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曲良體、張加濤訪問理化所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應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理化青年論壇」、理化所青促會以及中科院理化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實驗室邀請,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曲良體、張加濤於4月17日上午到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學術報告。

  曲良體作了題為《石墨烯的組裝與非常規應用研究》的報告,重介紹了其研究小組在石墨烯一維和三維組裝、功能化及應用方面的研究。通過模板誘導組裝的方法實現了從零維量子點、一維石墨烯纖維納米管和三維石墨烯網絡的構建。通過雷射照射局部熱還原、摻雜磁納米粒子或外力扭曲等方法,製備了功能性纖維,實現了纖維的智能驅動。在水熱條件下,利用小分子或聚合物屏蔽石墨烯片層間的π-π強作用,實現高比表面積石墨烯凝膠的製備,其具有優良的壓縮恢復性能。通過刻蝕,製備出具有維納複合孔道的石墨烯,具有很好的離子選擇透過性。並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氧化性,可將其沉積在各種導電基底上,為其在電極材料方面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張加濤作了題為《半導體納米晶的異質界面、摻雜調控及性能研究》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其在大晶格失配度下金屬/半導體納米核殼結構的非外延生長方面的工作。通過化學熱力學精確調控單晶半導體的非外延生長,實現了形狀、直徑和半導體殼層厚度精確控制的金屬/半導體納米核殼結構,並對其在等離激子-激子耦合與去耦合作用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通過界面應力能的調控,實現了金屬/半導體從對稱到非對稱結構的調控,並對其在表面等離激元-激子耦合下的光催化還原產氫效應進行了對比研究和深入探討。通過離子交換,實現半導體的異價參雜,對其瞬態螢光壽命有很好的增強作用。

  曲良體現為北京理工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特立特聘教授。獲得榮譽包括2014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4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五獲獎人)、2013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2年霍英東基金獲得者、2009年新世紀優秀人才等。主要從事新型納微米功能結構材料的開發、控制製備、組裝、性能調控及應用研究。在Science、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Nano Lett.等國際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30餘篇,撰寫專著章節6篇,申請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0項,論文被他人引用4000餘次。並有1篇論文榮獲2012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張加濤現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特立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研究興趣為多功能低維納米複合材料的形貌設計、合成及光電性能及其在光電信息、光催化/光伏、能源轉化與存儲等方面的應用。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Science、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NPG Asian Mater.等SCI論文30餘篇,國內/國際專利4個,研究工作他引1300多次,單篇他引超過530次。目前擔任中國材料學會理事,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副秘書長,環境材料分會委員,SCI雜誌PNS:MI編委委員等職,是JACS、Nature Commun.、Adv. Energ.Mater.、Adv. Funct. Mater.、Small、Sci. Rep.、Nano Scale、Nano Res.等雜誌審稿人。

  

學術報告會現場

  應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理化青年論壇」、理化所青促會以及中科院理化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實驗室邀請,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曲良體、張加濤於4月17日上午到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學術報告。
  曲良體作了題為《石墨烯的組裝與非常規應用研究》的報告,重介紹了其研究小組在石墨烯一維和三維組裝、功能化及應用方面的研究。通過模板誘導組裝的方法實現了從零維量子點、一維石墨烯纖維納米管和三維石墨烯網絡的構建。通過雷射照射局部熱還原、摻雜磁納米粒子或外力扭曲等方法,製備了功能性纖維,實現了纖維的智能驅動。在水熱條件下,利用小分子或聚合物屏蔽石墨烯片層間的π-π強作用,實現高比表面積石墨烯凝膠的製備,其具有優良的壓縮恢復性能。通過刻蝕,製備出具有維納複合孔道的石墨烯,具有很好的離子選擇透過性。並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氧化性,可將其沉積在各種導電基底上,為其在電極材料方面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張加濤作了題為《半導體納米晶的異質界面、摻雜調控及性能研究》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其在大晶格失配度下金屬/半導體納米核殼結構的非外延生長方面的工作。通過化學熱力學精確調控單晶半導體的非外延生長,實現了形狀、直徑和半導體殼層厚度精確控制的金屬/半導體納米核殼結構,並對其在等離激子-激子耦合與去耦合作用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通過界面應力能的調控,實現了金屬/半導體從對稱到非對稱結構的調控,並對其在表面等離激元-激子耦合下的光催化還原產氫效應進行了對比研究和深入探討。通過離子交換,實現半導體的異價參雜,對其瞬態螢光壽命有很好的增強作用。
  曲良體現為北京理工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特立特聘教授。獲得榮譽包括2014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4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五獲獎人)、2013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2年霍英東基金獲得者、2009年新世紀優秀人才等。主要從事新型納微米功能結構材料的開發、控制製備、組裝、性能調控及應用研究。在Science、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Nano Lett.等國際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30餘篇,撰寫專著章節6篇,申請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0項,論文被他人引用4000餘次。並有1篇論文榮獲2012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張加濤現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特立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研究興趣為多功能低維納米複合材料的形貌設計、合成及光電性能及其在光電信息、光催化/光伏、能源轉化與存儲等方面的應用。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Science、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NPG Asian Mater.等SCI論文30餘篇,國內/國際專利4個,研究工作他引1300多次,單篇他引超過530次。目前擔任中國材料學會理事,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副秘書長,環境材料分會委員,SCI雜誌PNS:MI編委委員等職,是JACS、Nature Commun.、Adv. Energ.Mater.、Adv. Funct. Mater.、Small、Sci. Rep.、Nano Scale、Nano Res.等雜誌審稿人。
  
學術報告會現場

相關焦點

  • 西班牙瓦倫西亞科技大學教授Hermenegildo Garcia訪問理化所
    西班牙瓦倫西亞科技大學教授Hermenegildo Garcia訪問理化所 2017-08-29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德國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訪問理化所
    德國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訪問理化所 2015-06-05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Shihe Yang訪問理化所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Shihe Yang訪問理化所 2016-09-21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暨中科院青促會理化技術研究所分會邀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Shihe Yang於9月19日來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了題為Riding the wave: The journey from clusters, nanomaterials, to clean energy (乘風破浪: 從團簇,納米材料,到清潔能源之旅) 的報告。
  •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訪問理化所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訪問理化所 2018-03-12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未來論壇」、中國科學院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院重點實驗室邀請,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於3月8日下午來理化所交流訪問,並作了題為Nanotechnology for Energy, Environment and Textile的精彩報告。
  • 張加濤:科研不能有半點「雜質」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徐特立特聘教授張加濤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大家耳熟能詳的矽之所以能被加工成為電子器材,正因為在純半導體矽中摻入了雜質,使其純度下降,令其具備了發光、發電等性能。「不過,我做的不是矽這類傳統半導體,而是Ⅱ-Ⅵ、Ⅲ-Ⅴ族半導體納米晶材料。」  近日,張加濤團隊首次實現不同巰基配體和有機溶劑協同作用,相關論文發表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
  • 錢逸泰院士訪問理化所
    應中國科學院功能晶體與雷射技術重點實驗室邀請,4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逸泰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並作了題為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via low temperature的報告。報告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理化所研究員陳創天主持。
  • 北京理工大學團隊在SPs熱電子注入效應助力光催化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針對這一科學難題,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研究團隊基於水相的可控陽離子交換策略,實現了異質界面精準調控的金屬@半導體核殼納米晶的原位轉化非外延製備。基於以上優異特性,所合成的Au@CdS核殼納米晶在可見光下表現出高效的光催化產氫性能,其活性比傳統方法合成的Au@CdS核殼納米晶提高了2-3個數量單位,說明該新型合成方法在太陽能轉化與利用研究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王韜光董事長率代表團訪問韓國仁川
    中國高校之窗為了尋求更深入廣泛的國際教育合作,應韓國仁川國立大學(Incheon National University)校長趙東成(Dong-Sung Cho)博士邀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王韜光董事長
  •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馮世平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中國科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馮世平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6-10-08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中 小】 語音播報   9月29日,北京師範大學
  • 美國哈町大學中美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凌雄輝訪問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美國哈町大學中美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凌雄輝訪問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 香港城市大學朱運田教授到昆明理工大學進行學術訪問
    11月30日至12月3日,香港城市大學朱運田教授受邀到昆明理工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進行學術訪問,為材料學院相關教師和學生作了題為「異質結構材料-新科學產生超性能」的學術報告,並與老師、學生進行了積極的交流互動和討論。會上,朱運田教授就異質結構材料的優勢、未來的挑戰和問題及其應用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講解,並介紹了使用該設計理論在研究中取得的最新進展。
  • 【招生訪談】北京理工大學雲南招生組組長張加濤專訪:本科畢業生...
    (2)海內外交流體系:目前,學校與70餘個國家300所高水平大學籤訂了校級合作協議,1/3以上的在校本科生有過一次以上的出國交流經歷,促使學生形成了比較寬廣的國際視野。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滑鐵盧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墨爾本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早稻田大學等高水平大學開展交換學習、訪學、畢業設計、研究實習和暑期學校等交流項目,覆蓋所有專業。同時,北理工還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8所高水平大學舉辦了國際雙學位項目。
  •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新滋院士訪問蘭化所
    近日,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新滋教授應邀訪問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陳新滋院士參觀了蘭州化物所科技展覽室,了解了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取得的科研成果與所承擔的科研項目。實驗室科研人員就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的工作成績向陳教授進行了匯報與交流。陳新滋教授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瑞士聯邦工學院Michael Gratzel教授訪問物理所等
    Michael Gratzel教授參觀物理所實驗室應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孟慶波研究員的邀請,中國科學院2010年度「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獲得者、瑞士聯邦工學院著名光電化學家Michael Grätzel教授於8月21
  • 香港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曾慶忠教授來訪
    10月31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曾慶忠教授訪問了我校,與我校黨委書記王建華教授、副校長盧天健教授進行了親切會談與交流,陪同會談的有香港理工大學內地事務處處長羅璇女士、甄啟璋博士、我校科技處副處長賈毅華女士、港澳臺辦副主任梁莉女士等。
  • 中國科學院吳培亨院士報告會在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舉行
    中國科學院吳培亨院士報告會在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