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el:頁巖氣在非直孔道中納米流動的分子模擬研究

2020-07-07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Fuel:頁巖氣在非直孔道中納米流動的分子模擬研究

張明敏等-Fuel:頁巖氣在非直孔道中納米流動的分子模擬研究

Fuel:頁巖氣在非直孔道中納米流動的分子模擬研究

頁巖氣是一種非常規天然氣,以吸附態或游離態賦存在富有機質頁巖的微納米孔隙或裂縫中。與常規的化石能源相比,頁巖氣具有儲量巨大、清潔高效的特點。使用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可以使頁巖氣從微納米孔隙運移到壓裂縫網,最後匯聚到井筒流出。頁巖氣的微觀流動規律呈現非達西的特點,是一個尚未解決的科學問題。前人在分子模擬研究中,大多構建平直管道來研究頁巖氣的微納米流動,但頁巖樣品的微納米孔隙網絡十分複雜且曲折延伸,所以研究非直管道的納米流動規律對於開發頁巖氣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為了探索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氣資源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張明敏在郭光軍研究員的指導下,採用非平衡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研究了非直納米圓管中傾斜角和轉向角對頁巖氣納米流動的影響。

他們構建了4種模擬體系(圖1),考慮了光滑/粗糙與傾斜/彎折兩類因素的組合。在溫度400 K、壓力30 MPa條件下,保持孔長和外加壓力梯度不變,監測甲烷分子的流量隨傾斜角(α)和轉向角(λ)的變化。

Fuel:頁巖氣在非直孔道中納米流動的分子模擬研究

圖1 模擬體系構型。(a)Case //:光滑傾斜孔道。(b)Case //_bend:光滑彎折孔道。(c)Case⊥:粗糙傾斜孔道。(d)Case⊥_bend:粗糙彎折孔道。所有陰影區表示直徑為2nm的圓管孔道。α和λ分別表示孔道的傾斜角和轉向角。Lp和Lw分別表示孔道的實際長度和埠間水平距離。甲烷分子用青色小球表示,石墨碳原子用灰色小球表示。外加泵力f(紅色箭頭)被施加在兩側封閉氣倉內所有甲烷分子上,h表示泵頭。光滑體系中,流向平行於石墨層;粗糙體系中,流向垂直於石墨層

研究結果表明:(1)孔道表面粗糙度的影響要強於孔道非直形狀的影響。由於粗糙的納米孔道表面具有更強的吸附作用和較慢的流動速度,所以粗糙體系的流量總是小於光滑體系的流量(圖2a);(2)無論孔道表面光滑還是粗糙,增加孔道的傾斜角都可以促進頁巖氣的流動(圖2a);(3)轉向角的作用很有趣,它促進頁巖氣在粗糙孔道中的流動,但是卻阻礙在光滑孔道中的流動(圖2b)。這些觀察結果可以用孔道入口和彎折點的自由能壘,以及孔道的平均Lennard-Jones勢能來合理解釋。

Fuel:頁巖氣在非直孔道中納米流動的分子模擬研究

圖2 (a)甲烷流量分別隨傾斜角(圓圈)和轉向角(菱形)的變化;(b)彎折孔道相對於傾斜孔道的流量比值隨轉向角的變化(排除了傾斜角的影響)

該研究首次清楚地區分了傾斜角和轉向角對納米流動的影響,是將來進一步探索孔道迂曲度影響的關鍵基礎,對於理解頁巖氣在曲折粗糙的孔隙網絡中以及在光滑的碳納米管中的流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Fuel:頁巖氣在非直孔道中納米流動的分子模擬研究

研究成果發表於Fuel。(張明敏,郭光軍*,田會全,張正財,高愷. Effects of italicized angle and turning angleon shale gas nanoflows in non-straight nanopores: A nonequilibrium moleculardynamics study [J]. Fuel, 2020, 278: 118275. DOI: 10.1016/j.fuel.2020.118275)

校對:覃華清

相關焦點

  • 地質地球所在氣倉構型和孔徑對頁巖氣納米流動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頁巖氣是一種非常規油氣資源,通常賦存在儲層頁巖有機質和無機質的微納米孔隙中。有別於宏觀尺度孔隙中的常規達西流,頁巖氣在微納米孔隙中的擴散輸運不符合達西定律。查明頁巖氣的微觀輸運規律和流動機理對於頁巖氣多尺度滲流研究以及可採性評價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 力學所等在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開展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對頁巖氣藏的高效開發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在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科研人員設計了頁巖水吸附解吸及滲吸裝置,研究了頁巖的水吸附解吸和滲吸特徵,揭示了頁巖水吸附解吸和滲吸機理,建立了頁巖水吸附擴散數值模型。
  • 深地頁巖氣原位吸附/解吸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亞溥團隊利用圖像識別算法,對取自2650米深地的多塊頁巖樣品進行圖像分析,獲得深部頁巖的原位納米孔隙結構及分形特徵。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建立頁巖多孔介質模型,實現分子尺度的深部頁巖氣吸附/解吸原位模擬。研究發現,深部頁巖氣的超額吸附等溫線存在交叉現象,與實驗現象一致。
  • 納米限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理論工作者已經進行了大量的計算和模擬。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研究員帶領的「界面和納米催化」研究組(502組)在自行研製的一套與固體核磁共振儀耦合的動態催化反應系統中,採用雷射誘導超極化129Xe技術,首次在模擬催化反應條件下直接觀察到了甲醇分子在孔徑為0.8nm的CHA分子篩孔道擴散和脫水過程,並精確獲得了分子擴散和反應的動力學參數。
  • 基於非理想氣體流動模擬的無煙煤納米孔隙中CH_4流動規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題目:基於非理想氣體流動模擬的無煙煤納米孔隙中CH4流動規律作者:劉世奇1,桑樹勳2,MAJingsheng3,王鑫4,方輝煌2,王鶴2,高德燚2作者單位:1.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江蘇省煤基溫室氣體減排與資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江蘇徐州 221008;2.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助力頁巖氣高效開採,納米尺度下有機質的力學性質研究應獲更多關注
    如何準確測定地層條件下頁巖這種非均質地質材料的力學性質是近年來實現頁巖氣高效開採的難題之一。頁巖內部組分的複雜性以及有機質的富集,使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納米尺度下物質的力學性質研究。王曉蕾等人於2020年《科技導報》第12期刊發了《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研究進展》一文,基於近年國內外關於頁巖有機質納米力學性質表徵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進展,總結了目前常用的表徵技術、力學性質主要特徵及主控因素,並提出了「多尺度」「多技術」「多角度」「多學科」等工作設想與建議。
  • 新概念:石墨單分子層孔道DNA測序法
    通過將DNA分子從超薄的石墨片層結構的孔洞中拉動,通過測量石墨孔洞邊緣產生的電位變化,從而實現高速、高精度、高效率的DNA測序。該方法不同於以前的桑格爾測序法以及第二代第三代測序法。相關工作發表在《Nanoscale》上。
  • 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文章推薦 | 逆流型渦流管流動與傳熱特性模擬研究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逆流型渦流管流動與傳熱特性模擬研究作者:郭豔林1 周俊龍2 汪怡佳3
  • 徐志平等在原子模擬研究中揭示分子電子器件中的熱耗散機制
    徐志平等在原子模擬研究中揭示分子電子器件中的熱耗散機制  清華新聞網7月11日電 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中心徐志平研究組近期的研究《分子結器件的臨界熱功率》(The critical power to maintain thermally
  • 分子篩限域亞納米Pd-Mn雙金屬團簇用於CO2加氫及甲酸分解產氫
    然而,與大尺寸的金屬顆粒相比,小尺寸的金屬物種具有較高的表面自由能,在反應過程中容易發生聚集,導致催化活性下降。分子篩材料由於其規則的微孔孔道結構以及超好的熱穩定性,被認為是理想的限域製備超小金屬團簇(原子)的載體。近年來,作者團隊利用分子篩的限域效應,發展了一系列分子篩包覆亞納米金屬團簇的製備方法,所製備的催化劑展現出優異的熱穩定性及催化性能。
  • 分子納米電池殺菌炭的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活性炭對銀離子的吸附性能主要取決於活性炭的孔道結構及表面化學性質,含氧官能團是銀離子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位點。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團的增加,即銀離子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位點增加。但3%H2O2和5%H2O2的處理後酸性含氧官能團的量幾乎對等。因此本研究課題所選取的H2O2處理量濃度為3%。
  • 非定常流動中翼型的Kutta條件
    非定常流動中翼型的Kutta條件和大家分享一篇研究翼型非定常Kutta條件的文章,文章發表於JFM rapids
  • 中科院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
    我國的頁巖氣資源具有較大的勘探和開發潛力。頁巖儲層具有層理髮育各向異性顯著,基質(微納米孔隙)和裂縫兩類氣體儲集空間與流動通道並存,以及相當比例的氣體以吸附態賦存於納米孔隙中等特點,與常規油氣儲層存在明顯不同。這就使得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分析方法與常規儲層巖石存在較大差異。
  • 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
    我國的頁巖氣資源具有較大的勘探和開發潛力。頁巖儲層具有層理髮育各向異性顯著,基質(微納米孔隙)和裂縫兩類氣體儲集空間與流動通道並存,以及相當比例的氣體以吸附態賦存於納米孔隙中等特點,與常規油氣儲層存在明顯不同。這就使得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分析方法與常規儲層巖石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我國埋深超過3500 m的深層頁巖氣資源佔比約2/3,是下一步頁巖氣勘探開採的重點。
  • 蘇州納米所新型納米載藥體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納米藥物遞送體系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式將藥物分子裝載在納米材料載體上,形成藥物-載體的複合體系。它的主要優點包括:(1)能夠顯著提高靶區的藥物濃度,從而改善藥物的利用率和治療效果,並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2)提高難溶性藥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3)將藥物分子靶向遞送至特定的細胞或器官;(4)可遞送細胞難以攝取的生物大分子藥物(如核酸、蛋白質)至細胞內的活性部位。因此,新型納米載藥體系是目前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為什麼有些流體的流動速度會更快?
    與直覺相反,在液體中加入少量大的、緩慢移動的聚合物,從而形成一種「複雜液體」,會促使更快、更有效的運輸。據推測,這一現象是由於在管內壁周圍形成了一層薄層,稱為耗盡層或分裂層,其中聚合物濃度明顯低於本體溶液。然而,由於這一層的固有厚度只有幾納米厚,按照聚合物的大小順序,直接進行實驗觀察很困難,因此該領域的進展嚴重依賴於體積測量和計算機模擬。
  • 蘇州納米所研發新非對稱凝膠電解質助力無枝晶金屬鋰電池
    首先,經分子動力學(MD)模擬結果證明,PVDF分子鏈上極性單元能以離子-偶極子作用力結合電解質中的PF6-(圖1c),而Li+則在體系中表現出更高的擴散係數(圖1e)。利用聚合物這種性質,該團隊設計了獨特的膜結構用於調節電解質離子分布。
  • 為什麼有些流體的流動速度,比預期的要快?
    基礎科學研究所(IBS)軟物質和生命物質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成功地成像流經微通道聚合物溶液中的耗盡層,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其研究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依靠一種新型超解析度顯微鏡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得以以前所未有的空間  解析度觀察這一層。
  • 上海應物所研究納米尺度下離子液體相行為取得進展(組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輻射化學研究室吳國忠課題組研究受限空間內離子液體的相行為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