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火了也能繼續供電的電池!斯坦福崔屹團隊發明新電解質,大幅提高鋰金屬電池安全性

2021-01-13 DeepTech深科技


坐飛機的時候,鋰離子電池是不能拖運的;一些設計不佳的產品,例如三星 Galaxy Note 7,連作為手提行李攜帶上機都不行;電動汽車自燃的事故更是頻頻見諸報端。


鋰電池這麼不安全,是因為在高溫、碰撞等情況發生時,電池很容易自燃、甚至引發爆炸,對於航空、汽車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常規鋰電池尚且如此,對於擁有高能量密度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來說,其安全性則是更大的問題。可以這麼說,安全問題是困擾著鋰離子電池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許多科研團隊重點攻關的對象。


近日,國際知名材料學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評委、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鋰金屬電池安全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們研發出了一種可以防火的超輕型鋰金屬電池電解質材料,用這種電解質製成的電池不止擁有高能量密度和出色的電化學性能,還擁有了極高的安全性能:不僅不會自燃,還會在哪怕已經著火的情況下繼續保持工作!這項成果為鋰金屬電池安全性的研究指出了全新的方向。


視頻|電池在著火之後依然可以為畫面右上角的 LED 供電(來源:Cui, et al.)


不論是手機、電腦,還是電動汽車、儲能電站,我們的日常生活和人類控制氣候變化的努力都離不開鋰離子電池。而鋰離子電池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提高它的能量密度,也就是單位質量鋰電池所能攜帶的電能。對於手機來說,高能量密度意味著更長的續航時間,而對於電動汽車來說則意味著續航裡程。


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最重要的技術路線之一,是使用鋰金屬、而不是鋰元素的化合物來作為鋰電池的電極。由此製成的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現有電池的好幾倍,被認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可充電電池的「聖杯」。但鋰金屬電池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它很不安全。


一塊鋰電池的結構,可以被理解成是一個 「三明治」,夾在中間的是負責傳遞鋰離子的電解質/隔膜,而位於上下兩端的是負責傳遞電流的電極。在高電流或者多次循環之後,鋰金屬電極的表面會長出一種叫做鋰枝晶的東西。


鋰枝晶本來是鋰金屬反覆沉澱、析出的結果,但隨著它的生長,它會刺穿電池正極負極之間的電解質/隔膜,讓電池的正極負極直接連在一起,造成短路,進而引發電池的熱失控,造成起火、爆炸等情況的出現。


圖|鋰枝晶(來源:Wikipedia,EEWeb)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想出了很多思路。其中的一條是使用固態材料,而不是目前主流商業鋰離子電池採用的液態材料,來用作電池的電解質。有一定機械強度的固態電解質擁有「堅硬」的表面,可以壓制鋰枝晶的生長,從而保障電池的安全。


然而,現有的固態電解質卻各有各的問題:有的太厚,會導致電池的能量密度下降;有的可燃,導致安全性不佳;有的太軟,無法壓制鋰枝晶的生長……總之,並沒有一款電解質可以同時滿足鋰金屬電池的高性能和安全需要。


而崔屹團隊提出的這種電解質材料,是第一種可以同時做到防火、超薄、又電化學性能優良的固態電解質材料。


圖|崔屹教授。(來源:Yi Cui Lab)

這個材料的秘訣在於,它結合了三類材料各自的優勢。

首先,是多孔的聚醯亞胺(Polyimide,PI)。這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工程材料。它具有很高的機械強度,可以對鋰枝晶的生長進行壓制;熔點也很高,能做到在不太劇烈的燃燒發生的時候不至於熔化,從而降低短路的風險;而且,這種材料還可以做得很薄(只有 10-25 微米),還超輕,從而顯著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其次,是十溴二苯乙烷(DBDPE)。這是一種阻燃材料,將這種材料添加到聚醯亞胺(PI)裡,可以防止電解質起火燃燒。

第三,是聚氧化乙烯(PEO)和雙三氟甲基磺醯氨基鋰(LiTFSI)。這兩種材料導電性優異、低成本、重量輕,是獲得了廣泛研究的聚合物電解質材料,也是目前許多鋰金屬電池選擇的固態電解質材料。將這兩種材料添加到新型電解質中,讓電解質擁有了非常好的電化學性能。


 圖|由高機械強度的聚醯亞胺(Polyimide,PI,虛線圖中黃色部分)、阻燃劑十溴二苯乙烷( DBDPE,虛線圖中橙色部分)和高導電性的聚氧化乙烯(PEO)、雙三氟甲基磺醯氨基鋰(LiTFSI,虛線圖中灰色部分)構成的新型固態電解質(來源:Cui, et al.)

經過測試,他們發現,三種材料的性能都在這種複合材料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首先,機械強度。新型電解質材料的機械強度,比由聚氧化乙烯(PEO)和雙三氟甲基磺醯氨基鋰(LiTFSI)構成的常規電解質材料高出了 4 個數量級,顯著提高了電解質壓制鋰枝晶的能力。經過 60°C 下 300 小時的測試,這種高強度的電解質材料依然可以非常好地壓制鋰枝晶的生長。

其次,阻燃。常規 PEO/LiTFSI 電解質材料可以輕易點燃,但從下圖中可以看到,添加了阻燃劑 DBDPE 的新型材料,在點著之後的 2 秒鐘內火焰就自行熄滅了,表現出了優異的防火性能。


圖丨點燃兩秒之後火焰就自行熄滅了(來源:Cui, et al.)


第三,導電和循環穩定性。經過 300 次循環之後,新型電解質材料依然維持了很高的倍率(1C 下131 mAh g−1),而作為對照的常規 PEO/LiTFSI 電解質,倍率明顯要更低,循環性能也不穩定。

於是,由這三類材料結合而成的全新固態電解質,便同時擁有了防火、超薄、導電的優良性能。在更加嚴苛的全電池點火實驗中,常規電池早就燒著、變形、「棄療」了,但新型電解質製成的電池,哪怕被火焰包裹,卻依然可以為LED燈供電。之後,火焰還能自行熄滅。

這便是文章開頭的那一幕。通常情況下,鋰電池過熱就有可能導致爆炸,別說繼續工作了,不引發火災就算不錯了。這種新型電池不僅著火了還能工作,之後還能自行滅火,對於鋰電池來說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目前,鋰電池的安全性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前不久,電池巨頭比亞迪發布的全新「刀片電池」,主打的概念之一就是高安全性。各家電池廠商也都摩拳擦掌,希望在鋰電池安全領域拿出自己的方案。崔屹團隊的這個新突破雖然尚處於實驗室階段,但標誌著鋰金屬電池已經可以在擁有高能量密度的同時,兼具極高的安全性。這為鋰電池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End-

責編:黃珊
參考:
Cui Y, Wan J, Ye Y, Liu K, Chou LY, Cui Y. A Fireproof, Lightweight, Polymer-Polymer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Safe Lithium Batteries. Nano Lett 2020;20:1686–92. doi:10.1021/acs.nanolett.9b04815.
https://www.materialsviewschina.com/2019/09/40213/
https://web.stanford.edu/group/cui_group/members.ht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9A%E9%85%B0%E4%BA%9A%E8%83%BA
https://www.eeweb.com/quizzes/lithium-battery-performance-degradation
https://spectrum.ieee.org/energywise/energy/batteries-storage/lithium-ion-battery-research-news-stanford-fireproof-electrolyte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77611


相關焦點

  • 著火了也能繼續供電的電池!斯坦福崔屹團隊發明可防火的新電解質
    常規鋰電池尚且如此,對於擁有高能量密度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來說,其安全性則是更大的問題。可以這麼說,安全問題是困擾著鋰離子電池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許多科研團隊重點攻關的對象。 近日,國際知名材料學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評委、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鋰金屬電池安全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著火了也能繼續供電!新電解質可大幅提高鋰電池安全性-斯坦福,崔屹...
    在日常生活中,手機、電腦、電動汽車等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些電子產品都離不開鋰離子電池。近日,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鋰金屬電池安全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科學家們發現可以提高鋰離子電池性能的固體電解質材料
    圖片來源:洛杉磯西塞羅/史丹福大學 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一種新型的固體材料,可以代替鋰離子電池中的易燃液體電解質。 科學家們稱,由鋰,硼和硫製成的低成本材料可以提高電動汽車,筆記本電腦和其他電池供電設備的安全性和性能。他們的發現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
  • 2020年以來崔屹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梳理
    :機械卷繞製備的互穿型鋰金屬/鋰錫合金箔材用作超高倍率電池負極材料高比能鋰金屬電池受限於緩慢的界面鋰離子擴散而很難實現高倍率應用。有鑑於此,史丹福大學的崔屹教授與華中科技大學的孫永明教授等通過將金屬鋰箔與錫箔進行簡單壓延與摺疊,並結合後續自發進行的合金化反應,成功地製備了一種新型互穿鋰金屬/鋰錫合金箔材。這種三維互穿鋰電極在高倍率下優異的電化學性能說明其具有在高比能高功率儲能器件中實際應用的潛力。
  • 斯坦福研發新型電解液制鋰金屬電池 可減輕電動汽車重量/延長續航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語:與鋰離子相比,鋰金屬電池更輕、能量密度更高,或許會成為下一代電池。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鋰基電解液,可能為下一代純電動汽車的發展鋪平道路。
  • 最新研究:下一代鋰金屬電池新技術
    鋰電池是以鋰金屬或鋰合金為陽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隨著二十世紀末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小型化的設備日益增多,鋰電池隨之在許多領域得到了大規模的實際應用。一個主要挑戰是,儘管可充電鋰金屬陽極在新一波鋰電池的功能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但在電池運行過程中,它們極易受樹枝狀晶體的微觀結構的生長的影響,而樹枝狀晶體持續增長會導致危險的短路、著火、甚至爆炸。哥倫比亞大學與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今天報告說,他們已經發現鹼金屬添加劑(例如鉀離子),可以防止電池使用過程中鋰微結構的擴散。
  • 崔屹教授團隊2019年Nature&Science等頂刊大盤點
    在這篇文章中,崔屹教授團隊討論了用於促進電池材料開發進展的核心聚合物科學原理。具體來說,文章討論了聚合物材料的設計,以實現所需的機械性能,增加的離子和電子傳導性以及特定的化學相互作用。此外,作者還討論如何設計聚合物材料以創建穩定的人工界面並提高電池安全性。
  • 鋰電池的聖杯:崔屹課題組揭示金屬鋰在二次電池中的循環機理
    然而,金屬鋰在二次電池中循環充放電下氧化和還原的可逆性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針對這一挑戰,史丹福大學崔屹組史菲菲博士從鋰金屬的沉積和剝離著手,以兩篇PNAS論文,深入揭示了鋰金屬氧化還原過程中的形貌、結構、和晶體學特性的演化及其機理。請看知社的深度介紹。
  • 史丹佛推出全新液態電解質,鋰陽極電池終於有機會成真
    鋰離子電池之所以能順利運作,負責在陽極與陰極之間傳遞鋰離子的電解質功不可沒,但同時電解質也是電池的致命弱點,傳統的碳酸鹽電解質具備易燃燒缺點,在電池安全性埋下隱形炸彈,而最近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發出的全新電解質或許能解決這問題,還有助鋰陽極電池發展。
  • 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原標題: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有助於開發更強大實用的下一代充電電池   科技日報訊 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電解質,不但能解決鋰離子電池短路起火問題,還能大幅提高電池效能和使用壽命。
  • 專家研發新型電解液:大幅提升鋰金屬電池性能
    本文轉自【快科技】;6月22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電池電解液技術如何提高鋰金屬電池的性能。鋰金屬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更輕,並且相同的重量下能夠帶來兩倍於鋰離子的能量。因此,鋰金屬電池是一項對電動汽車及其他設備更有前途的電池技術。但鋰枝晶生長是影響鋰金屬電池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根本問題之一。
  •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訪問理化所
    面對當前電池材料在能源、環境領域的挑戰性問題,崔屹的報告以「問題導向」作為基本研究思路,圍繞高能鋰電池,重點分析了目前最具應用前景的金屬鋰負極材料。針對鋰金屬極易生長枝晶、造成負極材和電解液損失甚至誘發安全性等問題,崔屹從問題本質出發,提出為鋰尋找一個合適的「host」材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 崔屹團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不安全?防火、超輕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來了
    基於液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由於有機溶劑電解質自身存在安全性隱患,促使了人們加快對固態電解質、離子液體、聚合物及其組合進行研究。開發與液體電解質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高離子導電性、超薄、輕質固體電解質成為研究的目標。   電化學鍍鋰、剝離過程中容易形成的鋰枝晶容易刺穿隔膜,導致電池短路,最終引發火 災和悲劇。
  •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QuantumScape是一家上市公司,更是一家研究機構。它的研究成果「固態鋰金屬電池」或能突破現有電動汽車鋰電子離子電池的局限,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15分鐘80%快充,並且更安全。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所嵌入的PVDF框架與高密度的LLZT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陰離子的遷移(鋰離子遷移數為0.65),同時又能有效地增強電解質整體的電化學穩定性(極限氧化分解電位為4.77V)。通過COMSOL多物理場模擬發現,具有高介電常數的PVDF框架與高離子導-低電子導的LLZT層可以均衡電解質中的電場分布,調控有效離子束流在界面處的穩定沉積,從而提高了電解質的工作穩定性。
  • 專家研發新型電解液:大幅提升鋰金屬電池性能
    6月22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電池電解液技術如何提高鋰金屬電池的性能。鋰金屬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更輕,並且相同的重量下能夠帶來兩倍於鋰離子的能量。因此,鋰金屬電池是一項對電動汽車及其他設備更有前途的電池技術。
  • 崔屹教授:新型石墨烯材料作為鋰負極載體 大大改善電池循環壽命
    ,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研究了一種新型褶皺石墨烯籠載體(WGC)用於金屬鋰負極,WGC提供優異的機械強度,具有更高的離子電導率和質量更好的固態電解質界面(SEI)。 如果能看清金屬鋰枝晶的原子層面,知道界面膜的結構,就能進一步解決以金屬鋰為負極材料的鋰電池的安全問題,並使其壽命更長。 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學界半個世紀之久。金屬鋰的熔點低,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時,電子束會將它融化,「打出一個洞」,就會破壞了原本的結構。直到冷凍電鏡的應用,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 又薄又柔的固態電解質,讓全固態鋰電池飛起來!
    鋰離子電池是當今電池世界的霸主,隨著對能量密度越來越高的要求,採用金屬鋰負極成為大勢所趨,而金屬鋰負極進一步增加了電池安全風險。解決電池安全性能的重要任務,就這樣落到了全固態鋰電池的肩上。為了獲得與基於液體電解質的鋰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固體電解質需要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力學強度好、不可燃、化學穩定性等特性。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Akira Yoshino教授,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發展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鋰金屬負極的復興和固態電解質的興起推進了固態鋰電池的崛起和迅速發展。固態鋰電池既可以大幅度提升電池的服役安全性,又有望使得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化學儲能技術。
  • 美國研發新型柔軟固體電解質 可改善鋰金屬電池增加電動汽車續航
    因為會產生鋰枝晶(樹突),即電池多次充放電循環後在鋰陽極上形成的微小的樹狀缺陷。更糟糕的是,如果樹突與陰極接觸,還會導致電池短路。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堅硬的固體電解質,如陶瓷製成的電解質,最能防止樹突穿透電池。不過,很多人也發現,此種方法的問題在於,其沒有從一開始就阻止樹突的「形成」或「成核」,就像最終會在汽車擋風玻璃上擴散的小裂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