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1 理化技術研究所
語音播報
應中國科學院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和「理化青年論壇」暨中科院青促會理化技術研究所分會邀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Shihe Yang於9月19日來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了題為Riding the wave: The journey from clusters, nanomaterials, to clean energy (乘風破浪: 從團簇,納米材料,到清潔能源之旅) 的報告。
報告會上,Shihe Yang從早期在團簇、富勒烯領域所做的研究工作講起,介紹了納米科技在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燃料等問題上的重要性和應用前景,重點介紹了其課題組在1D、2D、3D多孔及功能化修飾的TiO2納米光催化材料到有機染料和量子點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並對近年新興的鈣鈦礦等國際上熱門的光電轉化材料進行了詳細介紹。最後,Shihe Yang從原子分子、團簇、納米材料到宏觀物體性質的不連續性和非線性變化,闡明自然界的奧秘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Shihe Yang先後師從諾貝爾獎得主R. E. Smalley和J. C. Polanyi。近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團簇、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燃料等方面。已發表論文460餘篇,文章被引用次數超過17000餘次(h指數>71),其科研成果連續兩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 應中國科學院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和「理化青年論壇」暨中科院青促會理化技術研究所分會邀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Shihe Yang於9月19日來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了題為Riding the wave: The journey from clusters, nanomaterials, to clean energy (乘風破浪: 從團簇,納米材料,到清潔能源之旅) 的報告。 報告會上,Shihe Yang從早期在團簇、富勒烯領域所做的研究工作講起,介紹了納米科技在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燃料等問題上的重要性和應用前景,重點介紹了其課題組在1D、2D、3D多孔及功能化修飾的TiO2納米光催化材料到有機染料和量子點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並對近年新興的鈣鈦礦等國際上熱門的光電轉化材料進行了詳細介紹。最後,Shihe Yang從原子分子、團簇、納米材料到宏觀物體性質的不連續性和非線性變化,闡明自然界的奧秘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Shihe Yang先後師從諾貝爾獎得主R. E. Smalley和J. C. Polanyi。近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團簇、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燃料等方面。已發表論文460餘篇,文章被引用次數超過17000餘次(h指數>71),其科研成果連續兩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