質地質材料的力學性質是近年來實現頁巖氣高效開採的難題之一。

而科學合理的測定頁巖力學性質取決於對頁巖有機組分和無機組分的認識。頁巖內部組分的複雜性以及有機質的富集,使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納米尺度下物質的力學性質研究


01、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的研究意義


相對無機礦物而言,頁巖有機質在控制巖石的破裂方面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其主要原因為:

(1)在熱成熟演化階段中,巖石內部會產生缺陷或者具有不穩定性

(2)有機質的存在,與巖石較低的韌性或者較高的延展性高度相關

因此,將有機質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來研究其獨特的力學性質,綜合考慮其在巖石組分中所起的作用,對於搭建有效的微觀-宏觀尺度下的力學模 型,促進對頁巖宏觀尺度下的破裂機理的認識,具有極為關鍵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02、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的核心測試技術


納米壓痕法

納米壓痕法是目前測量有機質彈性模量(E)和硬度(H)等力學性質的理想技術。納米壓痕通過對測試對象施加載荷使其產生破壞而達到測試目的,該技術憑藉操作簡易、力學參數求解方便、性價比高等優勢,應用領域和範圍較廣。

雖然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測定了有機質彈性模量的極限值,但存在解析度低的問題,而且測定目前大多僅限於彈性模量和硬度,並不能全面體現測試對象的力學性質。

原子力顯微鏡法

原子力顯微鏡法(AFM)憑藉非破壞性、高解析度等優勢,成為研究頁巖中納米級孔隙結構、乾酪根等有機物、礦物及微裂縫的最佳選擇。

與納米壓痕法相比,AFM能對單個組分進行高精度、針對性的彈性模量測試,測試過程中探針的變形程度和受損程度非常小,而且能夠提供出色的高解析度彈性模量色譜圖。而AFM法目前仍存在著技術上的缺陷:

(1)AFM雖然也配備了光學顯微鏡,但在定位有機物等組分過程中所呈現的影像特徵並不明顯且識別度低,因此需要額外藉助掃描電鏡(SEM)對測試組分進行精準定位;

(2)由於頁巖內部高度的非均質性,意味著組分之間的力學性能具有較大的差異,對AFM懸臂的要求也相應較高,需要針對不同組分選擇合適模量的懸臂(不同懸臂所能測量的模量範圍不同)。


03、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主要特徵


彈性模量

關於有機質彈性模量的測試,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綜合調研的測試結果分析。

一方面,乾酪根的彈性模量大部分測試結果低於30GPa,而有文獻記載的乾酪根彈性模量值最高可達39GPa;另一方面,乾酪根的彈性模量與其本身的成熟度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繫。隨著成熟度的增加,其彈性模量也呈現增加的趨勢

另外,瀝青也成為一部分研究工作者重點分析測試的對象。乾酪根熱演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瀝青往往賦存在相鄰的孔隙中,在AFM高解析度成像中呈現為綠色的影像,這意味著彈性模量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進一步的測試結果表明,隨著成熟度的增加,其彈性模量也呈現增加的趨勢。

硬度

有機質的硬度目前主要基於納米壓痕法測試獲得,綜合測試結果表明,有機質的硬度深受成熟度和溫度的影響,其中乾酪根和瀝青對溫度的敏感性有所差異。目前普遍認為,頁巖這種行為特徵強烈依賴於乾酪根的含量和力學性質。


04、影響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的主要因素


成熟度

Okiongbo等在對Kimmerdge頁巖的研究中發現,頁巖乾酪根由低成熟度到高成熟度演化過程中,密度上升,而且隨著熱演化的進行,芳香化合物內部分子結構發生物理重新取向和排列,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整體的缺陷,增強了穩定性

Li等在對廣東茂名油柑窩組頁巖瀝青的研究表明,固體瀝青的演化表現為2個階段:溼氣階段中(1.85%< Ro<2.64%),C/H比和芳碳化合物含量增加,平均楊氏模量升高;當成熟度到達幹氣階段後(2.46%<Ro<4.59%),瀝青內部分子結構變化程度變小,但總體硬度增加,主要受結構冷凝作用的影響,而且楊氏模量迅速升高。

頁巖氣能夠被「幽禁」在頁巖層內,很大程度取決於有機質生烴與排烴過程中所產生的孔隙。高成熟度下的乾酪根內部發育大量的多種孔徑孔隙,這些孔隙往往被後期生成的水、瀝青、油或氣體所充填,不僅孔隙具有削弱乾酪根整體彈性模量的能力,而且內部的充填物其本身就具有較低的彈性模量值。

Eliyahu等認為在成熟演化過程中,由於有機質內部的冷凝作用,使得有機質內部出現結構上的差異硬化;Curtis等認為有機質在成熟演化過程中,會產生部分次生有機質對原生有機質體進行包裹。有學者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假設,認為有機質內可能發生了相變,或者乾酪根內有軟質瀝青包裹體。關於此類結論和推斷目前有待進一步證實,但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對乾酪根熱演化理論的認識。

溫度

地層條件下的有機質深受地層溫度的影響。Emmanuel等模擬不同地層條件下的溫度對乾酪根和瀝青一起進行加熱試驗,表明瀝青隨溫度的升高,力學性質呈現非均質性變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有機質本身也是一種非均質性材料。

進一步分析結果表明,如果已知儲層溫度,則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標準溫度下乾酪根所測量的力學性質進行校準。同時,乾酪根和瀝青對溫度的敏感性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作為其鑑別這兩者額外的參考指標。

05、中國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表徵的建議

如何科學合理地表徵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建立微觀與宏觀的多種高效的、適用於複雜地質條件下的巖石力學物理模型,對於促進中國頁巖氣的高效開採意義重大,同時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對此提出以下設想與建議。

多尺度聯合表徵與加強數值模型的建立

有機質原位力學性質的表徵技術,為我們提供了直接探測納米尺度下組分的物理力學性質機會,由此,有必要發展多尺度結構模型的思想。通過各種微觀機械模型組合的建立,推進分析宏觀尺度下頁巖複雜的力學性能。

對有機質進行「多尺度」的聯合表徵,需要深化有機質納米力學變化規律、影響因素、應變-應變機理等方面的認識,搭建相對有效的與巖石物理宏觀-微觀多尺度力學相關的數值模型,對於鑽井、地震勘探、壓裂等許多工作的成功與高效實施至關重要。

多技術聯合投入與加強核心技術的創新

為了達到預期的實驗測試效果,往往需要藉助額外的實驗設備和儀器進行前期樣品的分析和處理,整個實驗測試是一個「多技術」聯合投入使用的過程,而且其複雜程度決定了對儀器的耐受性、適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

加強核心技術的創新,逐漸形成多功能一體化測試系統,完善測試儀器之間功能的銜接性與可調性,提高加熱與冷卻、掃描與定位等功能的精度,增強測試體系的智能自動化,減少外界環境或人為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

多角度聯合分析與加強各向異性的研究

對有機質進行「多角度」的聯合表徵,加強沉積地質學、巖石力學、巖石物理與地球物理學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深化有機質納米力學變化規律、影響因素、應變-應變機理等方面的認識,搭建相對有效的巖石物理宏觀-微觀各向異性力學模型,對於鑽井、地震勘探、壓裂等許多工作的成功與高效實施至關重要。

多學科聯合攻關與加強相關領域的合作

加強沉積地質學、巖石力學、巖石物理與地球物理學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特別是充分運用頁巖有機地球化學和地質力學等多學科相關理論與技術聯合攻克表徵納米力學性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合作,對於建立強大的地質模型以獲取非常規資源和提高油氣生產效率,具有一定指導實踐的意義。


本文作者:王曉蕾,司樹傑,阿竇

作者簡介:王曉蕾,博士,研究方向為煤礦安全與煤層氣及頁巖氣地質。

本文發表於《科技導報》第12期,歡迎訂閱查看。

內容為【科技導報】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相關焦點

  • 頁巖氣開發獲喜報,SmartSolo勘探設備助力國內最大頁巖氣開採
    頁巖氣是指富含有機質、成熟的暗色泥頁巖或高碳泥頁巖中由於有機質吸附作用或巖石中存在著裂縫和基質孔隙,使之儲集和保存了一定具商業價值的生物成因、熱解成因及二者混合成因的天然氣。全球頁巖氣資源十分豐富且分布普遍,據美國國家石油委員會(NPC)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球頁巖氣資源量約為456.2萬億立方米,佔全球非常規氣資源量近50%,與常規天然氣相當,頁巖氣的資源潛力甚至還可能明顯大於常規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亞和中國、中東和北非、太平洋國家、拉美、其他地區等。
  • 地質地球所在氣倉構型和孔徑對頁巖氣納米流動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頁巖氣是一種非常規油氣資源,通常賦存在儲層頁巖有機質和無機質的微納米孔隙中。有別於宏觀尺度孔隙中的常規達西流,頁巖氣在微納米孔隙中的擴散輸運不符合達西定律。查明頁巖氣的微觀輸運規律和流動機理對於頁巖氣多尺度滲流研究以及可採性評價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 深地頁巖氣原位吸附/解吸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亞溥團隊利用圖像識別算法,對取自2650米深地的多塊頁巖樣品進行圖像分析,獲得深部頁巖的原位納米孔隙結構及分形特徵。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建立頁巖多孔介質模型,實現分子尺度的深部頁巖氣吸附/解吸原位模擬。研究發現,深部頁巖氣的超額吸附等溫線存在交叉現象,與實驗現象一致。
  • 力學所等在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開展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對頁巖氣藏的高效開發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在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科研人員設計了頁巖水吸附解吸及滲吸裝置,研究了頁巖的水吸附解吸和滲吸特徵,揭示了頁巖水吸附解吸和滲吸機理,建立了頁巖水吸附擴散數值模型。
  • 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
    我國的頁巖氣資源具有較大的勘探和開發潛力。頁巖儲層具有層理髮育各向異性顯著,基質(微納米孔隙)和裂縫兩類氣體儲集空間與流動通道並存,以及相當比例的氣體以吸附態賦存於納米孔隙中等特點,與常規油氣儲層存在明顯不同。這就使得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分析方法與常規儲層巖石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我國埋深超過3500 m的深層頁巖氣資源佔比約2/3,是下一步頁巖氣勘探開採的重點。
  • 中科院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
    我國的頁巖氣資源具有較大的勘探和開發潛力。頁巖儲層具有層理髮育各向異性顯著,基質(微納米孔隙)和裂縫兩類氣體儲集空間與流動通道並存,以及相當比例的氣體以吸附態賦存於納米孔隙中等特點,與常規油氣儲層存在明顯不同。這就使得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分析方法與常規儲層巖石存在較大差異。
  • 材料力學尺度效應研究獲重大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研究生餘倩,在導師孫軍教授、肖林教授,和該研究中心教授馬恩、單智偉的悉心指導下,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李巨、丹麥瑞瑟國家實驗室黃曉旭博士合作,對微小尺度金屬單晶材料中的孿晶變形行為及其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了單晶體外觀尺寸對其孿晶變形行為的強烈影響,以及相應材料力學性能的顯著變化
  • 我國頁巖氣開採為何難
    原標題:我國頁巖氣開採為何難 頁巖氣是一種清潔、高效的新型能源資源,主要用於居民燃氣、城市供熱、發電、汽車燃料、化工材料等,它是從黑色頁巖層中開採出來的天然氣,成分以甲烷為主,其含量一般在85%以上,最高可達到99.8%,燃燒產生的汙染物較少,是一種能減少大氣汙染的清潔能源
  • 頁巖氣開採誘發地震?這裡有四川和北美的差異
    不一樣的自然環境不僅抬高了中國頁巖氣的開採成本,還讓頁巖氣與地震的關係成為一個亟待中國自己開展研究的新課題。能否誘發地震尚無定論由美國擴展至全球的「頁巖氣革命」,得益於水平井水力壓裂技術的突破,這也是目前全世界開採頁巖氣的最主要方法。
  • 頁巖氣開採難度在哪裡?
    在中國,頁巖氣開採的難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我國頁巖氣開採技術與北美仍有差距。 事實上,妨礙中國頁巖氣發展緩慢的,很大原因就是開採技術的不成熟。 頁巖氣的開採難度具體體現在哪裡? 和普通巖石不同,頁巖就像書本一樣,是一片一片的沉積巖。
  • Fuel:頁巖氣在非直孔道中納米流動的分子模擬研究
    與常規的化石能源相比,頁巖氣具有儲量巨大、清潔高效的特點。使用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可以使頁巖氣從微納米孔隙運移到壓裂縫網,最後匯聚到井筒流出。頁巖氣的微觀流動規律呈現非達西的特點,是一個尚未解決的科學問題。前人在分子模擬研究中,大多構建平直管道來研究頁巖氣的微納米流動,但頁巖樣品的微納米孔隙網絡十分複雜且曲折延伸,所以研究非直管道的納米流動規律對於開發頁巖氣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 川南龍馬溪組頁巖脆性破壞特徵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面對著巨大的油氣缺口,積極進行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相關研究顯得十分必要。我國四川盆地頁巖氣儲量豐富,對比分析美國典型頁巖氣盆地地質特徵,一些專家認為四川盆地下志留統龍馬溪組頁巖具有較好的頁巖氣生烴潛力。然而,由於頁巖具有緻密、低孔隙度、低滲透率的特點,頁巖氣一直難以得到高效的勘探和開發。
  • 上海應物所等界面水的微觀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上海應物所等界面水的微觀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15-11-13 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字體萬榮正、方海平等與浙江農林大學理學院教授周國泉合作,運用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將納米尺度三角形親疏水區域相間結構作為模型研究了納米尺度水在其表面的蒸發情況,發現在一些特定親疏水區域相間表面,納米尺度水的蒸發比所有均一性質表面都快。這一快速蒸發的關鍵在於親疏水邊界的擴散行為,因此親疏水區域相間表面上水的蒸發速度會與親疏水區域邊界的總長度相關。此項研究深入了對動植物非均一性質表面上納米尺度水蒸發的理解。
  • 原來頁巖氣也有家!
    而頁巖由有機質、無機質兩部分組成,其中有機質含量高的稱為富有機質頁巖,如:炭質頁巖、油母頁巖富含有機質等(圖1),它們是頁巖氣賦存的頁巖主要類型。圖1 炭質頁巖地層中的富有機質頁巖厚薄不同,頁巖氣的儲量也不同。
  • 在掃描隧道顯微鏡下,操縱納米尺度光?
    利用聚焦離子束技術,通過對金針尖的納米化處理,實現了掃描隧道顯微鏡結中納米尺度光的操縱。德國柏林Fritz-Habe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明,納米級等離子體結中的納米光光譜可以用等離子體法布裡-珀羅尖端調製。納米光學的精確控制對於研究納米材料和單分子結構、動力學和光電子特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 研究揭示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與傳統的給藥方式相比,將藥物分子搭載到納米藥物載體上可以實現藥物的高效精確傳遞和可控釋放。近年來,這種新型的給藥方式在改善藥物口服吸收和腫瘤治療中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同時,雙方又發現制約納米載體口服遞藥和腫瘤遞藥的共性生理因素:具有網狀結構的生物凝膠(如黏液和腫瘤細胞間質)在藥物載體抵達靶細胞前扮演了重要的阻滯作用,且單一調節載體的尺度、表面性質等往往不能夠有效地克服遞藥過程中的多重生理屏障。
  • 綠色升級換代完成 南川頁巖氣實現全電力開採
    6月1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南川區有關部門獲悉,就在最近,隨著南川頁巖氣勝頁2-8HF井配套設備電力化,南川頁巖氣開發從鑽井到壓裂再到採氣等所有施工環節都完成了從柴油到電的動力能源替代,實現綠色升級換代。
  • 長寧地震頻發是頁巖氣開採惹的禍?
    在美國,頁巖氣開發的重點區域俄克拉荷馬州同樣地震頻發。2010年俄克拉荷馬發生了41次三級以上的地震,而到了2015年,該地區三級以上地震已經飆升到了888次 [1] 。一時間,人們對於頁巖氣的開採是否誘發了長寧頻繁的地震產生疑問。在頁巖氣開發過程中,通常需要用到水力壓裂技術,即向地下注入高壓流體,壓裂巖石,為頁巖氣的運移提供更多的流動通道。
  • 上海應物所研究納米尺度下離子液體相行為取得進展(組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輻射化學研究室吳國忠課題組研究受限空間內離子液體的相行為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 國產設備降低頁巖氣開採成本
    1月15日,中車永濟電機公司與中石化江漢四機廠,聯合研製的頁巖氣採掘用4500馬力電驅動壓裂泵系統,在涪陵中石化油氣田成功完成開採壓裂施工。    這套完全國產化4500馬力電驅動壓裂泵驅動系統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頁巖氣開採核心技術裝備實現了「電動、綠色、智能」,取得實質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