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構金屬動態力學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2020-09-27 中科院之聲

微觀異構(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ing)是提升金屬結構材料協同強韌化水平的新途徑,典型異構包括:非均勻/異質層片、跨尺度晶粒微結構等。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進材料力學行為研究團隊在異構動態力學行為和極端環境下使役行為等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人員針對芯部為馬氏體鋼與表層為奧氏體不鏽鋼組成的三明治宏觀多層異構,利用應變精細控制的動態剪切試驗與微結構演化觀察,發現相比於傳統均質微結構,異構的動態力學性能匹配顯著提升 (圖1a);提出了相應動態剪切變形的微觀力學機制,即異構延緩了剪切帶在脆性區的萌生,限制了剪切帶從脆性區到韌性區的傳播 (圖1b)。同時,動態變形時,軟硬區界面處存在大應變梯度,形成的幾何必須位錯協調變形並產生了額外的加工硬化,軟硬區之間相應地發生了應變分配 (圖1c)。此外,研究人員進一步觀察到異構中剪切帶的萌生和傳播模式主要取決於軟硬區之間的硬度差異,刻畫了其相關性規律。這些研究結果為設計與調控具有優異動態力學性能的異構金屬材料奠定了科學基礎。

針對強韌性匹配優異的跨尺度晶粒異構中熵合金,進行了在廣溫域 (4.2 K–373 K)衝擊加載條件下的裂尖塑性區微結構演化和裂紋擴展行為研究。結果表明,異構在經受低溫衝擊變形時,其內部形成了高密度變形納米孿晶多級結構,孿晶層片平均間距10 nm,顯著提高應變硬化能力,抑制裂紋的萌生和非穩態擴展。進而,高密度多級孿晶結構誘導裂紋尖端的多重剪切帶分叉形成,耗散了變形能 (圖2b)。更為重要的是,研究發現了剪切帶的自增韌機制,即剪切帶內部和外部均形成了高密度的變形納米孿晶,不僅提高了剪切帶的應變硬化能力,還顯著阻擋並抑制剪切帶的擴展,從而增加了衝擊吸收功 (圖2c),導致創紀錄高的夏比衝擊韌性,即異構中熵合金在液氦溫度 (4.2 K) 時衝擊功高達340 J,在液氮溫度 (77 K) 為380 J,室溫 (298 K) 為520 J (圖2c)。據此,該研究提出利用變形納米孿晶提高韌性的異構策略,為新型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Scripta Materialia以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上。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科學技術部重點研發計劃納米專項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圖1 宏觀多層異構鋼的優異動態力學性能及其微觀機制(a) 高應變速率(5×104s–1)剪切性能;(b) 剪切帶萌生/擴展行為;(c) 剪應變位錯協調機制

圖2 跨尺度晶粒異構CrCoNi中熵合金的裂尖剪切帶韌化行為和優異衝擊韌性(a) 跨尺度晶粒異構; (b) 剪切帶–孿晶交互作用; (c) 衝擊韌性(AK)–測試溫度關係

來源: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力學所在異構金屬動態力學行為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微觀異構(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ing)是提升金屬結構材料協同強韌化水平的新途徑,典型異構包括:非均勻/異質層片、跨尺度晶粒微結構等。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進材料力學行為研究團隊在異構動態力學行為和極端環境下使役行為等方面取得進展。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9.24 星期四
    科研進展1、營養與健康所提出小鼠多發性硬化模型的營養幹預方法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 3、西北研究院在北極黑碳氣溶膠的氣候效應模擬研究中取得進展4、力學所深地頁巖氣原位吸附/解吸研究獲進展5、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 金納米糰簇的構造異構及構造關聯的發光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金龍等合作,在金納米糰簇合成以及結構與螢光性能關聯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以Fcc versus Non-fcc Structural Isomerism of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Kernel
  • 《Scripta》:利用異構策略設計新型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
    微觀異構(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ing)是提升金屬結構材料協同強韌化水平的新途徑,典型異構包括:非均勻/異質層片、跨尺度晶粒微結構等。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進材料力學行為研究團隊在異構動態力學行為和極端環境下使役行為等方面取得進展。
  • 鈦氧團簇異構體動力學及構效關係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和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張健、張磊團隊合作,報導了首例鈦氧團簇中的異構體現象,並通過超快動力學研究了兩個異構體在光電化學與光催化應用中的構效關係。相關工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9-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然而,金屬納米糰簇的研究也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如精準合成、結構解析等)。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進行了不懈努力。繼揭示金納米糰簇中存在像有機分子一樣的「同分異構」現象(Nature Commun.
  • 異構聚醯亞胺研究取得新成果
    ,在異構聚醯亞胺方面做出的研究新結果。由該所丁孟賢研究員撰寫的一篇綜述在美國《聚合物科學進展》上發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07, 32, 623~668)。該期刊專為刊登「在聚合物科學與工程領域為國際所承認的有影響的作者所撰寫的最新綜述」。
  • 金屬所夾雜物對高強鋼超高周疲勞行為影響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材料疲勞與斷裂研究部工程材料疲勞研究組李守新研究員等人經過10年的努力,在夾雜物對高強鋼超高周疲勞行為影響研究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他們研究了彈簧鋼、軸承鋼等高強鋼在超高周疲勞(應力循環次數一般在107-109周)條件下,非金屬夾雜物(主要是硬脆的氧化物夾雜等)的大小對疲勞強度、疲勞壽命以及S-N曲線(應力-壽命曲線)的影響,以及氫含量對有關疲勞行為的影響。
  • ACS Catalysis 山西煤化所在CO2加氫轉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902課題組針對CO2加氫的研究現狀,重點開展了CO2加氫制甲醇、芳烴、異構烷烴及高品質汽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CS Catalysis、Journal of Catalysi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ChemCatChem等期刊上
  • 新型二甲苯異構體分離吸附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浙江大學的崔希利研究員及合作者在混合二甲苯異構體高效分離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通過製備具有客體響應性的吸附劑通過形狀識別機理可以高效識別二甲苯異構體。隨著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飛速發展,二甲苯的需求量不對增加。
  • 我國學者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黃正課題組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管治斌課題組合作,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相關成果於6月17日以「Efficient and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polyethylenes into liquid fuels and waxes
  • 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標題: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周鳴飛研究組等在高氧化價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論文於10月23日發表在國際刊物《自然》上。該項研究成果由復旦大學化學系的周鳴飛課題組聯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共同完成。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巡遊電子量子臨界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巡遊電子量子臨界現象,作為凝聚態物理學關聯電子系統的傳統難題,反覆出現在量子物質科學的諸多研究方向上,對其進行合理的模型設計和正確的理論計算,能夠幫助人們理解重費米子材料、銅基和鐵基高溫超導體、過渡金屬氧化物、石墨烯層狀結構等體系中普遍出現的反常輸運、奇異金屬和非費米液體行為。
  • 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創新特區研究組副研究員孫劍、俞佳楓團隊利用火焰噴射法(Flame Spray Pyrolysis,FSP)的高溫淬火過程,將金屬氧化物中的晶格氧鎖定在亞穩態
  • FeOOH晶相結構及晶相依賴的電化學分析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FeOOH晶相結構及晶相依賴的電化學分析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2020-01-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儘管已有報導表明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不同的晶相結構表現出獨特的電化學性能,但是,由於催化反應體系複雜,影響其電催化性質的因素眾多,對於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晶相依賴的電化學行為背後的關鍵因素難以確認。一方面是缺乏從原子層面上理解納米材料與目標分析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催化反應中的動力學過程不甚清楚。此外,對於不同晶相的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的內部結構和生長方向缺乏直接證據。
  •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智能節能機敏材料二氧化釩(VO2)具有對外界紅外線進行感知和調控的特性
  •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09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研究發現,與共沉澱法製備的Ce-Zr氧化物相比,採用FSP方法製備的氧化物所能提供的氧空位數量增加了19倍。該研究成果為新型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化學科學》上。該研究得到了中科院-亥姆霍茲夥伴研究團隊項目、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
  • 聚變堆材料中氫、氦及嬗變原子微觀行為模擬研究取得進展
  • 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取得進展
    由於該過程往往得到各異構體醛中間體,氫化前需有額外分離步驟。此外,相較於乙烯齊聚得到的α-烯烴,烷烴價格低廉,且在自然界儲量豐富。然而,直鏈烷基醇目前主要作為溶劑、燃料等使用,在化學合成上的應用較為有限。這是由於簡單烷烴分子中無導向或活化官能團,僅含低極性、高鍵能,飽和C(sp3)-H鍵和C(sp3)-C(sp3)鍵,因此,高選擇性對烷烴分子活化具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