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矽碳材料是最有潛力的鋰電池負極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為什麼說矽碳材料是最有潛力的鋰電池負極

鄧佳佳 發表於 2018-02-27 17:49:04

前言

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日趨火爆,吸引著國內外大量企業前赴後繼奔赴「戰場」,並不新鮮的錳酸鋰技術卻似乎又開始綻放出引人注目的色彩。技術創新固然可喜,但尋找性價比更高、儲藏量更大、具有更多定價話語權的新原材料,才是提升行業終端降本增效能力的治本之法。

矽是目前人類至今為止發現的比容量(4200mAh/g)最高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是一種最有潛力的負極材料,但矽作為鋰電池負極應用也有一些瓶頸,第一個問題是矽在反應中會出現體積膨脹的問題。通過理論計算和實驗可以證明嵌鋰和脫鋰都會引起體積變化,這個體積變化是320%。所以不論做成什麼樣的材料,微觀上,在矽的原子尺度或者納米尺度,它的膨脹是300%。在材料設計時必需要考慮大的體積變化問題。高體積容量的材料在局部會產生力學上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基礎研究證明,它會裂開,形成嚴重的脫落。

矽體積膨脹會導致一系列結果

1.顆粒粉化,循環性能差

2. 活性物質與導電劑粘結劑接觸差
 

第二個問題就是在矽表面的SEI膜是比較厚且不均勻的,受溫度和添加劑的影響很大,會影響鋰離子電池中整個比能量的發揮。

石墨表面因為導電性特別好,相對來說SEI膜比較均勻,它的組成跟矽負極不一樣。為了研究這個問題,中科院相關科學家做了模型材料,通過微加工做成矽納米柱。觀察這種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SEI膜的生長,我們發現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SEI膜逐漸把矽柱中間的空隙填上,覆蓋完後還會繼續生長大概4.5µm,在矽表面如果不加任何處理,SEI膜可以長得很厚。這說明它是多孔的,溶劑始終能夠接觸到浸到矽的表面,這樣在全電池設計時是不行的。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中科院科相關學家做了一些嘗試在矽上做了碳包覆,為了做對比,我們矽上只做了部分的石墨烯包覆,其他地方空出來。最終看到包覆和不包覆SEI膜的生長情況不一樣,碳包覆的SEI膜就明顯減少,沒有包覆的SEI膜就有很多。

從長期的基礎研究來看,①通過矽粉納米化;②矽碳包覆;等技術手段可以有效解決矽在鋰電池負極應用中遇到的問題。無論是納米矽碳還是氧化亞矽碳,矽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矽粒徑:<20nm(理論上越小越好)

均勻度:標準偏差小於5nm

純度:>99.95%

形貌:100%球形率

另外,完整的表面包覆非常重要,防止矽和電解液接觸,產生厚的SEI膜的消耗。微觀結構的設計也很重要,要來維持在循環過程中電子的接觸,離子的通道,體積的膨脹。

碳包覆機理在於:Si的體積膨脹由石墨和無定形包覆層共同承擔,避免負極材料在嵌脫鋰過程因巨大的體積變化和應力而粉化。碳包覆的作用是:

(1)約束和緩衝活性中心的體積膨脹

(2)阻止納米活性粒子的團聚

(3)阻止電解液向中心滲透,保持穩定的界面和SEI

(4)矽材料貢獻高比容量,碳材料貢獻高導電性

矽碳負極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

負極材料技術相對比較成熟,且其集中度較高,產能由日本向中國轉移比較明顯。目前負極材料以碳素材料為主,佔鋰電池成本較低,在國內基本全面實現產業化。從區域看,中國和日本是全球主要的產銷國,動力電池企業採購負極主要來自於日本企業。

2012-2016年中國負極材料產量情況(萬噸)

2015 年,全球負極材料總體出貨量為11.08 萬噸,同比增長29.59%。其中中國負極材料的出貨量達到7.28 萬噸,同比增長41.1%,佔比高達 66%。近幾年,隨著中國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中國又是負極材料原料的主要產地,鋰電負極產業不斷向中國轉移,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矽碳負極材料是未來鋰電池負極材料最具應用潛力的,可見矽碳負極材料的市場容量有多大,這也解釋了目前為何有眾多企業和研究單位布局矽碳負極材料。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未來10大最具潛力的鋰電池新材料
    1、矽碳複合負極材料數碼終端產品的大屏幕化、功能多樣化後,對電池的續航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鋰電材料克容量較低,不能滿足終端對電池日益增長的需求。矽碳複合材料作為未來負極材料的一種,其理論克容量約為4200mAh/g以上,比石墨類負極的372mAh/g高出了10倍有餘,其產業化後,將大大提升電池的容量。現在矽碳複合材料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膨脹可達300%,這會導致矽材料顆粒粉化,造成材料容量損失。同時吸液能力差。循環壽命差。
  • 矽負極深度報告:負極矽碳,風語黎明
    正極材料的比容量相對更低,性能提升對電池(單體)作用顯著;負極比容量提升對於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仍有相當程度作用。矽材料的理論比容量遠高於(約10倍)已逼近性能極限的石墨,且對鋰電壓不高,有望成為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負極材料優選。
  • 盤點未來10大最具潛力的鋰電池新材料
    盤點未來10大最具潛力的鋰電池新材料發表於:2017-08-01 00:00:00     來源:革新納米的發展正處於一個瓶頸期,能量密度已經接近其物理極限。我們需要新的材料或者技術去實現鋰電池的突破,以下幾種電池材料被業內人士一直看好,或將成為打破鋰電池障礙的突破口。
  • 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前瞻⑧:矽碳負極與鋰金屬負極產業化「競賽」
    負極|矽碳|鋰金屬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05 09:10:05 閱讀:300 在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開發中,矽碳負極和鋰金屬負極成為業內商業化應用研發的重點對象。現階段商業化石墨負極材料已經接近其理論比容量極限(372mAh/g),而矽理論比容量高達4200mAh/g,這意味著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
  • 鋰電池未來何去何從?石墨烯/碳納米管最具潛力材料藏大招
    石墨烯/碳納米管最具潛力材料藏大招 佚名 發表於 2017-08-16 14:20:34 鋰電池的發展正處於一個瓶頸期,能量密度已經接近其物理極限。
  • 「圖書推薦」鋰離子電池用納米矽及矽碳負極材料
    在此基礎上,利用自組裝法製備了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及矽碳/石墨負極材料,分析其微觀結構和物化狀態,通過循環測試分析了電化學性能,並闡明矽烷偶聯劑對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微觀結構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從微觀結構和物相變化角度論述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嵌脫鋰穩定性,闡明了納米矽顆粒與碳層的破壞、Li15Si4合金生長的電極電位以及對嵌脫鋰穩定性的影響。
  • 2020年中國鋰電池行業負極材料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2020年中國鋰電池行業負極材料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1、貝特瑞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競爭力品牌:№1企業簡介:貝特瑞在負極材料領域的主要產品包括天然石墨負極材料、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矽基等新型負極材料。貝特瑞目前擁有9.3萬噸負極材料產能,其中矽基負極材料產能0.3萬噸。
  • 一輪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的擴產正在全球範圍內展開
    ● 璞泰來、杉杉股份、斯諾實業、中科星城、翔豐華、凱金能源等負極材料企業將出席大會,圍繞負極材料技術路徑及發展趨勢等展開深度探討。 一輪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的擴產正在全球範圍內展開。 從競爭格局來看,負極材料行業「馬太效應」凸顯。國內負極材料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產品毛利率持續走低。新進入者增多的情形下,企業整體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這對其在資金投入、技術提升和市場開拓等方面都提出了極大的考驗。 在技術層面,矽碳作為替代石墨的下一代鋰電池負極材料,松下、GS湯淺等日企的矽碳負極已應用於消費電子和汽車領域。
  • 1000多家鋰電池產業鏈企業-中國寶安(貝特瑞):負極材料+正極材料+...
    車研諮詢發布的《2018-2025年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18版)》、《2018年中國100家鋰電池負極材料企業經營報告(2018版)》,對中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市場80多家企業的發展進行了統計分析(分公司/子公司與母公司按一家公司計算,若單獨計算有100多家)。
  • 負極材料新秀!間接供貨上海特斯拉,一線電池廠都是公司客戶
    負極材料新秀!間接供貨上海特斯拉,LG化學、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一線電池產都是公司客戶申萬宏源深度研報覆蓋了一家鋰電負極材料小市值次新公司翔豐華。1)負極新秀營收快速增長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分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廣泛應用於動力、3C消費電子和工業儲能等鋰電池領域。經營規模逐年快速增長。
  • 矽基負極應用穩步提升
    矽基負極,潛力巨大。 從不同負極材料性能對比來看,矽基負極質量/體積比容量巨大晶體矽理論質量比容量約4200mAh/g/g,而石墨僅為372 mAh/g/g,約是石墨的11倍。即使是氧化矽材料,其理論質量比容量也有2600 mAh/g/g,約為石墨的7倍。由此來看,矽基材料是最具希望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鋰電池材料行業深度報告:優質的賽道,優選的方向
    4) 目前貝特瑞產能及實際出貨規模處於國內絕對龍頭地位,進入電動車領域最重 要的大客戶特斯拉,享受產品技術升級所帶來的紅利,在負極這樣一個量價齊 升的賽道持續保持領先。 2.1. 負極需求大,總量增長很確定 負極是鋰電池四大材料之一,是鋰電池的關鍵材料。
  • 專訪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矽負極鋰電池走向產業化
    崔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矽負極鋰電池正快速走向產業化,預計10年內是鋰電池主流發展方向。  崔屹曾先後在中國科大、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2005年到斯坦福工作。他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納米技術提高電池的性能。
  • 預告第一彈|硅藻在鋰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展示
    硅藻也是一類最重要的浮遊植物,分布極其廣泛,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它的蹤跡,因其種類多、數量大,因而被稱為海洋中的「草原」。    硅藻在鋰電池負極材料上的應用  從 10~20 年範圍看,鋰離子電池仍將是消費電子產品、電動汽車、航空和航天等高端設備和裝備的首選儲能裝置,對負極材料的提升是進一步提高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的關鍵,高比容量的矽或矽基負極材料是具有潛力的下一代負極材料,但其存在製備過程耗時耗力、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膨脹等問題。
  • 璞泰來擬出資5億元設立四川紫宸 滿足鋰電池負極材料增長需求
    據悉,新設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納米材料研發,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碳複合負極材料、矽負極、矽碳石墨體系的複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實業投資,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 璞泰來表示,公司本次設立四川紫宸,系公司積極把握行業快速發展機遇,獲取四川邛崍在能源、用工、交通運輸及產業政策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有效滿足國內外新能源市場日益增長的鋰電池負極材料需求,進一步提升公司負極材料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 鋰電池行業深度報告:材料創新,降本提質
    2.2.2 、 矽碳複合材料:矽基材料中最先量產的材料 矽碳複合具有協同效應。複合材料的設計初衷通常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材料優勢互補、從而發揮協同效應。矽負極材料較差的導電性限制其在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應用,而碳材料通常具有優異的導電性,矽碳複合將賦予其較好的導電性。同時,對複合材料進行結構設計也可減輕矽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
  • 專訪:矽負極鋰電池快速走向產業化——訪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
    2016年,美國權威學術雜誌《科學》發表長篇通訊,專門介紹崔屹和他對矽負極鋰電池發展做出的開創性貢獻。崔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矽負極鋰電池正快速走向產業化,預計10年內是鋰電池主流發展方向。  崔屹曾先後在中國科大、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2005年到斯坦福工作。他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納米技術提高電池的性能。
  • 淺談石墨烯給新能源車帶來的發展潛力
    如果是真的話,那未來的新能源車將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哦~~ 1石墨烯材料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以sp²雜化連接的碳原子緊密堆積成單層二維蜂窩狀晶格結構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原創】【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7 09:09:01 閱讀:8 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但由於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體積收縮,體積的劇烈變化會導致內部機械機構失效,從而使得矽負極的循環壽命難達預期,因此尚未在鋰電池中大規模應用。
  • 一文看懂矽負極的商業化進展
    更高的正極比容量、更高的負極比容量和更高的電池電壓(以及更少的輔助組元),是高能量密度電池的理論實現路徑。正極材料的比容量相對更低,性能提升對電池(單體)作用顯著;負極比容量提升對於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仍有相當程度作用。矽材料的理論比容量遠高於(約10倍)已逼近性能極限的石墨,且對鋰電壓不高,有望成為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負極材料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