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固體電解質材料可有效抑制鋰電池陽極上的枝晶生長

2020-12-04 cnBeta

外媒報導稱,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已經研製出了一種新型電解質,有望極大地提升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通過將鋰電池陽極中的石墨材料換成純鋰金屬,其有望在能量密度和充電速度上實現新的突破。此外由軟質和固態材料製成的新型電解質,能夠有效抑制對電池性能造成嚴重損害的枝晶的生長。

表面平滑的電池陽極 X 光圖像(來自:Berkeley Lab)

由於具有出色的能量密度,鋰金屬在能源界被寄予了厚望。通過持續的改善,純鋰金屬電極有望讓電池容量提升至當前的 10 倍,且極大地縮減充電所需耗費的時間。

不過橫亙在科學家們面前的最大障礙,就是可能嚴重損害電池性能的枝晶。在電池在充放電時,石墨陽極上會形成這種惱人的結構,並最終導致鋰電池的斷路失效故障甚至起火。

許多電池研究項目,都將重點放在了如何抑制這些枝晶的生長上。不過最近,我們已經見到了一些有希望的解決方案。這些措施包括將保護層摻入陽極以防止枝晶生長,或使用碳納米管支架來達到相同的效果,甚至將膠帶引入混合物中。

研究配圖(來自:Nature Materials)

好消息是,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已經在新型軟固體電解質上得出了新的答案。

據悉,電解質旨在促進離子在電池兩極之間來回運動。不過在鋰金屬電池上,研究團隊選用了柔軟多孔的聚合物材料,並在微孔中填充納米陶瓷顆粒。

通過 X 射線成像技術展開長達 16 小時的觀測,實驗室測試表明,這種軟、固結合的電解質方案具有很大的優勢。在整個測試期間,電極表面都保持得相當平滑。在另一項未使用所謂 PIM 複合電解質材料的對照組中,研究人員在早期就觀察到了枝晶生長的跡象。展望未來,其希望新技術有助於極大地提升電動交通工具的電池密度。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近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

原標題為《Universal chemomechanical design rules for solid-ion conductors to prevent dendrite formation i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用液態晶體當電池電解質 可讓電池更安全、更持久
    蓋世汽車訊在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過程中,枝晶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副產品。此類微小的沉澱物會在電池的陽極和陰極之間產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堆積,最終縮短電池的壽命,更可怕的是,可能會導致電池起火。因此,為了尋求更安全、更持久的電池,尤其是用於電動汽車、卡車和飛機的電池,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抑制枝晶形成的方法。
  • 美國科學家用液態晶體當電池電解質 可讓電池更安全、更持久_科技...
    ,並採用鋰金屬陽極,從而抑制枝晶生長。液態晶體是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與傳統液體和固態不同的特性,而能夠抑制枝晶是因為液態晶體的分子傾向於排列得十分有序。  該研究團隊還提出選擇液態晶體作為電池電解質的各種設計標準,而此類電解質能夠讓鋰金屬電池運轉良好。
  • 鋰離子電池鋰枝晶生長:影響因素和抑制方法
    但鋰金屬在循環過程中的枝晶生長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因此,平穩鋰的沉積、抑制鋰的枝晶生長是可充電鋰金屬電池研究的關鍵問題。 鋰在平面集流體上的沉積被認為是無主體的沉積,因此有學者認為鋰離子提供沉積主體,可以有效抑制枝晶生長。目前在鋰金屬負極的研究中也提出各種具有三維多孔結構的沉積主體,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是一種有效抑制枝晶生長的策略。
  • 中國學者提出抑制鋰枝晶生長新辦法,提高鋰電池壽命和安全性
    從科學層面而言,鋰電池爆炸的原因通常是電極表面鋰沉積不均勻導致「枝晶」(dendrites)生長,使得電池的充放電效率降低,甚至電池內部出現短路,從而引發電池故障或安全隱患。科學家們都在試圖找到解決方案。日前,中國學者提出採用一種微球(microspheres)結構捕獲鋰,來限制鋰沉積和抑制枝晶生長(dendrite growth)。
  • 研究發現添加鉀離子可防止金屬鋰電池枝晶的形成
    雖然現在也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金屬鋰電池,具有輕質、長效和低成本的特性,但也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其商業化。一個主要的問題是,鋰金屬陽極在電池使用過程中,極易生長出樹枝狀的微結構,也就是枝晶,這些微結構會導致短路、起火甚至爆炸。
  • 這樣的雜交固態電解質,可以抑制鋰枝晶|NSR
    但是,常規鋰氧氣電池使用的有機電解液熱安全性較差,且無法阻擋枝晶生長,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近年來,人們嘗試使用雜交固態電解質(HSE)來提高鋰氧氣電池的離子電導率。那麼,HSE能同時抑制枝晶嗎?什麼樣的HSE才具有優異的抑制枝晶的能力呢?
  • 蘇州納米所研發新非對稱凝膠電解質助力無枝晶金屬鋰電池
    然而,液態電解液體系中金屬鋰負極的枝晶問題飽受詬病。枝晶生長不但能夠導致鋰的不可逆容量損失,還可能引發電池短路乃至爆炸。科學家們對枝晶生長機理進行了廣泛研究,其中得到廣泛認可的Chazalviel模型指出,枝晶成核時間受到電解質離子濃度、陰/陽離子遷移率和有效電流密度的影響。提高電解質的鋰離子遷移率,降低陰離子遷移率,將有效延長成核時間,抑制枝晶生長。
  • 天津大學羅加嚴教授綜述:鋰枝晶的抑制、誘導與消除
    首先,通過施加外部機械阻力是抑制枝晶生長的最簡單方法。在LMBs電池中經常使用具有高比表面積、柔性和機械強度的二維(2D)材料,其在小電流密度、小循環容量的情況下,該方法十分有效。然而,鋰枝晶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電流密度和沉積容量的增加,抑制策略則有失效的可能。進一步研究如何調節枝晶的形成和生長。枝晶調節意味著允許枝晶的形成和生長,但可均勻轉化為光滑形貌的鋰。
  • 美國發現鹼金屬添加劑可阻止鋰枝晶 可製成更安全的低成本鋰電池
    蓋世汽車訊 電動汽車(EV)對於實現可持續性節能未來至關重要,但是此類車輛的局限性之一是缺乏持久、高能量密度的電池,以減少長途旅行中的燃料需求。與此同時,在停電或電網出現故障時,家庭生活中也遇到了這一挑戰,目前市場上沒有小型高效的電池,能夠在家庭沒有電的情況下,為家庭供電一個多晚上。
  • 《JPS》探索全固態鈉電池枝晶生長機制
    但是,金屬負極與電解質的反應性和多次循環後的枝晶生長問題是阻礙高能量密度Li/Na金屬電池發展的重要因素。一直以來,固態電解質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剪切模量從而抑制枝晶生長,但仍有報導稱,Li枝晶仍可穿透固態電解質導致電池性能急劇下降。枝晶生長的物理機制如何?ASSLBs和ASSNBs的枝晶生長物化機制是否一致?這些問題還有待解決。
  • 【凱福真空·技術】利用電池內部自熱效應可消除鋰電池陽極樹突堆積
    鋰金屬陽極電池的能量密度遠遠高於石墨陽極的鋰離子電池,但也因為產生嚴重的枝晶問題遲遲無法將之大規模商業化。不過科學家現在發現,如果在高電流密度下循環充放電增強電池自熱效應,此舉竟然可以「治癒」鋰電池的樹突結構。可充電鋰離子電池是消費型電子產品主要應用的電池,並日益成為電動汽車、電網儲能應用的首選電池,其正極(陰極)為鋰金屬氧化物,負極(陽極)則是石墨。
  • 效能更強的鋰電池陽極材料來自洋菇?
    ,產業界也不斷尋求新的材料以開發效能更強、壽命更長的鋰電池,其中許多努力都放在陽極材料上,目前主流鋰電池的陽極材料為石墨或多孔碳黑原料,不過材料科學家正不斷尋找新的材料來源,包括從廢棄輪胎製造成的多孔碳黑材料,或是把腦筋動到裝箱的發泡填充物上,而比起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鮑恩工程學院(BournsCollege of Engineering)研究團隊最新的方向,輪胎與發泡填充物都還不算稀奇,研究團隊這次找上的是
  • 史丹佛推出全新液態電解質,鋰陽極電池終於有機會成真
    但這一篇是在現有的鋰電池上進行優化,以老邪淺薄的知識,覺得挺靠譜。鋰離子電池之所以能順利運作,負責在陽極與陰極之間傳遞鋰離子的電解質功不可沒,但同時電解質也是電池的致命弱點,傳統的碳酸鹽電解質具備易燃燒缺點,在電池安全性埋下隱形炸彈,而最近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發出的全新電解質或許能解決這問題,還有助鋰陽極電池發展。
  • 新型電極材料可讓鋰電池可承受五倍的安全充電電流
    該校工程學院的科學家們,將研究重點放在了電池架構的改良上。據悉,傳統鋰電池中的鋰離子會在充放電過程中於兩極之間來回移動,其中陽極材料通常由石墨和銅的混合物製成。由於鋰離子分布不均勻,這些樹狀結構會堆積在陽極表面。隨著枝晶的生長,它們可能刺破電芯,導致電池快速失去能量、甚至短路起火好消息是,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了超輕且高導電性的碳納米管解決方案。其設計與 2018 年的另一項研究相仿,即採用碳納米管薄膜來抑制枝晶的生長。
  • 鋰金屬陽極的新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
    感興趣的領域是一種新型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系統,該系統具有抑制鋰金屬陽極電池中枝晶生長的潛力,並最終縮短了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上市時間。根據SK Innovation的說法,當前的鋰離子技術「不可能克服800 Wh / L的能量密度」,並且要更高-像1,000 Wh / L那樣,鋰金屬陽極與固態電解質結合起來「有希望的解決方案」。「儘管有這些優點,但要實現全固態鋰金屬電池還需要克服一些技術障礙。一個關鍵的障礙是枝晶生長,細小的針狀突起會給電池造成問題。
  • 新型自組裝化學層可防止鋰金屬電池因枝晶生長而失效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表示,其開發的一種將鋰金屬摻入陽極的技術,有望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全新的水平。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藉助「自組裝層」來解決困擾研究人員已久的一個問題 —— 幫助鋰金屬電池保持正常的工作。此外通過將銅和石墨換成純鋰陽極,不僅能夠催生 10 被容量的電池、還可極大地改善充電速度。
  • 半液態金屬陽極,下一代電池的新範式
    phys.org網站6月12日報導,最新一期的《焦耳》雜誌發文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半液態鋰金屬陽極,這種陽極設計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的新範式。使用新型半液態電極的鋰電池或可具備更高的容量,並且比傳統鋰電池更安全。鋰電池是現代電子產品中最常見的可充電電池之一。
  • Li-O2電池/AM/Xinbo Zhang:原位設計的梯度Li+同時捕獲和擴散的陽極保護層可實現長壽命鋰氧電池
    然而,鋰金屬陽極固有的不可控枝晶生長和嚴重的腐蝕限制使其快速退化,阻礙了鋰電池的實際應用。3 因此,這種精心設計的保護層使鋰金屬陽極在乙醚基和碳酸鹽酯基電解質中都具有無枝晶的電鍍/剝離和防腐蝕性能。,從而解決了鋰電池中鋰陽極的長時間枝晶生長和腐蝕問題,並提高了電化學性能。
  • 《自然》子刊:新納米結構電池陽極問世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大增
    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OSU)工程學院、中佛羅裡達大學和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新型納米結構合金的電池陽極,這可能會徹底改變儲能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方式。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上。一般來說,鋰電池的結構主要包括包括由不同材料製成的陽極和陰極,隔板和電解質。電解質是一種允許電荷流動的化學介質。在鋰離子電池中,電荷是通過鋰離子攜帶的,因為它們在放電過程中通過電解質從陽極移動到陰極,在充電過程中又返回。鋰電池中的電解質通常溶解在有機溶劑中,這些溶劑易燃,在高工作電壓下會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