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福真空·技術】利用電池內部自熱效應可消除鋰電池陽極樹突堆積

2021-03-01 動力電池網

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現在便找到一種利用電池內部熱能來將枝晶擴散成光滑層的方法,或者如研究領導者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Nikhil Koratkar所述,枝晶可以透過電池自熱效應「就地修復」。

鋰金屬陽極電池的能量密度遠遠高於石墨陽極的鋰離子電池,但也因為產生嚴重的枝晶問題遲遲無法將之大規模商業化。不過科學家現在發現,如果在高電流密度下循環充放電增強電池自熱效應,此舉竟然可以「治癒」鋰電池的樹突結構。

可充電鋰離子電池是消費型電子產品主要應用的電池,並日益成為電動汽車、電網儲能應用的首選電池,其正極(陰極)為鋰金屬氧化物,負極(陽極)則是石墨。但科學家並沒有放棄能量密度更高的鋰金屬電池,孜孜不倦地試圖為更強大的鋰金屬電池尋找出路。

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現在便找到一種利用電池內部熱能來將枝晶擴散成光滑層的方法,或者如研究領導者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Nikhil Koratkar所述,枝晶可以透過電池自熱效應「就地修復」,論文已發布在《科學》期刊。

我們知道電池基本由陰極、陽極、電解液、隔離膜組成,其中隔離膜位於兩電極之間以防止彼此接觸使電池短路,此外隔離膜吸滿電解質的孔隙是離子(帶電原子)穿梭於電極之間的通道,隔離膜吸收越多電解質,離子傳導率越高。

電池放電時,陽極上帶正電的鋰離子傳輸到陰極產生電力;電池充電時,鋰離子從陰極流回陽極,而以鋰金屬作為陽極的電池在反覆充放電過程中,陽極表面容易因為鋰沉積不均勻而形成枝晶,這些棘手的堆積物最終會穿透隔離膜接觸到陰極,導致電池短路,引發爆炸火災風險。

以石墨為陽極則避免了鋰枝晶問題,是目前最好的電池選擇,但很快地,它們可能也不能再跟上儲存容量需求。為了讓鋰金屬電池發揚光大,研究人員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利用電池的內部電阻加熱來消除枝晶堆積。

電阻加熱(也稱為焦耳加熱)是一種金屬材料抵抗電流並因此產生熱量的過程,這種「自熱」效應可以通過充放電過程發生。於是研究人員透過增加電池的電流密度來增強自熱效應,發現這過程可以讓枝晶均勻平滑擴散,達到「治癒」的效果,在鋰硫電池實驗中也有相同結果。

所以,當電池不使用的時候,就可以透過循環高速率充放電幾個周期,來達到電池「自愈」療效。研究聽起來似乎極有前景,增壓充電就可以使電池恢復活力,阻止樹突引起的短路,保證電池更安全又擁有高能量密度,但這是否能阻止電池容量快速衰減?也許需要團隊進一步研究。

來源:科技新報

相關焦點

  • 美國研發防止鋰電池發熱爆炸新技術 且提升充電速度
    蓋世汽車訊 汽車、手機電池經常會發熱,有時還會起火。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類事件背後的罪魁禍首都可以追溯至鋰電池。儘管鋰電池可持續提供電流,讓設備一直有動力,但鋰電池內部也會經常短路,導致設備升溫。
  • 利用晶片技術,矽晶圓鋰電池有望解決「炸機」問題
    該公司的第一個項目是,研究是否能用矽代替石墨做可充電鋰電池的陽極材料。acRednc2012年,該公司已開始生產比傳統鋰電池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並在英特爾、高通和普拉斯半導體的戰略投資下,開始開發低成本、大批量的生產系統。
  • 為什麼鋰電池會爆炸著火?防止鋰電池著火的辦法
    例如,當鋰電池發生內部或者外部短路後,其內部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熱量,溫度極劇升高,導致熱量失控。然後,這種易燃性的電解液會被點燃,最終導致電池起火或者爆炸。鋰離子電池通常含有一個金屬線圈和易燃的鋰離子液體。微小的金屬碎片漂浮在液體之中。
  • 未來電動汽車會用上超長續航電池開發氮化鐵納米塗層延長電池壽命
    該團隊專注於固體陶瓷電解質,與鋰離子電池中傳統的易燃電解質相比,這些電解質在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顯示出優勢。可充電固態鋰電池是下一代儲能電池的候選產品。隨著我們越來越依賴這種新能源,從可攜式設備到電動汽車,改善儲能和提高電池壽命,同時確保安全運行,這一重大挑戰變得越來越重要。
  • 美國研發可在零下10攝氏度工作的鋰金屬電池
    鋰電池,或者說鋰金屬電池都採用鋰金屬為陽極。在過去幾十年中,可充電的鋰電池被廣泛採用,用於給玩具、可攜式消費設備和電動汽車等各種電子設備供電。(圖片來源: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但是,此類電池通常在室溫下才能實現可靠性能,當溫度低於零下10攝氏度時,其能源效率、功率和循環壽命就會顯著下降。在低溫下不能很好工作是此類電池的一大缺點,極大地限制其用於特別寒冷的氣候地區。造成這一缺點的主要原因在於,在溫度低於零下10攝氏度時,固體電解質間相(SEI)會變得不穩定,導致電池陽極在鋰電鍍時出現樹突。
  • 2017年鋰電池的突破性技術匯總
    然而東芝也並不是首家在快速充電技術領域中掀起波瀾的電子巨頭,今年11月,三星三星高級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報導推出了他們所說的石墨球技術。通過一種類似於爆米花的神奇材料作為陽極,在鋰離子電池中,為陰極提供保護層,通過這項技術,該研發小組稱已經能夠控制電池內發生有害的副反應,創造更多的電流傳輸通道。
  • 廢舊輪胎可回收再生炭黑陽極材料的鋰電池
    廢舊輪胎可以回收再生電池,感覺這兩樣東西有點兒挨不著,不過在RSC Advances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有關電化學的專業論文就顯示了廢舊輪胎回收再生電池陽極材料的可能性。
  • 特斯拉的「秘密武器」無陽極鋰電池,可為飛機提供動力
    提起電動車自然要想到的就是特斯拉,這個特立獨行的公司此前一直在使用松下的鋰電池,而為了擺脫對松下的長期依賴,特斯拉很久之前就開始研發新的動力技術,由鋰電池大師Jeff Dahn領軍的特斯拉加拿大電池團隊,透露了一個相當讓人期待的研究進展:無陽極鋰電池在能量密度上的突破,連電動飛機也可以使用。
  • 半液態金屬陽極,下一代電池的新範式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包含鋰微粒的雙導電聚合物/碳複合基質,可用於下一代電池的電極材料。phys.org網站6月12日報導,最新一期的《焦耳》雜誌發文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半液態鋰金屬陽極,這種陽極設計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的新範式。使用新型半液態電極的鋰電池或可具備更高的容量,並且比傳統鋰電池更安全。鋰電池是現代電子產品中最常見的可充電電池之一。
  • 通往持久鋰電池的途徑
    幾乎每個人都忍受了手機沒電的挫折,儘管電動汽車越來越受歡迎,在電池沒電之前,它們仍然受到行駛距離的限制。事實上,電池的能量密度-它們以給定的質量或體積包裝多少能量-一直是消費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挑戰。加州理工學院的新進展可能會大大有助於改善現狀。朱莉婭 · R實驗室的研究人員。
  • 改善新一代鋰金屬電池性能的新技術
    哥倫比亞大學開發了一種防止枝晶生長的技術,其是鋰金屬陽極(負極)的主要課題。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全固態鋰電池等新一代鋰電池有望作為輕量、持久且低成本的儲能設備,為電池行業帶來革新。為實現這些電池的商業化,枝晶在鋰金屬陽極上的生長是必須解決的課題之一。精細結構的枝晶在電池運行時形成,會引起短路,從而造成起火或爆炸,極具危險性。
  • 矽納米粒子可助鋰電池一臂之力,電池容量有望增10倍
    通常智能型手機的電量會在一天之內用罄、電動車續航裡程則平均不到 500 公裡,目前電池容量著實不高,但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有望改變這一現狀,該團隊在鋰離子電池陽極添入矽奈米粒子,成功研發出電池容量超過 10 倍的矽-鋰電池。
  • 新型電極材料可讓鋰電池可承受五倍的安全充電電流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Texas A&M)的一支研究團隊,想到了將碳納米管摻入鋰金屬電池的電極中,以實現更高、更安全的充電。該校工程學院的科學家們,將研究重點放在了電池架構的改良上。據悉,傳統鋰電池中的鋰離子會在充放電過程中於兩極之間來回移動,其中陽極材料通常由石墨和銅的混合物製成。
  • 新型電極可增加鋰電池壽命
    新型電極可增加鋰電池壽命 佚名 發表於 2016-04-13 14:00:00   生活中有沒有一瞬間,你覺得科技落後的要命?!
  • TOF-SIMS 電鏡質譜聯用技術助力Li離子電池新型陽極材料研究 !丨...
    ,高能量密度電池成為電池發展的主旋律。元素Li由於重量輕、電化學勢能低且具有高理論能量密度,而被認為是鋰電池的理想陽極材料。並且,使用新型CC / Li團簇複合材料作為陽極的電池,性能相比常用的電極提升了57.2%,且沒有觀察到容量波動,放電效率與石墨陽極一樣好
  • 關注|新型鋰電池充電速度更快,降低設備爆炸風險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手機電池發熱、爆裂、起火,這類事件背後的罪魁禍首可以追溯到鋰電池。儘管鋰電池能提供持久的電流,但它也會內部短路,使設備發熱。手機電池經常發熱,有時可能會爆裂起火。
  • 日本確定鋰離子電池樹突形成時間 有助於製成不起火電池
    導讀:電池起火頻發可能與樹突有關,因此了解樹突何時形成對於保證電池安全非常重要。 鋰離子電池是非常常見的可充電電池,功能多樣,且可應用於手機、汽車等各種電子設備中。不過,它也有缺點,與鋰離子電池有關的起火事件頻發,也引起人們對其是否具有安全性產生擔憂。
  • 【凱福真空·技術】新款三氟化鐵陰極材料 有望使鋰電池能量密度翻三倍
    據外媒報導,美國馬裡蘭大學、美國能源部國立布魯克哈文實驗室及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研發了新款陰極材料—經過改動設計的三氟化鐵,該材質或將使鋰離子電池電極的能量密度翻三倍
  • 效能更強的鋰電池陽極材料來自洋菇?
    ,產業界也不斷尋求新的材料以開發效能更強、壽命更長的鋰電池,其中許多努力都放在陽極材料上,目前主流鋰電池的陽極材料為石墨或多孔碳黑原料,不過材料科學家正不斷尋找新的材料來源,包括從廢棄輪胎製造成的多孔碳黑材料,或是把腦筋動到裝箱的發泡填充物上,而比起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鮑恩工程學院(BournsCollege of Engineering)研究團隊最新的方向,輪胎與發泡填充物都還不算稀奇,研究團隊這次找上的是
  • 固態電池技術:哪些接近商業化,還需要多少年?
    其結果是,Wildcat不僅了解所有頂尖電池化學組成的深層技術細節,而且對被認為下一代技術的商業化時間線表示有更多期待。 在過去十年中,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Wildcat一直都很忙碌。Wildcat最近完成了一筆超過2千萬美金的新一輪投資,在新的設備廠升級實驗室,聘請頂尖電池專家,開始R&D平臺認證,並將其內部項目擴展到固態電池技術的關鍵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