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教授Shihe Yang訪問理化所

2021-01-11 中國科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Shihe Yang訪問理化所

2016-09-21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應中國科學院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和「理化青年論壇」暨中科院青促會理化技術研究所分會邀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Shihe Yang於9月19日來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了題為Riding the wave: The journey from clusters, nanomaterials, to clean energy (乘風破浪: 從團簇,納米材料,到清潔能源之旅) 的報告。

  報告會上,Shihe Yang從早期在團簇、富勒烯領域所做的研究工作講起,介紹了納米科技在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燃料等問題上的重要性和應用前景,重點介紹了其課題組在1D、2D、3D多孔及功能化修飾的TiO2納米光催化材料到有機染料和量子點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並對近年新興的鈣鈦礦等國際上熱門的光電轉化材料進行了詳細介紹。最後,Shihe Yang從原子分子、團簇、納米材料到宏觀物體性質的不連續性和非線性變化,闡明自然界的奧秘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Shihe Yang先後師從諾貝爾獎得主R. E. Smalley和J. C. Polanyi。近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團簇、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燃料等方面。已發表論文460餘篇,文章被引用次數超過17000餘次(h指數>71),其科研成果連續兩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  應中國科學院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和「理化青年論壇」暨中科院青促會理化技術研究所分會邀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Shihe Yang於9月19日來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了題為Riding the wave: The journey from clusters, nanomaterials, to clean energy (乘風破浪: 從團簇,納米材料,到清潔能源之旅) 的報告。  報告會上,Shihe Yang從早期在團簇、富勒烯領域所做的研究工作講起,介紹了納米科技在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燃料等問題上的重要性和應用前景,重點介紹了其課題組在1D、2D、3D多孔及功能化修飾的TiO2納米光催化材料到有機染料和量子點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並對近年新興的鈣鈦礦等國際上熱門的光電轉化材料進行了詳細介紹。最後,Shihe Yang從原子分子、團簇、納米材料到宏觀物體性質的不連續性和非線性變化,闡明自然界的奧秘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Shihe Yang先後師從諾貝爾獎得主R. E. Smalley和J. C. Polanyi。近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團簇、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燃料等方面。已發表論文460餘篇,文章被引用次數超過17000餘次(h指數>71),其科研成果連續兩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

列印 責任編輯:陳丹

相關焦點

  • 西班牙瓦倫西亞科技大學教授Hermenegildo Garcia訪問理化所
    西班牙瓦倫西亞科技大學教授Hermenegildo Garcia訪問理化所 2017-08-29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訪問理化所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訪問理化所 2018-03-12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未來論壇」、中國科學院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院重點實驗室邀請,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於3月8日下午來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了題為Nanotechnology for Energy, Environment and Textile的精彩報告。
  • 德國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訪問理化所
    德國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訪問理化所 2015-06-05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曲良體、張加濤訪問理化所
    應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理化青年論壇」、理化所青促會以及中科院理化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實驗室邀請,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曲良體、張加濤於4月17日上午到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學術報告。  曲良體作了題為《石墨烯的組裝與非常規應用研究》的報告,重介紹了其研究小組在石墨烯一維和三維組裝、功能化及應用方面的研究。
  • 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孫東訪問先進位造所
    9月26日下午,應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駱敏舟的邀請,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孫東訪問先進位造所,並作了題為「機器人輔助光鎳細胞操作技術」(Robot aided optical tweezers cell operation technology )的專題報告,研究所全體科研人員、研究生認真聽取了此次報告。
  • 陳旭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
    陳旭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推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清華新聞網10月8日電(通訊員 陳懇) 國慶假期期間,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副校長楊斌一行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進一步推進校際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F. Barlat教授訪問金屬所
    應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邀請,2011年度李薰材料科學講座系列講座獎獲得者、韓國浦項科技大學Frédéric Barlat教授,於11月20日至11月22日期間訪問金屬所。來訪期間,專用材料與器件研究部主任楊柯研究員為Frédéric Barlat教授頒發了李薰講座獎獎牌,Frédéric Barlat教授為金屬所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目為Dislocation Density-Based Modeling of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under Non-Proportional Loading Condtions
  • 所代表團赴香港訪問香港政府化驗所和香港大學
    1月9日至14日,沈敏所長率所代表團一行8人赴香港進行考察交流。代表團先後訪問了香港政府化驗所和香港大學。
  • 錢逸泰院士訪問理化所
    應中國科學院功能晶體與雷射技術重點實驗室邀請,4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逸泰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並作了題為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via low temperature的報告。報告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理化所研究員陳創天主持。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是大學的靈魂(圖)
    2001年,60歲的朱經武被香港科技大學聘為校長。這位生在湖南,長在臺灣,工作在美國的華人物理學家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裡程。為了能把他留在香港,時任特首董建華專門出面,直言香港經濟轉型與升級要靠科技進步。此前,他從沒擔任過任何純粹的行政職務。他是享譽世界的超導學者、多項世界級科學大獎的獲得者、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熱門候選人。
  • 香港科技大學
    他也是大學預算委員會主席。 引言 香港科技大學(下稱"科大")是一所高度國際化的研究型大學,由四所學院組成---理、工、商、及人文社會科學。其中理、工、及商學院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則只開辦研究生課程,但同時為本科生提供通識教育。校舍位於清水灣,依山傍海。全校學生約8,500人,研究生約佔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 中科院院士代表團訪問香港中文大學
    2月21日至25日,應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黃乃正院士的邀請,以學部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朱道本院士為團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代表團訪問了香港中文大學,並參加了該校舉行的「院士系列講座」及相關學術交流活動。從電磁鬥蓬談起」、Nuclear Energy Chemist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Emission, Fate and Respiration Exposure Risk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China為題,作了六場精彩的學術報告(見http://www.cuhk.edu.hk/oalc/cas_2011/),並參觀訪問了相關學系
  • 邱勇校長分別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
    邱勇校長分別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會見  清華新聞網12月17日電   12月14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舉行會談。陳繁昌詳細介紹了香港科技大學的2020戰略與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並表示希望兩校加強在有關領域的合作。邱勇介紹了清華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進展。
  • 香港科技大學委任汪揚教授為副校長(大學拓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宣布委任汪揚教授為下任副校長(大學拓展),自本年10月1日起生效。汪揚教授現為科大理學院院長及數學系講座教授。汪教授是國際知名的學者,研究範疇廣泛;他在純數學及跨學科數學兩大範疇發表的研究論文超過100篇,當中不少刊載於頂尖的科學期刊。他曾於2006至2007年間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課程主任。科大經嚴謹的全球招聘程序委任汪教授。
  •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耿保友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耿保友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7-10-3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10月26日下午,應研究員梁長浩的邀請,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耿保友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交流訪問
  • 南京大學教授楊曉志訪問地化所
    南京大學教授楊曉志訪問地化所 2017-03-27 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語音播報   應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代立東的邀請,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曉志於
  • 香港城市大學朱運田教授到昆明理工大學進行學術訪問
    11月30日至12月3日,香港城市大學朱運田教授受邀到昆明理工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進行學術訪問,為材料學院相關教師和學生作了題為「異質結構材料-新科學產生超性能」的學術報告,並與老師、學生進行了積極的交流互動和討論。會上,朱運田教授就異質結構材料的優勢、未來的挑戰和問題及其應用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講解,並介紹了使用該設計理論在研究中取得的最新進展。
  • 香港大學物理系沈順清教授訪問固體所
    應固體所鄒良劍研究員的邀請,香港大學物理系沈順清教授於7月8至10日訪問固體所,並作了有關「拓撲絕緣體及其最新進展」的系列報告。沈順清教授的三個報告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拓撲絕緣體和拓撲超導體的概念和圖像,包括傳統的霍爾效應、反常霍爾效應、自旋霍爾效應到量子霍爾效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以及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總體框架等。
  • 臺北科技大學校長訪問山東科技大學
    華夏經緯網訊:8月下旬,新上任的臺北科技大學校長李祖添博士專程來山東科技大學訪問,受到山東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曹書剛、校長王春秋、校黨委副書記李曙光的熱情接待。     山東科技大學校長王春秋向李祖添校長介紹了學校的總體情況和青島校區建設的歷程,特別介紹了學校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社團活動、對外對臺交流等方面的優勢和成就。李祖添校長介紹了臺北科技大學的辦學情況,表達了進一步加強兩校交流與合作的強烈願望,並由衷地讚嘆山東科技大學建設青島校區的勇氣、決心和魄力。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訪談實錄(全文)
    在「科教興國」政策下,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進步和發展,與此同時,「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為了更深入的關注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搜狐教育頻道「對話的邏各斯」將推出「名校校長系列訪談」。第一期呢非常榮幸邀請到香港科技大學朱經武校長。  朱校長,歡迎您做客搜狐!  朱經武:各位好,很榮幸到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