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未來五到十年,矽負極電池應用會越用越好
8月15日上午,納米材料科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首屆納米能源獎獲得者、清華五道口科學企業家項目授課師資崔屹,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雲課堂聯合每經智享會推出的「在線大講堂·科學大家談」上指出,可以說,當下鋰電池的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
專訪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矽負極鋰電池走向產業化
新華社舊金山10月3日電 專訪:矽負極鋰電池快速走向產業化——訪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 在現代科學體系內,能開闢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並不多,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崔屹是其中一個。2016年,美國權威學術雜誌《科學》發表長篇通訊,專門介紹崔屹和他對矽負極鋰電池發展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
專訪:矽負極鋰電池快速走向產業化——訪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
新華社舊金山10月3日電 專訪:矽負極鋰電池快速走向產業化——訪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在現代科學體系內,能開闢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並不多,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崔屹是其中一個。
-
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崔屹專訪
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 跨界的力量、成長的力量和自由的力量是引領崔屹早早成功成名的重要力量。 作為一名年僅41歲的斯坦福教授,崔屹已經培養近60位博士和博士後,在世界範圍培養了40多位教授,崔屹預計在5年後,培養的教授人數將達到100位。 崔屹還是一位創業家。9年前,崔屹創辦了第一家公司安普瑞斯(Amprius),生產矽負極高能鋰電池;2015年,崔屹和諾獎得主、美國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教授共同創辦了4CAir公司,生產霧霾過濾產品。
-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訪問理化所
面對當前電池材料在能源、環境領域的挑戰性問題,崔屹的報告以「問題導向」作為基本研究思路,圍繞高能鋰電池,重點分析了目前最具應用前景的金屬鋰負極材料。針對鋰金屬極易生長枝晶、造成負極材和電解液損失甚至誘發安全性等問題,崔屹從問題本質出發,提出為鋰尋找一個合適的「host」材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
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終身教授崔屹做客北洋大學堂
本站訊(通訊員 孫潔 陶衛靜)應化工學院邀請,9月12日下午,美國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終身教授、世界知名科學期刊《納米快訊》副主編、美國灣區光伏聯盟主任和電池500聯盟主任崔屹教授在北洋園校區杏蓀樓A102報告廳做了題為Nanotechnology for Energy, Environment and Textile(納米技術在能源、環境、紡織品中的應用)的報告。
-
斯坦福終身教授崔屹專訪:那些指引向成功的力量—新聞—科學網
作為一名年僅41歲的斯坦福教授,崔屹已經培養近60位博士和博士後,在世界範圍培養了40多位教授,崔屹預計在5年後,培養的教授人數將達到100位。 崔屹還是一位創業家。9年前,崔屹創辦了第一家公司安普瑞斯(Amprius),生產矽負極高能鋰電池;2015年,崔屹和諾獎得主、美國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教授共同創辦了4C Air公司,生產霧霾過濾產品。
-
崔屹教授:新型石墨烯材料作為鋰負極載體 大大改善電池循環壽命
,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研究了一種新型褶皺石墨烯籠載體(WGC)用於金屬鋰負極,WGC提供優異的機械強度,具有更高的離子電導率和質量更好的固態電解質界面(SEI)。 提起崔屹,在納米學術界幾乎無人不知。崔屹是頂級學術期刊的常客,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終身教授,主要從事納米材料在能源、光伏、拓撲絕緣材料、生物和環境領域的研究工作。目前崔屹已培養近60位博士和博士後,在世界範圍培養了40多位教授。 崔屹是美國材料學會會士、美國電化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世界知名科學期刊《納米快訊》副主編。
-
矽負極材料研究應用:密度打破鋰電池極限?
矽負極高能量密度電池商用 打破鋰電局限? 矽負極的能量密度是石墨碳負極的10倍,目前通過矽負極材料的引入來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已是業界公認的方向之一,日韓等大電芯廠商都在做矽負極電池的商業化,中國一些電池廠商也在跟蹤,但是至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量產的產品。
-
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中國新能源汽車大有可為
致力於用納米材料提升鋰電池密度的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納米材料科學家崔屹提出,「如果鋰電池能量密度能達到500瓦時/每千克,電動車一次充電就可以開800-1000公裡。預計十年內,我們將開發出適用於電動車的高密度電池。」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在史丹福大學辦公室裡對崔屹進行了獨家專訪,就中美新能源汽車產業趨勢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在他看來,中國電動新能源車或將在未來超過美國。
-
矽基負極應用穩步提升
假如將來矽碳負極大規模應用之後,我相信矽碳負極的價格應該會低於20萬,在10萬到15萬之間。 這個時間點很難預測。因為很多還有一些技術問題需要突破,才能實現大規模生產。從現有資料看:2001年崔毅教授已經發現了納米矽線的優勢,2008年的時候就應用在電池中,那麼大概10~15年能夠產業化,可能快的話2023年到2025年基本上應該這個技術應該就可以得到大批量的推廣。 Q: 矽納米線的技術有可能也會用在未來的固態電池上嗎?
-
專訪丨斯坦福納米科學家崔屹:做頂級科研,還要開成功公司
41歲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用來解決現實問題的尺度極其微小:納米。一根直徑0.05毫米的頭髮,軸向平均剖成5萬份,每份的厚度才是1納米。堅硬的材料做成納米纖維,會變成可以彎曲而不會折斷的條塊;日常看起來黃金是金色,但到了納米尺度,它在溶液中呈現紅色;原本是惰性的材料在納米尺度上,可能變得異常「活躍」,容易燃燒。2005年,崔屹開始在史丹福大學任教,著手將納米技術用於電池的研究。回頭去看,有些驚訝的是,崔屹當時的想法沒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納米+電池?同行認為挑戰太大。
-
2020年以來崔屹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梳理
有鑑於此,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通過原位研究,考察了液態硫可能對鋰硫電池產生的影響。有鑑於此,史丹福大學的崔屹教授與華中科技大學的孫永明教授等通過將金屬鋰箔與錫箔進行簡單壓延與摺疊,並結合後續自發進行的合金化反應,成功地製備了一種新型互穿鋰金屬/鋰錫合金箔材。這種三維互穿鋰電極在高倍率下優異的電化學性能說明其具有在高比能高功率儲能器件中實際應用的潛力。
-
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新型阻燃電紡核殼微纖維用於鋰離子電池隔膜
鋰離子電池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電動汽車動力源之一,因為它們具有高比能量密度,穩定的循環性能和其他相關品質。儘管電池的能量密度不斷增加,但安全問題仍然是一個大問題,嚴重阻礙了它們的進一步實際應用。為解決這一問題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例如用不易燃的電解液替換現有的易燃電解液或使用阻燃隔膜,用陶瓷層塗覆隔板,熱切換集電器,以及使用熱響應微球等自動關閉鋰離子電池。然而,仍然存在電池起火的風險,特別是產生局部熱點,嚴重的電池擠壓和其他原因的情況下。此外,就降低的離子電導率和能量密度而言,通常犧牲電池性能。另一種降低火災和爆炸風險的簡單方法是在現有電解液中添加阻燃添加劑。
-
斯坦福石墨烯籠有效解決鋰離子電池矽負極問題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使用矽來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它每次充電可以存儲比目前商用的陽極10倍的能量,使高性能電池變得更小更輕
-
新電解質可大幅提高鋰電池安全性-斯坦福,崔屹...
在日常生活中,手機、電腦、電動汽車等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些電子產品都離不開鋰離子電池。近日,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鋰金屬電池安全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又是」崔屹!斯坦福能源中心迎首位華裔主任,上任四大計劃首次...
當地時間 12 月 16 日,全球頂級能源中心之一的史丹福大學普雷考特能源研究所迎來首位華裔主任崔屹。 當天,史丹福大學官網發消息稱,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終身教授崔屹,將擔任該能源中心的新任主任,履新時間為 2021 年 1 月 1 日。
-
中國科大陳維&斯坦福崔屹:開發出一種新型高性能可充電電池!
其中,可充電電池能夠解決其間歇性問題。但如今開發具有長壽命、高倍率、低成本的新型可充電電池系統是實現電網規模儲能的迫切需要。目前,通過電催化H2負極與過渡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正極耦合,成功引入了一種用於電網規模化儲能的新的電池電化學。
-
斯坦福能源中心迎首位華裔主任崔屹,上任四大計劃首次曝光
而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非常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恰好史丹福大學也正在建立一所針對氣候和可持續性的新學院,因此他認為史丹福大學的能源研究人員,目前正處於可讓全世界受益的位置。談及該中心的影響力,崔屹表示,該中心一度曾影響到美國政府的能源決策,同時也給美國政府輸送了頂級人才,該校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教授此前曾擔任美國能源部長,後又回到斯坦福物理系任教。
-
中國科大校友崔屹將出任斯坦福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史丹福大學能源研究中心是世界最強的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之一。 崔屹現任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光子科學教授。他是納米技術的傑出研究者,致力於更好的電池和其他可持續發展技術,於今年榮獲美國材料學會獎章(國際材料學界的最高獎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