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使用矽來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它每次充電可以存儲比目前商用的陽極10倍的能量,使高性能電池變得更小更輕。但有兩個主要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矽顆粒膨脹,開裂和電池充電過程中易碎裂,他們與電池電解液發生反應,形成減弱其性能的塗層。
現在,史丹福大學和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小組想出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為負極每一個矽顆粒定製一個石墨烯籠子。石墨烯是目前最薄的和最強的材料,具有極強的導電性。
《Nature Energy》1月25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描述了一個簡單的三步法,建立合適的規模微觀石墨烯籠:足夠的空間,足以讓矽顆粒膨脹為電池充電,同時又足夠緊,可以把散開的顆粒拼在一起,因此它可以繼續在高容量運行。強勁的、靈活的籠子也阻止與電解質破壞性的化學反應。
「在測試中,石墨烯籠實際上增強了微粒的導電性和提供高電荷容量,化學穩定性和效率,」 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和史丹福大學的副教授崔毅說。 「這種方法,可以適用於其他的電極材料,也使能量密度高,低成本的電池材料成為可能。」
來源:http://phys.org/. 由「Graphene石墨烯快訊」獨家翻譯整理,其他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