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鋰電池聚合物電解質PEO為什麼不耐氧化?

2020-12-04 新能源Leader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並且具有優異的電子導電性,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負極再反覆的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嚴重的金屬鋰枝晶生長的問題,這不但會造成電池庫倫效率降低,在極端的情況下過度生長的金屬鋰枝晶還會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導致嚴重的安全問題。

固態電解質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能夠有效的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因此在金屬鋰電池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特別是聚合物類電解質,例如PEO,因為良好的塑性,成為一種非常具有應用前景的固態電解質。但是聚合物電解質通常在高電壓的正極一側穩定性較差,發生氧化分解,引起電池的性能急劇衰降。

近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Xiaofei Yang(第一作者)和Chandra Veer Singh(通訊作者)、Xueliang Sun(通訊作者)等人對PEO電解質高電壓下的分解機理進行了研究,分析表明PEO分子鏈中的-OH官能團是導致PEO高電壓分解的主要因素,通過將-OH官能團替換為-OCH3,可以將PEO的穩定電位提高到4.3V,並能夠改善PEO電解質在金屬鋰負極表面的穩定性。

我們都知道在PEO的分子鏈中存在-C-O-C-鍵和-OH兩種官能團,究竟是哪種官能團引起了PEO在高電壓下分解呢?為了回答這一問題,作者採用了兩種聚合物:PEG(分子結構如下圖a所示)和PEGDMA(分子結構如下圖b所示),從下圖可以看到兩種分子具有與PEO類似的骨架結構,其中PEG分子結構與PEO非常接近,還具有與PEO類似的-OH官能團,因此具有與PEO類似的電化學性能。而PEGDME分子鏈中則將-OH官能團替換為-OCH3官能團。由於這兩種分子的結構特點,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它們分析究竟是PEO骨架結構中的-C-O-C-鍵,還是-OH官能團引起了PEO在高電壓下的分解。

軟包電池的製備過程如下圖c所示,首先將PEG/PEGDMA加熱融化,將LiTFSI/LiFSI鋰鹽溶解在其中,這其中LiTFSI能夠降低PEGDMA的結晶度,提升聚合物電解質的電導率,而LiFSI則能夠在金屬Li負極表面形成LiF含量較高的SEI膜,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將上述的融化聚合物電解質浸入到Celegard 3501隔膜上,整個過程大概耗時5-10s,因此比較容易實現產業化。

採用PEGDMA聚合物電解質製備的Li/LFP軟包電池(0.53mAh/cm2)在循環210次後容量保持率為97%,Li/NCM523軟包電池(0.47mAh/cm2)在循環110次後容量保持率為90%,均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

從下圖的線性掃描結果可以看到,PEGDMA的分解電壓提升到了4.3V,而PEG的分解電位僅為4.05V,這表明-OCH3官能團相比於-OH官能團穩定性更好。不僅如此,研究顯示-OCH3替換掉活性更高的-OH官能團後,在金屬鋰負極一側的穩定性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下圖a為採用PEGDMA和PEG兩種聚合物電解質的Li/Li對稱扣式電池的循環曲線(LiTSFI/LiFSI=4),從圖中可以看到採用PEG聚合物電解質在循環300h後,極化電壓就較超過了0.8V,而PEGDMA電解質則可以穩定的循環超過2500h,由於兩種電解質採用了相同的鋰鹽設計,因此這也表明PEGDMA分子中的-OCH3官能團,要比PEG中的-OH官能團在金屬鋰表面的穩定性更好。

為了進一步驗證-OH官能團是造成PEG在金屬Li表面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作者採用兩種不同分子量的PEG進行了測試,從下圖可以看到分子量較小的PEG400在循環了3次後,極化電位就達到了5V,而分子量較高的PEG20000則可以穩定的循環超過300次,這主要是因為高分子量的PEG上的-OH官能團相對也會更少一些。而如果我們將PEG分子鏈上的-OH官能團替換為-OCO(CH2)16CH3則能夠將Li/Li對稱式電池的穩定循環次數提升至500次以上,這些實驗數據都表明PEG分子鏈中的-OH是造成PEG在金屬Li表面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上述的實驗表明採用-OCH3官能團替換-OH官能團能夠有效的提升PEG聚合物電解質在金屬鋰表面的穩定性。為了進一步驗證-OCH3官能團對於PEG抗氧化性上的作用,作者採用NCM523材料作為正極進行了試驗。Li/NCM523電池分別在4.3V和4.5V兩個電壓下進行循環,從下圖a中能夠看到PEGDMA呈現出了最好的循環性能,在2.5-4.3V範圍內循環100次,NCM523材料比容量從150mAh/g下降到121mAh/g,容量保持率約為80%。進一步把充電截止電壓提升至4.5V,經過100次循環,NCM523材料的比容量從167mAh/g,降低到97mAh/g,容量保持率約為59%,而PEG聚合物電解質的電池即便是在4.3V截止電壓下也發生了快速衰降,100次循環後NCM523材料的容量從130mAh/g下降到了19mAh/g,這主要是因為PEG聚合物電解質在負極和正極的穩定性都比較差,因此在循環的過程中發生了較多的分解。

為了分析-OCH3為什麼能夠在金屬鋰負極表面和高電壓正極表面呈現出良好的穩定性,作者採用密度函數理論進行了計算。作者分析了分子鏈上Top、Bridge和parrallel三個點位與金屬鋰的(100)面的吸附能,從下圖可以看到PEGDMA與金屬鋰負極之間的吸附能更強,因此表明PEGDMA與金屬鋰之間界面更加穩定,潤溼性更好,能夠更好的促進Li+的傳導。

為了驗證PEGDMA聚合物電解質在實際使用中的效果,作者製作了軟包結構電池,電池採用了LFP作為正極,面密度為3.3mg/cm2,從下圖a和b可以看到,該電池表現出了非常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在0.1C倍率下循環100次後,LFP材料的比容量仍然可以達到158.3mAh/g,容量保持率達到98%,在0.33C倍率下循環210次後,LFP材料的容量仍然可以達到155.1mAh/g,容量保持率達到97%,在整個的循環過程中電壓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為了驗證PEGDMA在高電壓下的穩定性,作者採用扣式電池組裝了Li/NCM523電池,在2.5-4.2V的範圍內進行測試,其中NCM523電極的面密度為3.5mg/cm2,在開始循環時NCM523材料的容量為135mAh/g,在經過100次循環後仍然可達120mAh/g,容量保持率約為90%,同時材料的電壓曲線也沒有出現顯著的衰降。

Xiaofei Yang的研究表明導致PEO聚合電解質在高電壓下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在於其分子鏈上的-OH官能團,而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C-O-C鍵,通過將PEO分子鏈上的-OH官能團替換為-OCH3官能團可以有效的PEO材料在高電壓下的循環穩定性。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Determining the Limiting Factor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Window for PEO-bas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Main chain or terminal –OH group? 2 | J. Name., 2012, 00, 1-3Xiaofei Yang, Ming Jiang,b Xuejie Gao, Danni Bao, Qian Sun, Nathaniel Holmes, Hui Duan, Sankha Mukherjee, Keegan Adair, Changtai Zhao, Jianwen Liang, Weihan Li, Junjie Li, Yang Liu, Huan Huang, Li Zhang, Shigang Lu, Qingwen Lua, Ruying Li, Chandra Veer Singh and Xueliang Sun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有機聚合物填料推動PEO基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工作溫度降至 35 °C | JMCA
    使用固態電解質取代傳統有機電解液是削弱鋰枝晶生長、構築安全固態鋰電池體系的重要選擇。固態電解質從材料選擇角度可分為兩類:無機固態電解質以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兩者相比,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具有更好的電極界面兼容性、成膜性以及熔鹽能力,且製備工藝和成本要顯著低於無機固態電解質,因而長期以來一直是固態電解質研究的熱點。
  • 上海科技大學在全固態鋰電池固體聚合物電解質研究中取得突破
    隨著電動汽車以及各種電子產品對於高能量密度的安全儲能設備的需求不斷增長,全固態鋰電池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系統由於使用了易燃的有機電解液,其安全性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固態電解質憑藉其固有的熱穩定性以及兼容高能量密度鋰金屬負極的特性,被認為有希望取代傳統的液態電解液。
  • 基於交聯網絡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
    由於平臺標題字數限制,原標題為:基於交聯網絡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研究背景】鋰金屬電池由於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已成為最有前景的能源儲存系統之一。然而現有的碳酸酯基電解液與鋰金屬電極之間的副反應會形成不穩定的固態電解質界面膜(SEI),導致鋰枝晶的不可控生長,同時電解液易燃、易揮發、容易洩露的缺陷給電池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採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可有效抑制鋰枝晶的生長,而其較低的離子電導率限制了其在室溫下的應用。將室溫離子液體與聚合物複合製備得到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可在保持高安全性的同時,顯著提高聚合物電解質的室溫離子電導率。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負極的復興和固態電解質的興起推進了固態鋰電池的崛起和迅速發展。固態鋰電池既可以大幅度提升電池的服役安全性,又有望使得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化學儲能技術。但是單一的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常受困於室溫下較低的離子電導率,不夠理想的電化學穩定性和較差界面兼容性等問題,導致所構築的固態電池體系在容量表達、循環穩定性以及複雜服役環境中的表現並不理想。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負極的復興和固態電解質的興起推進了固態鋰電池的崛起和迅速發展。固態鋰電池既可以大幅度提升電池的服役安全性,又有望使得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化學儲能技術。但是單一的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常受困於室溫下較低的離子電導率,不夠理想的電化學穩定性和較差界面兼容性等問題,導致所構築的固態電池體系在容量表達、循環穩定性以及複雜服役環境中的表現並不理想。
  • 又薄又柔的固態電解質,讓全固態鋰電池飛起來!
    鋰離子電池是當今電池世界的霸主,隨著對能量密度越來越高的要求,採用金屬鋰負極成為大勢所趨,而金屬鋰負極進一步增加了電池安全風險。解決電池安全性能的重要任務,就這樣落到了全固態鋰電池的肩上。為了獲得與基於液體電解質的鋰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固體電解質需要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力學強度好、不可燃、化學穩定性等特性。
  • 蘇州納米所研發新非對稱凝膠電解質助力無枝晶金屬鋰電池
    近期,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從枝晶生長機制出發,設計了一種促進鋰離子快速傳輸和均勻沉積的非對稱凝膠聚合物電解質(Asymmetric GPE)膜,用於無枝晶生長的金屬鋰電池。首先,經分子動力學(MD)模擬結果證明,PVDF分子鏈上極性單元能以離子-偶極子作用力結合電解質中的PF6-(圖1c),而Li+則在體系中表現出更高的擴散係數(圖1e)。利用聚合物這種性質,該團隊設計了獨特的膜結構用於調節電解質離子分布。
  • 鋰電池、鋰離子電池和鋰聚合物電池的區別
    摘要:鋰電池、鋰離子電池和鋰聚合物電池在原理上是不同的。
  • 軟固體電解質材料可有效抑制鋰電池陽極上的枝晶生長
    通過將鋰電池陽極中的石墨材料換成純鋰金屬,其有望在能量密度和充電速度上實現新的突破。此外由軟質和固態材料製成的新型電解質,能夠有效抑制對電池性能造成嚴重損害的枝晶的生長。表面平滑的電池陽極 X 光圖像(來自:Berkeley Lab)由於具有出色的能量密度,鋰金屬在能源界被寄予了厚望。
  • 固態電解質電池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由於液態電解質中含有易燃的有機溶液,發生短路溫度驟升時容易發生燃燒和爆炸,需要安裝抗溫升和防短路的安全裝置結構。而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腐蝕、不揮發、不存在漏液問題,也克服了鋰枝晶現象,因而全固態電池具有極高安全性。 能量密度高。目前,市場中應用的鋰電池能量密度為200Wh/kg,如果採用固態電解質,鋰電池能量密度基本可達300-400Wh/kg,幾乎翻了一番。
  • 劉玉龍教授: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究
    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又稱為離子導電聚合物。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用作鋰離子電池電解質。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在電子、醫療、空間技術、電致顯色、光電學、傳感器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與液態電解液相比,具有高安全性能的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得到了飛速發展。同時,在全固態電池當中,有望搭配高容量的鋰金屬(3860 mA h g−1)作為負極,可以大幅度提高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
  • 乳霜成分竟有助鋰電池發展,大幅提升電解質穩定性
    聚乙二醇(PEG)親水性強、應用廣泛,不僅是乳霜、唇膏等化妝品少不了的成分,還可以用在食品添加劑、藥物等領域,而最近香港科學家還發現,這種水性聚合物也可以提高電池電解質穩定性,還可以降低製造成本與電池毒性。
  • 崔屹團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不安全?防火、超輕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來了
    為了解決上述安全問題,固態電解質(SSE)作為目前鋰離子電池中易燃液體電解質的替代品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當固態電解質厚度降低,比如做到和聚合物固態隔膜類似的厚度(10μm),那麼電池的短路風險大幅度增加。
  • 美國科學家開發鋰電池替代品:或減少對稀有金屬依賴
    《科技日報》9月16日消息,據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報導,為了開發鋰基電池的替代品,減少對稀有金屬的依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有前景的新型陰極和電解質系統,用低成本的過渡金屬氟化物和固體聚合物電解質代替昂貴的金屬和傳統的液體電解質。
  • 固態鈉金屬電池新突破:大連化物所研製出新型電解質
    IT之家12月7日消息 中科院 11 月 30 日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 「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可以用於高倍率、長壽命的納金屬固態電池。該種電池有著 55 mAh/g 的可逆放電容量,與主流鋰電池類似,同時具備優異的安全性能,以及遠超當前鋰電池的循環壽命表現。該種電池在 5 庫倫的大電流快充下,仍可以保持1000次循環壽命。
  • 固態鋰電池研發願景和策略
    由於金屬鋰負極在液態電解質中存在的技術挑戰,很多研究者把解決金屬鋰負極的問題寄希望於固態電解質的使用。主要的思路是避免液體電解質中發生的持續的副反應,同時利用固體電解質的力學與電學特性抑制鋰枝晶的形成。固態鋰電池可能具備的特點和優點列舉在表2中,這些特點和優點是否能在一個電池體系中同時實現,還需要實驗驗證。
  • 斯坦福崔屹團隊發明新電解質,大幅提高鋰金屬電池安全性
    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最重要的技術路線之一,是使用鋰金屬、而不是鋰元素的化合物來作為鋰電池的電極。由此製成的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現有電池的好幾倍,被認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可充電電池的「聖杯」。但鋰金屬電池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它很不安全。
  • 聚合物電池的工作原理_聚合物電池的優缺點
    電池主要的構造包括有正極、負極與電解質三項要素。所謂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是說在這三種主要構造中至少有一項或一項以上使用高分子材料做為主要的電池系統。而在所開發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系統中,高分子材料主要是被應用於正極及電解質。
  • 鋰聚合物電池
    金屬鋰遇水會發生自燃。       鋰元素被人類發現後一直沒有得到重視,直到近幾十年隨著電子產品的興起,鋰元素及其化學產品大量應用到電池電源中,如鋰電池、充電寶,大大了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同時也在我們身邊埋下了安全隱患,鋰電池/充電寶(液態介質)因為外力衝擊、受擠壓等原因造成的自燃事故層出不窮。       根據鋰電池所用電解質材料的不同,鋰離子電池分為液態鋰離子電池和聚合物鋰離子電池。
  • 電動汽車用新一代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面世
    依託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建設的青島儲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成功開發出新一代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 該隔膜具有耐高溫性能優異、阻燃性能極佳、電解液浸潤良好等特點,極大地提升了鋰電池的倍率性能和安全使用性能,在中科院納米戰略性先導專項組織的第三方評價中展示出優異的高電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