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學院施章傑課題組在C-C活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傳統的有機化學的合成策略是通過從結構簡單有機分子或合成片段通過官能團化學轉化合成有用的化合物。通過有機化合物的骨架重組將是有機合成中的另一個重要的合成策略,施章傑課題組在此領域進行了探索並取得了系列成果。
-
北京大學教授施章傑到蘭州化物所交流
報告中,施章傑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其課題組在C-O/C-H鍵活化領域所做的開創性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在C-O鍵活化方面,施章傑重點闡述了酯類C-O鍵的選擇性活化以及酚類惰性C-O鍵的直接偶聯反應;針對惰性C-H鍵活化中存在的重要挑戰以及亟需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施章傑闡釋了從導向的鄰位碳氫鍵滷化反應到芳基化反應,從有機金屬試劑到普通芳環參與的氧化偶聯,從貴過渡金屬到普通金屬甚至無過渡金屬參與的C-H鍵轉化反應。
-
國際化學頂級刊物《Acc. Chem. Res.》發表化學學院施章傑課題組新...
過去幾年以來,在施章傑教授課題組對苯酚和羰基化合物等含氧化合物的利用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通過過渡金屬催化的惰性C-O鍵的活化,該課題組實現了芳基醚、苄基醚、芳基/烯基羧酸酯甚至苯酚類底物中C-O的選擇性斷裂以及在各種偶聯反應中的應用。施章傑小組首先實現了鎳催化的芳基醚和苄基醚與甲基格氏試劑的甲基化反應。
-
復旦大學劉烽、施章傑團隊:低碳烷烴均相轉化研究進展
復旦大學化學系劉烽,施章傑課題組從C–H鍵活化機制出發總結了低碳烷烴在均相催化領域中的研究進展,包括水和酸性體系及一些特殊溶劑,通過親電活化、氧化加成、卡賓插入和自由基活化等多種不同活化機制,實現了低碳烷烴的高附加值轉化.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推進, 節能減排逐漸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中被日益關注的核心內容.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C-H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研究領域之一。C-H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其具有突出的優點和巨大的挑戰性,一直以來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的關係,進而為新型、高效催化劑的研發提供理論指導,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
低碳烷烴活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孫予罕課題組聯合培養研究生鄧宇超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了新的科研成果,在可見光催化低碳鏈烷烴C(sp3)–H鍵活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第一作者為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Gabriele Laudadio,Timothy Noel為通訊作者。
-
C-N鍵活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因此,1,3-二胺的高效合成一直是有機合成領域中具有挑戰的課題之一。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漢民帶領的研究小組在1,3-二胺的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14, DOI: 10.1002/anie.201403774)上。 過渡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反應由基元反應構成,整個催化過程所涉及的金屬親核試劑的產生、轉化和淬滅等都是通過基元反應來實現。其中通過基元反應形成金屬親核試劑是反應得以發生的關鍵,而一個新的基元反應的建立往往能夠促使新的化學反應的誕生。
-
Science:不對稱遠程C(sp3)-H鍵硼化新策略
另一方面,芳環的遠程C(sp2)-H鍵活化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受此啟發,同時通過量子化學計算,他們提出了一個利用受體配體(Receptor Ligand, RL)來實現遠程C(sp3)–H鍵活化的新策略(圖1B,圖2)。
-
浙師大簡繼文博士在苯環C-C鍵活化 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浙師大簡繼文博士在苯環C-C鍵活化 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05-11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理工大學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號:20676019,20972023,21076037,21231003)的大力支持下,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曲景平教授的「小分子活化與仿生催化」研究團隊,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設計合成了一類新型鄰苯二硫酚橋聯雙核鐵配合物,建立了雙鐵分子仿生化學固氮新的功能分子模型。
-
廈大徐海超課題組Angew: 脂肪族C-H與雜芳烴的光電化學交叉偶聯
廈門大學徐海超教授課題組致力於利用有機電化學發展可持續的有機氧化還原反應。近年來,該課題組又將電化學與光化學結合完成了光電化學催化下雜環芳烴與有機三氟硼酸鹽和羧酸的烷基化反應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4592.;Angew. Chem. Int. Ed. DOI:10.1002/anie.202002900)。
-
...軍教授等發展了基於C(sp3) H活化的內炔與醇類單體的新聚合反應
相比C(sp)–H和C(sp2)–H鍵,C(sp3)–H鍵具有更高的化學鍵能(90 100 kcal/mol)和更弱的酸性(pKa = 45 60),從而導致其化學性質相對惰性。經過幾十年的發展,C(sp3)–H鍵活化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中構建新的分子,然而基於C(sp3)–H鍵活化的聚合反應還鮮有報導。
-
南科大蔣偉課題組在仿生分子識別領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蔣偉課題組在「仿生分子識別」及其應用方向取得了多項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著名學術期刊《中國化學會會刊》(CCS Chemistry)、《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淮陰師範學院盧明祝課組在非活化烯烴的分子間官能化取得新突破
烯烴作為一類廉價易得且用途廣泛的化學原料與合成砌塊,由於其獨特的反應活性,烯烴碳-碳雙鍵選擇性的官能化反應一直都是有機化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然而,目前報導的有機矽試劑參與的氫化芳基化反應多為由吸電子基團或共軛基團活化的雙鍵官能化反應,非活化烯烴的分子間官能化仍是極具挑戰性的研究課題。要實現非活化烯烴官能化反應須探索開發新的研究策略,提高催化反應活性、控制反應區域選擇性以及抑制β-H消除等副反應。
-
華東師大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獎公報裡指出:「化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裡,實驗和理論能夠共同協力探討分子體系的性質。」近期,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和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海濤研究員課題組跨學科合作研究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科研新進展】(13)裴玉新教授課題組在納米載藥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日前,理學院裴玉新教授課題組在糖納米載藥的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成果以「Glyco-Nanovesicles with Activatable Near-Infrared Probes forReal-Time Monitoring of Drug Release and Targeted Delivery」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材料化學》上(Chem
-
我校張立學教授課題組在電化學儲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張立學教授課題組與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東江教授課題組等密切合作,在鹼金屬離子電池碳基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ect of Intrinsic Defects of Carbon Materials on the Sodium Storage
-
餘金權教授與Houk教授聯合再發《自然》子刊,遠程C-H鍵活化取得新...
餘金權教授研究團隊在遠程C-H鍵官能化反應的研究中取得了諸多突破性進展,尤其是他們提出的U型模板配體策略,打破了傳統C-H鍵活化通過底物中不同C-H鍵空間位阻及電子特性的差異來控制反應區域選擇性的思路。
-
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簡介
C-H鍵的鍵能非常高,碳元素與氫元素的電負性又很接近,因而C-H鍵的極性很小,這些因素使得其具有惰性,在溫和條件下將C-H鍵選擇性催化活化、構建其它含碳化學鍵存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雙重挑戰,是化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制約分子合成和製備獲得重大突破的瓶頸問題。
-
浙江師大林紅軍課題組在高性能分離膜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膜技術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SCI一區)接連發表了浙師大地環學院林紅軍教授課題組兩篇分別題為「Plant polyphenol intermedi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membranes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