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屹團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不安全?防火、超輕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來了

2020-12-04 中化新網

   基於液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由於有機溶劑電解質自身存在安全性隱患,促使了人們加快對固態電解質、離子液體、聚合物及其組合進行研究。開發與液體電解質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高離子導電性、超薄、輕質固體電解質成為研究的目標。

   電化學鍍鋰、剝離過程中容易形成的鋰枝晶容易刺穿隔膜,導致電池短路,最終引發火 災和悲劇。為了解決上述安全問題,固態電解質(SSE)作為目前鋰離子電池中易燃液體電解質的替代品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當固態電解質厚度降低,比如做到和聚合物固態隔膜類似的厚度(10μm),那麼電池的短路風險大幅度增加。

   固態電解質(SSE)分為三類:無機(陶瓷/玻璃)的固體電解質;固體聚合物電解質;兩者的複合

   無機SSE存在的問題:脆、相對較厚(>200μm)、不具有柔性;另外無機的SSE電導率太好了,容易使得Li直接沉積在電解質裡導致短路。

   聚合物固態電解質(SPE)的優缺點:高靈活性,重量輕,低成本和易擴展性;然而常用的PEO易燃

  基於以上考慮,2019年5月27日,崔屹團隊開發出具有垂直納米孔的超薄、柔性、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相關論文以「Ultrathin, flexible, solid polymer composite electrolyte enabled with aligned nanoporous host for lithium batteries」為題目,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本文亮點:

   •聚合物-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的設計:用一種8.6μm厚的納米多孔聚醯亞胺(PI)薄膜填充固態聚合物電解質的聚環氧乙烷/二(三氟甲基磺醯)亞胺鋰(PEO/LITFSI);

   •聚醯亞胺薄膜:超薄,超輕、高模量、不可燃、機械強度高。高模量的屬性可以抑制鋰晶枝的生成,即使經過1000 h以上的循環,也能防止電池短路;

   •本文:比利時it4ip公司採用徑跡蝕刻技術加工技術得到的多孔KaptonPI 膜,其中的垂直通道可提高注入聚合物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30 ℃時為2.3×10-4s cm-1)。所有採用PI/PEO/LITFSI固體電解質製造的固態鋰離子電池在60°C下具有良好的循環性能(200個循環,C/2速率),並能承受彎曲、切割和釘子穿透等濫用測試。能量密度與液體電解質電池相當,達到246Wh·kg-1;

   不滿足於此,2020年2月5日,崔屹團隊首次報導防火、超輕聚合物-聚合物固態電解質(SSE)。相關論文以「A Fireproof, Lightweight, Polymer–Polymer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Safe Lithium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Nano Lett.》上。

   該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以多孔聚醯亞胺作為機械增強框架材料,添加阻燃劑(十溴二苯乙烷,DBDPE)和離子導電聚合物電解質(聚環氧乙烷/雙三氟甲烷磺醯基鋰)。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由有機材料製成,具有可調節的膜厚度(10–25μm),與傳統的隔膜/液體電解質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PI / DBDPE膜具有熱穩定性、不可燃性和高機械強度,能夠保證Li-Li對稱電池穩定循環300小時不發生短路。製成的LiFePO4/ Li半電池在60°C 下表現出高速率性能(在1 C下為131 mAh g–1)和循環性能(在C/2速率下,300個循環)。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火焰下測試,該聚合物固態電解質製成的軟包電池仍能正常工作。

燃燒30s後,仍然能夠正常工作(注意右上的小燈泡,一直處於點亮狀態)。

全文連結:

https://www.nature.xilesou.top/articles/s41565-019-0465-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9b04815


相關焦點

  • 斯坦福崔屹團隊發明可防火的新電解質
    可以這麼說,安全問題是困擾著鋰離子電池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許多科研團隊重點攻關的對象。 近日,國際知名材料學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評委、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鋰金屬電池安全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又薄又柔的固態電解質,讓全固態鋰電池飛起來!
    鋰離子電池是當今電池世界的霸主,隨著對能量密度越來越高的要求,採用金屬鋰負極成為大勢所趨,而金屬鋰負極進一步增加了電池安全風險。解決電池安全性能的重要任務,就這樣落到了全固態鋰電池的肩上。為了獲得與基於液體電解質的鋰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固體電解質需要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力學強度好、不可燃、化學穩定性等特性。
  • 斯坦福崔屹團隊發明新電解質,大幅提高鋰金屬電池安全性
    其中的一條是使用固態材料,而不是目前主流商業鋰離子電池採用的液態材料,來用作電池的電解質。有一定機械強度的固態電解質擁有「堅硬」的表面,可以壓制鋰枝晶的生長,從而保障電池的安全。然而,現有的固態電解質卻各有各的問題:有的太厚,會導致電池的能量密度下降;有的可燃,導致安全性不佳;有的太軟,無法壓制鋰枝晶的生長……總之,並沒有一款電解質可以同時滿足鋰金屬電池的高性能和安全需要。
  • 有機聚合物填料推動PEO基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工作溫度降至 35 °C | JMCA
    近三十年來,鋰金屬電池技術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液體電解液使用所產生的安全隱患如鋰枝晶生長、電解液燃燒起火等一直難以克服,成為鋰金屬電池應用的關鍵瓶頸。使用固態電解質取代傳統有機電解液是削弱鋰枝晶生長、構築安全固態鋰電池體系的重要選擇。固態電解質從材料選擇角度可分為兩類:無機固態電解質以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兩者相比,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具有更好的電極界面兼容性、成膜性以及熔鹽能力,且製備工藝和成本要顯著低於無機固態電解質,因而長期以來一直是固態電解質研究的熱點。
  • 2020年以來崔屹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梳理
    JACS:具有高電化學穩定性的新型離子導電氟化醚電解質對於諸如可攜式電子設備和運輸之類的應用,非常需要增加電池能量密度。然而,雖然大多數電解質具有高離子電導率但其電化學穩定性比較差,使得許多下一代電池在電解質選擇時,受到限制。例如,基於醚的電解質具有高離子電導率,但在4 V以上時氧化不穩定,這導致具有較高能量密度的高壓正極材料的限制使用。
  • 固態電解質電池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新的思路是,將易燃的液態電解液,變成固態電解質,降低因為易燃而導致的安全風險,同時也能獲得更好的性能。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成為市場的必爭目標。有專家認為,利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電解質是從本質上提升鋰電池安全性的必由之路。
  • 劉玉龍教授: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究
    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又稱為離子導電聚合物。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用作鋰離子電池電解質。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在電子、醫療、空間技術、電致顯色、光電學、傳感器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近些年來,具有大容量、高電壓、長循環壽命和低自放電特性的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且被視為優秀的能源儲存器件。但由於在使用過程中鋰枝晶的生長,以及所使用的有機液態電解液具有潛在安全風險,使其在可攜式設備和電動車中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與液態電解液相比,具有高安全性能的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得到了飛速發展。
  • 上海科技大學在全固態鋰電池固體聚合物電解質研究中取得突破
    隨著電動汽車以及各種電子產品對於高能量密度的安全儲能設備的需求不斷增長,全固態鋰電池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系統由於使用了易燃的有機電解液,其安全性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固態電解質憑藉其固有的熱穩定性以及兼容高能量密度鋰金屬負極的特性,被認為有希望取代傳統的液態電解液。
  • 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 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得到提升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嶽雨)9月23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近日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研究取得新進展,提高了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0℃)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 電動汽車用新一代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面世
    依託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建設的青島儲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成功開發出新一代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 該隔膜具有耐高溫性能優異、阻燃性能極佳、電解液浸潤良好等特點,極大地提升了鋰電池的倍率性能和安全使用性能,在中科院納米戰略性先導專項組織的第三方評價中展示出優異的高電壓性能
  • 新電解質可大幅提高鋰電池安全性-斯坦福,崔屹...
    近日,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鋰金屬電池安全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鋰金屬電池電解質,不僅超輕、能量密度高,其安全性能也非常好,就算在著火的情況下也能繼續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增加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成了鋰電池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一般來說,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越高,電子產品的續航時間越長。
  • 院士團隊固態電解質成果遭質疑 儀器大戰佐證關鍵論點
    義大利米蘭-比科卡大學的Piercarlo Mustarelli教授團隊對上述工作中「純PVDF基固態電解質」這一概念提出質疑,他們認為不可能利用純PVDF聚合物製備出無溶劑的鋰離子導體固態電解質,而且由於DMF溶劑的存在,文中所報導的固態電解質實際上應該是凝膠電解質。
  • 固態電池全面分析——必經之路,2020準固態,2025全固態?
    分類:液態/凝膠態只含有液體電解質,半固態(Half solid)液體電解質質量百分比<10%,準固態/類固態(Nearly solid)液體電解質質量百分比<5%,全固態(All Solid)不含有任何液體電解質。
  • 固態電池又有新進展,半固態電解質或是現階段最好辦法
    關於固態電池的重要性,其實很多消費者都非常清楚,但卻一直沒有進展。看似只是把液態電解質換成固態電解質就能解決的問題,其實這其中的「門道」還真的不小。固態電解質看似好處多多,其實問題還真的不小,電池是通過鋰離子來回移動做功。
  • 崔屹教授團隊2019年Nature&Science等頂刊大盤點
    :一種超薄,柔性的固態聚合物複合電解質產業對更安全的電池的迫切需求,引起了科研人員對全固態鋰基電池的研究熱潮。為了獲得與基於液體電解質的電池可比的能量密度,需要具有高離子傳導性的超薄、輕質的固體電解質。
  • 金屬鋰電池聚合物電解質PEO為什麼不耐氧化?
    固態電解質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能夠有效的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因此在金屬鋰電池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特別是聚合物類電解質,例如PEO,因為良好的塑性,成為一種非常具有應用前景的固態電解質。但是聚合物電解質通常在高電壓的正極一側穩定性較差,發生氧化分解,引起電池的性能急劇衰降。
  • 鋰金屬陽極的新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
    SK Innovation和John Goodenough教授的團隊將共同開發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好的安全性和具有競爭力的成本的下一代電池。感興趣的領域是一種新型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系統,該系統具有抑制鋰金屬陽極電池中枝晶生長的潛力,並最終縮短了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上市時間。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負極的復興和固態電解質的興起推進了固態鋰電池的崛起和迅速發展。固態鋰電池既可以大幅度提升電池的服役安全性,又有望使得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化學儲能技術。但是單一的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常受困於室溫下較低的離子電導率,不夠理想的電化學穩定性和較差界面兼容性等問題,導致所構築的固態電池體系在容量表達、循環穩定性以及複雜服役環境中的表現並不理想。
  • 中科院團隊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獲進展
    記者9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近期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負極的復興和固態電解質的興起推進了固態鋰電池的崛起和迅速發展。固態鋰電池既可以大幅度提升電池的服役安全性,又有望使得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化學儲能技術。但是單一的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常受困於室溫下較低的離子電導率,不夠理想的電化學穩定性和較差界面兼容性等問題,導致所構築的固態電池體系在容量表達、循環穩定性以及複雜服役環境中的表現並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