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劉烽、施章傑團隊:低碳烷烴均相轉化研究進展

2020-12-06 騰訊網

低碳烷烴廣泛存在於天然氣和石油伴生氣中,其資源豐富、價格低廉,有望在未來取代石油成為更加綠色、經濟的新型能源和化工原料.但由於C–H鍵相對惰性和反應選擇性差,低碳烷烴的高效轉化一直是化學家們面臨的重大挑戰.復旦大學化學系劉烽,施章傑課題組從C–H鍵活化機制出發總結了低碳烷烴在均相催化領域中的研究進展,包括水和酸性體系及一些特殊溶劑,通過親電活化、氧化加成、卡賓插入和自由基活化等多種不同活化機制,實現了低碳烷烴的高附加值轉化.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推進, 節能減排逐漸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中被日益關注的核心內容. 與傳統的煤炭和石油工業不同, 天然氣作為一種優質原料, 在日常生活與基礎化工領域均受到廣泛關注. 據英國石油公司(BP)於2018年的統計數據, 全球已經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到196.9萬億立方米. 近年來, 天然氣生產量和消耗量總體上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趨勢, 產量從2009年的2.94萬億立方米增長至2019年的4.11萬億立方米(圖1), 預計到2040年, 天然氣的年需求量將增加至6萬億立方米以上, 是化石燃料中增長最快的.

圖1 2009~2019年全球天然氣產量情況

然而, 儲量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並未得到充分利用, 除大量天然氣被用作燃料外, 只有少數天然氣資源實現了向高附加值化工產品的轉化. 同樣, 石油開採過程中得到的石油伴生氣也由於開採地的地理條件限制等原因而未能轉化為有效產能. 目前, 對於伴生氣處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火炬燃燒或者冷放空的方式, 這不僅是資源的浪費, 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汙染.

天然氣和石油伴生氣中的主要成分為一些低碳烷烴(圖2), 其中最主要的成分為甲烷. 這些低碳烷烴化合物在常溫常壓下均以氣態分子存在, 使得它們的存儲和運輸成本高昂, 如果將它們作為基礎化工原料進行高效轉化, 不僅能夠將其轉化為易於運輸的下遊產物, 還能夠實現低碳烷烴的高附加值轉化.

圖2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低碳烷烴的化學性質相對惰性, C–H鍵的鍵解離能高(圖3), 不易被活化. 以甲烷為例, 其C–H鍵的鍵解離能高達105kcal/mol.與之相比, 乙烯分子的鍵解離能減少41kcal/mol, 由此可見對於甲烷的C–H鍵活化非常困難. 除此之外, 甲烷分子的電離勢能為12.6eV, 最高佔據分子軌道(HOMO)的能量也非常低, 達到 14.8eV, 這些因素導致甲烷無論與親核試劑或親電試劑的反應活性都相對較差. 另一方面, 低碳烷烴的溶解性也是限制其反應的重要因素. 例如, 常見有機溶劑對甲烷的溶解性都很低, 這使得甲烷均相轉化更加困難. 相較於低碳烷烴的惰性, 其轉化產物中C–H鍵的活性往往要比甲烷C–H鍵更高. 因此, 如何提高反應的選擇性, 避免產物的過度官能團化也是低碳烷烴轉化的挑戰性難題.

圖3 低碳烷烴C–H鍵的均裂能量(kcal/mol)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 使用金屬氧化物、碳納米管等催化劑的多相催化低碳烷烴轉化發展較迅速, 為低碳烷烴的高值化提供了大量可行性方案, 實現了烷烴向醇、酮、羧酸和烯烴等化合物的轉化, 我國科學家在此領域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比較而言, 低碳烷烴均相催化轉化研究進展較為緩慢, 但是一些高效的金屬催化體系不斷被發展, 也為烷烴均相催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前, 可用於低碳烷烴均相催化反應介質包括水、三氟乙酸、乙酸、硫酸、發煙硫酸、滷代烷烴和乙腈等. 但是, 反應中最為關鍵的還是如何實現對低碳烷烴C–H鍵的活化. 復旦大學化學系劉烽, 施章傑課題組從均相體系出發, 根據催化劑與甲烷中C–H鍵活化過程中發生反應的類型不同, 從親電取代反應、氧化加成反應、卡賓插入和自由基反應四大類概述了低碳烷烴在均相轉化方向的發展, 希望能夠為讀者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天然氣與伴生氣中蘊含的低碳烷烴一直以來都是工業生產的廉價原料, 其低碳屬性和豐富的儲量有望在未來替代石油成為新型的清潔能源. 但由於分子的惰性和轉化的選擇性差,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低碳烷烴轉化的發展. 多年來, 化學家們在烷烴碳氫鍵, 尤其是低碳烷烴碳氫鍵活化領域不斷探索, 嘗試利用它們為原料生產應用更加廣泛的化工原料、新型材料甚至是藥物分子. 然而, 由於轉化方法依然面臨許多問題, 比如催化劑成本高、轉化效率低、反應中的高溫和高壓等, 所以發展低成本、高效、綠色的烷烴轉化方式仍然是科學家們面對的挑戰. 同時, 利用更加廉價的催化劑提高烷烴轉化的選擇性, 在更加溫和的條件下實現低碳烷烴的高效轉化, 從而改善高能耗的烷烴轉化方式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 低碳烷烴均相催化領域不斷發展, 許多新型催化劑和催化體系不斷出現, 實現了低碳烷烴C–H鍵活化構建不同的C–B、C–C、C–N、C–O及C–X鍵, 為低碳烷烴硼化、烷基化、芳基化、胺化和氧化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可行方案.

近年來, 隨著綠色化學的發展, 新型的光催化、電催化等清潔高效的催化模式引起越來越多化學家的關注. 與傳統的金屬催化相比, 藉助光催化或電催化模式, 通過電子轉移或質子轉移的方式, 實現關鍵分子的選擇性活化, 利用高活性的自由基中間體, 在溫和條件下實現惰性碳氫鍵的活化與轉化, 越來越多地引起科學家的關注. 同時,利用手性配體能否直接控制自由基反應中的立體選擇性, 實現低碳烷烴轉化中立體選擇性轉化也值得探索. 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綠色、高效的低碳烷烴轉化模式, 為低碳烷烴均相體系中大規模轉化開闢新的篇章.

該評述近期發表於《中國科學: 化學》——「聚焦精準催化的烴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專刊

相關焦點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低碳烯烴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 通過脫氫反應將低碳烷烴轉化為同碳數的烯烴是烷烴高值化利用和烯烴原料多元化的重要途徑. 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的反應具有不受反應平衡限制、無積炭、反應溫度低等優點, 一直是研究的熱點. 傳統的金屬氧化物具有較好的催化劑活性, 但容易造成烯烴的過度氧化而導致烯烴選擇性低.
  • 低碳烷烴活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孫予罕課題組聯合培養研究生鄧宇超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了新的科研成果,在可見光催化低碳鏈烷烴C(sp3)–H鍵活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第一作者為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Gabriele Laudadio,Timothy Noel為通訊作者。
  • 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取得進展
    此外,相較於乙烯齊聚得到的α-烯烴,烷烴價格低廉,且在自然界儲量豐富。然而,直鏈烷基醇目前主要作為溶劑、燃料等使用,在化學合成上的應用較為有限。這是由於簡單烷烴分子中無導向或活化官能團,僅含低極性、高鍵能,飽和C(sp3)-H鍵和C(sp3)-C(sp3)鍵,因此,高選擇性對烷烴分子活化具有挑戰性。
  • 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1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正課題組致力於烷烴的高效轉化研究。
  • 金屬所揭示雜原子調控的碳催化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反應機理
    而低碳烷烴通過轉化製備的低碳烯烴,其用途則十分廣泛,是塑料、橡膠、樹脂、高分子、醫藥、農藥、有機化工、精細化工、石油添加劑等後續產業鏈賴以生存的基石,預計2016年全球需求量將達到2.59億噸/年。因此,高效轉化低碳烷烴 (C2~C6) 生產相應烯烴不僅可以加速利用非傳統燃料氣作為化石能源的補充原料,也可以解除化學工業對石油資源的單純依賴,這被譽為21世紀能源利用和轉化領域的裡程碑。
  • 我國學者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黃正課題組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管治斌課題組合作,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相關成果於6月17日以「Efficient and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polyethylenes into liquid fuels and waxes
  • 化學學院施章傑教授課題組在惰性脂肪族C-H活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2014/09/17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傳統的有機化學的合成策略是通過官能團化學轉化合成有用的化合物。
  • 化學學院施章傑課題組在C-C活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傳統的有機化學的合成策略是通過從結構簡單有機分子或合成片段通過官能團化學轉化合成有用的化合物。通過有機化合物的骨架重組將是有機合成中的另一個重要的合成策略,施章傑課題組在此領域進行了探索並取得了系列成果。
  • 再發《自然》主刊,復旦大學研究團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5月13日,國際著名頂級刊物《自然》雜誌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文章,本次一共發布了16篇研究文章,從第一通訊單位來看,美國哈佛大學有3篇,普林斯頓大學有2篇。16篇中有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都為復旦大學,這也是復旦大學2020年的第3篇Nature.
  • 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宋彬課題組誠聘博士後、研究助理及技術員
    >  課題組介紹  宋彬,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課題組長,獨立PI,青年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宋博士具有豐富的轉化醫學工作經驗,包括GMP工作間操作,細胞產品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等。2020年10月起加入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將開展神經退行性疾病與細胞治療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工作。
  • 復旦牽頭!上海市「腦與類腦智能基礎轉化應用研究」市級科技重大...
    復旦牽頭!上海市「腦與類腦智能基礎轉化應用研究」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成果有哪些?要進一步凝練重大科學問題,對標國內國際腦科學的最新進展,取得更多重要的原始創新和突破;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集中攻關,通過成果的動態積累實現我國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以重大專項為牽引,不斷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與上海市其他腦科學研究團隊加強溝通與合作;努力為解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做出科學家應有的貢獻。
  • 北京大學教授施章傑到蘭州化物所交流
    在C-O鍵活化方面,施章傑重點闡述了酯類C-O鍵的選擇性活化以及酚類惰性C-O鍵的直接偶聯反應;針對惰性C-H鍵活化中存在的重要挑戰以及亟需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施章傑闡釋了從導向的鄰位碳氫鍵滷化反應到芳基化反應,從有機金屬試劑到普通芳環參與的氧化偶聯,從貴過渡金屬到普通金屬甚至無過渡金屬參與的C-H鍵轉化反應。
  • 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包信和任中科大校長(圖)
    2015年8月,包信和院士參加了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承辦的「硬、軟X射線吸收譜學及應用研討會暨講習班」。2015年9月,第15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在合肥召開,包信和院士受邀前來做了「碳基能源高效轉化的催化科學」學術報告,並代表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致辭。
  • 中科院大化所在合成氣定向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潘秀蓮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帶領團隊在合成氣定向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填補世界級研究空白,復旦大學在二維超導天線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在國際上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重點。相較於傳統非晶態、多晶態超導薄膜,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由於其極高的單晶質量,因而能將超導態保持到納米級的原胞層厚度,這使得探測樣品的本徵二維超導的新奇屬性成為可能,同時也為人們理解和調控低維超導態、超導量子相變等提供了新的研究平臺。
  • 復旦大學陳芬兒院士團隊招聘博士後,化學相關方向
    具有3-5年科學研究經驗的優先。 5. 有良好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崗位待遇 按照復旦大學規定的相應的職稱待遇執行,團隊也會鼓勵並幫助青年教師作為負責人申請國家、地方以及企業等項目。
  • 復旦團隊在突破標準量子極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測量是科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追求測量的精密性是經久不衰的研究主題。作為測量的理想系統,原子體系雖已可達較高精密度,但仍受制於原子自旋的量子漲落,測量靈敏度有待進一步提升。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精密測量物理與量子光學團隊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在突破標準量子極限的精密測量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 【求學求職】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誠聘青年副研究員、博士後
    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Institute for Translational Brain Research, Fudan University)依託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腦科學前沿中心創建,研究院於2019年7月正式開始籌建,坐落於復旦大學楓林校區,首任院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擔任
  • 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2020-2022年度實驗室開放...
    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2020-2022年度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是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能源環境領域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國家的重大能源戰略需求,以「綠色碳科學及其低碳複合能源系統」為核心科學思路,圍繞低碳戰略和綠色碳科學理念,開展碳資源低碳轉化及清潔高效利用的科學與工程創新性研究,為國家能源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核心技術與解決方案。
  • 用一種已知機制實現在解脂耶氏酵母中合成高效價烷烴
    編譯:常平東 岑毓芳 陳浩 魏韜(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在當今溫室效應愈加嚴重的背景下,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如何減少已有的溫室氣體等問題的解決方法顯得愈加重要。當今溫室氣體的排放主要源於:工業生產中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