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05 中科院之聲

直鏈烷基醇作為大宗化學品在工業界具有廣泛的用途,是製備增塑劑及表面活性劑等的重要原料。目前,工業上合成直鏈烷基醇的方法依賴對直鏈α-烯烴反馬氏氫甲醯化反應和隨後的氫化反應。由於該過程往往得到各異構體醛中間體,氫化前需有額外分離步驟。此外,相較於乙烯齊聚得到的α-烯烴,烷烴價格低廉,且在自然界儲量豐富。然而,直鏈烷基醇目前主要作為溶劑、燃料等使用,在化學合成上的應用較為有限。這是由於簡單烷烴分子中無導向或活化官能團,僅含低極性、高鍵能,飽和C(sp3)-H鍵和C(sp3)-C(sp3)鍵,因此,高選擇性對烷烴分子活化具有挑戰性。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正課題組致力於烷烴的高效轉化研究。在此前直鏈烷烴轉化工作的基礎上(Nature Chemistry2016, 8, 157;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8, 140, 4157),近日,該課題組發展了三金屬——四重催化體系,實現了直鏈烷烴到直鏈醇的高效高選擇性轉化。直鏈烷烴分子首先在該課題組之前報導的鰲型PSCOP銥絡合物(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4, 53, 1390)作用下進行烷烴脫氫反應。該均相脫氫過程相較於工業界的非均相體系,具有條件溫和,產物選擇性高,無C-C鍵斷裂副產物生成等優點。生成的烯烴混合物經後續烯烴異構——氫甲醯化——氫化過程,一鍋法實現了從直鏈烷烴到直鏈醇的轉化(圖1)。

機理研究表明,金屬銥催化劑作用於烷烴脫氫並與隨後的反應氣體CO作用失活。這避免了後續銥絡合物引發的烯烴雙鍵氫化等副反應。金屬銠作用於烯烴異構——氫甲醯化過程。金屬釕作用於決速步的氫化過程,並扮演了促進烯烴異構的角色(圖1)。該三金屬——四重催化體系不僅可實現直鏈烷烴到直鏈醇的轉化,還可用於以α-烯烴為起始原料,製備重要的α, ω-雙醇(圖2)。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6, eabc6688 (2020)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和王寬誠教育基金)及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資助。

圖1.直鏈烷烴到直鏈醇的轉化路徑示意圖

圖2.以α-烯烴製備α, ω-雙醇示意圖

來源: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1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此外,相較於乙烯齊聚得到的α-烯烴,烷烴價格低廉,且在自然界儲量豐富。然而,直鏈烷基醇目前主要作為溶劑、燃料等使用,在化學合成上的應用較為有限。這是由於簡單烷烴分子中無導向或活化官能團,僅含低極性、高鍵能,飽和C(sp3)-H鍵和C(sp3)-C(sp3)鍵,因此,高選擇性對烷烴分子活化具有挑戰性。
  • 低碳烷烴活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孫予罕課題組聯合培養研究生鄧宇超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了新的科研成果,在可見光催化低碳鏈烷烴C(sp3)–H鍵活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第一作者為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Gabriele Laudadio,Timothy Noel為通訊作者。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六方氮化硼(h-BN)被首次報導在丙烷氧化脫氫反應展現高活性, 隨後系列硼化物(SiB6、CB4等)以及負載型硼基催化劑相續被報導. 硼催化劑顯現出高的催化活性和優異的烯烴選擇性, 產物中幾乎沒有完全氧化產物CO2生成, 這為選擇性斷裂C H鍵開闢了新路徑. 大量的譜學以及動力學研究表明催化劑表面BOx物種為催化劑的活性位點.
  • 復旦大學劉烽、施章傑團隊:低碳烷烴均相轉化研究進展
    復旦大學化學系劉烽,施章傑課題組從C–H鍵活化機制出發總結了低碳烷烴在均相催化領域中的研究進展,包括水和酸性體系及一些特殊溶劑,通過親電活化、氧化加成、卡賓插入和自由基活化等多種不同活化機制,實現了低碳烷烴的高附加值轉化.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推進, 節能減排逐漸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中被日益關注的核心內容.
  • 我國學者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黃正課題組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管治斌課題組合作,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相關成果於6月17日以「Efficient and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polyethylenes into liquid fuels and waxes
  • 畢錫和課題組Chem:銀催化簡單烷烴的區域選擇性官能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烷烴是廉價易得的大宗石油產品,主要包含鍵能高、極性小且彼此差異極小的惰性C(sp3)−H鍵,因此,研究烷烴C−H鍵精準活化/轉化極具價值和挑戰性,被稱為有機化學的「聖杯」。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2.01 星期二
    科研進展1、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南海海洋所診斷出熱帶不穩定波的赤道高頻流場 3、蘇州納米所等在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4、上海有機所等在分子伴侶調控無膜細胞器動態組裝研究中獲進展
  • 張鎖江院士團隊:脂肪腈的合成方法及規模化製備進展
    中科院過程所張鎖江院士團隊系統介紹了脂肪腈合成方法學的研究進展, 包括對烷烴、烯烴、醛醇和胺類底物的氧化腈化, 採用氰基源為反應試劑對烷烴、滷代烷烴、烯烴類底物的直接氰化, 以及對醯胺、羧酸(酯)和醛肟底物的脫水腈化. 同時, 以丙烯腈、己二腈和乙腈為典型代表, 概述了相關規模化製備的技術進展和主要問題, 並展望了脂肪腈合成與規模製備的未來發展方向.
  • ACS Catalysis 山西煤化所在CO2加氫轉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902課題組針對CO2加氫的研究現狀,重點開展了CO2加氫制甲醇、芳烴、異構烷烴及高品質汽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CS Catalysis、Journal of Catalysi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ChemCatChem等期刊上
  • Nature:Aggarwal教授課組「雙非」碳氫硼化突破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一旦硼被成功插入,就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多種化學官能團化修飾,具有重要的潛在合成化學價值。進一步,實現純碳氫化合物、特別是未活化簡單烷烴的選擇性 C(sp3)–H官能團化對於烴類資源的優化利用具有戰略性的意義,但目前尚無有效且經濟、溫和的方法。
  • 中科院大化所在合成氣定向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潘秀蓮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帶領團隊在合成氣定向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成都生物所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取得突破
    反應過程圖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是一類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它不僅是手性1, 2-二胺的直接前體,同時還可以轉化為手性α-胺基羰基化合物。理論上講,對β-胺基硝基烯烴進行不對稱催化還原是合成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化合物最簡便直接的一種方法。然而,由於硝基官能團的存在,致使該類烯胺的不對稱還原極具挑戰性,到目前為止,文獻上尚無任何實現該方法的報導。
  • 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氧化石墨烯雙疇結構的揭示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羅毅研究團隊的張群研究小組,在凝聚相微納結構的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超快光譜原位、實時測量手段,揭示了氧化石墨烯的雙疇結構。
  • 雜環化合物碳-氫鍵官能團化獲突破
  • 上海藥物所苯環間位硝化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傳統的硝化條件需要在強酸條件下進行,對官能團的耐受性較差,並且一般需要通過強給電子或吸電子取代基來定位形成硝基化產物,其中對位產物較易形成,鄰間位選擇性較差。目前已有一些課題組報導了在金屬Cu、Pd和Rh催化反應體系下通過C-H鍵活化反應得到鄰位硝基產物,但間位C-H鍵的催化硝基化反應還未見文獻報導。
  • 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獲進展
    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是一類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它不僅是手性1, 2-二胺的直接前體,同時還可以轉化為手性α-胺基羰基化合物。
  • 化學學院施章傑教授課題組在惰性脂肪族C-H活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2014/09/17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傳統的有機化學的合成策略是通過官能團化學轉化合成有用的化合物。
  • 【催化】納米碳催化作用本質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納米碳材料在烷烴的氧化脫氫等反應中展現出反應活性高,烯烴產物選擇性高
  •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09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研究發現,與共沉澱法製備的Ce-Zr氧化物相比,採用FSP方法製備的氧化物所能提供的氧空位數量增加了19倍。該研究成果為新型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化學科學》上。該研究得到了中科院-亥姆霍茲夥伴研究團隊項目、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
  • 力學所在乾酪根結構的機器學習研究中取得進展---中國科學院
    力學所在乾酪根結構的機器學習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06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由於乾酪根具有分子量大、官能團多樣等特點,導致乾酪根結構模型重構中存在「組合爆炸」難題,理論存在的乾酪根構型數目是一個遠大於5n/4的數字(n為碳原子數)。傳統構建方法通過大量實驗和試錯探索合理構型,效率較低,限制了乾酪根化學-力學性質的進一步研究。  近日,趙亞溥團隊採用機器學習結合實驗數據的方法預測乾酪根組分及其結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