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納米所研發新非對稱凝膠電解質助力無枝晶金屬鋰電池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儲能網訊:具有高理論比容量、低氧化還原電位的金屬鋰負極,有望助力下一代高能量電池的實現。然而,液態電解液體系中金屬鋰負極的枝晶問題飽受詬病。枝晶生長不但能夠導致鋰的不可逆容量損失,還可能引發電池短路乃至爆炸。科學家們對枝晶生長機理進行了廣泛研究,其中得到廣泛認可的Chazalviel模型指出,枝晶成核時間受到電解質離子濃度、陰/陽離子遷移率和有效電流密度的影響。提高電解質的鋰離子遷移率,降低陰離子遷移率,將有效延長成核時間,抑制枝晶生長。

近期,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從枝晶生長機制出發,設計了一種促進鋰離子快速傳輸和均勻沉積的非對稱凝膠聚合物電解質(Asymmetric GPE)膜,用於無枝晶生長的金屬鋰電池。

首先,經分子動力學(MD)模擬結果證明,PVDF分子鏈上極性單元能以離子-偶極子作用力結合電解質中的PF6-(圖1c),而Li+則在體系中表現出更高的擴散係數(圖1e)。利用聚合物這種性質,該團隊設計了獨特的膜結構用於調節電解質離子分布。其中,佔主要部分的豎直孔道層,能夠縮短內部傳輸路徑,實現離子快速傳導;與鋰負極接觸面的納米孔層,起到重新分布和均勻化鋰離子流的作用。充電過程中,PF6-被束縛在聚合物基體上,而Li+能夠快速傳導至負極並均勻沉積,從而實現無枝晶金屬鋰電池。

這種非對稱結構的聚合物膜由冷凍鑄造結合相轉化法製得(圖2a)。將PVDF-HFP的DMSO溶液在銅板上刮膜並轉移至低溫的銅冷卻器上,利用溫度梯度下溶劑冰晶的成核與定向生長形成獨特的非對稱結構,並在非溶劑中完成固化。經SEM表徵,該膜主體部分呈平行排列的孔道結構,而底層為相對緻密的納米孔結構,上下表面相應呈現多孔和緻密的形貌。此非對稱PVDF-HFP膜經電解液(1MLiPF6inEC/DEC)活化後即得到Asymmetric GPE。與基於多孔膜的PorousGPE相比,Asymmetric GPE具有更高的孔隙率、電解液吸附率,更低的內部曲折度,以及更優秀的力學性能。

經測試,Asymmetric GPE具有與計算結果相符的高鋰離子遷移數t+(0.66),明顯優於液態電解質(0.34)。同時,獨特孔道結構的Asymmetric GPE表現出優異的離子傳輸性能。20℃下,其離子電導率為3.36 mS cm-1,接近於純液態電解質,優於PorousGPE和商用Celgard隔膜。Asymmetric GPE優秀的鋰離子傳導性能將有助於無枝晶鋰負極和高性能金屬鋰電池的實現。

研究人員對金屬鋰的沉積形貌進行表徵。Asymmetric GPE下的鋰沉積層緻密且平滑,而液態電解質下則出現眾多不均勻的鋰枝晶(圖5a-d)。同時,GPE沉積過程具有更低的成核和穩態電位,意味著優秀的沉積動力學(圖5e)。Li|Li對稱電池也印證了這一結論(圖5f)。在1mA cm-2,1mAh cm-2條件下,GPE電池循環過電位更低,穩定循環250小時以上;而液態電池循環60小時後即開始不穩定,200小時後失效。這些結果證明了Asymmetric GPE對鋰枝晶生長的有效抑制。

研究人員組裝磷酸鐵鋰(LFP)為正極的金屬鋰電池,進一步驗證了Asymmetric GPE的優異性能。首先,GPE電池具有較低的界面阻抗(圖6a),說明電極與電解質更緊密的貼合和更均勻的離子分布。30℃下,GPE電池在0.2C倍率下表現出156 mAh g-1的高放電比容量,而在0.5C,1 C和5C下也具有149, 140和101mAh g-1比容量,遠高於等量電解液的液態電池(圖6b)。在2C循環測試中,GPE電池穩定循環600圈後,平均庫倫效率達到99.5%;而液態電池循環300圈後容量便快速衰減,且平均庫倫效率只有97.9%(圖6c)。LFP|Li電池結果說明,具有快速鋰離子傳導和抑制鋰枝晶功能的Asymmetric GPE,有助於實現金屬鋰電池保持高庫倫效率和穩定循環。

以上研究成果以Asymmetric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High Lithium Ionic Conductivity for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doi.org/10.1039/D0TA01883J)。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大碩士研究生李麟閣,通訊作者為項目研究員劉美男。

文章連結

圖1.(a)不對稱結構Asymmetric GPE以及(b)離子傳輸示意圖。計算模擬(c)PF6-和(d)Li+與PVDF的徑向分布函數,(e)離子在PVDF中擴散係數。

圖2.(a)非對稱聚合物膜製備示意圖。(b-d)非對稱聚合物膜GPE實物圖。

圖3. 聚合物膜SEM圖像。(a)非對稱聚合物膜與(b)多孔膜對比樣橫截面,(c, d)平行孔道層和(e, f)納米孔層的截面與表面。

圖4.電解質離子傳輸性能表徵。(a)Asymmetric GPE鋰離子遷移數測試,(b)拉曼光譜,(c)離子電導率Arrhenius曲線與(d)離子傳輸性能。

圖5.電解質對金屬鋰沉積的影響。(a-d)Asymmetric GPE與Celgard+LE在銅箔表面沉積鋰形貌SEM圖像,(e)金屬鋰的沉積電位,(f)Li|Li對稱電池循環過電位。

圖6.Li|LFP電池測試。Asymmetric GPE與Celgard+LE的(a)電池阻抗測試,(b)倍率性能,(c)長循環性能與庫倫效率。

原標題:蘇州納米所在非對稱凝膠電解質助力無枝晶金屬鋰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基於交聯網絡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
    由於平臺標題字數限制,原標題為:基於交聯網絡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研究背景】鋰金屬電池由於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已成為最有前景的能源儲存系統之一。良好的阻燃性、熱穩定性和電化學穩定性保證了電解質應用的高安全性。採用該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的對稱鋰電池可穩定循環6800小時以上,且在1 mA cm-2的高電流密度下也顯示了良好的循環穩定性。
  • 這樣的雜交固態電解質,可以抑制鋰枝晶|NSR
    但是,常規鋰氧氣電池使用的有機電解液熱安全性較差,且無法阻擋枝晶生長,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近年來,人們嘗試使用雜交固態電解質(HSE)來提高鋰氧氣電池的離子電導率。那麼,HSE能同時抑制枝晶嗎?什麼樣的HSE才具有優異的抑制枝晶的能力呢?
  • 【科技動態】國內外水凝膠電解質超級電容最新研究進展
    >技術領域:水凝膠電解質超級電容開發單位:哥倫比亞大學,Chao Lu;Xi Chen.納米二氧化矽改性PVAPB水凝膠電解質及其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 儲能科學與技術,2020.技術突破:採用納米二氧化矽(SiO2)對原位電沉積所製備的聚乙烯醇硼酸鉀(PVAPB)水凝膠電解質(HPE)進行摻雜改性,改性後的PVAPB HPE離子電導率達到了1.59 mS/cm。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固態鈉金屬電池新突破:大連化物所研製出新型電解質
    IT之家12月7日消息 中科院 11 月 30 日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 「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可以用於高倍率、長壽命的納金屬固態電池。該種電池有著 55 mAh/g 的可逆放電容量,與主流鋰電池類似,同時具備優異的安全性能,以及遠超當前鋰電池的循環壽命表現。該種電池在 5 庫倫的大電流快充下,仍可以保持1000次循環壽命。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金屬鋰電池聚合物電解質PEO為什麼不耐氧化?
    固態電解質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能夠有效的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因此在金屬鋰電池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特別是聚合物類電解質,例如PEO,因為良好的塑性,成為一種非常具有應用前景的固態電解質。但是聚合物電解質通常在高電壓的正極一側穩定性較差,發生氧化分解,引起電池的性能急劇衰降。
  • 又薄又柔的固態電解質,讓全固態鋰電池飛起來!
    鋰離子電池是當今電池世界的霸主,隨著對能量密度越來越高的要求,採用金屬鋰負極成為大勢所趨,而金屬鋰負極進一步增加了電池安全風險。解決電池安全性能的重要任務,就這樣落到了全固態鋰電池的肩上。為了獲得與基於液體電解質的鋰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固體電解質需要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力學強度好、不可燃、化學穩定性等特性。
  • 有機聚合物填料推動PEO基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工作溫度降至 35 °C | JMCA
    近三十年來,鋰金屬電池技術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液體電解液使用所產生的安全隱患如鋰枝晶生長、電解液燃燒起火等一直難以克服,成為鋰金屬電池應用的關鍵瓶頸。使用固態電解質取代傳統有機電解液是削弱鋰枝晶生長、構築安全固態鋰電池體系的重要選擇。固態電解質從材料選擇角度可分為兩類:無機固態電解質以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兩者相比,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具有更好的電極界面兼容性、成膜性以及熔鹽能力,且製備工藝和成本要顯著低於無機固態電解質,因而長期以來一直是固態電解質研究的熱點。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AFM》,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金屬鋰負極面臨挑戰:電化學形成的固態電解質中間相(SEI)的脆性與疏鬆性,使金屬鋰發生不均勻沉積與溶解,最終形成枝晶;體積膨脹引起的電極結構變形和粉化。這些問題並非相互獨立,而是內在關聯的。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教授張躍鋼與研究員藺洪振團隊,從表面功能化角度出發,在金屬鋰表面製備出有序結構的有機/無機SEI層,並選用原位和頻振動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
  • 固態鋰電池研發願景和策略
    本文作者根據對目前液態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金屬鋰電池的科學與技術研發現狀的理解,小結了固態鋰電池目前仍需要解決的主要科學與技術問題,並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從規模製造的角度,比較了四種含有不同形式固體電解質材料電池的特點,預測了固態鋰電池的技術路線和實現時間。最後列舉了日本、美國、中國政府最近提出的未來可充放電池中長期發展技術目標,分析了固態鋰電池實現這些技術指標的可能性並預測了時間節點。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Akira Yoshino教授,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發展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鋰金屬負極的復興和固態電解質的興起推進了固態鋰電池的崛起和迅速發展。固態鋰電池既可以大幅度提升電池的服役安全性,又有望使得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化學儲能技術。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Akira Yoshino教授,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發展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鋰金屬負極的復興和固態電解質的興起推進了固態鋰電池的崛起和迅速發展。固態鋰電池既可以大幅度提升電池的服役安全性,又有望使得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化學儲能技術。
  • 鋰電池新型材料有哪些?
    不斷提升鋰電池綜合性能是鋰電池發展的唯一方向,而要提升鋰電池性能的主要方法就是對鋰電池材料的不斷研發和創新,下面介紹關於可以提升鋰電池性能的新型材料基本情況。2、鋰電池新型材料之層狀氧化物據行業媒體報導資料國內研究人員在層狀金屬氧化物領域的研究取得進展,研究人員發現在層狀氧化物中氧的擴散遠比人們想像中的容易,氧離子在電池循環過程中的擴散流失導致材料內部形成了大量的納米尺寸氣泡,同時引發材料晶體結構的相變,成果已發布於《自然·納米技術》。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與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合作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
    然而,傳統的有機液體電解液在高溫下極易揮發且存在燃燒的重大安全隱患,而且液體電解液和鋰金屬之間易於發生副反應,造成鋰枝晶的生長,降低了電池的庫倫效率,因此很難和鋰金屬搭配使用。該複合電解質由改性納米SiO2和升級的凝膠電解質兩部分構成,改性的SiO2顆粒和凝膠電解質具有更好的親和性,升級後的半固態凝膠電解質避免了電解液揮發、洩漏帶來的安全問題,極大提高了電解質的安全性能,並且SiO2和凝膠電解質間的協同作用使該複合凝膠電解質對鋰金屬化學穩定性良好,能夠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基於上述複合凝膠電解質策略的鋰金屬固態電池的循環性能和庫倫效率都顯著提高。
  • 蘇州納米所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躍鋼與藺洪振團隊分別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製備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選用原位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鑑於此,該研究提出多種「吸附+催化」的策略,綜合解決鋰硫電池的關鍵問題,用一步法合成高活性的氧缺陷金屬氧化物(ODMO)納米糰簇催化劑,實驗和理論模擬結果證實,氧缺陷活性位點可顯著加快多硫化物中S-S鍵的斷裂與生成,使電池的容量減率低至0.055%,滿足快速充電/放電以及長期穩定的性能要求(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12, 12727
  • 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AEM:研製出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優異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Materials Today Nano:生物質納米材料助力高安全金屬鋰電池
    但是鋰金屬電池存在固態電解質界面(SEI)不穩定以及負極鋰枝晶生長等瓶頸。為了拓展金屬鋰負極應用,科學家們不斷探索電解液修飾、人工保護層、隔膜改性、準固態電解質及固態電解質、結構負極等策略來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和提高SEI穩定性。與合成材料相比,天然生物質材料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豐富的極性官能團、結構的多樣性、以及可再生和生物降解性等多重優勢,近年來在金屬鋰負極保護方面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 軟固體電解質材料可有效抑制鋰電池陽極上的枝晶生長
    通過將鋰電池陽極中的石墨材料換成純鋰金屬,其有望在能量密度和充電速度上實現新的突破。此外由軟質和固態材料製成的新型電解質,能夠有效抑制對電池性能造成嚴重損害的枝晶的生長。表面平滑的電池陽極 X 光圖像(來自:Berkeley Lab)由於具有出色的能量密度,鋰金屬在能源界被寄予了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