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石墨烯籠有效解決鋰離子電池矽負極問題

2021-02-15 Graphene石墨烯快訊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使用矽來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它每次充電可以存儲比目前商用的陽極10倍的能量,使高性能電池變得更小更輕。但有兩個主要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矽顆粒膨脹,開裂和電池充電過程中易碎裂,他們與電池電解液發生反應,形成減弱其性能的塗層。


       現在,史丹福大學和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小組想出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為負極每一個矽顆粒定製一個石墨烯籠子。石墨烯是目前最薄的和最強的材料,具有極強的導電性。


      《Nature Energy》1月25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描述了一個簡單的三步法,建立合適的規模微觀石墨烯籠:足夠的空間,足以讓矽顆粒膨脹為電池充電,同時又足夠緊,可以把散開的顆粒拼在一起,因此它可以繼續在高容量運行。強勁的、靈活的籠子也阻止與電解質破壞性的化學反應。

       「在測試中,石墨烯籠實際上增強了微粒的導電性和提供高電荷容量,化學穩定性和效率,」 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和史丹福大學的副教授崔毅說。 「這種方法,可以適用於其他的電極材料,也使能量密度高,低成本的電池材料成為可能。」


來源:http://phys.org/. 由「Graphene石墨烯快訊」獨家翻譯整理,其他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專訪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矽負極鋰電池走向產業化
    新華社舊金山10月3日電 專訪:矽負極鋰電池快速走向產業化——訪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  在現代科學體系內,能開闢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並不多,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崔屹是其中一個。2016年,美國權威學術雜誌《科學》發表長篇通訊,專門介紹崔屹和他對矽負極鋰電池發展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 膨脹負極的力學強化:「厚密」矽-碳電極新策略 | 成會明點評楊全紅...
    本文由成會明院士撰寫,發表於《科學通報》「亮點述評」欄目,介紹天津大學楊全紅教授研究組在「厚密」矽基負極領域的最新成果。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消費電子器件便攜性要求的提高,以及電動汽車使用空間的限制,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正面臨「空間焦慮」,即體積能量密度已成為鋰離子電池發展的當務之急。
  • ...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應用...
    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損失消耗大量的電解液和正極材料中脫出的鋰離子,導致較低的充放電效率、放電比容量及差的穩定性,降低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預鋰化技術(圖1)為解決不可逆容量損失、提高庫侖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 鋰化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
    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損失消耗大量的電解液和正極材料中脫出的鋰離子,導致較低的充放電效率、放電比容量及差的穩定性,降低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預鋰化技術(圖1)為解決不可逆容量損失、提高庫侖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而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影響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見負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化學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研究較為廣泛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為金屬基(Sn基材料  1.2矽基材料  矽作為鋰離子電池理想的負極材料,具有如下優點:矽可與鋰形成Li4.4Si合金,理論儲鋰比容量高達4200mAh/g(超過石墨比容量的10倍);矽的嵌鋰電位(0.5V)略高於石墨,在充電時難以形成「鋰枝晶」;矽與電解液反應活性低,不會發生有機溶劑的共嵌入現象。
  • 專訪:矽負極鋰電池快速走向產業化——訪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
    2016年,美國權威學術雜誌《科學》發表長篇通訊,專門介紹崔屹和他對矽負極鋰電池發展做出的開創性貢獻。崔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矽負極鋰電池正快速走向產業化,預計10年內是鋰電池主流發展方向。  崔屹曾先後在中國科大、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2005年到斯坦福工作。他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納米技術提高電池的性能。
  • 鋰離子電池矽負極研究取得進展
    隨著移動電子產品、大規模儲能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開發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長循環壽命、高安全性的鋰離子及後鋰離子電池成為儲能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焦點。發展高容量、高倍率、高穩定性的電極材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 「圖書推薦」鋰離子電池用納米矽及矽碳負極材料
    在此基礎上,利用自組裝法製備了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及矽碳/石墨負極材料,分析其微觀結構和物化狀態,通過循環測試分析了電化學性能,並闡明矽烷偶聯劑對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微觀結構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從微觀結構和物相變化角度論述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嵌脫鋰穩定性,闡明了納米矽顆粒與碳層的破壞、Li15Si4合金生長的電極電位以及對嵌脫鋰穩定性的影響。
  • 解析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負極篇
    上一篇給大家分享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篇幅有限,今天就接著給大家帶來負極材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解析鋰離子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正極篇】我們知道,無論從成本,壽命,能量密度,安全性來說負極對於鋰離子電池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早期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是使用鋰金屬負極的但是為什麼後來不用了呢?
  • 矽基負極應用穩步提升
    矽基負極,潛力巨大。 從不同負極材料性能對比來看,矽基負極質量/體積比容量巨大晶體矽理論質量比容量約4200mAh/g/g,而石墨僅為372 mAh/g/g,約是石墨的11倍。即使是氧化矽材料,其理論質量比容量也有2600 mAh/g/g,約為石墨的7倍。由此來看,矽基材料是最具希望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未來五到十年,矽負極電池應用會越用越好
    8月15日上午,納米材料科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首屆納米能源獎獲得者、清華五道口科學企業家項目授課師資崔屹,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雲課堂聯合每經智享會推出的「在線大講堂·科學大家談」上指出,可以說,當下鋰電池的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 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未來五到十年,矽負極電池應用會越用越好
    8月15日上午,納米材料科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首屆納米能源獎獲得者、清華五道口科學企業家項目授課師資崔屹,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雲課堂聯合每經智享會推出的「在線大講堂·科學大家談」上指出,可以說,當下鋰電池的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 矽基負極,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首選
    矽基負極材料最具商業化前景矽基負極材料中Si與Li+產生合金化反應,最高克容量可達4200 mAh/g,是石墨的10倍多。且矽還具有較低的電化學嵌鋰電位(約0.4 V vs. Li/Li+),不存在析鋰問題、儲量豐富等優點,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矽作為電池負極材料的飛躍:一種碳納米管/矽微球結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石墨,和鉛筆筆尖一樣的材料,長期以來一直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我們對電池要求的提高,石墨基電池已無法滿足我們對於電池性能的要求。因此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了數字革命的核心材料——矽。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鋰離子電池矽負極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隨著移動電子產品、大規模儲能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開發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長循環壽命、高安全性的鋰離子及後鋰離子電池已成為當今儲能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焦點。發展高容量、高倍率、高穩定性的電極材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矽材料由於其豐富的儲量、極高的理論比容量等優勢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由於其巨大的體積變化效應和固有的低導電性,矽材料循環過程中容量衰減很快,難以應用於實際化電池中。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鎳鎘、鎳氫等電池相比,由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體積、無記憶效應等特點,成為現今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
  • 【乾貨】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粘結劑的研究進展
    重點論述了羧甲基纖維素鈉(CMC)、聚丙烯酸(PAA)、海藻酸納和導電聚合物等粘結劑在旌基負極材料中的應用。比較了不同類型粘結劑的優缺點,展望了矽基負極材料粘結劑的發展方向。矽(Si)基負極材料的理論比容量(4 200 mAh/g)高、嵌脫鋰平臺較適宜,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用高容量負極材料[1-2]。
  • 矽負極深度報告:負極矽碳,風語黎明
    語·矽碳負極科學研究進展淺述與性能前瞻在體現了優異容量同時,矽基負極材料在嵌鋰過程中也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本徵體積變化,影響循環壽命;另一方面矽基負極還面臨著和電解液接觸、反應,劣化電池性能的問題。矽基負極衍生出了單質矽-碳負極、矽氧化物-碳負極、低維矽材料、矽合金等技術路線,前兩者(籠統稱為矽碳負極)實用性較強。
  • 一文看懂矽負極的商業化進展
    2016年, Model 3的動力電池採用了矽碳的技術路線,這也引發了行業人士對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的激烈討論。具體而言, Model3在傳統的石墨負極材料中加入了10%的矽。 分析人士認為,為了有效控制矽的膨脹,Model3主要採取氧化亞矽與石墨材料進行複合的技術路線。
  • 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前瞻⑧:矽碳負極與鋰金屬負極產業化「競賽」
    負極|矽碳|鋰金屬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05 09:10:05 閱讀:300 在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開發中,矽碳負極和鋰金屬負極成為業內商業化應用研發的重點對象。現階段商業化石墨負極材料已經接近其理論比容量極限(372mAh/g),而矽理論比容量高達4200mAh/g,這意味著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