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張杰鵬教授團隊Nat.Mater.吸附分離新概念:中間尺寸分子篩

2020-11-23 騰訊網

導讀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張杰鵬教授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論文,報導了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吸附分離研究的新進展,提出並驗證了中間尺寸分子篩概念。論文第一作者為周東東博士(2016年畢業於我校化學學院,現為我校化學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張杰鵬教授為通訊作者。論文合作者包括中山大學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的陳品工程師、杜雲飛教授以及顏輝博士。

跳轉閱讀可怕!看了這篇後80%的人才醒悟,不該花時間在微信群或QQ群了!

化學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是化工行業中的能耗大戶。例如,作為合成橡膠、熱塑性塑料、樹脂等材料的單體原料,苯乙烯主要產自乙苯的催化裂解/脫氫反應。因為該反應受熱力學限制,產物中會含有大量未反應的乙苯原料,還有一些副產物,如苯和甲苯。工業上一般需要使用多個真空蒸餾/精餾塔才能得到聚合純度(99.5%)的苯乙烯。

將傳統分離純化技術如蒸餾改為基於多孔材料的吸附分離有望大大降低能耗。分子篩(molecular sieve)具有分子級均勻孔徑,可以只讓小於孔徑的分子通過,能達到理想的吸附選擇性。但是,當混合物中存在多種尺寸各異的成分,而且提純目標不是尺寸最小的成分時,分子篩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例如,苯乙烯的尺寸介於乙苯和苯/甲苯之間,用分子篩無法通過一次吸附獲得高純苯乙烯。

傳統分子篩效應和中間尺寸分子篩效應對比

張杰鵬教授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的設計、功能和機理研究,已發展了「動力學控制的柔性」(J.Am.Chem. Soc.2008, 130,6010;Natl. Sci. Rev.2018,5,907)、「親水孔道捕獲疏水分子」(Nat. Commun.2015,6,8697)、「控制客體分子構型調控吸附選擇性」(Science 2017,356,1193)等多種吸附分離理論/概念。

最近,他們又提出了一種新的吸附分離原理,稱為中間尺寸分子篩(intermediate-sized molecular sieve,iSMS),能在複雜混合物只吸附中間尺寸的目標成分,解決類似苯乙烯分離提純等重大需求。為實現這種特殊的吸附行為,多孔材料必須具有合適的柔性,從而結合熱力學原理(太小的分子吸附能不足以打開柔性框架)和動力學原理(太大的分子尺寸超過打開的孔窗)排除非目標成分。

他們設計合成了一例具有限制柔性的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MAF-41,實現了在乙苯、苯乙烯、甲苯和苯混合物中超高效純化苯乙烯(選擇性3300)的目標,只需一次吸附脫附循環,即可獲得純度99.9%+的苯乙烯。MAF-41還具有超高熱穩定性(500 oC)、水穩定性(沸水,pH 3 14)以及超疏水特性,有利於實際應用。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陳小明院士的大力支持,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本土創新團隊」和廣東省重點區域研發計劃項目的資助。

來源 | 中山大學新聞網 編輯 | 化學加

相關焦點

  • ...教授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吸附分離新概念:中間尺寸分子篩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張杰鵬教授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論文,報導了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吸附分離研究的新進展,提出並驗證了中間尺寸分子篩概念。論文第一作者為周東東博士(201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現為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張杰鵬教授為通訊作者。
  • 中山大學張杰鵬探索新型多孔材料,可實現「反轉」吸附和高效分離
    近期,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文章中提到,張杰鵬團隊設計合成的一例基於氫鍵連接的多孔分子晶體,在混合組份的吸附分離測試中,表現出了接近理想的丁烷 / 異丁烷分子篩效應。
  • 中山大學張杰鵬團隊:多孔分子晶體對丁烷異構體的類分子篩分離
    丁烷和異丁烷都有廣泛的用途,但分離丁烷異構體非常耗能。基於多孔材料的吸附是一種節能的分離方法,其中分子篩效應最簡單高效,但孔徑尺寸難以調控。框架柔性可能是一種實現分子篩分離效應的新策略,但其效果和原理存在很大爭議。另一方面,共價鍵和配位鍵的強度和方向性對維持多孔材料的多孔性至關重要。
  • 中科院張國強團隊:活性氧化鋁和分子篩對新型環保氣體的吸附特性
    團隊介紹智能電氣設備研究團隊隸屬於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微納加工技術與智能電氣設備研究部,由研究員和副研究員3名、助研1名、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共10餘人組成。1)當吸附劑用量比為絕緣介質質量的10%時,圖3顯示,3A、4A和5A分子篩幾乎不吸附絕緣介質C4F7N,但實驗發現γ-Al2O3能吸附C4F7N。
  • 蘇寶連團隊構築跨尺度全貫通大孔-介孔-微孔等級孔分子篩
    圖2A-D掃描電鏡圖表明經過10h的晶化,產物OMMS-ZSM-5(400,30)已經具有典型的MFI型分子篩的外形,顆粒尺寸為4-5μm。每個分子篩單晶均由尺寸約400nm的組成單元有規律地堆積組成。此外,樣品中不存在獨立分散的400nm的組成單元,也不存在無孔結構的微米ZSM-5分子篩。
  • 膜分離或變壓吸附?氮氣發生器的原理對比
    膜分離技術讓壓縮空氣通過中空纖維膜,當空氣通過膜的時候,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汽 會通過中空纖維膜管道上的小孔,進而排到大氣中去。在膜的出口,大尺寸的氮氣分子和惰性氣體氬氣都收集起來,輸送到應用設備。這種氮氣分離提取技術簡單有效,無需任何移動部件。分離提取出來的氮氣最高純度能達到99.5%,不含任何雜質。
  • 沸石分子篩性能、合成與應用進展
    沸石是含水的架狀矽鋁酸鹽礦物,分為天然和人造兩種,可用作分子篩。由於天然沸石雜質含量多,且空洞尺寸大小不一等問題,致使其分子篩的性能受限而難以實現實際應用。因此,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應用最廣的是人工合成的沸石分子篩。
  • 氮氣發生器:膜分離or碳分子篩?
    膜分離技術和變壓吸附技術是現今氮氣發生器的兩種主要制氮技術。兩種制氮技術各有特點和優勢。  膜分離技術  壓縮空氣通過中空纖維膜,由於不同氣體分子直徑不同,當空氣通過膜的時候,分子直徑較小的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會通過中空纖維膜管道上的小孔,進而排到大氣中去。在膜的出口,大分子直徑的氮氣分子和惰性氣體氬氣都被收集起來,輸送到應用設備。
  • 使用柔性分子篩分離氣體
    一些MOFs可以作為分子篩,允許混合物中的一種氣體分子通過,而阻擋其他氣體分子。例如,眾所周知,一些MOFs可以分離丙烯和丙烷,這是聚丙烯塑料製造中的一個重要過程,需要高純度的丙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第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證明,與普通篩子不同,這些三維分子篩可以改變其孔隙形狀,其靈活性對這種性能至關重要。
  • 科學家實現化學選擇性炔烴/烯烴吸附分離
    16892次閱讀 作者:劉萬生 王衝   來源:中國科學報    2020年06月08日 收藏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團隊
  • 于吉紅院士研究團隊在沸石分子篩材料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在《Science...
    3月11日,《Science》刊發了于吉紅院士研究團隊在沸石分子篩材料方面的突破性成果,這是吉林大學化學領域研究成果首次在《Science》發表(Accelerated crystallization of zeolites via hydroxyl free radicals, Science, 2016, 351, 1188-1191
  • 科學網—科學家實現化學選擇性炔烴/烯烴吸附分離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王衝)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團隊、南開大學研究員李蘭冬團隊和曼徹斯特大學教授楊四海團隊合作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實現化學選擇性炔烴/烯烴吸附分離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團隊、南開大學研究員李蘭冬團隊和曼徹斯特大學教授楊四海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紅外光解離實驗裝置,成功表徵了關鍵反應中間體,揭示了鎳負載八面沸石催化劑對炔烴/烯烴化學選擇性吸附分離的深層次機制。日前,相關成果發表於《科學》。  反應中間體的探測與表徵是詮釋化學反應機理的關鍵。
  • MFI分子篩膜對丁烷異構體分離性能的分級控制
    MFI分子篩膜對丁烷異構體分離性能的分級控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43:59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劉毅團隊開發了MFI分子篩膜對丁烷異構體分離性能的分級控制策略
  • 低濃度VOCs吸附濃縮材料-活性炭和分子篩
    低濃度VOCs吸附濃縮材料-活性炭和分子篩北極星VOCs在線訊:隨著國家對汙染管控的越來越嚴,VOCs排放監管也越來越規範。低濃度、大風量VOCs的列入監管處理的範圍。當前對低濃度、大風量VOCs處理技術主要有間隙式吸附-脫附-催化燃燒技術,和連續式吸附-脫附-催化燃燒技術。
  • 同濟大學李風亭教授團隊在柔性多孔材料分子識別和催化方面的研究...
    分子識別在生物、環境和化學研究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近年來,受到具有高度結構自由度的各種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質)的精確分子識別功能的啟發,表現出具有客體分子觸發的結構轉變特性的柔性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s, PCPs)、又稱柔性金屬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
  • MFI型沸石分子篩膜製備與應用
    作為沸石分子篩膜的重要組成部分,MFI型沸石分子篩膜具有孔徑均一、矽鋁比可調、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並且具有較高的矽鋁比,在催化反應、滲透蒸發、氣體分離等方面均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由於其在提純方面有著十分明顯的效果,因此被業內譽為最具發展潛質的沸石分子篩膜。
  • 新型二甲苯異構體分離吸附劑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工業上主要採用模擬移動床技術,吸附劑為傳統的八面沸石X型及Y型分子篩,以K+或Ba2+交換的Y型分子篩可選擇性吸附尺寸相對較小的PX,實現二甲苯異構體的分離,但沸石分子篩的吸附容量較低。在吸附劑改性方面,UOP公司在2004年推出的ADS-37的吸附容量比上一代ADS-27提高了6%,隨後2011年推出的ADS-47在吸附容量和傳質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 ——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成功開發空心鈦矽分子篩
    項目簡介:「催化氧化新材料——空心鈦矽分子篩」項目已獲得201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該項目經過近20年研究,取得了4方面的創新。空心鈦矽分子篩的第一發明人、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林民博士形象地說,「分子篩是一種結晶體,帶有大小固定均一的孔道,孔徑的尺寸一般以億分之一釐米計,和許多物質的分子大小相近,這樣就可以將混合物中的分子按大小加以篩分。」 分子篩又分為天然存在與人工合成兩種,工業應用中通常為人工合成分子篩。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分子篩就已成為石油煉製催化裂化的主要材料,並可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的多個領域。
  • 直接合成不含有機物和鍺BOG分子篩及在生物質衍生分子轉化應用
    矽鋁沸石分子篩是最早被發現的一個分子篩亞類,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因其具有規則且豐富的微孔骨架結構,優異的熱穩定性和水熱穩定性,較高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較強的骨架酸中心以及可交換的陽離子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吸附與分離、離子交換和催化等領域。目前國際分子篩協會(IZA)收錄的252種分子篩中,約有115種可以通過直接水熱合成的方式合成鋁矽酸鹽,而其中只有不到10%的實現了工業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