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二甲苯異構體分離吸附劑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13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芳烴是有機化學工業最基本的原料,其市場規模僅次於乙烯和丙烯。目前,全球僅碳八芳烴的產能就高達5500萬噸,年均增長速度達15%。其中,對二甲苯是合成聚酯(滌綸)的主要原料。然而,C8芳烴包含鄰、間、對等多種同分異構體,且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僅原子排列不同,混合物之間沸點、極性等性質接近,因此分離純化難度大。近日,浙江大學崔希利研究員及合作者在混合二甲苯異構體高效分離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通過製備具有客體響應性的吸附劑通過形狀識別機理可以高效識別二甲苯異構體。


隨著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飛速發展,二甲苯的需求量不對增加。C8芳烴主要含鄰(OX)、間(MX)、對(PX)位二甲苯異構體和乙苯(EB),對二甲苯與間二甲苯的沸點相差僅為0.65 °C,採用常規精餾技術難以分離出高純度產品。吸附分離是一種高效節能的分離技術,在烴類同分異構體分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工業上主要採用模擬移動床技術,吸附劑為傳統的八面沸石X型及Y型分子篩,以K+或Ba2+交換的Y型分子篩可選擇性吸附尺寸相對較小的PX,實現二甲苯異構體的分離,但沸石分子篩的吸附容量較低。在吸附劑改性方面,UOP公司在2004年推出的ADS-37的吸附容量比上一代ADS-27提高了6%,隨後2011年推出的ADS-47在吸附容量和傳質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中國石化推出的第二代吸附劑RAX-3000A的吸附容量比第一代RAX-2000A 提高了8%,並於2011年首次應用於中國石化開發的SorPX模擬移動床吸附分離成套工藝。

圖1. 二甲苯異構體電子密度差異以及ZU-61結構示意圖


上述吸附劑都基於八面沸石分子篩材料,經過十幾年不斷改進,其吸附性能已接近極限,因此,如何設計篩選新材料以突破傳統八面沸石材料的局限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設計製備了具有客體響應性的陰離子柱撐框架材料(ZU-61),其拓撲結構不同於傳統八面沸石材料分子篩,對於MX吸附容量為3.4 mmol g-1,高於NaY的吸附容量(1.7 mmol g-1)。尤為重要的,框架中NbOF52-陰離子位點具有轉動柔性,可以根據不同二甲苯異構體客體分子進行不同程度的旋轉,進而識別異構體之間的微小差異。三組分氣相穿透實驗也驗證了ZU-61對於二甲苯異構體優異的分離性能以及循環穩定性。吸附劑始終是吸附分離技術進步的關鍵因素,該工作為探索新型分離材料和新型分離機理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圖2. 對二甲苯吸附位點(左)和二甲苯異構體固定床分離性能(右)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文章的第一和通訊作者是浙江大學崔希利研究員,邢華斌教授和北德克薩斯大學Shengqian Ma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xylene isomers by a guest-respons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rotational anionic sites

Xili Cui, Zheng Niu, Chuan Shan, Lifeng Yang, Jianbo Hu, Qingju Wang, Pui Ching Lan, Yijian Li, Lukasz Wojtas, Shengqian Ma, Huabin Xing

Nat. Commun., 2020, 11, 5456, DOI: 10.1038/s41467-020-19209-7


課題組簡介


浙江大學低碳烴與藥物分離課題組主要從事分離科學與技術、高純化學品製造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50餘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40餘項,多項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百篇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論文、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石化聯合會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崔希利研究員: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化工學會化工過程強化青年委員會委員,獲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16年獲浙江大學博士學位,2018-2019年在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9年3月入選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主要從事功能分離材料、低碳烴吸附分離和膜分離等方向的研究,以一作/通訊作者在Science、Nature Commun.、Adv. Mater.、AIChE J. 等期刊發表論文20篇,曾獲評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首屆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CPCIF-Clariant可持續發展青年創新獎-卓越獎、浙江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石油化工聯合基金培育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等多項省部級課題。

相關焦點

  • 二甲苯下遊產品介紹及市場分析
    鄰二甲苯生產鄰苯二甲酸酐,鄰苯二甲酸酐則是製造增塑劑、醇酸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等的原料,大部分間二甲苯異構化為對二甲苯,也可氧化製成間苯二甲酸,代替鄰苯二甲酸酐作為不飽和聚酯及醇酸樹脂的原料。 混合二甲苯中乙苯主要用於生產苯乙烯,同時亦用於生產苯乙醇等產品,但由混合二甲苯中分離出的乙苯僅佔乙苯總生產能力的極少部分,其主要來源應是苯和乙烯烷基化等到的。
  • 結構異構體分離,月旭有新招!
    碳鏈異構體、官能團異構體、互變異構體.遇到這些就無計可施?幸運的話也許C18柱可以勉強分開,但是要保留很長時間?
  • 異構金屬動態力學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微觀異構(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ing)是提升金屬結構材料協同強韌化水平的新途徑,典型異構包括:非均勻/異質層片、跨尺度晶粒微結構等。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進材料力學行為研究團隊在異構動態力學行為和極端環境下使役行為等方面取得進展。
  • 高能所放射性核素分離研究取得進展
    大力發展核電是我國能源結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良性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與核能發展密切相關的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成為影響我國核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石偉群課題組在超分子固相材料用於放射性陰離子分離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nion-adaptive crystalline cationic material for 99TcO4- trapping(《陰離子自適應晶態陽離子材料用於高鎝酸根捕獲》)為題於4月4日在線發表在
  • 力學所在異構金屬動態力學行為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微觀異構(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ing)是提升金屬結構材料協同強韌化水平的新途徑,典型異構包括:非均勻/異質層片、跨尺度晶粒微結構等。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進材料力學行為研究團隊在異構動態力學行為和極端環境下使役行為等方面取得進展。
  • 微晶纖維素材料作為新型吸附劑在染料和重金屬去除方面的研究進展
    成果簡介 近日,福建農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袁佔輝教授等人總結了微晶纖維素(MCC)和基於MCC的材料作為吸附劑對重金屬離子和染料的去除研究進展重點討論了從生物質材料中分離出MCC的來源和分離方法,以及吸附等溫線,動力學,熱力學以及染料和重金屬作為MCC基材料吸附劑的吸附過程機理。最後,還對MCC吸附劑未來面臨的挑戰做了展望。
  • MFI分子篩膜對丁烷異構體分離性能的分級控制
    MFI分子篩膜對丁烷異構體分離性能的分級控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43:59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劉毅團隊開發了MFI分子篩膜對丁烷異構體分離性能的分級控制策略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合肥2月2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鈦氧團簇異構體動力學及構效關係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和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張健、張磊團隊合作,報導了首例鈦氧團簇中的異構體現象,並通過超快動力學研究了兩個異構體在光電化學與光催化應用中的構效關係。相關工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 金納米糰簇的構造異構及構造關聯的發光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金龍等合作,在金納米糰簇合成以及結構與螢光性能關聯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以Fcc versus Non-fcc Structural Isomerism of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Kernel
  • 我脫蠟吸附劑分離技術國際先進
    胡波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1月24日 收藏 純度達99%以上 可替代進口產品  中化新網訊 11月23日,河南中託力合化學有限公司對外宣布,該公司開發完成的一種新型分子篩脫蠟吸附劑
  • 傅若農:珠聯璧合功能盡顯的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s)吸附劑
    ZIFs具有與沸石相似的拓撲結構,它所展現出的永久孔性質和高的熱化學穩定性引起了人們很大的注意,ZIFs的優越性能使其成為氣體分離和儲存的一類新型材料。2010年,又在 Science雜誌上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多變功能化金屬有機骨架(MVT-MOFs)材料,即在同一個晶體結構的孔道表面同時修飾上不同種類功能團的 MOFs 材料,並報導了十八種MVT-MOF-5材料。
  • 《Scripta》:利用異構策略設計新型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
    微觀異構(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ing)是提升金屬結構材料協同強韌化水平的新途徑,典型異構包括:非均勻/異質層片、跨尺度晶粒微結構等。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進材料力學行為研究團隊在異構動態力學行為和極端環境下使役行為等方面取得進展。
  • 西北大學王仲孚教授團隊硫酸化寡糖研究取得新進展:用於糖晶片分析...
    近日,西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王仲孚教授團隊在硫酸化寡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一項研究成果、題為《Strategy for Isolation,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hondroitin Sulfate Oligosaccharides
  • 異構聚醯亞胺研究取得新成果
    由該所丁孟賢研究員撰寫的一篇綜述在美國《聚合物科學進展》上發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07, 32, 623~668)。該期刊專為刊登「在聚合物科學與工程領域為國際所承認的有影響的作者所撰寫的最新綜述」。
  • 中國科大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的研製取得新進展
    手性材料在推動生物標記、手性分析和檢測、對映異構體選擇性分離、偏振相關光子學和光電子學應用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傳統手性納米材料主要是通過引入手性配體或構造螺旋結構等電偶極矩調控方式構築,但這類手性材料在環境穩定性和導電性方面通常存在局限性,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探索新的調控機制並構築新型手性納米功能材料是突破這一科學瓶頸的新途徑。
  • 科學家實現稀有糖異構體合成
    科學家實現稀有糖異構體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9 18:50:39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lison E.
  • VOCs吸附劑專利技術概述
    VOCs包含有多種有機物,通常是指常溫常壓下容易揮發的有機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丙酮、苯乙烯等。VOCs主要來源於石油化工、電子製造及汽車尾氣等。某些VOCs具有很強的毒性或致癌性,嚴重威脅著給人類的生命和健康。目前,VOCs日益成為大氣汙染的重要組成,對環境會造成巨大的破壞作用。
  • 量子多體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給自旋電荷分離現象優美的數學解釋
    由中美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量子多體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不僅從數學上對自旋電荷分離現象進行了精確描述和分析,而且給出了通過實驗驗證這一現象的具體方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物理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 新型「分手」利器可高效分離手性分子
    化學世界中,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就像左右手,雖然看上去一模一樣,但完全不能重疊,這類分子被稱為「手性分子」。一些藥物中的手性分子的兩個鏡像異構體存在生物活性、代謝過程、毒性的顯著差別,有的更是「治病」和「致病」的天壤之別。因此,如何更為經濟、高效、便捷地將手性分子的「左右手」分開,獲取其中有益部分,成為化學界競相攻關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