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負極材料研究應用:密度打破鋰電池極限?

2020-11-22 OFweek維科網

  最近,他們又以廉價軟碳材料(炭黑、石油焦、針狀焦等)和矽粉(商業納米矽粉、廢觸體提取的矽粉)等為原料,通過噴霧成球並高溫處理,得到多種微球複合負極材料,並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201310053208.5、201310108230.5、201310214417.3),部分研究結果將陸續發表。

  上述部分材料將進入放大生產試驗,相關研究得到了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相關合作企業的資助。

  矽負極高能量密度電池商用 打破鋰電局限?

  矽負極的能量密度是石墨碳負極的10倍,目前通過矽負極材料的引入來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已是業界公認的方向之一,日韓等大電芯廠商都在做矽負極電池的商業化,中國一些電池廠商也在跟蹤,但是至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量產的產品。雖然都知道採用矽負極材料,但是各家的實現方式不一樣,這就是各自的know how了。

  這裡,有一家神秘美國Amprius Inc(安普瑞斯公司)已開始在中國市場提供矽負極材料的高能量密度電池,去年底開始供貨給深圳的一家手機公司,目前出貨已近十萬,這應該算是矽負極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首個商用案例。

  

  這家新興的公司雖然成立才五年(09年成立),但是它的背景卻十分強大:前谷歌董事長施密特參與了首輪投資,而技術的主要發明人則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終身教授崔屹博士,在史丹福大學還有一個「崔屹實驗室」。

  崔屹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目前安普瑞斯公司已獲得多個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除了谷歌董事長施密特外,包括美國Trident資本、美國VPCP資本、美國KPCB資本等都已是他們的投資人,而美國前能源部長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朱棣文博士也是它的董事之一。

  安普瑞斯到底有什麼「know how」,讓它成為矽負極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首個商用公司,讓這麼多大腕爭相參投?它能帶來的能量密度到底有多少提升呢?

  

  「核-殼」結構突破量產障礙,能量密度提升40%

  「矽負極材料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控制矽膨脹,業界想了很多辦法來克服矽膨脹。而崔屹博士發明了核 – 殼矽納米線結構,成功克服了控制矽膨脹。」安普瑞斯員工何向陽介紹,「形象的比喻就是做成雞蛋的形狀,在矽的外面包一層碳的「蛋清」,從而控制了膨脹。」(如下圖一)。

  

  圖中第一個圖的架構是第一代產品,目前已經上市,能量密度可以做到650WH/L,比目前市場上普通的電池能量密度高出約20%左右。第二個圖是馬上要量產的第二代產品結構,比第一代產品的能量密度能再提升10%-20%。但是,嚴格上來說,這兩種結構還不是純矽負極,而是矽碳混合負極。

  「我們目前在研發的第三代產品才是純矽負極材料,它需要用全新的電芯生產線來生產,設備都需要我們自己研發,它會採用半導體晶園生長的方式來實現矽我負極材料的生成,這個能量密度將可達到 900WH/L,預計明年可以進行小批量試產。」他解釋。「以目前的石墨碳負極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600WH/L差不多已到極限,而採用矽負級能迅速讓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何向陽解釋。(如下圖二)

  

相關焦點

  • 專訪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矽負極鋰電池走向產業化
    新華社舊金山10月3日電 專訪:矽負極鋰電池快速走向產業化——訪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  在現代科學體系內,能開闢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並不多,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崔屹是其中一個。2016年,美國權威學術雜誌《科學》發表長篇通訊,專門介紹崔屹和他對矽負極鋰電池發展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 矽基負極應用穩步提升
    矽基材料固有膨脹缺陷阻礙了其產業化應用。 由於矽負極材料在充電時,鋰離子嵌入矽晶體內部,放電時又會從晶格間脫離,造成負極材料的膨脹與收縮,體積變化約320%,而石墨體積變化僅為12%。
  • 預告第一彈|硅藻在鋰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展示
    製造業的基礎是工藝、設計和材料。在原料創新方面,近年來納米材料的崛起對金屬製造工藝已有明顯影響,目前納米金屬材料價格很高,使得納米金屬在製造業的應用局限於小型成品及特殊需要。    硅藻在鋰電池負極材料上的應用  從 10~20 年範圍看,鋰離子電池仍將是消費電子產品、電動汽車、航空和航天等高端設備和裝備的首選儲能裝置,對負極材料的提升是進一步提高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的關鍵,高比容量的矽或矽基負極材料是具有潛力的下一代負極材料,但其存在製備過程耗時耗力、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膨脹等問題。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原創】【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7 09:09:01 閱讀:8 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但由於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體積收縮,體積的劇烈變化會導致內部機械機構失效,從而使得矽負極的循環壽命難達預期,因此尚未在鋰電池中大規模應用。
  • 專訪:矽負極鋰電池快速走向產業化——訪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
    2016年,美國權威學術雜誌《科學》發表長篇通訊,專門介紹崔屹和他對矽負極鋰電池發展做出的開創性貢獻。崔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矽負極鋰電池正快速走向產業化,預計10年內是鋰電池主流發展方向。  崔屹曾先後在中國科大、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2005年到斯坦福工作。他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納米技術提高電池的性能。
  • 矽負極深度報告:負極矽碳,風語黎明
    正極材料的比容量相對更低,性能提升對電池(單體)作用顯著;負極比容量提升對於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仍有相當程度作用。矽材料的理論比容量遠高於(約10倍)已逼近性能極限的石墨,且對鋰電壓不高,有望成為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負極材料優選。
  • 密度大體積小 無負極鋰電池將誕生
    市面上大多數電池的負極材料均以石墨為主,雖然技術上已經趨近成熟價格也十分低廉,但是較低的能量密度成為了阻礙電池發展的瓶頸。相同電池容量,無負極鋰電池更加輕薄根據美國能源部的定義,第一代鋰電池使用石墨負極,第二代鋰電池使用矽負極,這兩代均屬於鋰離子電池。
  • 一文看懂矽負極的商業化進展
    再受限於體積、質量,通常也需要電池的質量/體積能量密度高。更高的正極比容量、更高的負極比容量和更高的電池電壓(以及更少的輔助組元),是高能量密度電池的理論實現路徑。正極材料的比容量相對更低,性能提升對電池(單體)作用顯著;負極比容量提升對於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仍有相當程度作用。矽材料的理論比容量遠高於(約10倍)已逼近性能極限的石墨,且對鋰電壓不高,有望成為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負極材料優選。
  • 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已經兩年沒變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量產到整車應用的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已經兩年沒有明顯變化,三元鋰電池也是提升越來越緩慢。而國軒高科此次發布的新電池,採用了此前並未大規模應用的矽負極,這一方案是否徹底解決了電池安全問題,目前還未可知。
  • 「匯眼獨具」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已經兩年沒變了……
    而國軒高科此次發布的新電池,採用了此前並未大規模應用的矽負極,這一方案是否徹底解決了電池安全問題,目前還未可知。 過去幾天時間裡,國軒高科提出了矽負極材料和預鋰化技術、蔚來的固態電池應用無機預鋰化碳矽負極、智己汽車將搭載上汽與寧德時代共同開發的採用「摻矽補鋰電芯」技術的電池,這些技術都是在提高電池能量密度,而它們無一例外,都是從電池材料本身去解決,往細了說,是電池的負極材料。
  • 為什麼說矽碳材料是最有潛力的鋰電池負極
    矽是目前人類至今為止發現的比容量(4200mAh/g)最高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是一種最有潛力的負極材料,但矽作為鋰電池負極應用也有一些瓶頸,第一個問題是矽在反應中會出現體積膨脹的問題。通過理論計算和實驗可以證明嵌鋰和脫鋰都會引起體積變化,這個體積變化是320%。所以不論做成什麼樣的材料,微觀上,在矽的原子尺度或者納米尺度,它的膨脹是300%。
  • 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未來五到十年,矽負極電池應用會越用越好
    每經記者:吳澤鵬 每經編輯:陳俊傑如今,鋰電池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動力電池作為移動電源,在安全的前提下,對於體積(和質量)能量密度儘可能有高的要求,以達到更為持久的續航能力;而絕大多數儲能裝置無需移動,因此儲能鋰電池對於能量密度沒有直接的要求,但在其他方面比如功率密度、成本等,在不同的儲能場景中均有不同的要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電池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是能量密度,也就是單位重量或單位體積所能儲存的能量。
  • 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未來五到十年,矽負極電池應用會越用越好
    每經記者:吳澤鵬 每經編輯:陳俊傑如今,鋰電池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不過,崔屹在大講堂上也表示,目前的鋰電技術在能量密度、單體電池成本等方面均需提升,「任何參數的巨大改變都是革命性的,將會是交通運輸、電網與清潔能源革命。」實際上,由於應用場景不同,電池的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
  • 化工系魏飛教授課題組發文報導可長循環的矽基負極材料
    Anodes by Inhibiting Chemical Reactions )的研究文章,標誌課題組在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的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自鋰離子電池商用化以來,人們一直在致力於提高其能量密度。Si基材料由於其具有高的比容量(4200 mAh/g),成為最具有潛力的能夠取代商用石墨負極(372 mAh/g)的材料。但是Si基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存在巨大的體積膨脹及粉化問題,導致其循環穩定性差,阻礙了其實際應用。
  • 電池科技前瞻:納米線三千弱水,矽負極一瓢深酌
    Amprius 認為,矽負極納米線負極可能將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提升至 400Wh/kg、1100Wh/L 的水平。鑑於納米線本身屬於一大類低維材料,Amprius 又和 Y. Cui 教授強關聯,從 Y. Cui 教授團隊的直接研究成 果/研究綜述中,從 Amprius 的專利中分析以矽為代表的納米線在鋰電領域的前景,就顯得順理成章。
  • 鋰電池新型材料有哪些?
    1、鋰電池新型材料之新型高熵儲能材料由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提出的一種適合儲能應用的新型高熵材料,研究人員以多陽離子過渡金屬基高熵氧化物為前體,LiF或NaCl為反應物,用簡易機械化學方法,製備多陰離子和多陽離子化合物,從而生成鋰化或鈉化材料,成功合成一種具有巖石鹽結構的氟氧基正極活性材料,適用於下一代鋰電池應用。
  • 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前瞻⑧:矽碳負極與鋰金屬負極產業化「競賽」
    負極|矽碳|鋰金屬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05 09:10:05 閱讀:300 在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開發中,矽碳負極和鋰金屬負極成為業內商業化應用研發的重點對象。現階段商業化石墨負極材料已經接近其理論比容量極限(372mAh/g),而矽理論比容量高達4200mAh/g,這意味著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
  • 鋰電池產業鏈專題報告:矽基負極,下一代產業趨勢
    一、矽基負極:下一代產業趨勢1.1、石墨類負極接近容量極限,矽基材料是下一代負極 負極材料在鋰電池充電過程中主要起儲鋰作用,其脫嵌鋰電壓和比容量對電池能量密度 影響較大。經過二十 多年發展,現階段商業化石墨負極材料已經接近其理論比容量極限(372mAh/g),為進 一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尋找更高比容量負極材料成為產業研究重點。矽在常溫下與鋰 合金化,理論比容量高達 4200mAh/g,是目前石墨類負極材料的十倍以上,不存在析 鋰隱患,安全性好於石墨類負極材料,且儲量豐富,成本低廉,是最具潛力的下一代鋰 電池負極材料。
  • ...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應用...
    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主要依靠關鍵電極材料的發展,如正負極材料容量的不斷提升。現有的鋰離子電池負極已經接近極限,為了滿足新一代的能源需求,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開發新型的鋰電負極技術迫在眉睫。 近年來,具有高容量的合金及轉換反應材料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如合金材料(Si、P、Sn、Ge),氧化物(SnO2、Fe2O3、CuO、Co3O4),硫化物(SnS2、Sb2S3)等。
  • 【乾貨】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粘結劑的研究進展
    導語綜述了桂基負極材料粘結劑的研究進展。重點論述了羧甲基纖維素鈉(CMC)、聚丙烯酸(PAA)、海藻酸納和導電聚合物等粘結劑在旌基負極材料中的應用。比較了不同類型粘結劑的優缺點,展望了矽基負極材料粘結劑的發展方向。矽(Si)基負極材料的理論比容量(4 200 mAh/g)高、嵌脫鋰平臺較適宜,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用高容量負極材料[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