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2 理化技術研究所
語音播報
應理化「未來論壇」、中國科學院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院重點實驗室邀請,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於3月8日下午來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了題為Nanotechnology for Energy, Environment and Textile的精彩報告。
面對當前電池材料在能源、環境領域的挑戰性問題,崔屹的報告以「問題導向」作為基本研究思路,圍繞高能鋰電池,重點分析了目前最具應用前景的金屬鋰負極材料。針對鋰金屬極易生長枝晶、造成負極材和電解液損失甚至誘發安全性等問題,崔屹從問題本質出發,提出為鋰尋找一個合適的「host」材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矽負極對鋰具有高存儲優勢,但存在易破裂不穩定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其團隊通過巧妙構築特殊結構,如雙壁空心結構,實現了矽負極的穩定。隨後,他還介紹了利用鋰電池中鋰的插入和抽出造成電極材料膨脹收縮的原理,電化學調控催化劑原子間距,用以優化催化劑的性能,以及在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後崔屹還向大家介紹了其團隊在霧霾處理、個人熱管理方面的一些有趣的工作。崔屹的報告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講解風趣,深入淺出,為在座的師生帶來了一場學術盛宴。報告會後,崔屹還與科研人員及研究生就共同感興趣的科研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崔屹1998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2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3-2005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材料系終身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美國材料學會會士。現任Nano Letters副主編、美國灣區太陽能光伏聯盟(Bay Area Photovoltaics Consortium)主任以及美國電池500聯盟(Battery500 Consortium)主任。已發表影響因子超過10的論文300多篇,其中Science8篇,Nature2篇,Nature子刊70餘篇,被引用11萬餘次,H因子為155,(Google Scholar)授權國際專利40餘件,並獲得一系列獎項,包括2017年度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學家獎、2015年MRS Kavli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in Nanoscience, Resonate Award for Sustainability、2014年Nano Energy獎、2014年Blavatnik(布拉瓦尼克)國家獎入圍獎、2013年IUPCA(國際理論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新材料及合成傑出獎、2011年哈佛大學威爾遜獎、2010年斯隆研究基金、2008年KAUST研究獎、2008年ONR年輕發明家獎、2007年MDV創新獎等,2004年入選「世界頂尖100名青年發明家」。
應理化「未來論壇」、中國科學院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院重點實驗室邀請,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於3月8日下午來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了題為Nanotechnology for Energy, Environment and Textile的精彩報告。
面對當前電池材料在能源、環境領域的挑戰性問題,崔屹的報告以「問題導向」作為基本研究思路,圍繞高能鋰電池,重點分析了目前最具應用前景的金屬鋰負極材料。針對鋰金屬極易生長枝晶、造成負極材和電解液損失甚至誘發安全性等問題,崔屹從問題本質出發,提出為鋰尋找一個合適的「host」材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矽負極對鋰具有高存儲優勢,但存在易破裂不穩定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其團隊通過巧妙構築特殊結構,如雙壁空心結構,實現了矽負極的穩定。隨後,他還介紹了利用鋰電池中鋰的插入和抽出造成電極材料膨脹收縮的原理,電化學調控催化劑原子間距,用以優化催化劑的性能,以及在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後崔屹還向大家介紹了其團隊在霧霾處理、個人熱管理方面的一些有趣的工作。崔屹的報告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講解風趣,深入淺出,為在座的師生帶來了一場學術盛宴。報告會後,崔屹還與科研人員及研究生就共同感興趣的科研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崔屹1998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2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3-2005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材料系終身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美國材料學會會士。現任Nano Letters副主編、美國灣區太陽能光伏聯盟(Bay Area Photovoltaics Consortium)主任以及美國電池500聯盟(Battery500 Consortium)主任。已發表影響因子超過10的論文300多篇,其中Science8篇,Nature2篇,Nature子刊70餘篇,被引用11萬餘次,H因子為155,(Google Scholar)授權國際專利40餘件,並獲得一系列獎項,包括2017年度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學家獎、2015年MRS Kavli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in Nanoscience, Resonate Award for Sustainability、2014年Nano Energy獎、2014年Blavatnik(布拉瓦尼克)國家獎入圍獎、2013年IUPCA(國際理論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新材料及合成傑出獎、2011年哈佛大學威爾遜獎、2010年斯隆研究基金、2008年KAUST研究獎、2008年ONR年輕發明家獎、2007年MDV創新獎等,2004年入選「世界頂尖100名青年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