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基負極,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首選

2021-01-15 石墨邦

石墨負極潛力挖掘完全

電芯能量密度和負極材料的克容量成正相關關係。目前,高端石墨克容量已經達到360-365mAh/g,接近理論克容量372mAh/g。因此從負極材料角度看,電芯能量密度的提升需要開發出具有更高克容量的負極材料。

矽基負極材料最具商業化前景

矽基負極材料中Si與Li+產生合金化反應,最高克容量可達4200 mAh/g,是石墨的10倍多。且矽還具有較低的電化學嵌鋰電位(約0.4 V vs. Li/Li+),不存在析鋰問題、儲量豐富等優點,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矽基負極材料產業化關鍵點:體積劇烈變化和不穩定的SEI膜

在充放電過程中,矽鋰合金的生成與分解伴隨著巨大的體積變化,最大膨脹可達320%,而碳材料只有16%。劇烈的體積變化導致如下的挑戰:矽顆粒破裂粉化、負極活性物質從電極片上脫落、因粉化和脫落引起固相電解質層(SEI膜)持續形成。目前,主要通過材料設計(矽的納米化、對矽進行碳包覆、加入氧化亞矽等)和電池體系優化(選用電解液添加劑FEC和VC等、負極材料粘接劑CMC-SBR和聚丙烯酸鋰等、導電劑的優化)等來應對。

碳包覆氧化亞矽、納米矽碳商業化程度高

矽基負極材料製備方法多,且較石墨的製備工藝更複雜,產品尚未達到標準化。目前,碳包覆氧化亞矽、納米矽碳是商業化程度最高的兩種矽基負極材料。量產企業有國內的貝特瑞、天目先導、杉杉等,海外的日本信越化學、大阪鈦業、日立化成、昭和電工和韓國大洲等。

矽基負極材料產業化時間短;國際上日企領先,國內貝特瑞領先

日本日立、湯淺等企業從2015年開始陸續將矽基負極應用到消費電池和動力電池中,促進了矽基負極材料產業化應用。國內方面,根據高工鋰電的調研,能夠量產矽基負極材料的企業不超過3家,其中,貝特瑞國內領先,於2017年實現量產出貨,現已成功進入松下-特斯拉供應鏈。


1、 石墨負極潛力挖掘完全

1.1、 鋰離子電池通過Li+往返脫嵌於正負極之間實現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換

鋰離子電池主要是由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等部分組成,其中正、負極為活性組分,是能量存儲的載體。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以鈷酸鋰和石墨負極為例,1)充電時,電子從正極轉移到負極,同時鈷酸鋰中的鋰失去電子成為鋰離子進入電解液,鋰離子穿過隔膜後進入石墨負極,並在負極接受電子還原成為鋰。2)放電時,鋰在負極失去電子後,穿過隔膜回到正極,並在正極接受電子被還原,完成放電。鑑於鋰離子的這種傳輸特點,鋰離子電池又被稱為「搖椅電池」,其中,電極材料脫嵌性能是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決定因素之一。


1.2、 石墨是目前廣泛使用的負極材料,通過嵌入的方式儲鋰

石墨是目前動力電池負極材料商業化應用的主流。目前商業化的負極材料主要有石墨(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等)、無定形碳(軟碳和硬碳)、鈦酸鋰及矽基材料(納米矽碳材料、氧化亞矽和無定形矽合金)。2019年動力電池用負極材料中石墨負極材料的出貨量佔比達97%以上。


石墨通過嵌入的方式進行儲鋰。不同的負極材料可以通過嵌入、合金化或者轉換反應實現儲鋰。石墨為嵌入式的典型代表,嵌入的Li插在層狀石墨層間,形成不同的「階」結構。隨著Li的嵌入量增加,最終形成1階結構,對應石墨的理論容量為372mAh/g。


1.3、 石墨負極克容量接近理論值,不能滿足電芯能量密度提升的需求

電芯的能量密度為

                                   

        

其中,Em、Qc、Qa、Uc、Ua、k分別為電芯的能量密度、正極克容量、負極克容量、正極平均電位、負極平均電位和正負極活性材料的質量或體積與電池總質量或體積的比值,在實際電池體系中,k值通常介於0.42~0.61。

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不斷提升。1991年索尼公司第一批商業化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相對較低(能量密度80 Wh/kg或200 Wh/L),現在先進的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可以實現300 Wh/kg或720 Wh/L。


目前,高端石墨克容量已達到360-365mAh/g,接近理論克容量372 mAh/g。因此從負極材料角度看,電芯能量密度的提升需要開發出具有更高比容量的負極材料。


2、 矽基負極材料最具商業化前景

2.1、 矽鋰合金的克容量是石墨的10倍多,電芯能量密度提升空間大

具有高克容量和低電位等優勢,矽基負極材料是最具商業化潛力。矽鋰化後具有很高的理論克容量,約4200 mAh/g,是石墨的10倍左右。同時,矽還具有較低的電化學嵌鋰電位(約0.4 V vs. Li/Li+),不存在析鋰問題、儲量豐富等優點,是公認的非常具有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根據《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研究》中指出,如果不使用富鋰正極,當電芯能量密度要達到280Wh/kg以上時,就必須使用矽基負極。


2.2、 矽基負極材料產業化關鍵點:體積劇烈變化和不穩定SEI膜

Li+在脫嵌過程中巨大的體積膨脹效應會導致矽顆粒產生裂紋粉化和結構崩塌。矽表面與電解液接觸,重複形成的固相電解質層(SEI)使電化學性能惡化。

矽是通過合金化儲存鋰,合金化反應伴隨巨大的體積變化。在充電時,矽被鋰化,Si和Li+產生一系列的反應,並且體積變化不斷增大。首先,矽顆粒外層出現非晶態的LixSi,內層依然保持晶態矽。隨著鋰化程度的加大,矽完全鋰化生成Li22Si5時,其理論容量將達到4200 mAh/g ,體積膨脹320%,而碳材料只有16%。放電時,Li22Si5會分解成Li+和Si,體積隨之變小。


根據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發現,矽柱陣列電極在嵌鋰過程中(充電)體積膨脹,由初始的圓柱形最終演變成類似於圓屋頂形,而脫鋰過程中(放電)體積收縮,最終演變成碗狀形貌。


巨大體積變化導致矽顆粒的粉化、負極材料活性物質脫落和SEI膜持續形成。1)對於整個電極而言,由於每個顆粒膨脹收縮會「擠拉」周圍顆粒,這將導致電極材料因應力作用從電極片上脫落,進而導致電池容量急劇衰減,循環壽命縮短。2)對單個矽粉顆粒來說,嵌鋰過程中,外層嵌鋰形成非晶LixSi發生體積膨脹,內層還未嵌入鋰不膨脹,導致每個矽顆粒內部產生巨大應力,造成單個矽顆粒開裂粉化。3)充放電循環過程中,矽顆粒開裂粉化和電極材料的脫落會不斷產生新的表面,進而導致固相電解質層(SEI膜)持續形成,不斷消耗鋰離子,造成電池整體容量持續衰減。


材料設計和電池體系優化是解決矽基負極材料商業化的主要方式:1)材料設計,通過矽的納米化、對矽進行碳包覆、加入氧化亞矽等方式,減小體積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2)電池體系,目前主要是通過電解液添加劑、負極材料粘接劑、導電劑的優化來來減少矽基負極的膨脹影響。3)電極結構改進,省去粘接劑或集流體,直接將活性材料複合在導電網絡中製得極片,該技術路線處於研發階段。


2.3、 矽基負極材料的製備方法多、產品未標準化

矽基負極材料可以通過多種製備方法獲得,主要包括化學氣相沉積法、機械球磨法、溶膠-凝膠法等。矽基負極材料相對於石墨負極材料的製備工藝複雜,大規模生產存在一定困難,且每個企業生產工藝不盡相同,產品目前沒有達到標準化。


3、 矽基負極材料的產業化發展

3.1、 矽基負極產業化時間短,日企處於行業領先

矽基負極材料由日本企業首先在2015年和2017年陸續推向消費和動力電池領域。1996年開始矽基負極的研究,日本松下2012年推出含矽電池,2015年日立Maxwell的SiO/C負極電池運用到消費電池領域,並在2017年特斯拉採用日立化成的矽基負極應用到電動車中。日本GS湯淺推出矽基負極材料的鋰電池,應用在三菱汽車上。


3.2、 目前碳包覆氧化亞矽、納米矽碳商業化程度最高

目前,商業化的矽基負極材料主要包括碳包覆氧化亞矽、納米矽碳、無定型矽合金、矽納米線四種,其中,碳包覆氧化亞矽、納米矽碳是商業化程度最高的兩種矽基負極材料。1)碳包覆氧化亞矽,目前較好的碳包覆氧化亞矽碳產品搭配石墨到 450-500m Ah/g容量後使用,已經可以做到在鋼殼電芯中循環1000-2000周,在軟包電芯中循環500-1000周。2)納米矽碳,目前商業化的軟包電池和方形鋁殼電池對膨脹依然非常敏感,以致納米矽碳材料仍然較難使用在這類電池上。目前納米矽碳材料的主要應用領域仍是在圓柱鋼殼電池中,以18650和21700型號為代表。


3.3、 國內大批量生產企業少,貝特瑞優勢明顯

目前,矽碳負極材料在我國的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實際應用還比較小眾,市場總體產量較小。根據高工產研統計,2019年我國矽基(包括矽碳和矽氧)負極材料出貨量僅3700噸,在負極材料中的滲透率約1.4%。


國內量產企業少,貝特瑞處於領先地位。根據高工鋰電的調研,國內能夠量產的企業不超過3家。其中,只有貝特瑞能夠大批量供貨,貝特瑞已經進入了松下的供應鏈,間接供應特斯拉。國內其他廠商處於研發或者小批量量產階段。當前穩定量產矽基負極型號較少,以420mAh/g、450mAh/g兩款為主。


4、 矽基負極廠商將受益於電芯能量密度提升

在行業下遊,特斯拉已搭載矽基負極電池。近年來隨著下遊動力電池的行業對高能量密度負極材料需求的增長,矽基負極材料未來將快速增長。根據高工鋰電預測,到2022年矽基負極材料需求量將達到2.2萬噸,2019-2022年年複合增長率高達80%。目前,穩定量產矽基負極價格介於10-12萬元/噸,遠高於石墨類負極3.5-7.5萬元/噸的價格。價格按照5%年降計算 ,到2022年,矽基負極材料市場空間有望超20億元。


4.1、 貝特瑞:負極材料龍頭,矽基負極國內領先

公司主營負極材料和正極材料,其中2019年負極材料營收佔比達69%。2019年,公司人造石墨國內市佔率11%,排名第四;天然石墨國內市佔率63%,排名第一;矽基負極材料出貨量國內領先。

公司矽基負極材料不斷升級迭代。1)矽碳負極材料,公司已經突破至第三代產品,比容量從第一代的650mAh/g提升至第三代的1500mAh/g,且正在開發更高容量的第四代矽碳負極材料產品。2)氧化亞矽負極材料,目前公司已完成多款產品的技術開發和量產工作,部分產品的比容量達到1600mAh/g以上。


4.2、 杉杉股份:矽基負極開啟產業化

2019年公司營收約76億元,其中負極材料佔比進一步提升至33%。根據高工鋰電數據,公司人造石墨國內市佔率20%,排名第三;天然石墨國內市佔率6%,排名第三。

公司矽基負極材料和電解液方面均有布局。公司圓柱電池用矽氧材料,計劃進入海外圓柱電池客戶,可用於電動工具和電動汽車,目前正在進行中試。EV用矽氧材料,已進入整車企業測試。矽碳複合材料及寬適配系列電解液已量產。


4.3、 璞泰來:人造石墨龍頭,推進矽基負極產業化

2019年公司營收約48億元,負極材料佔比約64%。公司下屬子公司江西紫宸是人造石墨龍頭,2019年公司人造石墨國內市佔率22%,排名第一。

公司推進矽基負極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溧陽研究院試驗基地和檢測中心正抓緊建設中,其中矽碳試驗車間已於2019 年投入使用。公司與相關單位籤署了矽碳專利合作,重點推進矽碳、矽氧的研發和產業化。

來源:新時代新能源開文明團隊

相關焦點

  • 新時代證券--電動車產業鏈技術研究專題系列之二:矽基負極 高能量...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石墨負極潛力挖掘完全電芯能量密度和負極材料的克容量成正相關關係。目前,高端石墨克容量已經達到360-365mAh/g,接近理論克容量372mAh/g。因此從負極材料角度看,電芯能量密度的提升需要開發出具有更高克容量的負極材料。
  • 鋰電池產業鏈專題報告:矽基負極,下一代產業趨勢
    一、矽基負極:下一代產業趨勢1.1、石墨類負極接近容量極限,矽基材料是下一代負極 負極材料在鋰電池充電過程中主要起儲鋰作用,其脫嵌鋰電壓和比容量對電池能量密度 影響較大。電池的能量密度:_ = _ _/(_ + _ ) (_ _ ) 其中,、、、、、K,分別為電池的能量密度、正極比容量、負極比容量、 正極平均電壓、負極平均電壓以及正負極活性材料的質量與電池總質量比值。
  • 比克電池:正極補鋰技術將助力高能量密度電池突破發展
    伴隨消費升級對電池續航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能量密度成為電池發展的必然趨勢,矽基負極則是當前突破能量密度瓶頸的首選材料之一。為進一步推進電池矽基負極材料創新研究,近日,第四屆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創新研究與發展研討會在江蘇常州舉行。作為行業領先企業,比克電池受邀出席此次大會並做研究報告。
  • 矽基負極應用穩步提升
    矽基負極,潛力巨大。 從不同負極材料性能對比來看,矽基負極質量/體積比容量巨大晶體矽理論質量比容量約4200mAh/g/g,而石墨僅為372 mAh/g/g,約是石墨的11倍。即使是氧化矽材料,其理論質量比容量也有2600 mAh/g/g,約為石墨的7倍。由此來看,矽基材料是最具希望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華中科大孫永明教授團隊在高鎳/矽碳高比能電池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以高鎳三元正極(LiNixCoyMnzO2,x≥0.6)和矽基負極組成的高鎳/矽基電池是最有希望廣泛應用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之一。然而,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電化學循環過程中表面發生副反應以及其晶體結構具有不穩定性,其容量隨著循環進行迅速衰減,限制了其規模化應用。
  • ...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應用...
    在眾多能量存儲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由於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自放電率低、無記憶效應和環境友好等優點,自1991 年Sony公司商品化以來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近年來,為適應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分布式儲能等快速發展的需求,開發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當今儲能領域的研究熱點。
  • 鋰化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
    在眾多能量存儲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由於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自放電率低、無記憶效應和環境友好等優點,自1991 年Sony公司商品化以來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近年來,為適應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分布式儲能等快速發展的需求,開發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當今儲能領域的研究熱點。
  • 【乾貨】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粘結劑的研究進展
    重點論述了羧甲基纖維素鈉(CMC)、聚丙烯酸(PAA)、海藻酸納和導電聚合物等粘結劑在旌基負極材料中的應用。比較了不同類型粘結劑的優缺點,展望了矽基負極材料粘結劑的發展方向。矽(Si)基負極材料的理論比容量(4 200 mAh/g)高、嵌脫鋰平臺較適宜,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用高容量負極材料[1-2]。
  • ORNL開發新型無鈷正極 有望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
    據外媒報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有望取代目前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為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提供動力。(圖片來源:ORNL)新型正極名為NFA(鎳、鐵和鋁基正極)。這種材料是鎳酸鋰的衍生物,可用於製造鋰離子電池的正極,並具有充電速度快、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壽命長等優勢。
  • 解析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負極篇
    上一篇給大家分享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篇幅有限,今天就接著給大家帶來負極材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解析鋰離子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正極篇】我們知道,無論從成本,壽命,能量密度,安全性來說負極對於鋰離子電池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早期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是使用鋰金屬負極的但是為什麼後來不用了呢?
  • 鋰離子電池矽負極研究取得進展
    隨著移動電子產品、大規模儲能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開發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長循環壽命、高安全性的鋰離子及後鋰離子電池成為儲能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焦點。發展高容量、高倍率、高穩定性的電極材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 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原型面世—資訊—科學網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示意圖  圖片來源:谷歌圖片 當前,豐田公司正在全力研發全固態鋰離子電池
  • 電解液添加劑在矽碳負極體系中作用機理研究
    導讀:本文針對矽基負極材料的特點,研究不同成分電解液對矽負極表面成膜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通過不同添加劑的配合使用提升矽碳負極的電化學性能。 目前市場上鋰離子電池使用的多為石墨負極材料,從石墨的比容量和壓實密度看,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很難再得到提高。
  • 塗布在線—矽基負極材料需要用什麼樣的粘結劑
    文章出處:「塗布在線資訊」公眾號 矽(Si)基負極材料的理論比容量(4 200 mAh/g)高、嵌脫鋰平臺較適宜,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用高容量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Si的體積變化達到300%以上,劇烈的體積變化所產生的內應力,容易導致電極粉化、剝落,影響循環穩定性。
  • 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全面解析(內附動圖)
    因為電池系統內部包含電池管理系統,熱管理系統,高低壓迴路等佔據了電池系統的部分重量和內部空間,因此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都比單體能量密度低。系統能量密度=電池系統電量/電池系統重量OR電池系統體積▌究竟是什麼限制了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電池背後的化學體系是主要原因難逃其咎。
  • 我國研發出了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液可充電電池
    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水性可充電電池由於使用了不可燃且價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劑的溶液)作為電解液,不僅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製備。但由於受到水分解電壓的限制,目前水性可充電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眾所周知,電解液是化學電池、電解電容等使用的介質,為它們的正常工作提供離子,並保證工作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可逆的。
  • 佛塑科技:公司與上矽所共同成立了石墨烯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中心...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與上矽所共同成立了石墨烯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中心,致力於石墨烯在動力鋰離子電池及高分子膜材料的應用研究及產業化工作,重點攻克石墨烯宏量製備、石墨烯在鋰電池中的使用、技術與產品轉化方面等關鍵問題。
  • 乾貨| 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發展趨勢
    開發高電壓、高容量的正極新材料成為動力鋰離子電池比能量大幅度提升的主要途徑; 負極材料將繼續朝低成本、高比能量、高安全性的方向發展, 矽基負極材料將全面替代其他負極材料成為行業共識. 此外, 本文還對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負極材料等的選擇及匹配技術、動力電池安全性、電池製造工藝等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簡要分析, 並提出了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究中應予以關注的基礎科學問題.
  • Tadahiko Kubota:高能量密度全固態二次電池的主要挑戰
    演講人:Yokohama Battery Science Corp,President,Tadahiko Kubota演講主題:高能量密度全固態二次電池的主要挑戰非常感謝對我的介紹,我來自橫濱電池科技,我是Tadahiko Kubota,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高能量密度全固態二次電池的主要挑戰。
  • 矽負極深度報告:負極矽碳,風語黎明
    來源:新能量研究員摘要:風·高能量密度電池,矽基負極材料體系列選對電車而言,提升續航需要整車電耗低、電池包帶電量大。再受限於體積、質量,通常也需要電池的質量/體積能量密度高。更高的正極比容量、更高的負極比容量和更高的電池電壓(以及更少的輔助組元),是高能量密度電池的理論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