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石墨單分子層孔道DNA測序法

2020-12-05 OFweek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近期提出了一種高效、精確的DNA測序方法。通過將DNA分子從超薄的石墨片層結構的孔洞中拉動,通過測量石墨孔洞邊緣產生的電位變化,從而實現高速、高精度、高效率的DNA測序。該方法不同於以前的桑格爾測序法以及第二代第三代測序法。相關工作發表在《Nanoscale》上。

  NIST的研究表明,該方法可以在一秒鐘時間內,識別約660億個鹼基,而且有90%的準確性,並且沒有假陽性(falsepositive)。現在的這個測序還僅僅停留在概念層次,如果真的能夠被實驗證明,該方法可能最終會比會常規DNA測序更快和更便宜,是真正面向未來的測序方法。

  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常規測序,涉及分離、複製、打標籤和DNA的重組件,來讀取的遺傳信息。NIST的新方法則基於將DNA拉過納米孔道的理論。這個概念開創於20年前,基於帶電粒子(離子)通過納米通道,會引起電位的變化。時至今日,這個想法仍然很流行,但會造成諸如不必要的背景電流信號噪聲、或幹擾,也面臨著選擇性不足的挑戰。

  相比之下,NIST的新測序流程,是要建立臨時的化學鍵,依靠石墨烯的能力,從打破這些化學鍵,將機械應變信號轉變為電流信號。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小的應變傳感器,科學家認為他們雖然沒有發明完整的技術,但是提出了一個新的物理原則,即有可能是遠遠優於其他測序方法。由於它的電性能和小型化的薄膜結構,石墨烯是在納米孔測序概念中非常合適。在新的NIST法,石墨烯納米帶(4.5X15.5納米)上有多個納米孔道(2.5納米寬),其中可以通過鹼基。

相關焦點

  • Fuel:頁巖氣在非直孔道中納米流動的分子模擬研究
    在溫度400 K、壓力30 MPa條件下,保持孔長和外加壓力梯度不變,監測甲烷分子的流量隨傾斜角(α)和轉向角(λ)的變化。Lp和Lw分別表示孔道的實際長度和埠間水平距離。甲烷分子用青色小球表示,石墨碳原子用灰色小球表示。外加泵力f(紅色箭頭)被施加在兩側封閉氣倉內所有甲烷分子上,h表示泵頭。光滑體系中,流向平行於石墨層;粗糙體系中,流向垂直於石墨層研究結果表明:(1)孔道表面粗糙度的影響要強於孔道非直形狀的影響。
  • 新概念、新技術、新應用——CNCLS20分析醫藥其他分會場報告摘錄
    隨著儀器技術的進步,拉曼光譜技術助力了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而科研需求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儀器技術的發展,相關的新技術、新儀器、新應用層出不窮。作為分子光譜領域最為活躍的儀器類別之一,近些年拉曼光譜的研究和發展可謂「如火如荼」,其研究領域延伸到越來越多的領域。
  • 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原標題: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前主任科林·布萊克莫爾教授說,桑格發明的兩項技術打開了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的大門。  桑格1918年出生于格洛斯特郡,父親是醫生,對他影響很大。他畢業於劍橋大學。1986年,桑格獲得了英國最高榮譽的「功績勳章」,但他拒絕封爵,因為不喜歡別人稱自己為「老爺」。桑格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 DNA、摺紙與分子馬達
    之所以被稱為分子馬達,是因為這是一些具有馬達功能的蛋白質大分子。試圖看清這些分子馬達的運動就好比試圖從地球上觀看在月球上進行的足球比賽。| 圖片來源:Kris Snibbe/Harvard Staff Photographer尹教授是DNA摺紙領域的先驅,他與他的學生Mingjie Dai將DNA摺紙與高精度單分子示蹤相結合,創建了一種新的技術——ORBIT(意為基於摺紙轉子的成像和示蹤)來觀察分子機器的運動。
  • 石墨烯光觸媒為什麼我們家不是玩概念?
    (現在很多市場上的品牌方都打著石墨烯的概念,但產品並不含有石墨烯)01什麼是石墨烯石墨烯被稱為「新材料之王」,具備超薄、高強度、導熱性、導電性、透光性極佳等特性: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是自然界最薄料;其結構穩定,強度比最好的鋼材要高出百倍以上,超過鑽石;石墨烯導熱係數高達5300W/m·K,高於碳納米管等新材料和金剛石;電阻率比銅或銀更低,為世上電阻率最小的材料;透光性高達97.7%,幾近透明。
  • ...教授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吸附分離新概念:中間尺寸分子篩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張杰鵬教授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論文,報導了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吸附分離研究的新進展,提出並驗證了中間尺寸分子篩概念。論文第一作者為周東東博士(201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現為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張杰鵬教授為通訊作者。
  • 細數石墨膜那些事兒
    高分子薄膜在熱分解過程中,分子結構重組形成高定向石墨膜。石墨化程度越高,晶格越完善,導熱性能越好。導熱石墨膜可以分單層、多層或複合結構。其中,單層石墨膜導熱係數最高。比如,我國優秀國產單程高導熱石墨膜的導熱係數為1900w/mk,意味著它可以使發熱元件表面降低溫度4-7攝氏度,這同時意味著,該石墨單膜的導熱能力比自然界導熱導電性能最佳的元素,銀,的導電性能還要高3倍。要說,石墨膜,我們先來說一說「石墨」這個1.0版本的老大哥。
  • 中大張杰鵬教授團隊Nat.Mater.吸附分離新概念:中間尺寸分子篩
    導讀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張杰鵬教授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論文,報導了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吸附分離研究的新進展,提出並驗證了中間尺寸分子篩概念。論文第一作者為周東東博士(2016年畢業於我校化學學院,現為我校化學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張杰鵬教授為通訊作者。
  • 開發出單鏈DNA/RNA摺紙術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DNA納米技術上取得一項重大的新進展。他們開發出的一種被稱作單鏈摺紙術(single-stranded origami, ssOrigami)的新策略使用長而細的麵條狀的單鏈DNA或RNA,它們能夠自我摺疊成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而且沒有拓撲結的結構。
  • AEnM:石墨炔:新興電催化劑載體用於能量轉換
    與之前已經制開發的碳材料不同,石墨炔首次實現了sp1和sp2雜化碳原子在二維平面結構中的共存。這使得石墨炔具有優異的性能如可調節的禁帶寬度、高速的載流子遷移效率、導電性能強、高度的π共軛以及規則有序孔隙結構。因此石墨炔有望成為一個新型的電催化劑載體來提升傳統電催化劑的催化性能。
  • 科學網—新分子「派」出大本事
    中科院先導專項「功能pi—體系的分子工程」成果盤點
  • 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優勢是培養細胞
    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的,優勢是無需體外體內培養細胞,只需要利用細胞核酸展示培養的酶可以將人體細胞核中基因序列複製到細胞中,與原核細胞核酸片段一一對應。基因晶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重複性、高解析度、高重複性、無菌等。比如可以分析人類的癌症基因,能將癌症基因區域的基因突變(如brca1、brca2、kras、s180、s280等)靶向性分析出來。
  • 有一種地暖叫石墨稀地暖,聽說過嗎?真的好,還是概念?
    石墨烯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兩人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還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其實也就是從石墨裡提出來的一種新物質材料,但是它具有高超的導熱性能。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在石墨炔能源存儲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團隊與化學研究所李玉良課題組合作,將石墨炔類材料先後應用於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容器等能源存儲器件,並對其電化學性能及儲能機制進行了詳細分析和系統研究。氯雜石墨炔的結構及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碳素材料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而石墨炔類材料是繼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之後,一類全新的碳素材料。
  • 儲能電池微納超結構碳新進展
    【原創】【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儲能電池微納超結構碳新進展碳材料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31 09:19:14 閱讀:439 摘要通過結構納米化、複合化、有序化設計和功能導向組裝, 實現了碳材料跨越「納-微-宏」的多層次孔道、多尺度網絡、多組分界面的可調可控,構建系列多功能精確耦合的微納超結構碳材料。
  • 在石墨層間解離能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
    b圖:在超潤滑狀態下驅動下層石墨片層相對於上層石墨片層運動來測量石墨的解離能。c圖:利用原位校準的力傳感器測量片層相對運動時的剪切力,同時控制實驗環境溫度和真空度。石墨是由多層石墨烯堆積而成,每層石墨烯面內在很強的sp2鍵作用下碳原子緊密排布形成蜂窩狀的結構,相比於面內較強的化學鍵相互作用,石墨層間相互作用則為很弱的範德華作用。這種面內相互作用很強而面外相互作用很弱的強烈對比導致了石墨很多奇特的物理和力學特性。
  • 蘇寶連團隊構築跨尺度全貫通大孔-介孔-微孔等級孔分子篩
    然而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的構築,同時實現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及分子篩的高度結晶,必須實現等級孔道結構形成與晶體生長過程的協同作用,是當前極具挑戰性的研究難題。沸石分子篩晶體內大孔-介孔等級孔道結構的構築,開發具有晶體內大孔-介孔-微孔沸石分子篩單晶材料,目前尚未有科學報告,而其等級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及超穩定性能使其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及實際應用價值。
  • 高導熱石墨膜(石墨散熱片)生產工藝詳解和應用實例
    高導熱石墨膜適用於將點熱源轉換為面熱源的快速熱傳導,可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液晶面板、平 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的散熱,亦可用於智能建築環境管理系統等新領域。 根據導熱石墨膜的性能差異,高導熱石墨膜主要可分為單層高導熱膜、複合型高導熱膜和多層高導熱膜三類產品。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開闢光電子以及合成生物學
    ,以及ASU生物設計研究所分子設計和仿生中心主任,剛剛宣布創建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它將開闢光電子(包括信息存儲和加密)以及合成生物學領域。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化學--的確,元DNA自組裝的概念可能會徹底改變結構DNA納米技術的微觀世界。眾所周知,沃森-克裡克鹼基配對的可預見性以及dna的結構特徵,使得dna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構件,來設計複雜的納米結構和設備。
  • 異質結新概念 - 鈣鈦礦 + CIGS效率新記錄
    由銅、銦、鎵和硒組成的CIGS電池沉積成的薄膜總厚度只有3至4微米;鈣鈦礦層的厚度則在0.5微米甚至更薄。因此,由CIGS和鈣鈦礦製成的新型串聯光伏電池的厚度遠低於5微米,可以生產柔性光伏組件。HZB,引領效率記錄TestPV了解到,2019年鈣鈦礦+ CIGS疊層電池的效率同樣由HZB團隊所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